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企老領導熱議「國資流失」:怕告狀拖累改革

2020-11-30 搜狐網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 馮彪

  國有企業改革依然是今年兩會的熱點話題。在今年兩會上,劉明康、傅成玉、奚國華……這些曾擔任過大型國企董事長的「老領導」們,更願意說的是自己對「國資流失」質疑的思考。

  「有的國企,把一些自己管不好的『壞資產』『爛資產』也抓在手上不敢賣,不敢盤活,一盤活就害怕別人告狀說這是『國有資產流失』。這個帽子可不小。」全國政協委員、銀監會原主席劉明康這樣說。

  3月8日上午,在全國政協經濟界別的一場聯組討論會上,全國政協委員、中石化集團原董事長傅成玉也有類似的看法。傅成玉表示,怕被說用國有資產流失修補壞帳,因此國企步子邁得謹小慎微,這會放慢改革速度。

  對此,中國企業研究院首席研究員李錦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國有資產流失有兩種形式,一是在產權轉換時發生的交易性流失,二是資產不流動、不清理『殭屍企業』造成的資產縮水。後者所形成的『體制性流失』才是最大的國有資產流失。」

  國資流失定義尚不明確

  在兩會發言討論中,有政協委員反映,有些國企因擔心導致國有資產流失而拖慢改革進程。

  傅成玉3月8日表示,目前國企改革存在「上熱下冷」的情況——政府忙於改革,國企則一直在等待。傅成玉表示,要防止把改革的「殲滅戰」拖成「持久戰」。

  對於國企改革緩慢的原因,傅成玉表示:「一是大部分國有企業還在等待上級文件和指示。即使一些現有法律法規和政策制度允許的改革,也進行不下去,怕被說『搶跑』。二是怕被說用國有資產修補壞帳,因此步子邁得謹小慎微。」

  在劉明康看來,按照市場規律,有的壞資產就必須賣掉。他以自己曾任董事長的中國光大集團為例表示:「當時光大在做手錶,把日本的機芯買過來,做個盒子就成了光大手錶。我問這家公司當時的領導,光大什麼時候能超過精工、浪琴呢?有戰略規劃嗎?沒有人吭聲。」劉明康認為,像這樣的企業就要「流失掉」,不能握在手上。

  但是,對於國有企業而言,進行產權轉換卻非易事。有業內人士分析指出,有時候公司的市值低於淨資產,在這種情形下如果按照帳面價格賣,沒有人買。但按市場估值賣,就有國有資產流失之嫌。即便按當前市場估值賣很划算,但是如果過一段時間市值上漲,也可能被質疑是國有資產流失。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移動原董事長奚國華也在小組討論的發言中舉例稱,2010年,中國移動認購浦發銀行20%股權。中國移動持有的浦發銀行股份,每年可以貢獻1%左右的利潤。「但審計不看利潤增了多少,只看現在這20%的股權比買的時候價格更低。因此,每年審計都給加一條『國有資產流失』,讓我們很難受。」奚國華說。

  值得一提的是,《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雖然很多關於國企改革的文件都提及要「防止國有資產流失」,但對於如何界定國資流失尚無具體表述。

  中國政法大學破產法與企業重組研究中心主任李曙光向記者表示:「市場定價的波動難以判斷國有資產是否流失。我建議可以多從國有資產是否受損這個角度考慮,這主要審查交易過程中有無內幕交易、關聯交易等。這樣可以將經濟問題、定價問題轉變成法律問題。如果沒有內幕交易等違法行為,就不應該被認為是國資流失。」

  專家:消極改革或損失更大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採取兼併重組、債務重組或破產清算等措施,積極穩妥處置『殭屍企業』。」在國企改革部分,該報告也指出,今明兩年,要以改革促發展,堅決打好國有企業提質增效攻堅戰。推動國有企業特別是中央企業結構調整,創新發展一批,重組整合一批,清理退出一批。

  李錦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化解產能、處理『殭屍企業』和國有企業改革是緊密相關的。一方面過剩產能、『殭屍企業』主要集中在國有企業,另一方面『殭屍企業』的破產、兼併重組中又涉及到大量國有企業的產權轉換。因此,如果不把國有資產流失界定清楚,那麼處理『殭屍企業』的進程也會被拖累。」

  在李錦看來,國有資產流失有兩種形式,一種是指運用各種手段、各種渠道將國有資產轉化成非國有資產,在此過程中形成的「交易性流失」。另一種則是國有資產自身的「縮水」,這種流失常常不涉及違法方面的問題,而是不讓企業成為真正的市場主體、不清理「殭屍企業」等造成的國資虧損,可以稱為「體制性流失」。

  「與交易過程中的流失相比,『體制性流失』後果更糟糕、更嚴重,也更需關注。如果消極對待改革,拖著等著看著,對發展中的機遇抱著『寧可錯過,別萬一犯錯』的想法,企業在市場競爭中不能做強做優,甚至發生虧損、倒閉,那就是更大程度的國資流失。」李錦指出。

  值得一提的是,國資委原副主任黃淑和此前在接受媒體採訪時也表示,現在國企改革到了深水區,是配套性、互相關聯性都很強的改革。在這種前提下,應該鼓勵大家敢為人先。有一些東西即使錯了,也沒有關係,只要不是違法亂紀,要有一個容錯的機制。

news.sohu.com false 每日經濟新聞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6-03-10/990086.html report 2480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馮彪國有企業改革依然是今年兩會的熱點話題。在今年兩會上,劉明康、傅成玉、奚國華……這些曾擔任過大型國企董事長的「老領

相關焦點

  • 突破「藩籬」──建諮集團深化國資國企改革紀實
    十一師建諮集團黨委牢牢把握兵團國資國企改革契機,以壯士斷腕的氣魄,向積存已久的頑瘴痼疾開刀,在根上改、制上破、治上立,堅決破除利益固化的藩籬,回歸企業的本質屬性。  中新網新疆新聞6月4日電 題:突破「藩籬」──建諮集團深化國資國企改革紀實  作者 趙泉友  連日來,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十一師所屬建諮集團以股份合作方式在第三師圖木舒克市註冊一家建工企業,主營建設施工總承包、建築工程諮詢服務、機械設備、建築材料租賃等業務。這是該集團推進向南發展、國企混合所有制改革取得的雙豐收。
  • 濰柴動力:積極研究國企改革相關方案
    據新華社報導,在2016年山東資本市場與國企改革座談會上,山東證監局局長建議,以資本市場為主陣地,通過5個途徑推動山東國企改革:立足提高國資證券化率,加快整體上市、IPO和「借殼」上市。就整體上市而言,對於那些股權比較集中的公司,建議酌情發行部分優先股作為支付對價。
  • 上海國企改革3年路線圖劃重點:混改、科創板、激勵機制
    近期,上海研究制定了《上海市貫徹〈國企改革三年行動方案(2020-2022年)〉的實施方案》(下稱《實施方案》)。「為下一步推進上海國資國企改革明確了任務書、時間表、路線圖。」上海市國資委黨委副書記董勤在7日舉行的新聞通氣會上說。目前,上海已實現整體上市或核心業務資產上市的企業,佔市場競爭類、金融服務類企業總量的2/3。
  • 混改、科創板、激勵機制 上海國企都有了三年改革新方案
    近期,上海研究制定了《上海市貫徹〈國企改革三年行動方案(2020-2022年)〉的實施方案》(下稱《實施方案》)。「為下一步推進上海國資國企改革明確了任務書、時間表、路線圖。」上海市國資委黨委副書記董勤在2021年1月7日舉行的新聞通氣會上說。目前,上海已實現整體上市或核心業務資產上市的企業,佔市場競爭類、金融服務類企業總量的2/3。
  • 中國經濟時報:國企改革,從「股份制」到「混合所有制」
    在兩種不同歷史條件下,「股份制」和「混合所有制」相繼走向前臺,成為國企改革的方向。   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積極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這被認為是新一輪國資國企改革的主要路徑,它將替代長期以來以行政化兼併重組為主要手段的國資國企改革。
  • 國企採購成本高昂致國資流失:買iTouch作U盤
    CFP供圖江蘇泰州市高港區政府招標採購回17輛存在明顯質量問題的校車,被當地教育部門拒絕籤收 CFP供圖高昂的國企採購成本導致國有資產流失,並轉嫁給消費者羊城晚報記者 陳強 實習生 文茜今年全國兩會,「茅臺酒」成為一個熱門話題。
  • 終身追責:將國企決策權關進位度的籠子
    國企將實行重大決策終身追責制,國企投資決策有了硬約束。近日,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於建立國有企業違規經營投資責任追究制度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在國企發展歷程中第一次提出「實行重大決策終身責任追究制度」。
  • 應勇調研東方國際集團:聯合重組是新一輪改革的開始
    應勇強調,上海國有企業要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切實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基本方略為引領,把十九大精神以及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部署要求貫徹到國資國企改革和企業創新發展的全過程。東方國際要以聯合重組為新起點,立足國家戰略,堅定發展目標,加大改革融合力度,注重發展質量效益,蹄疾步穩推進創新轉型,做大做強做優主業,力爭成為傳統產業轉型升級、連通國內外大市場、國資國企改革創新的引領者,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和品牌影響力的現代企業集團。
  • 中糧集團:國企改革的「真刀真槍」與 「真金白銀」
    來源:經濟日報近日,《國企改革三年行動方案(2020-2022年)》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十四次會議上審議通過,國企改革按下「快進鍵」。隨著「雙百行動」取得巨大進展,國企改革在深水區不斷突進,開始進入啃「硬骨頭」的關鍵階段。
  • 甘肅電投22億國資改革急先鋒 輸血新能源扭頹勢
    甘肅國資改革的號角已經吹響,省國投集團下屬上市公司甘肅電投充當急先鋒,早已拉開了整合的序幕。 甘肅電投公布的定增預案顯示,公司擬以不低於6.03元/股定向發行3.62億股,募資總額21.8億元。所募資金用於收購酒匯風電100%股權,投資建設風電、光伏發電項目,並補充公司流動資金。
  • 【深化國企改革系列報導之九】中糧集團:以改革實現自我重塑,全力...
    編者按: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國企改革,設計了一條頂層設計與基層實踐相結合的全新改革道路。五年來,按照中央統一部署,國企改革組織領導體系全面建立,「1+N」政策體系基本形成,國企改革的四梁八柱拔地而起,十項改革試點梯次展開,現代企業制度不斷完善,布局結構繼續調整,國有資產監管有效強化,全國國有企業改革呈現出全面推進、重點突破、亮點紛呈、成效顯現的良好局面。一大批國有企業主動作為、先行先試。
  • 剝離「辦社會」 國企輕裝上陣
    「國有企業要成為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生力軍,促進我國產業邁向全球價值鏈中高端,推動企業高質量發展。」在推進廣東國資國企改革發展的徵程上,廣東始終以「鞏固、增強、提升、暢通」八字方針為統領,堅持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重點在「破、立、降」上下功夫。
  • 濰柴集團:改革創新20年 做國企改革的「領頭雁」
    濰柴集團:改革創新20年 做國企改革的「領頭雁」 2018-07-02 17:1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珠海國資正在下一盤大棋
    珠海國資正在下一盤大棋 摘要 【格力電器易主原因揭曉!珠海國資正在下一盤大棋】珠海國資改革大幕開啟,格力集團充當排頭兵,哪些個股將受益?
  • 解碼廈門上市國企改革開放40年成就「關鍵詞」解碼廈門上市國企...
    這批上市國企大多伴隨廈門經濟特區的設立而成立,見證了改革開放40年風雨歷程。它們如何把握住了時代機遇?如何穿越了經濟周期波動?在中國經濟從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的歷史新時期,未來又有哪些精彩值得期待?為探尋答案,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近日對相關政府部門和企業家進行了走訪。
  • 中國證券報丨中國誠通掌門人解碼國資運營「巧手」「匠心」
    三步跨越與國企改革同頻共振四大平臺再造一個新誠通——中國誠通掌門人解碼國資運營「巧手」「匠心」中國鐵路物資集團有限公司(簡稱「中國鐵物」)有望近期重組上市正是借著改革東風,中國誠通破繭成蝶,煥然新生,蛻變為一家在國資改革中能發揮關鍵作用的國有資本運營公司。驚人蛻變的背後有哪些秘訣?站在新的歷史交匯點,中國誠通又將如何謀篇布局國有資本運營公司高質量發展?
  • 山東省國資委主任張斌:國企改革已到了「刀山火海」的關口
    「改革永遠在路上,用『倒計時』這個詞,是為了讓我們充分把握當前有利窗口期,進一步激發國企改革動力活力。」8月28日,圍繞全省推進改革舉措落實落地會議對山東國企改革提出的新要求,山東省國資委主任張斌表示,改革已到了「刀山火海」的關口,會面臨來自既得利益主體極大的反彈阻力,但不改就是死路一條,唯有下更大決心去破、去立。
  • 地方財政密集「入股」上市國企 資本規範管理成新課題
    繼貴州茅臺、老白乾酒股權劃轉被市場熱議之後,多地國資股權的劃轉仍在密集湧動。今年1月以來,京、滬、皖等多地上市公司相繼發布上市公司或控股股東國有股權被無償劃轉至當地省屬財政廳或其指定機構持有的公告,劃轉股權比例從2%到10%不等。
  • 國企公開課 | 中國寶武陳德榮為學子講述「鋼鐵是怎樣煉成的」
    4月2日,國資委黨委和教育部聯合開展的「領導幹部上講臺」——國企公開課100講、國企骨幹擔任校外輔導員活動正式啟動。5月21日,中國寶武與上海復旦大學聯合舉辦「領導幹部上講臺」國企公開課上海復旦大學專場報告會,中國寶武黨委書記、董事長陳德榮作了「堅守初心使命,共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主題報告。
  • 國資委副主任:混合所有制改革不是一股腦兒推進
    混合所有制改革是「國資退,民資進」嗎?  黃淑和:我覺得不應該這麼說。混合所有制改革是國有資產布局結構的調整,是企業國有資產的重組整合,是利用民間資本來發展國有資本的一個機會。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意義在於,一是用少量的國有資本吸引更多的民間資本,來放大國有資本的功能。多種資本形成優勢,有利於企業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