廣東人吃雞究竟有多野?雞界傳說:一隻雞最幸福的事,就是被廣東人吃掉!
在咱們中國,各地區飲食文化各不相同,皆有其特色所在,慢慢地就形成了一些俗語。
比如:
沒有一頭豬,能活著走出四川;
沒有一隻羊,能活著走出寧夏;
沒有一隻鴨子,能活著遊出南京;
同樣的,沒有一隻雞,能活著走出廣東,可見廣東人是有多喜歡吃雞。
作為吃雞大省,廣東人均每年至少吃20隻雞,廣東常住人口有1億多人,全廣東一年要吃掉20多億隻雞。但這是2017年統計的數據,那時候豬肉還沒有漲價。
但是自從2019年非洲豬瘟肆虐,國內豬肉價格一路猛漲,直到突破30元大關後。
明顯的,人們餐桌上的豬肉開始減少,雞鴨鵝肉開始增多。家裡來客人了,即使自己家不殺只雞,也會到市場的熟食店買上一隻來宴請客人。
據統計,2019年,廣東人吃了不止30億隻雞。
廣東人吃雞也有講究
品種——廣東人雖然愛吃雞,但卻不是什麼雞都吃。
西式快餐中的炸雞腿、雞翅和雞排,所用的雞是籠養白羽雞(肯德基、麥當勞所用的雞),這些雞長肉快,價格便宜,出欄時間在45天左右,養殖成本低。
但是這種雞在廣東人眼裡算不得真正的雞,是沒有靈魂的雞。
廣東人所青睞的雞,是那些為「滋味」而生的走地黃羽肉雞,天生長得慢,直到體內的胺基酸物質積累完備之後才會被售賣。
這樣的雞,就算只有一把鹽,也能烹飪得又甜又韌,香味整間屋子都聞得到。
廣東人會評價一句:「嗯!只雞好有雞味啊……」
雞產地——兩廣地區走地雞
根據《中國家禽品種志》記載,在全國27種地方名雞中,光是廣東省就坐擁了清遠麻雞、惠陽鬍鬚雞和肇慶杏花雞三種肉用型名雞。
民國時期的美食家張亦庵曾在《談雞》中盛讚道:「廣東所產普通的雞,也勝過上海的。廣東地處中國南部,靠近赤道,氣候較熱。土壤中的蟲蟻類較為豐富,走地雞每天都有大量的蟲蟻類作飼料,營養自然較為充足,味道也自然較為鮮美」。
雞生——一隻雞每個生長期的烹飪方法各有不同
女人坐月子期間進補,一般不吃老母雞,不但不能增乳,反而會出現回奶現象。
原因是產過蛋的老母雞中含有大量的雌激素,因此產後大量食用母雞會加大產婦體中雌激素的含量,使催乳素功能減弱甚至消失,導致回奶。
閹公雞是廣東客家人的特色手藝,說白了就是通過外科手術把公雞的睪丸摘除,使其雄性激素無法正常分泌,喪失公雞的特性,也被稱為絕育手術。
經過閹割手術的雞顯得十分安分,整天和一群母雞覓食遊玩,因為做了絕育手術毫無性侵犯的舉動,比公雞長得快,幾個月後便就大腹便便臀滿腸肥,可以上市出售。
聽老一輩的人說,雞閹過後要等4個月後才能殺來吃,不到四個月時間吃會有毒,影響身體健康。
廣東哪裡的雞最好吃
煲湯代表:廣州清水雞煲。
一爐一鍋,清湯水裡燉著紅棗、黨參或石斛等中藥材,廣州的清水雞煲其實很簡單。
現宰的雞,起肉片薄裝盤,雞架斬塊,端上桌的時候,雞骨頭上的血還沒有完全凝固。
切薄片的雞肉涮一涮就好,蘸一蘸醬油,入口是極致的鮮美和原汁原味。
等到肉吃得七七八八,涮一些綠葉蔬菜,葷素搭配的鮮雞湯,讓你忘卻索然無味的外賣快餐。
廣州城裡的雞煲店不少,但真正比拼的,還是食材的新鮮。
客家豬肚雞
據說豬肚雞的起源是廚子做來給一位產後嬸子虛弱的貴妃滋補身體用的,效果奇佳,所以豬肚雞的別名又叫「鳳凰投胎」。
把薑片和搗碎的白胡椒塞進雞腹內,再把整隻雞塞進豬肚裡,取一口砂鍋放入豬肚雞,再加清水至浸沒豬肚,燉2個小時以上。
等到豬肚和雞肉的水乳交融,湯水發白之後,撈出豬肚雞斬小塊,重新下回湯鍋中,放入適量紅棗枸杞,加點鹽調味就大功告成了。
白胡椒是整道湯的靈魂所在,如果沒有整粒的白胡椒,那麼用白胡椒粉替代也行。
豬肚雞湯濃鬱鮮美,帶著一點胡椒的辛辣味,在寒冷的冬天裡,喝上一碗,從胃口暖到腳底。
白切雞
白切雞始於清代的廣東民間酒店,清人袁枚《隨園食單》單上列雞菜數十款,用於蒸、炮、煨、滷、糟的都有,而列以首位就是白片雞(白切雞)。
在《舌尖》上的中國有一句話怎麼說來著:高端的食材,往往需要最樸素的烹飪方式。
白切雞完美地印證了這一句話。
簡單點說,白切雞就是把雞蒸熟,斬塊裝盤,再蘸姜蔥汁。
往仔細說,最講究的就是這個「蒸」,廣東人一般稱之為「三浸三提」。
水開後關火,拎著雞頭把雞放進鍋裡浸到雞皮定型,然後過冷水。
如此反覆三次後,再將整隻雞浸入鍋中30分鐘。
這樣冷熱交加的操作,要的就是在雞熟的邊緣試探,以求達到肉質鮮嫩。
金黃色的雞皮,油光閃亮,吃起來有清、鮮、甜、骨香之感。
再調上一碗姜蔥醬汁,淡黃的皮膚下是白嫩的雞肉,沾上姜蔥汁後連皮帶肉一口咬下,姜蔥的清爽帶出了雞肉的清新,每一口都齒頰留香。
順德桑拿雞
順德人選用放養的清遠走地雞,現場屠宰,雞肉切薄片,雞架剁成塊,再用特製的器具來「蒸桑拿」。
下層放雞骨湯底,中間為鏤空的濾網。
切成薄片的雞肉與蟲草花、陳皮、紅棗絲混合,用荷葉鋪著。雞骨、雞腳扔到蒸鍋的下層裡與清新中藥一同燉製。
蓋上蓋子,用蒸汽蒸2~3分鐘,即可揭蓋開吃。
「蒸桑拿」做成的雞,湯汁豐盈、肉質彈嫩,味道鮮美。
最後,蒸汽凝結滴入下層的湯底,把上層食材的味道融入到下層的雞骨湯底中,一鍋食材的湯汁精華,順勢流到鍋底,品完肉之後飲湯,妙哉妙哉。一個小小的「桑拿房」,原來有那麼多的用處。
清遠吊燒雞
清遠雞最大的特點有「三黃」:皮黃、腳黃、嘴黃。
而最正宗的清遠雞在清城區洲心一帶。
因此,清遠的吊燒雞也以清城區的洲心燒雞為代表,烤制出來的燒雞色澤金黃,肉質酥香、嫩滑、骨脆有味、肥而不膩、濃香撲鼻,是品嘗清遠美食的首選。
清遠的古窯吊燒雞,在燒制前用鹽水醃製兩個多小時,再用古法磚窯炭燒。
燒制過程要緊密「監視」爐的狀態,時間也是有技巧的,時間和溫度要將肉汁緊緊鎖住。
另一個關鍵就是磚窯大小需適中,荔枝木炭熱量足,火候要控制好,保證雞肉外脆裡嫩、肉味香甜爽口,最高境界是輕輕一撕,整隻雞可以「骨肉分離」。
真正的皮脆肉嫩,非它莫屬。雞腿一定是整隻雞最搶手的部位,雞肉嫩滑緊實,隔著屏幕都能感受到嫩滑程度十顆星了!
手撕就能一下扒開雞腿,整隻吃過癮哭了,連著脆皮一大口咬下去,雞香味和荔枝香味完美交融,毫不誇張,一下子都被搶空。
普寧豆醬雞
普寧豆醬是潮汕地區傳統調味品,與沙茶醬並稱潮汕醬料之王。
走地雞與普寧豆醬的結合,做出來的雞皮色金黃,肉質嫩滑,鮮香濃烈。
咬一口被醬汁包裹嫩嫩的雞肉,濃鬱的潮汕風情在口中散開來,真的很下飯。
東江鹽焗雞
鹽焗雞製法獨特,把上好的三黃雞用沙姜和鹽醃製片刻,
再用油紙包好,埋進滾燙的粗鹽中焗熟。
做出來的雞色澤微黃,皮脆肉嫩,骨肉鮮香,風味誘人,越嚼越帶勁,讓人不知不覺中上癮。
對於一隻雞而言,只有廣東人能給予雞生最大的價值。
雞固有一死,或草草拔毛入肚,或精雕細琢上桌,在廣東人手裡盤過才不枉世間走一遭。
寫在最後:
廣東人對雞的迷戀不僅時間長,而且程度深。
廣東人過年「無雞不成宴」,都圖個好彩頭。「雞」取「吉」的諧音,象徵著生活吉祥如意。
把「大吉大利,恭喜發財」掛在嘴邊的廣東人,自然也把雞時時刻刻放在菜單上。
我是方跑跑,一個熱衷於美食,志在吃遍全世界的吃貨,這是我第五篇關於美食的原創文章。如果你與我的方向一致、終點相同,想了解更多美食方面的資訊,請關注我,我將持續為你帶來更多的美食與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