爺爺奶奶帶孩子,有哪些「好心辦壞事」的教育方法?

2020-11-24 搜狐網

原標題:爺爺奶奶帶孩子,有哪些「好心辦壞事」的教育方法?

首先我們得感謝爸爸媽媽不辭辛苦的幫我們照顧孩子,不過老人容易有些不好的教育方法,我們還是應該有意識哦。

1、吃飯時不讓孩子好好咀嚼

寶寶吃飯的時候,他們用小小的牙齒咀嚼,咀嚼後,唾液和食物混合,這樣的混合物通過牙齒的充分磨碎後,一起進入他們的胃。有了大量唾液攪拌在食物裡的食物團又和寶寶胃裡的胃酸一起反應,然後再進入下一步工作。老人為了讓寶寶儘快吃完飯,經常會把食物泡軟,或者一口水一口飯。表面看來,寶寶吃得很快,實際上,食物沒有充分粉碎直接進入寶寶胃裡,沒有唾液的參與,只靠胃液,很難消化。

2、過度保護,破壞孩子的直覺

寶寶坐在凳子上時,老人們會經常把手放在寶寶背後,這樣的確不會摔倒,但是寶寶的直覺就被你們糊弄了。哪天恰巧你的手不在背後了,寶寶還是會往後仰過去,因為他一直習慣了後面有手。寶凳子後面是空的,寶寶從開始就知道這一點,他是不會往後仰的,因為他知道後面是空的。而我們親愛的爺爺奶奶,姥姥姥爺,你們破壞了寶寶的直覺!

3、給孩子穿的太多

當媽媽們在婦產醫院生產的時候,醫生會告訴我們,不要給寶寶穿太多。醫生說的是對的,寶寶應該比大人穿的少一層。如果你心理上做不到,至少讓孩子跟你穿的一樣多——你穿短袖時,他也穿短袖,你穿背心時,他也穿背心!

告訴家裡的老人——其實寶寶熱比寶寶冷更危險的。寶寶流鼻涕,發燒,打噴嚏100%是因為曾經穿多了,出汗了,他運動之前,你沒給他退一件衣服,所以出汗了。出汗就比較危險嗎,出汗時毛孔是張開的,只要有一點點風就會讓寶寶生病。我們要做的其實就是不要熱到我們的寶寶別讓寶寶受熱的折磨!

4、不停餵孩子吃東西

寶寶的胃是需要休息的。起碼要2或3小時處於空腹的狀態,使前面的食物有足夠時間消化,讓胃騰空保持乾淨。飯則是要按頓吃的,奶也是。一頓奶,240毫升,一次喝完。我曾經在院子裡散步看到有個老太太拿著奶瓶,滿院子追著寶寶跑,追上就喝兩口奶的,看著頭皮就發麻。前幾天遇到一個玩旋轉木馬的寶寶,他奶奶手裡拿著根香蕉,寶寶旋轉到他眼前,她就對準了寶寶的口塞一口香蕉,再轉一圈過來,再塞。寶寶究竟是有多需要拿根香蕉?!零食使得寶寶肚子裡總有那麼點食物,他總不餓,到了吃飯時間也不餓,就又不好好吃飯了。不好好吃飯,一會又餓了,又要找零食吃,就變成了惡性循環。

5、總是打擾孩子,影響孩子的專注力

很多人類良好的品德和習慣,是與生俱來的,比如寶寶的關注力!寶寶的自食其力!寶寶的很多很多。後面再一個一個的說。現在就說關注力!

寶寶看電視,他是在關注電視裡的情景的,當然他需要和你交流的時候,他會看看你,衝你笑,或者衝你講你聽不懂的鳥語。玩玩具也是一樣,他會相當相當認真和專注的,直到玩完為止。

很多人這樣說:老人帶大的孩子都上不了大學!當然有些片面。可是為什麼呢???為什麼事實真的是這樣呢?因為這代育兒文盲們,破壞了寶寶的很多優秀品質,比如專注力!那些做事半途而廢的人,幾乎是小時候姥姥奶奶帶大的。不信你可以從現在留意身邊的人。別去打擾他,別去破壞他,讓他獨立的專注一會兒自己手頭的事吧!

6、影響媽媽的教育權威

朋友們,我想說的這個可能是廣大中國媽媽們都沒有留意到的問題。其實,這個問題十分的嚴重!為什麼呢?也許很多人沒有去過其它國家,也許經常去,但都是10天一周的走馬觀花看個風景,也許沒有機會接觸歐洲的真正的百姓社會,當然也許你們有在歐洲住了5年的8年的,卻不一定接觸到有寶寶的家庭。這樣吧,咱們回憶一下,美國的電視劇和電影看的比較多吧?請回憶,再任何一個電視情節中,小孩都是和爸爸媽媽在一起生活的,即使情節中有爺爺奶奶,也是偶爾的陪著玩一玩,絕對不是影響小孩的主導力量!

咱不看西方!有人一定講西方有西方的國情,好,咱看亞洲!日本吧,咱們這群人都是看叮噹機器貓長大的,對嗎?康夫是那個媽媽教育長大的,小靜,小強還有那個很暴力的大個子,我們統統都見到過他們的媽媽,而基本沒有第3代的出現,偶爾出現,也是串場,沒有對孩子的教育起到主導地位的。

咱看韓劇也看的多吧?大家不難發現,韓國的長幼分的相當的嚴謹,可是如果這家的爺爺對孫子有意見,爺爺會單獨的找爸爸,訓斥一頓!爸爸再找自己的兒子訓斥一頓!爺爺是不太當著孫子的面數落爸爸的,在育兒方面。

7、總是跟孩子說「不能」

別對寶寶一天到晚的說不能做這個,不能做那個,那些所謂的不能,其實大人做到了後備工作,可以變成能:你不想讓他動的東西,可以放在他根本拿不到的地方;你不想讓他到處吐食物,可能只是以為懶的收拾弄髒的地板地毯;你不想讓他把玩具這樣玩那樣玩,其實他完全可以自己玩的。這些,其實真的都不所謂,都可以 「能」,只要對寶寶不存在危機到生命問題,讓所有的東西都成為他的玩具吧!

你做到了,你會發現,當他再次去碰熱水壺的時候,你說一個「不能」他會馬上知道,這個字的分量是很重的!是絕對不能碰的東西。

8、把寶寶當殘疾人

想要自己的寶寶吃的好,睡的香,鍛鍊身體是相當相當必須的!當然不是瑜伽不是動感單車什麼的,對他們來講,讓他們更多的用他們的雙腿,走走,跑跑,爬爬,寶寶會到點時更加愛吃飯,睡眠質量會更好!

老人們經常覺得寶寶老在地上自己走會很累,就時常將他們抱起來,出門抱著,下樓抱著,洗臉抱著,吃飯抱著,玩玩具連玩具都要一起抱著……

我們的寶寶不是殘疾人,他們有雙腿,他們會走路,雖然他們走的太慢了,可能會使我們不耐煩那個速度,乾脆抱起來走的快些,但是那樣寶寶失去了鍛鍊雙腿的機會。

那麼怎麼辦好呢?從汽車座椅上抱下來,就直接放在地方,從而讓他明白,下車是要自己走路回家的;吃完飯從餐椅上抱下來,也直接放在地方,讓他知道,他吃完飯了,可以自己走去玩玩具或者做別的事情了;抱著他洗臉洗腳,也是洗完就放在衛生間的門外,示意他洗完了,可以走了……

9、對待寶寶的態度不禮貌

如果你對寶寶禮貌,寶寶才會對你禮貌,如果你拿他當個畜生般的喝來喚去,那麼不多久,你會發現,他絕對不會尊重你的。有的老人叫寶寶,總是讓我覺得他是在叫一隻狗都不如的小畜生,類似:「來,寬!過來!」或者發出一些喚狗喚貓才有的聲音。寶寶雖然小,但是其實他們是獨立的男人和女人,有他們的自尊心和面子。女寶寶會愛美愛漂亮,男寶寶會好強好勝,男寶寶會愛護女寶寶,這些種種其實都和成年人是一樣的。

10、當眾打罵孩子

寶們都不想讓自己愛的爸爸媽媽失望。他們會很快意識到這個事情是不對的,他們做錯了,讓媽媽失望了。更加的不要當著其它人的面,甚至在大街上,訓斥他甚至打他,無論是女兒還是兒子,他們都有強大但是卻很脆弱的自尊心。別為一點小事,讓他們臉面掃地,他們可能會破罐子破摔,可能會放棄自己,可能他們會就此告訴自己,他們是個壞孩子!但是我們在生活中經常可以看到有的爺爺奶奶,時常當著眾多的人面前打罵孩子,這樣孩子心裡是有陰影的!

真的不要這樣。俗話說,己所不欲勿施與人,如果我們被別人打,甚至在大庭廣眾下訓斥一頓,我們也不爽。小寶寶更加如此!

11、總是誇孩子聰明

這個是咱中國老百姓全民的育兒失誤。雖然這是個褒義詞,誇誇自己的寶寶,情不自禁;誇誇別的寶寶,別人的家長會聽著滿開心的。但是聰明是個與生俱來的能力,是個天才的單詞!是表示當別人努力的時候,你可以不用,因為你聰明。史上天才有,太少太少了,做任何事情需要努力,需要學習,而當你一遍一遍的告訴寶寶,他聰明,就意味著,在未來的日子和人生裡,他就是可以什麼都不做,而得到和別人一樣的一切,而那當然是不可能實現的。猜想+假想——那些成年人,很多覺得自己懷才不遇,因此而玩世不恭等等,他們恰恰都是小時候,走到哪裡都被誇聰明的孩子。

所以請咱們自己都以身作則,把聰明這個單詞,首先從我們自己的嘴巴裡挖掉,扔掉,忘掉!千萬千萬別再這樣表揚別人的寶寶,甚至自己的寶寶。那我們要怎樣去鼓勵寶寶呢?比如,寶寶會再重複一個事情後,完全掌握這個事情時,當你馬上要把「聰明」二字脫口而出時,你可以說——「寶寶真是個堅持不懈的好孩子!」「寶寶真的很努力!很有毅力!」再比如,當寶寶可以第1次紅色積木從別的積木裡挑出來的時候,當你馬上有要蹦那2個字的時候,你可以說—— 「寶寶你真棒!你觀察的真仔細啊!還有很多很多的:「寶寶分辨力真強啊!」「寶寶真認真啊!」「寶寶吐字真清晰啊!」「寶寶好認真的聽音樂啊!」「寶寶對這段音樂的節拍感覺很到位啊!」?

12、不讓孩子幫忙

在生活中經常看到這樣一種情況:姥姥想把報紙摞整齊,寶寶看到了,跑上前去,「幫忙」姥姥摞報紙,姥姥一見,動作及其快的把寶寶抱走,然後繼續回去摞報紙嘴裡還念著:「我的祖宗來,等我把報紙弄好了再跟你玩哈,你可別在這裡給我搗亂!」 而姥爺在給大貓咪整理貓糧的時候,寶寶又看到了,跑上去「幫忙」弄貓糧,姥爺看到了,嚇的噓哈的把寶寶趕緊挪開了,嘴裡也念:「這個可不能動哈,姥爺給貓咪弄貓糧哈,弄完和你玩哈!」看的老人說這樣的話的次數多了,我看在眼裡,遺憾在心啊。

相信我!寶寶真的不是要搗亂,他心裡真的是要幫忙的!特別當你在做什麼,他就會過來「摻和」時,這時請別把寶寶的好心給泯滅了,他是想幫忙。

當然我不否認,他的幫助往往是越幫越忙,越弄越亂,使本來就忙的手忙腳亂的媽媽們更加的雪上加霜。所以,有些東西該挪到高處的,要挪高;該上鎖的上鎖。但是一旦寶寶有要幫助你的需要,請別拒絕他。我想無論80後還是90後還是00後,經常可以聽到家裡的家長批評道:「這孩子看我拿不動都不上來幫忙!」「我刷碗,他也不來幫我的忙。」「媽媽都快累死了,你還在那裡玩,不知道幫幫我?」等等……正是因為小時的無數次拒絕,導致長大了看到大人在忙,也不會幫的。因為「幫忙=搗亂」誰還願意自討苦吃?

當您讀完這篇文章後,你有兩種選擇:

1.你可將它傳揚出去,傳播一些積極的信息,讓世間多一點愛;

2.你也可以根本不去理會它,就像你從未看見一樣。

這就叫做: 愛出者愛返,福往者福來。

請關注」幼兒教育育兒知識大全」我們同您與寶寶與一起成長.

微信號: ertong99(公眾帳號搜索ertong99長按複製)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責任編輯:

相關焦點

  • 男子解救「被凍」的鱷魚,卻被指責,原來好心辦了壞事!
    男子解救「被凍」的鱷魚,卻被指責,原來好心辦了壞事!當冬天來臨的時候,很多動物也需要想一些辦法來幫助自己度過寒冷的冬季,有些動物是非常幸運的,而有些動物就比較悲催了,一位老外到河邊溜達的時候,意外發現一隻狐狸被凍在了冰面上。老外將其救出來了卻早就沒了呼吸。
  • 奶奶給嬰兒穿8件上衣,孩子患上少見疾病,網友:別把無知當愛
    文|美芽媽媽家長都希望自己能夠給孩子無微不至的照顧,讓他們在安全的懷抱中長大。然而有的時候卻好心辦了壞事,這種事情在爺爺奶奶身上體現得尤為明顯。 案例:江蘇淮安的一位醫生迎來了一個特殊的病人,是一位11個月大的嬰兒。
  • 老人在路邊投餵流浪貓,大爺呀,你的好心卻差點辦了壞事
    老人在路邊投餵流浪貓,大爺呀,你的好心卻差點辦了一件壞事!世界上總有壞人,也總有好人,總有拋棄動物的可惡之人,也總有照顧流浪狗流浪貓的好心人。養寵物,可是一件專業活兒,若不懂得養寵物的注意事項,也許就一不小心,好心辦了壞事。有這樣一位老人,他是一個非常有愛心的人,好心投餵流浪貓,卻辦了壞事。
  • 老人在路邊投餵流浪貓,大爺呀,你的好心卻差點辦了壞事
    老人在路邊投餵流浪貓,大爺呀,你的好心卻差點辦了一件壞事世界上總有壞人,也總有好人,總有拋棄動物的可惡之人,也總有照顧流浪狗流浪貓的好心人。養寵物,可是一件專業活兒,若不懂得養寵物的注意事項,也許就一不小心,好心辦了壞事。
  • 隔代教育經常聽到的三句話,根本不是愛孩子,反而害了孩子一生
    老人帶娃的現象在現今的社會中已經很普遍了,即使老人不帶孩子但是在隔代親的教育上,往往有些話都會傷害到孩子,而老人們卻不自知。一起看看隔代親經常對孩子們說的三句話吧~隔代教育經常聽到的三句話,你家有說嗎①爸爸媽媽不要你了這句話經常被老人們用來逗孩子,比如臨時把孩子放在爺爺奶奶家或是姥姥姥爺家一陣,當孩子問爸爸媽媽去哪了的時候,老一輩的就常常調侃,你爸爸媽媽不要你了,給你扔這了。
  • 狗狗有這些情況,還給它洗澡,就是好心辦壞事!
    但如果狗狗有這些情況,還給它洗澡,就是好心辦壞事!各位主人一定要注意了。01幼犬剛到新家很多小奶狗從一出生,到長大都還沒洗過澡,身上臭烘烘的,其實是因為疫苗還沒打完。有的主人把狗狗剛帶回家就帶它洗澡,這時狗狗的體質很差,非常容易生病,給它洗澡就是好心辦壞事!
  • 老人覺得嬰兒冷裹八件衣服,終於出問題了:好心也會辦壞事
    隨著寒潮襲來,人們普遍都開始多穿衣,成年人有一定的抵禦能力。而大家就會先入為主地認為嬰幼兒這種弱勢群體,他們本身會更加需要防護,結果是好心成壞事。嬰兒被送來的時候,體溫居然高達40度,臉上已經開始出現熱疹。醫生起先只是看著孩子衣服多,後來粗略輸了一下裡裡外外居然包了八層之多。
  • 家長別再好心辦壞事
    家長們千萬別再好心辦壞事了。事情的起因是這樣的,麗麗的婆婆覺得孩子的衣服很大,袖子又長,所以便找來了一根橡皮筋,綁在孩子的胳膊上,這樣孩子的袖子就方便了很多,但是孩子的手臂因為長時間被橡皮筋勒住,所以血液無法正常循環,最終孩子因為大哭大鬧,家人帶著孩子到醫院去檢查,這個時候醫生發現孩子的手臂已經發黑髮紫,並且腫脹得特別厲害。
  • 為什麼和爺爺奶奶在一起的時光,是不可取代的?
    哪怕孩子爸告訴我千萬遍,農村冬天什麼都沒有,天寒地凍,根本出不了門,今年甚至很可能出不了京。我還是想回內蒙農村,在那裡孩子可以追著豬追著雞跑;還可以燒火,沒有燒完的柴火,從爐子中取出來就是木炭條,孩子可以直接在地上作畫。最主要的是,在那裡有孩子的爺爺奶奶。
  • 以《海蒂與爺爺》為例,解析「隔代教育」的利與弊,方法與實踐
    從這部電影當中可以看得出隔代教育都有一個孩子的發展是很重要的,正是因為有爺爺的陪伴,使得海蒂獲得了親情,獲得了親情的陪伴,也同時也能夠得到了人生的教導,爺爺的人生經歷給予了海蒂很好的教育。可以說若是沒有爺爺存在的話,海蒂也不會有現在的發展。因此從這也可以隔代教育對於孩子來說也是有著一定的促進作用。
  • 5Upet愛寵無憂:有一種寵物,叫爺爺奶奶帶大的寵物
    世界上有一種孩子叫爺爺奶奶帶大的孩子,也有一類寵物叫做爺爺奶奶帶大的寵物。老媽說貓咪菊花癢,便給它塗了風油精;奶奶覺得狗孫子吃不飽,狗糧、狗鈣片、狗零食一個不落的送到狗狗嘴邊,於是兩個月後,哈士奇便成了哈士豬。
  • 在日本,即使廁所內有紙簍也別把手紙丟進去,不然可能好心辦壞事
    不過日本和我國在生活習慣上是有很多不一樣的地方的,在去旅遊之前也要先做好攻略,這樣才能避免不愉快。眾所周知我們在上完廁所之後,用過的紙巾都是要丟在紙簍裡面的,但是在日本,即使廁所內有紙簍也別把手紙丟進去,不然可能好心辦壞事。
  • 別把孫子、孫女帶殘了。新晉的爺爺奶奶應該這樣與孩子說話!
    孫子也知道奶奶平常很疼愛自己,於是藉機和奶奶打鬧起來,一來緩解寫字的疲勞,二來反抗奶奶的「壓迫」。結果作業沒完成,拼音也沒讀成。大媽發出感慨:這可怎麼辦啊!我又不會拼音。聽到這,大家紛紛吐槽到:現在的孩子真難帶。管他吃,管他喝;還要管他接,管他送;最要命的是還要管他學習。現在的老師是給孩子布置作業,還是給家長布置作業?
  • 「我不讓爺爺死」,孩子大哭的時候,預示教育時機到來
    導讀:孩子突然大哭著抱著爺爺說「爺爺我不讓你死。」此時需要引入生命教育中的「死亡」部分了。今年因為疫情,舉國上下宅家,億萬人同抗疫。每天最先關注的是新增多少病例,有沒有治癒出院,有沒有死亡,家裡人都討論這個話題,幼兒園的孩子也在一旁聽著。孩子很疑惑,死亡是什麼?
  • 父母帶孩子和爺爺奶奶帶孩子的差異,太「寶貝」孫子未必是好的!
    父母帶孩子和爺爺奶奶帶孩子的差異,太「寶貝」孫子未必是好的!! 首先,我帶孩子出去玩:孩子基本都是放開了玩,我就看著他,只要是不傷害自己不傷害別人的行為,不指導,不評論,不催他回家;孩子奶奶帶孩子出去玩:哎呀,不能,不行,走,快點回家,你不回我回去了!
  • 爺爺奶奶帶孫子,兒子要帶孩子姥爺姥姥一家5口出去遊玩,怎麼看
    孩子的媽媽告訴帶孫子的奶奶,要和姥姥姥爺一家五人去旅遊,如果我是正在帶孫子的爺爺奶奶,會很高興的不會生氣。婆媳矛盾我媽給大哥帶孩子5年,嫂子的爸媽有的時候會來他們家裡玩幾天。第一次他們來的時候,大哥帶他們到處去玩,就讓我媽回老家幾天。當時我媽很傷心,覺得大哥大嫂的舉動對她很不公平,出去玩都會拋下自己。
  • 「保暖爺爺」帶娃走紅,孩子全身被裹得像企鵝,網友:還能走路?
    如何帶孩子,由誰帶孩子一向是個難題,很多年輕夫妻就這個問題十分傷腦筋。中國傳統大部分都是讓孩子的爺爺奶奶或者外公外婆來幫忙帶孩子的。近日,"保暖爺爺"走紅網絡,並不是他自己保暖得到位,而是他身旁的小孫子包裹得嚴嚴實實,裡三層外三層像個"粽子"。
  • 孩子大舌頭腫麼辦?是舌系帶出現問題還是教育方法有誤?
    在此之前,孩子說話不清楚、發音不準的毛病已經持續了一年多,眼看著都快上幼兒園大班了,說話狀態還不如3歲的小弟弟小妹妹,著實讓父母著急。家長起初還以為大舌頭是網上廣泛傳播的舌系帶短導致的,兒科醫生說孩子生理沒問題,帶回家每天糾正就好了。兩口子謹遵醫囑閱遍整個網絡,訓練手法換了又換,近一年的努力付諸東流,孩子根本沒有多大變化,依舊如故。
  • 好心辦壞事!流浪小貓拼命乾嘔,查看後,竟是因為是吃了這個……
    給流浪的毛孩子一口飯吃,是一件好事,但有時卻差點要了它們的命…… 網友林依凡是一個動保志願者,那天她騎車時,看到路邊有一隻黑白花的小貓在不斷的乾嘔,急忙下車過去查看。
  • 這些情況下,爺爺奶奶有撫養孫子女的義務
    因為工作的原因或其他原因,許多年輕夫妻都把小孩交給爺爺、奶奶和姥爺、姥姥幫著帶。那麼,爺爺、奶奶和姥爺、姥姥有撫養孫子女、外孫子女的義務嗎?一、一般情況下,沒有撫養義務我國《婚姻法》第二十一條規定「父母對子女有撫養教育的義務」。從這條規定中我們可知,父母才是負有撫養教育子女義務的主體;而爺爺、奶奶和姥爺、姥姥是沒有撫養義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