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著漁老大出海去捕透骨鮮的馬鮫魚

2020-11-27 浙江在線

朱春雷第二天出海,捕到一條15斤的大川烏


  要問這個季節最美味的海鮮是什麼?寧波人一定會說是馬鮫魚。

  清明節前後這一個多月,成群馬鮫魚順著潮水洄遊至象山港產籽,性腺發育成熟,加上洄遊大量的運動,肉質鮮嫩肥美又緊實。寧波人送給它們一個優雅的名字「鰆鯃」[chūn wú]。鰆由漢字魚和春構成,可謂春天的尤物,老百姓也喊作「川烏」。

  話說位於寧波鄞州區的千年古鎮鹹祥,是一個吞吐著「鮮」氣的藍色海灣小鎮。這裡也是寧波市區離「藍海」最近的地方。在鹹祥,每個月都有代表性海鮮上市,如一月鯔魚、二月綠雜、三月蟶子烏賊香、四月馬鮫魚……

  捕川烏需在晚上。這天傍晚,我跟著鹹祥鎮的漁船,出海去捕川烏。
  出海:復工後的第六次

  3月20日下午4點,寧波鄞州第一近海點——鹹祥鎮橫山碼頭停了10餘艘小漁船。記者上了其中的一艘——浙鄞漁11305號,長12米,寬2.5米,載重8噸。

  41歲的朱春雷,是土生土長的鹹祥人,自稱是橫山碼頭最年輕的船長。船上還有三名老船工,分別是朱春雷69歲的父親以及兩位同村村民。

  這一天,是朱春雷復工以後的第六次出海。

  受疫情影響,今年出海時間比往年遲了10多天。朱春雷說,之前連續5天出海,三天在象山港,兩天去了象山港以外的海域,最遠到了普陀一帶海域。

  船艙裡堆滿了漁網。朱春雷告訴我,這是流刺網,漁網有三層,一層網孔小,兩層網孔有拳頭大,適合捕撈兩斤以上的魚。每張網有20米長,7.2米高,30張網接成一張大網。船上共有四張大網,到了海上後,四張網連續放下去,收上來,再放下去,一個晚上要循環4次。忙完後天就亮了,回到碼頭時魚市剛好開張。

  為什麼選擇晚上出海,還有一個原因是和潮汐有關。朱春雷說,當天是農曆廿七,是小潮水,海水很藍很透徹,白天捕撈的話,魚兒看到漁網會躲開。

  下午5點一刻,纜繩解開,馬達聲響起,在浙鄞漁11305帶領下,十來艘漁船向著東邊象山港海面齊齊出發了。
  放網:600米長的大漁網

  風很大,洋面開闊。我乘坐的漁船像快艇一般搖晃著尖尖的身子,向前疾進。朱春雷的父親穩穩坐在船頭,瞭望前方。

  朱家祖孫三代以打魚為生。朱春雷告訴我,他14歲就跟著父親出海,成年以後接了父親的班,當了「船長」。現在父親年紀大了,退居二線打打下手,開船掌舵、指揮捕魚的事都交給了朱春雷。

  船開出約20分鐘後,馬達停了下來。

  朱春雷看了看周邊其他漁船的方位,指揮三名船工放網。紅旗杆扔進海裡倏地立了起來,漁船慢慢開動,船工們拽起漁網放進水中。兩根紅旗杆連接的,便是一面600米長的大漁網,紅旗杆上裝有指示燈以及定位器。

  「海面上漁網很多,有些是其他漁民的,如果遇到大霧天,可以通過定位器找到自己的漁網。」朱春雷告訴我。

  下午6點20分許,四面大漁網全部放完。漁網在海上隨著潮水漂啊漂,我們的漁船也跟著漂。
  收穫:第四條是大傢伙

  晚上8點,開始收第一網。

  漁船靠近用作標示的紅旗杆,船工將一根拉杆橫劈過去,杆上有鉤,紅旗杆被扯了過來。其他三名船工在船邊依次排開,伸手拉住漁網,一點點把網往回收。

  「魚來了,來了!」駕駛艙內的朱春雷眼光銳利。我立即走近,一看並不是馬鮫魚,而是一條鯔魚。過了兩分鐘,第二條魚上來了,這回終於是馬鮫魚。第三條是鱸魚。

  第四條是個大傢伙!只見那位老船工將魚從絲網中取下,若無其事地放在甲板上。

  我蹲下來細細地觀察,發現這條馬鮫魚快有我的手臂那麼長了,毛估估10斤左右。馬鮫魚的樣子還真漂亮,背脊青綠相間,閃閃發亮,腹部是銀白色,頭尾翹起,呈一道彎彎的弧度,據說這都是藍點馬鮫魚與其他馬鮫魚的顯著區別。

  半小時過去,第一張網全部收上船。我數了數,戰利品一共6條,按這個產量,一個晚上下來應該收穫還可以。然而,接下來的收穫卻有些讓人失望。

  第一張網收上來後,馬達又響起,朱春雷開動漁船找個位置,把漁網又放了下去,這個過程大約需要10分鐘。

  接著收第二張,第三張,第四張。6,0,3,1。我像一個小學生一樣,把四張大網第一次的捕撈成果做了統計:一共10條。

  這時已是晚上10點40分。
  收穫:大概能賣4000多元

  鹹祥菜場離橫山碼頭僅3公裡多。清晨5點,菜場門口的路上,早已人聲鼎沸。

  天亮以後,我轉到菜場裡面,碰到了朱春雷的母親和媳婦,她們正在賣魚。

  「那條最大的剛賣掉了,9斤7兩,80元一斤。」朱春雷的媳婦告訴我,買主是當地的一個老闆。這個時節透骨鮮的馬鮫魚是寧波人的最愛,不愁賣不掉,剩下的9條應該能賣個3000多塊,加起來一共可賣4000多元。

  今年馬鮫魚的市場價比往年要低一些。「往年這時能賣120元一斤。」一個漁老闆告訴我,馬鮫魚的價格每天都不一樣,上個星期剛上市時,鹹祥菜場也賣到過130元一斤,但很快往下掉,一路跌到七八十元一斤。

  「和疫情有關係,也和馬鮫魚的捕獲量有關。」朱春雷告訴我,這個不好下定論,「目前馬鮫魚洄遊到象山港還不是特別多,這和氣候、潮水有關係。」

  「三冬不如一春。」朱春雷說,清明前後這一個月的捕魚時機,必須要抓牢。他給我算了一筆帳,每天兩個小工800元,柴油200元,一天開支起碼要1000元。所以說,除去成本,多抓一條魚,賺到的都是自己的。

  經歷這次出海以後,我和朱春雷一直保持著微信聯繫。

  3月21日,中潮,3月22日,大潮,這兩天朱春雷白天晚上都出海,每次時間不是很長,一天收穫也有十五六條。21日那天下午,他捕到一條15斤的馬鮫魚,興奮地拍下照片發給我。

  鹹祥鎮漁業站站長戴正煌告訴我,鹹祥海域是鹹淡水的交匯處,其海鮮鹽度比外海低了2°,鮮度高了2°,海鮮自然更加美味。因此,鎮裡提出「鮮2°」這個概念,想要打造海味鹹祥。

  「作為鹹祥美食的頭號招牌,鹹祥人把馬鮫魚辦成了文化節,今年已經是第四屆了。」戴正煌說。

相關焦點

  • 象山馬鮫魚大量上市 價格已回落至每斤三五十元
    記者 張培堅 攝寧波象山港的馬鮫魚,透骨鮮 大飽口福正當時。「象山港藍點馬鮫魚,清明前後正當時。魚頭魚尾鹹齏煮,中間魚身刨鹽鹽。屋裡人多買一條,人少一段嘗嘗鮮。」昨天,在江東曙光菜市場賣水產的個體經營戶王紅梅,說起馬鮫魚來頭頭是道。她的攤位上,35元一斤的馬鮫魚不一會兒就賣斷了貨。
  • 象山漁老大放生了200多斤的稜皮龜
    都市快報訊 9月30日,寧波象山漁老大陳增歡出海時意外捕獲一隻大海龜,海龜背上有七個稜狀的突起,龜皮則是皮革狀的,重達200多斤。「捕魚40年第一次見到這種海龜。」陳增歡說。經象山縣海業部門工作人員確認,這是一隻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稜皮龜。隨後,船上四個漁民把海龜抬起來,放歸大海。
  • 馬鮫魚的季節,蒸煮煎炸,普陀人都愛這一口!
    可天公不作美,小馬頂風冒險出海打魚,妻子反覆地說:「娘啊娘,你再等等,小馬很快就會回來。」老人含笑說:「難為小馬了,罷了罷了……」說罷就與世長辭。,普陀的漁民就會紛紛出動去捕撈馬鮫魚。每每有漁船歸來,都會帶回最新鮮的馬鮫魚,第一時間送上碼頭再運往各地的菜場。
  • 錢塘江開漁 三個老饕帶你識江鮮
    為了能讓來他店裡的吃貨們吃上一口美味的江鮮,他已經連續忙了兩個禮拜,隔兩天就要起個大早,去江邊的碼頭、菜場裡搜羅漁獲。  馬坤山曾經在錢塘江上賣過6年江鮮。哪裡有正宗江鰻?哪裡的江鯽魚價格最合適?在像老馬這樣的老饕心裡,早已有一份「尋鮮」地圖。
  • 東山島海鮮遠近聞名,一進島您就能聞到鮮的味道
    在我們眼前這片美麗的海域,布滿了密密麻麻的方格子和小屋子,這就是我們東山島的漁排村,很多的漁民都在海上討生活,邊飼養邊生活,把海當家了,這是我們東山島的一個非常有特色的風光,前面這一個有些漁民直接就在漁排上面煮飯,也有很多漁民在這邊生活,非常有意思,如果大家有喜歡體驗,這種海上的漁民生活,也可以來我們這個燈捕1號漁排,來體驗一下,在海上睡一晚是什麼樣的感覺。
  • 舟山小花蟹旺產不旺銷 愁煞衢山漁老大
    拖蝦船「浙岱漁03566」昨晚靠上了舟山普陀的碼頭,大花蟹很快被收購一空,可是船艙裡剩下的五六千箱小花蟹還「待字閨中」。「在洋地裡扔掉怕汙染海洋,運上岸又得不償失,真不知道該怎麼辦好了!」船老大許臺軍很糾結。像他一樣,衢山上百位拖蝦船老大都希望小花蟹「能爭點氣」。
  • 千年漁港海鮮五花八門吸引遊客,漁船出海前女人不能上船
    潭門海鮮主要有馬鮫魚、石斑魚、海鰻魚、蘇眉魚、墨魚、大龍蝦、紅口螺、紅花蟹等多種海特產。漁船滿載歸來,剛靠岸打撈的海鮮就會被漁販買走,一些新鮮散貨也會在路邊魚市零售。漁民說,在捕魚期基本上每天都會出去打魚,近海捕撈要在10個小時以上,最遠出海也會航行到三沙附近,一去就是一個多月。圖為兩個漁民小哥把船上的一筐筐大墨魚抬到岸邊的車上。
  • 千帆出海!第三屆南海(茂名博賀)開漁節今天開幕!
    千帆出海!第三屆南海(茂名博賀)開漁節今天開幕!本屆開漁節以漁家文化為起點,以推動海洋文化傳承與創新的原則,全面展示茂名好景好人、好心文化,打造濱海文旅勝地;並依託「廣東十大海上絲綢之路文化地理坐標」地理優勢,以「開漁節」為契機增強與其他國家的貿易往來、文化交流,實現互通共融。「千年漁港·博賀映象」是本屆開漁節的一大特色「千年漁港·博賀映象」大型原創歌舞劇,是本屆開漁節的一大特色。
  • 茂名千年漁港再啟航,千艘漁船出海捕魚
    出海!茂名千年漁港再啟航!》)隨著悠揚的汽笛聲1000多艘漁船同時開動駛向碧波蕩漾的南海呈現出「百舸入海,千帆進發」的壯麗景象●這是繼去年舉辦首屆南海(茂名博賀)開漁節之後,擁有千年歷史的博賀漁港再度吹響開漁號角。
  • 馬鮫魚,我們走,去東山,看看正宗吃法
    馬膠魚肉多鮮香,刺很少。很適合小孩老人食用,並且富含蛋白質和DHA,大部分寶媽應該都知道,DHA可以增強智力,小孩多吃可以更加聰明。 還有一點,肥胖人群的福利:低膽固醇,痛風的福利。用料:馬鮫魚 250g生薑 5片檸檬 2片小番茄 2個香菜 少許蔥苗 少許
  • 馬鮫魚開捕,八條提醒帶你了解如何避免商漁碰撞
    馬鮫魚也因其肉多刺少,肉嫩味美,經濟價值較高等特點在民間享有「山上鷓鴣獐,海裡馬鮫魚」的讚譽。馬鮫魚象山港馬鮫魚捕撈季3月15日正式拉開帷幕不少漁民趁著三月的春風,撒出開年的第一張漁網,千帆進發的場面一掃疫情的陰霾,魚群借著激蕩的浪潮向勞動者傳遞著活躍的訊號。
  • 劉有九 × 漁用繩索結 | 千纏萬繞,一根繩打出108種結
    這是早年漁業生產中最常見的一種漁繩結,叫「五星碰頭結」,掛在漁船兩邊的船舷上,防止船和船、船和碼頭之間碰撞刮擦。 後來 一位年輕的「漁老大」,發現繩索墊要承受船舷的擠壓,容易鬆散斷裂,於是他就在「五星碰頭結」的基礎上,多穿了一次線圈,把五星變成了六星,增強了厚度和耐用性。
  • ...湖冬捕15公斤頭魚拍出88800元!|再現千年古老傳統,漁把頭祈福敬天
    中外遊客現場感受薩滿祭祀醒網的文化內涵,還參與了冬捕全過程,品嘗從零下幾十度堅冰下捕撈上岸的鮮嫩長嶺湖魚……冬捕即冬季破冰捕魚,是北方冬季的一種漁獵手段,特別是東北地區的赫哲族而冬捕過程中最吸引人眼球的便是「薩滿醒網」儀式。薩滿在冬捕之前都要經過神秘、莊嚴的「薩滿醒網」儀式。捕魚之前漁民都要祭河神、跳薩滿舞、喝壯行酒以祈求漁業豐收和捕魚平安。
  • 馬鮫魚的產地在哪?能人工養殖嗎?馬鮫魚的種類有哪些?
    馬鮫魚在海南本地又俗稱黑魚,是深海野生魚,分布於東海、黃海和渤海,在南海以海南文昌鋪前最為著名。屬於食肉類,是魚類兇猛的一族,牙齒長而鋒利。馬鮫魚能人工養殖?馬鮫魚能人工養殖。馬鮫魚味道最為鮮美,是最受美食愛好者追捧的「魚中極品」,被沿海一帶的人稱為「串烏」,由於資源稀少,魚價「嚇人」,經常賣出一條魚幾千元的價格。不過,今後將有很有可能一年四季都能吃到這美味的魚鮮,而且價格還會降低不少,這是因為經過科研人員的努力,在寧波的海灣種苗培育中心人工繁殖馬鮫魚已經取得了成功,並且養殖了不少。
  • 茂名舉辦2020年第四屆南海(茂名博賀)開漁節,老漁港綻放新魅力
    開漁節開船儀式啟動。昨日中午12時,本輪南海休漁期結束,南海漁民們揚帆出海,開始新一季生產勞作。當天,我市舉辦2020年第四屆南海(茂名博賀)開漁節,結合民間傳統舉辦祭海祈福、開漁啟航等民俗儀式,祈禱漁民作業一帆風順,喜收漁獲。
  • 灰鱉洋捕鮸魚 即將消失的風景?【圖】
    8月27日,記者搭乘漁民老大陸對元的浙定漁06227漁船出海,見證了他們一天的捕(魚免)魚經歷  -到了漁場難撒網  陸老大的漁船並不大,也就十來米長、兩三米寬的樣子,甲板上堆滿網具後幾乎就沒有什麼立足的空間了,一個小小的浪頭都能讓船猛烈地顛簸。除了老大,船上其他四人都是僱傭的夥計,這些漁民近年來都選擇了轉產,只有魚汛期才偶爾下海捕上幾水。
  • 一網捕到96斤石斑魚!捕魚40年頭一次見,最後賣了4800元
    前天早上,浙普漁68279拖蝦船船老大鄔方表在舟山東極東福山東面海域作業,一網拉上時,看到網裡躺著一條大魚,「我捕了40年魚,頭一次捕到這麼大的石斑魚!」鄔老大的這條石斑魚很快賣掉了,運輸船把它運到沈家門的東河市場,一位商戶花4800元買下,每斤50元。鄔方表今年56歲,舟山東極人,十幾歲就開始下海捕魚,到現在已經近40年。
  • 東海休漁8種海鮮禁捕禁售 杭州請你來當禁漁監督員
    根據省海洋與漁業局統計,僅2017年浙江共查獲各類違法違規案件2019起,查處「三無」漁船700餘艘,清繳違禁漁具19.7萬餘頂(張),沒收違禁漁獲物135萬餘公斤,移送刑事案件254起、移送涉案人員1171人。在這些案件中,有不少就是在休漁期查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