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如今,養魚的家庭越來越多,一口漂亮的魚缸無論從家居裝飾還是風水學說上都能給家裡增添不少新意和財氣。但在養魚過程中,魚缸的水質很難保持清澈透明,那麼,到底是什麼影響了我們的水質呢?保持好水質需要控制好哪些指標呢?
1、硬度:水的總硬度指水中鈣、鎂離子的總濃度,其中包括碳酸鹽硬度(即通過加熱能以碳酸鹽形式沉澱下來的鈣、鎂離子,故又叫暫時硬度)和非碳酸鹽硬度(即加熱後不能沉澱下來的那部分鈣、鎂離子,又稱永久硬度)。我國南方雨水豐沛,水質硬度很低;而北方土地鹽鹼,雨水稀少,水的硬度很高。水的硬度的狀況大致如下:非常軟水0~4;odH:軟水4~8;odH:中等軟水8~12;odH:中等硬水12~30;odH:硬水30;odH以上。大多數熱帶魚適宜的水質硬度為3~10;odH,水質過硬易導致魚類產卵機能障礙;縮鰭,精神萎靡;免疫力下降,多發疾病;體表黏液分泌異常。水質過軟則易影響魚的骨骼發育和水生植物的生長。
測定水體硬度可用市面上常見的TDS筆進行測量,簡單易操作,直接將筆端放入缸內測定即可。降低水硬度的方法一般有煮沸法、活性炭吸附法和加入定量軟水稀釋法。增加水體硬度的方法可以採用加入青龍石、珊瑚骨等方法,不建議直接添加鈣鎂化合物,稍有不慎可能造成水體硬度突然急劇增高,對生物影響較大。
2、酸鹼度(PH值):酸鹼度是指溶液的酸鹼性強弱程度,一般用PH值來表示。pH值<7為酸性,pH值=7為中性,pH值>7為鹼性。適宜生物生存的PH值一般為6-9,最適宜的PH區間為6.5~7.5。南美洲出產的觀賞魚,一般適宜弱鹼性水質;而非洲出產的觀賞魚,一般適應弱酸性水質。當pH值大於8.5或小於6.5時,水中微生物生長受到抑制,硝化細菌的分解作用受阻,水體自淨能力降低,水質易渾濁。當pH值低於5.5時,魚對傳染疾病特別敏感,極易得病,死亡。當pH值大於9.5或小於4.0時,魚會直接造成死亡。所以,控制好PH十分重要。
檢測PH,我們可以用PH廣泛試紙進行檢測,將試紙放入水質1秒鐘後拿出,對照色卡即可得知水中PH值。當PH過低時,我們可以採用加入小蘇打的形式進行調節,隨時檢測PH變化即可。當PH過高時,可採取加入磷酸二氫鹽進行調節。也可以放入沉木或二氧化碳進行調節。
3、色度:即水的顏色和透明的程度。養魚用的水通常是需要無色透明的,沒有懸濁物,但養殖短鯛、七彩等軟水魚時,有時因為使用泥炭丸而使水呈棕黑色。
當水質出現顏色變化時,多半是水質出現汙染所致。如養殖鸚鵡魚時所餵食的增紅飼料,或是沉木未處理好將水體染色。此時可通過採用換水的方法進行處理,也可加入水族專用的水質澄清劑進行脫色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