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極簡主義生活,往往最先想到的就是「斷舍離」,但極簡主義中還有兩點是十分重要的,那便是「安靜地聆聽自己的內心所需和每一次只專注於一件事」。這裡其實和冥想的理念是很相近的,冥想講究的是」自律、靜心、專注、清醒「,最終與內心交流,認識自我。
在極簡主義生活中,我們需要做到斷舍離,而斷舍離的直觀表現就是物品的減少,物品減少後屋內乾淨整潔,僅留存滿足日常所需之物。而冥想同樣需要一個獨立的空間,為了能夠更好地進入冥想的狀態,更能夠做到深入,周邊的物品要儘可能的少,以免冥想者受到影響。這樣看來是否也算得上一種斷舍離呢。
在極簡主義生活中對於自律是有很高要求的,只有做到思想上和行動上的自律,才能控制自己的欲望,讓自己精神極簡,欲望極簡。在冥想中同樣對自律很是看重,冥想需要堅持不懈地去練習,並且最好在每天的同一時間進行,要堅持正確的呼吸方式,堅持正確的坐姿,堅持正確的理念等等,如果沒有自律那極簡主義生活和冥想都無法完成。
極簡主義生活踐行者們通過做到欲望極簡來達到心靈的安靜,放緩自己的生活狀態,尋求最為舒適的處事方式。同樣冥想也給人們帶來內心的平靜,去除無謂的煩惱,來使自己精力充盈,積極樂觀。
在極簡主義生活中有一個要求,每一次都只專注於一件事,因為在極簡主義者看來,只有專注於一件事時才可以將自己所有的精力投入其中,才可以真正地把事情做到最好,才可以讓自己變得舒適、愉悅。而在冥想中,同樣對專注非常的看重,他們認為只有專注於自己的意識,感受身體乃至思想上的微妙變化後,去平衡它們,放緩自己的大腦,讓一切事物趨於平和,最終才可以達到與內心交流的美好狀態。所以專注不論是對於極簡主義生活還是冥想都是極為重要的,專注可以給我們帶來快樂。
在極簡主義生活中,人們需要做到精神上的極簡,需要清楚自己真正需要的是什麼,自己的內心是怎樣的,因為只有這樣才能讓自己成為真正的極簡主義者。而在冥想中,其真正的目的便是專注於自我意識,最後與內心溝通,讓自己真正的了解自己。這也是極簡主義與冥想最大的相同之處。
極簡主義生活方式與冥想具有很多的共同之處,極簡主義生活是一種生活態度,而冥想則是我們踐行這種生活態度的有利工具,我們可以採用冥想的方式來完善我們的極簡主義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