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名醫痛述:「在臺灣當醫生豬狗不如,小孩當醫生我打斷他腿」

2021-01-07 畫糖人

「在臺灣當醫生豬狗不如,如果我小孩要去當醫生,我一定打斷他的腿」近日,民間司法改革基金會在臉書上傳一段影片,臺大醫院整形外科主治醫生黃慧夫在鏡頭前露出內心悲哀,不隨著同業轉戰醫學美容,為了救人又留在又忙又累的醫學中心,這樣的熱忱和使命感在法律前卻毫無價值,在過去的司法體制下,一場不公平的醫療判決,機會澆熄他的熱血。

10年前,一名14歲李姓少年無照駕駛家人的轎車外出,返家途中超速失控撞上路邊汽車,右小腿重創緊急就醫。當時任職於亞東醫院的黃慧夫,立即為受傷的少年進行右腿筋膜切開手術急救,而在術後5天少年自行轉院,不料,轉院後卻發現小腿持續內出血而導致壞死,最終少年被迫截肢,家屬因此控告黃慧夫業務過失傷害致重傷罪。

原先一審判獲無罪的黃慧夫,在沒有新的證據、新的鑑定報告等情況下,這起醫療糾紛案就這樣在二審時直接翻刑,依據臺灣刑事訴訟法376條的限制,特定案件在二審確定後,不得再上訴三審,最終,黃慧夫在二審得易科罰金12萬元臺幣定刑,面對突然而來的翻判,即使有著滿腹的冤屈,卻也無處可訴。

在過去,臺灣刑事訴訟法376條的設立確實有實務上的考量,目的在於讓輕判的案件不要拖太久,但這卻也縮限人民的訴訟權,當被告在經一審無罪,二審翻判有罪的情況下,更是有失公平。另外,即使現在的訴訟釆複製審制,其實很多的證據在一審調查後二審就不再審查,更不用說當案件涉及醫療專業時,也讓不少人質疑,這樣的審查制度真的能做出最公正的判決嗎?

立法院在去年年底三度通過《刑事訴訟法》的部分條文修正草案,在未來,特定類型的案件,被告若一審判決無罪,二審改判有罪,修法後都可以上訴,但黃慧夫的醫療糾紛案已經終結,即使修法後依舊沒有上訴的機會,再多的冤屈也只能在法庭之外徘徊。

面對無法三審,失去辯駁機會,黃慧夫在鏡頭前顯得十分落寞,他非常失望的說「在臺灣千萬、千萬、千萬不要當醫生,醫生是一個豬狗不如的行業,如果有能力的話做好進修,去別的國家當醫生,都比在臺灣好」。

他回憶自己當醫生13年,當時也曾遇到八仙塵爆案(2015年6月份事故,造成15死、484人受傷),醫院收了20個燒燙傷病患,每一個都有生命危險,身為微型外科醫生,他竭盡所能,就算休息也只是趴在桌上,最後20個病患全都救了回來,熱血奉獻的背後,其實對臺灣醫學非常灰心

因為李姓少年這場官司,黃慧夫失去所有晉升、進修的機會,前途機會全毀,他也因此「學會」防衛性醫療,因為不知道現在救治的病患以後會怎麼樣對你,很多沒必要的檢查、醫療,就算對病患慧造成額外傷害的醫療也必須全做,否則無法保護醫生自己。讓他覺得很悲哀,「當醫生第一個想到的不是如何盡心盡力治病人,而是如何先保護自己」。

黃慧夫還強調,不準自己的小孩當醫生,「他如果當醫生,我就打斷他的腿,這是一個錯誤的選擇、錯誤的職業」說著這些話時,黃慧夫不停的搖著頭。

然而,即使經歷了人生的驟變,黃慧夫仍選擇繼續留在醫療界,雖然白袍使命還在繼續,但無情惡法所造就的傷痛卻無法抹去,其實在司法巨塔下還有很多像黃慧夫一樣的人,過去因刑事訴訟法376條的限制,失去了為自己上訴抗辯的權利,現在,他們所等待的只是司法再一次公平審判的機會。

編者的話:其實這世界上存在過很多善良無私的人,他們就像刺蝟一樣露出脆弱的一面時,總會有人去傷害他們,最後不得不縮起來保護自己。我想,如果臺灣能回歸,臺灣很多司法會得到糾正,法律會走向公正

相關焦點

  • 吐槽大會:臺大醫生救人反遭誣告 感嘆「在臺灣當醫生豬狗不如」
    曾幾何時,二仔也夢想成為救死扶傷的「白衣天使」(咳咳,那貌似說的是護士~),如今卻聽聞,這年頭連醫生也不好幹了,究竟為何,還得從一位臺大醫生說起。救人反被告到毀前途!臺大醫生嘆「在臺灣當醫生豬狗不如」他叫黃慧夫,是臺大醫院整形外科的一名主治醫師。近日,臺灣「民間司法改革基金會」在臉譜網上傳了一段有關他的影片,講述了黃慧夫行醫13年的經歷,其中一起事件讓他對臺灣醫界灰心不已,並奉勸所有學醫的人,如果有能力做好進修、對醫學有興趣,就去別的地方當醫生,「在哪兒都比臺灣好」。究其原因,還要追溯到10年前的一場手術。
  • 私人醫生興起,外來名醫不少
    南方日報記者葉志文 攝  上周末,一位母親在中山本地向來自廣州的一位醫生諮詢小孩病情。同一時間,一位來自中山三甲醫院的醫生,則在當地一家健康管理中心為客戶提供健康諮詢、私人醫生服務。兩個看似無關的事件,呈現出的卻是醫師多點執業制度深入推進下的新生態。
  • 臺灣拒大陸醫生入臺遭反擊"臺灣太小吸引力不大"
    臺「衛生署」醫事處處長石崇良稱「臺灣目前不採認大陸學歷,也沒有任何條件開放」;而與會的大陸醫師趙家良則回應,臺灣的市場太小,對大陸醫師吸引力不大。據臺灣《中國時報》報導,近30位大陸眼科醫師及教授,昨天參加了兩岸學術論壇,ECFA早收清單是否包括開放醫療產業引起的「大陸醫生要來臺搶飯碗」話題,成為昨日論壇關注焦點。
  • 臺灣醫生多次反「萊豬」被約談?告發人竟然是「他」
    針對這一政策,臺灣民眾及島內專家都非常反對。要知道,食用「萊豬」對民眾的身體健康可是有一定危害性的。對此,臺灣民眾極力反抗,希望能藉此改變民進黨當局的「心意」。「萊豬」危害要知道,民進黨當局宣布進口的「萊豬」可是含瘦肉精的豬肉,這種含瘦肉精的肉製品可是不少國家和地區明令禁止進口的。此前,臺灣地區也是如此。
  • 臺灣寵物醫生滬上春節加班忙
    新華社記者許曉青攝  與治病救人的醫院在春節期間仍設有急診相類似,逢年過節寵物醫生也少不了加班加點。這家在上海擁有超過25年歷史的寵物醫院,往年每到春節就有數名臺籍寵物醫生放棄回家團圓的機會,持續坐診;今年更是增加到近10名臺籍寵物醫生及工作人員輪班上崗,還有的則是24小時待命。  「除夕晚上,寵物醫生的年夜飯,總是吃不安穩。」
  • 傳染病醫院外科醫生的三臺手術
    ■好醫生·好故事 秉 心 邵彩雲 馬傑是南寧市第四人民醫院一名年輕的外科醫生。2001年大學畢業後,他便在這家傳染病醫院工作。從手術臺上的實習醫生,到可以從頭到腳做手術的成熟外科主任,他經歷過六七千臺手術。
  • 特寫:臺灣寵物醫生滬上春節加班忙
    新華社記者許曉青攝與治病救人的醫院在春節期間仍設有急診相類似,逢年過節寵物醫生也少不了加班加點。這家在上海擁有超過25年歷史的寵物醫院,往年每到春節就有數名臺籍寵物醫生放棄回家團圓的機會,持續坐診;今年更是增加到近10名臺籍寵物醫生及工作人員輪班上崗,還有的則是24小時待命。
  • 臺灣醫生梁子豪:在大陸可做的事情比在臺灣多
    中國臺灣網10月31日北京訊(記者 王怡然)在北京一家腫瘤醫院工作的臺灣外科醫生梁子豪是拄著雙拐來參加10月30日舉辦的2016第八屆兩岸網際網路發展論壇的。「您的腳這是?」沒等記者問完,梁子豪就語速飛快地回答:「踢球把腳跟踢斷了。」「那您手術是在大陸做的還是回臺灣做的?」 記者繼續問道。
  • 366位國之名醫榜單公布,都是各學科頂尖醫生,濟南12人
    9月16日,第四屆國之名醫盛典(2020年度)在線舉行,366名傑出醫生代表入選第四屆國之名醫系列榜單,其中濟南12名醫生獲此殊榮。榜單設特别致敬、卓越建樹、優秀風範、青年新銳四個榮譽稱號,展示臨床工作突出、科研貢獻顯著、患者口碑良好的醫生群體。國之名醫盛典是報經人民日報社批准,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人民日報社健康時報主辦,人民日報社及其社屬媒體共同支持、參與的年度醫生學術活動。
  • 男子深夜耳朵痛癢竟摳出一條蟑螂腿,醫生緊急提醒
    廣西南寧的董先生在睡夢中因左耳的一陣痛癢驚醒,感覺有東西進了耳朵,手指一摳竟然摳出了一條蟑螂腿,趕緊到醫院。好在蟑螂爬得不深,醫生很快就用鉗子把大半隻蟑螂給夾了出來。經過估測,爬進董先生耳朵裡的這隻蟑螂有2釐米左右。醫生表示,可以利用昆蟲的向光性,用電筒照射外面,看它能不能自己爬出來。
  • 小貓疑被小孩打斷腰只能爬行 醫院為其免費治療
    疑被小孩打斷腰 小貓只能爬行 為避免在動物醫院交叉感染,醫生希望有人收養小貓  記者 聶飛 實習生 崔雪 盧玉鴿/報導  本報訊 昨日,記者在長春市西四小區一棟樓門前看到了一隻半身癱瘓的小貓,附近的居民猜測小貓可能是被小區內的孩子追打而負傷的
  • 築夢北京 臺灣青年要做小動物的大醫生
    >   中新社北京8月18日電 題:築夢北京 臺灣青年要做小動物的大醫生  中新社記者 路梅  北京順義一座佔地3000平方米的樓房內,有寬敞明亮的候診區,溫和親切的接診醫生,內外科、手術室、B超室、核磁室、ICU病房一應俱全。
  • 福建:臺灣醫生收了大陸徒弟
    其中,來自臺灣的曾仁宏和他的大陸徒弟張典引人關注。「我的專業是中醫,中醫從古至今就有師徒傳承文化。」曾仁宏說,大家看電視劇也知道,以前的中醫都是師父帶徒弟,徒弟學有所成得到師父認可後才能懸壺濟世。現在,這種拜師形式依然留存。作為在榕臺灣人才,曾仁宏2012年就職於福州市第六醫院,現在是康復科副主任,通過中藥、針灸及推拿相結合來治療臨床中醫內科常見病。
  • 臺灣將設樹木醫院 樹醫生走紅(圖)
    臺灣將設樹木醫院 樹醫生走紅(圖) 2015-03-13 08:39:54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作者:責任編輯:杜靜   臺灣雖有《森林法》,但只保護山區森林,鄉村、城市的樹木保護無規可依,比如臺南芒果樹林被毀,雖然批評聲不斷,市長也表「震怒」,也只能給玉井區區長記過一次後,不了了之。此外,樹木管理單位不一,責權不清。
  • 豬狗不如,大概就是說的我這種人吧...
    作為一個大齡單身女青年,我都不好意思說我是單身狗,因為我還不如一條狗!
  • 遭受民進黨當局「降維攻擊」的臺灣醫生,為啥這麼硬?
    2012年,蘇偉碩的身份除了醫生,還是民進黨的「座上賓」和「講師」。蘇偉碩自述,當時民進黨「立法院」黨團總召柯建銘主動邀請他去給民進黨上課,講解有關瘦肉精危害的內容。那時候的民進黨正在全力反對國民黨開放進口美國牛肉。反對力度一如今日推動「萊豬」一般。
  • 臺灣主持天王豬哥亮因病去世 曾對醫生說只要能活我都會聽話
    臺灣主持天王豬哥亮因病去世 曾對醫生說只要能活我都會聽話時間:2021-01-09 23:27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臺灣主持天王豬哥亮因病去世 曾對醫生說只要能活我都會聽話 據臺媒消息,臺灣早期秀場天王、臺灣 搞笑主持人豬哥亮於15日凌晨5時左右因病去世,享年70歲。
  • 三流醫生偶然機會為元首瞧病,多年後,他不聲不響毒垮了第三帝國
    希特勒是個素食主義者,再加上偏食的習慣,因此在早些時候,困擾他最大的健康問題就是腸胃功能的不穩定。醫生給他最多的建議便是適當改變飲食習慣,但元首的脾氣又死犟,根本聽不進勸。有一次,希特勒受邀出席御用攝影師海因裡希·霍夫曼舉辦的家庭晚宴,後者在席間推薦了一位名叫奧西多·莫雷爾的「名醫」,大讚此人醫術高超,藥到病除。本來,希特勒對此並沒有多大興趣,畢竟之前醫生可沒少看。然而,莫雷爾似乎跟其他醫生不太一樣,在治療方面,他並不熱衷於那些聽起來空洞的說教,而是在幾天後為領導開出了一劑猛藥——一針富含腸道益生菌的藥劑。
  • 衍生「代排」商機 臺男子自曝醫院客源最穩收入高
    華夏經緯網10月31日訊:據臺灣媒體報導,臺大醫院從黑夜到黎明的掛號人龍,衍生「代排」商機,收費千元(新臺幣,下同)起跳。48歲的楊姓男子專營「跑腿代排」,演唱會、車票、熱門餐廳都是服務項目,以醫院代掛「客源」最穩定,每月都有30多件。據報導,楊男原經營網站銷售,看到跑腿代排商機,決定改做這行。
  • 「豬狗不如的東西,我兒子生意剛失敗,你就提出離婚」
    「豬狗不如的東西,我兒子生意剛失敗,你就提出離婚」。一起來聽聽這段故事吧!一封來自讀者朋友的信:我很慶幸自己手裡有前夫背叛婚姻的鐵證,不然我將背負千古罵名,跳進黃河也洗不清。紅色,我和前夫是那種存在「前置信任」的患難夫妻,簡單來說就是:我們曾約定要同甘共苦,無論到了什麼時候都要不離不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