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界中的殺嬰行為:為什麼母鬣狗要殺害同族幼崽

2020-09-05 麥克斯韋妖妖靈

動物世界在實際上是一個非常殘忍的地方,在這裡有捕食者和被捕食者。自然界中的每一個個體為了生存都使出了自己的渾身解數。我們很難把殺嬰和生存這兩件事結合起來,但是這確實是出於生存本能而產生的一種殘忍的行為。

自然界中有什麼殺嬰行為?為什麼它們要這麼做呢?動物界中的殺嬰行為分為「雄性殺嬰」和「雌性殺嬰」,雄性殺嬰似乎是更常見的。我們分享更為少見的「雌性殺嬰」事件,讓我們走進鬣狗的世界。

鬣狗殺嬰

科學家對肯亞30年來的斑點鬣狗的死亡率做了一個統計,發現在99例1歲以下的幼崽死亡的事件中,有21例是可以歸因為「殺嬰」。而且這些兇手都是種族中的「雌性」。

一般條件下,我們認為雌性會伴有天生的母性,殺嬰這種行為看起來非常的難以理解。而且這種行為都是發生在種族內部的,也就是說這樣的殺戮行為不會反而引起種族內部的爭端嗎?

鬣狗族群

看過BBC記錄片的話,很多人其實對鬣狗都不陌生。雖然在草原上它們的個頭不小,但是它們非常善於發揮群體的力量,面對強大的敵人也不怕,甚至敢獅口奪食。但是由於鬣狗的天性和叫聲不喜人,我看紀錄片的時候發現有相當一部分人都是很討厭鬣狗的。

殺害全過程

鬣狗母親會找到一個獨立的巢穴來進行分娩,幾周後,她就會將幼崽轉移到公共的巢穴當中。這樣可以有效地避免被大型的捕食者傷害,因為較小的洞穴它們進不去。但是往往這些殺嬰行為就是在這些公共巢穴中產生的。

母鬣狗殺害幼崽的方式和它們供給小獵物的方式是一樣的,非常殘忍。她會抓住一隻幼崽並且直接將它的頭骨壓碎,有的還會直接把幼崽吃掉。而且這種現象在近親之間也很有可能會發生,一隻母鬣狗就把自己的姐姐趕出巢穴之後,對她的兩個「小侄子」下手了。

背後的原因

動物世界的倫理和人類世界是不可相提並論的,我們不能用人類的道德倫理去框制動物的世界。但是我們能試圖去了解背後的原因,這麼殘忍的行為究竟應該作何解釋。

鬣狗殺嬰的行為可能要從鬣狗族群的組成來看。在鬣狗的族群中,雄性是流動的,也就是說來了又走,走了還會再來,因此雄性是非常不穩定的。但是相對的,雌性卻是這個團隊中永久的成員,打架能力和聯盟能力往往決定了一隻鬣狗在族群中的地位。

我們知道,在一個鬣狗的族群中,雌性的幼崽在未來發揮著繁衍母系的作用,這能夠大大地提高自己母系在族群中的地位。因此,一隻地位較高的鬣狗會通過殺害同族他人的幼崽來降低對手在族群中的競爭能力,從而進一步提高自己的家族地位。

也就是說,通過殺害別人的幼崽,遏制了別人在自己族群中發展壯大的可能性,從而保住自己的地位。

其它動物的殺嬰行為

在動物界中,殺嬰行為不算非常少見。比如獅子、老虎、甚至海豚也存在著類似的殺嬰行為。比如獅子的殺嬰行為就是為了留下自己的後代,因為雌獅在哺乳期的時候不會發情,因此殺死幼崽能夠讓雌獅儘快進入發情期,從而繁衍自己的基因。

小結:

殺嬰這件事,不論是在人類倫理還是動物世界中來看,都是非常殘忍的一件事。但是生存本身就是殘忍的,尤其是在動物界中。一般在自然界裡,「雄性殺嬰」似乎是比「雌性殺嬰」更為常見的,但是鬣狗就是「雌性殺嬰」的代表。這種行為的背後是權力的爭奪,因為鬣狗族群中的雄性是流動 的,雌性往往掌握著族群的權力,為了削弱競爭對手的水平,母鬣狗會不惜殺害同族的幼崽以確保自己在族群中的地位。

關注麥克斯韋妖妖靈,帶你了解最新最有趣的科學動態。

相關焦點

  • 動物界中的殺嬰行為:為什麼母鬣狗要殺害同族幼崽
    動物界中的殺嬰行為:為什麼母鬣狗要殺害同族幼崽動物世界在實際上是一個非常殘忍的地方,在這裡有捕食者和被捕食者。自然界中的每一個個體為了生存都使出了自己的渾身解數。我們很難把殺嬰和生存這兩件事結合起來,但是這確實是出於生存本能而產生的一種殘忍的行為。自然界中有什麼殺嬰行為?為什麼它們要這麼做呢?動物界中的殺嬰行為分為「雄性殺嬰」和「雌性殺嬰」,雄性殺嬰似乎是更常見的。我們分享更為少見的「雌性殺嬰」事件,讓我們走進鬣狗的世界。
  • 斑鬣狗主動殺死幼崽,為何?科學家:動物界普遍存在獵殺幼崽行為
    其實在動物界,動物殺死幼崽是比較常見的事。科學界用「殺嬰」 這個名字來表達殺害幼崽的現象。殺嬰是殺害特定幼種的一種,人們已記錄了91個哺乳動物在內的多種物種中都有殺嬰現象,其中就包括斑鬣狗,在食肉動物中尤為常見。雌斑鬣狗僅會照顧自己的幼犬,雄性則毫無育幼行為。
  • 人常說「虎毒不食子」,可為什麼動物界卻存在殺嬰的行為?
    「虎毒不食子」這句話相信很多人都聽說過,可能人們更多的是將這句話運用到了生活中,很少會有人認真去想,老虎真的不會傷害自己的孩子嗎?其實根據人們的發現,老虎不存在殺死幼崽的行為,但是在動物界中並不是所有的動物都不會對幼崽下手,人們常常將動物之間殺害同物種幼崽的行為稱為是「殺嬰」,並且在動物界中,殺死同物種幼崽的動物並不在少數。比如貓、豬、鳥、獅子等動物都存在著殺嬰的行為,很多人會對這些動物的這種行為表示不解,明明是自己的同種族動物,為什麼會殘忍地痛下殺手?其實這跟動物的生存是有著很大關係的。
  • 高等級母斑鬣狗兵分兩路殺崽背後,減少資源競爭,維護母系統治
    動物的殺嬰行為在自然界屢見不鮮,本文從殺嬰的母斑鬣狗說起。高等級母斑鬣狗殺嬰是小鬣狗死亡的主要原因。行兇時,偶爾帶著親戚攔截低等級母斑鬣狗,殺死她的孩子,屍體自行或留給自己孩子、部落其他成員、甚至死者媽媽吃掉。究其原因,為減少資源競爭,防止低等級母系規模壯大後聯盟篡位,維護高等級母系統治。
  • 為什麼有些動物會有殺死幼崽的殘忍行為!
    偶爾雄猴也會被惹惱,但並沒有發展到要對幼猴動粗的程度。不過,當有外來者試圖進入猴群的時候,情況就發生了變化。外來者要麼是來自雄猴幫群的雄猴,要麼是來自另一個族群的雄猴。原來掌控一群雌猴的雄性猴王將受到外來者的攻擊,最終會被趕出猴群。哈迪親眼見證了許多發生在猴群中的「政變」行為。
  • 首次證明黑猩猩存在殺嬰行為,甚至是吃掉!靈長類都是殘忍物種?
    ,並罕見地觀測到了野生黑猩猩的分娩,分娩的母黑猩猩叫做德文塔(Devota),在出生幾秒鐘後,她的幼崽就被另外一隻名叫達爾文(Darwin)的黑猩猩搶走,達爾文是該群種排名第二或者第三的雄性黑猩猩,達爾文奪走幼崽後迅速衝入了叢林當中,德文塔連摸到自己孩子的機會都沒有,等科學家追蹤到達爾文時,幼崽已經被殺害了。
  • 動物世界裡普遍存在的「殺嬰行為」,其背後的驅動因素是什麼?
    相對於其他幼崽來說,「優勢個體」會得到母虎充分的照顧,不僅表現在平時能夠第一個「吃飯」,在食物匱乏的時候,母虎會集中所有資源率先滿足「優勢個體」的需求,其中就包括殺死其他幼崽,保證「優勢個體」能夠活下去。其實不難理解,在往後的生存競爭中,「優勢個體」會比其他幼崽有更大的概率能夠活下去,而母虎只是做了一道選擇題。
  • 動物世界裡普遍存在的「殺嬰行為」,其背後的驅動因素是什麼?
    200多種動物進行了觀察研究,發現其中119種動物都存在「殺嬰行為」,可見這一現象在動物世界中是有多普遍。其實不難理解,在往後的生存競爭中,「優勢個體」會比其他幼崽有更大的概率能夠活下去,而母虎只是做了一道選擇題。
  • 人類道德評判不管用:紅松鼠為何殺嬰藏屍、吃同類
    阿爾伯塔大學的傑西卡·海恩斯(Jessica Haines)在加拿大育空地區克盧恩湖附近參與「克盧恩紅松鼠研究項目」時,親眼目睹了一些殺嬰行為。2014年,海恩斯第一次目睹這種令人毛骨悚然的行徑。她看到一隻公松鼠爬到樹上一隻母松鼠的巢中。她一眼就認出前者是項目的跟蹤對象之一,因為每隻松鼠耳朵上都綁著一小段彩色金屬絲。
  • 鬣狗為幼崽搶花豹獵物,中計被雄獅撲倒,花豹趁機對小鬣狗下手
    母鬣狗想偷小豹子沒成,反被母豹打又是一個雨後天晴的好日子,三隻小豹子在草叢中曬太陽,不料被鄰居的一隻母鬣狗盯上了。母鬣狗正想下手,卻碰上捕獵回家的母花豹。母花豹氣憤極了,母鬣狗竟想吃自己的孩子,自己以前的寶寶肯定是它吃的。
  • 鬣狗偷襲鴕鳥幼崽,母鴕鳥發現後一腳踩一隻鬣狗,結局太慘了!
    鬣狗偷襲鴕鳥幼崽,母鴕鳥發現後一腳踩一隻鬣狗,結局太慘了!在一望無際的草原上生活著無數的生物,而鬣狗毫無疑問是其中的佼佼者,它們憑藉一手祖傳的掏肛絕技以及龐大的種群數量在草原上橫行霸道。面對成群的鬣狗即使是草原上的霸主獅子都不願意招惹它們,不過就算鬣狗如此的強悍也有吃鱉的時候,這天鬣狗外出覓食就盯上了不遠處的鴕鳥,要知道鴕鳥是世界上最大的鳥類。一旦捕獲一隻那可好幾天不用愁吃的了,隨後鬣狗就開始偷偷靠近,等離近一看原來這隻鴕鳥正在孵蛋,鬣狗覺得自己的機會到了於是就快速上前。此時的鴕鳥一家也發現了鬣狗。
  • 鬣狗女王出門覓食,留下幼崽無人看管,獅子趁機對小鬣狗進行殘殺
    鬣狗女王出門覓食,留下幼崽無人看管,獅子趁機對小鬣狗進行殘殺!在非洲大草原上處於食物鏈頂端的肉食性動物,一是獅子,二是鬣狗,獅子和鬣狗是草原上天生的冤家。兇殘的鬣狗會捕殺小獅子為食,而獅子也會殺死小鬣狗報仇,這天鬣狗女王出門覓食,留下幼崽無人看管,獅子趁機對洞中小鬣狗進行殘殺!起因是這隻鬣狗女王捕殺掉了一隻小獅子。
  • 母獅產崽時為什麼要脫離獅群?就怕有「熊孩子」和「蠢爸爸」
    母獅產崽時為什麼要脫離獅群?就怕有「熊孩子」和「蠢爸爸」眾所周知,獅子是群居性貓科動物,一群獅子總是集群生活,一起捕獵,一起玩耍,一起睡大覺,一起保護領地。一個獅群中雄獅是經常會發生變化的,而獅群中的母獅自出生直到死亡基本上都不會離開一個獅群。但是,在一個「特殊的時期」,母獅會離開獅群大約1個月的時間。這個「特殊時期」就是指母獅產崽的時候。那麼,母獅產崽的時候為何要脫離獅群的保護呢?留在獅群中不是更安全嗎?事實遠沒有我們想像的這樣簡單。
  • 3隻母獅殘殺鬣狗幼崽致死,遭到鬣狗群猛烈圍攻復仇
    在非洲大草原上,71%的鬣狗死亡是由獅子造成的。而獅子殺死的鬣狗多數是幼崽,為了抵禦獅子,鬣狗們進化出了相應的應對措施,即在獅子靠近鬣狗洞時發動「集群攻擊」,這樣是為了轉移獅子對鬣狗洞和小鬣狗的注意力,並警告它們的後代躲避獅子。
  • 倉鼠捕食自己幼崽的理由和防止方法
    但是某一天看到倉鼠吃自己同族的樣子,就會立刻產生想要拋棄倉鼠的衝動。我也是。倉鼠有時會捕食同族,還會捕食自己親生的幼崽。看到這些,能夠以清醒的頭腦生活的孩子們不會很多。讓我們了解一下倉鼠捕食幼崽這一令人震驚的行為的幾個理由,以及防止這種行動的方法。
  • 為什麼有的時候,母貓會吃掉自己的幼崽?說出來你都不一定會相信
    為什麼有的時候,母貓會吃掉自己的幼崽?說出來你都不一定會相信在我國有的地區,民間會流傳這麼一種說法:就是屬虎的人不能碰貓幼崽,否則母貓就會吃掉被碰過的幼崽。事實上這種說法只是基於一種母貓吞吃自己幼崽的現象的附會之說。
  • 獅王為何對鬣狗恨之入骨?獵殺而不食用,知道真相的我直呼佩服
    今天小塗要和大家說說獅王和鬣狗家族的愛恨情深,應該說是仇恨,不知道大家知不知道,獅王在遇到落單的鬣狗時,會對其趕盡殺絕,你們可能會說,大自然間這種事情不是時常發生嗎,那麼你們知道嘛,獅王捕殺鬣狗並不是為了填飽肚子,喪命的鬣狗會被獅王無情的丟在路邊,淪為其他捕食者的盤中餐。
  • 海豚殺嬰為繁衍?
    因為它們固有的微笑和社交方式,寬吻海豚讓大多數人覺得它們是愉快、溫和的動物。   寬吻海豚還有殺嬰行為,雄性會殺死那些沒有與其交配的雌性的幼崽——這是一種繁衍策略,能使雌海豚在失去幼崽的數月內變得可以受孕。   一頭雄海豚迅速遊到有42頭雌/雄海豚構成的海豚群中。這群海豚中有幾頭海豚媽媽和幼崽。這頭雄海豚將目標集中在一頭海豚媽媽身上,在它從這群海豚中出現時,嘴裡咬著那頭雌性海豚的新生幼崽。
  • 現實中老虎殺嬰食仔的現象並不少見
    老虎雖然傾向於在每年的11月份至來年的4月份之間發情,且溫度降低時,老虎會增加交配的頻率,但總的來說老虎沒有固定的發情期,一年中除了養育幼崽時的任何時候它都可以發情,如果幼崽出現夭折現象,母虎也會在短時間內重新進入發情狀態。
  • 現實中老虎殺嬰食仔的現象並不少見
    一旦母虎覺得不安,就會馬上帶著幼崽「搬家」,所以自然界中的母虎,並不止一處巢穴,通常來說有1-5處。「殺嬰」在自然界普遍存在由於雄虎的領地範圍遠遠大於母虎,所以小雄虎剛開始在母虎領地周邊生活並不安全,一旦被它的「父親」發現,極有可能就會將其咬死,因為此時的小雄虎已經性成熟,且性格叛逆,實力較強,對於它的父親來說是一個不小的威脅。這種現象在很多動物身上都能夠見到,事實上在自然界裡面,「殺嬰」現象普遍存在,大到獅子老虎咬死幼崽,小到兔子吃掉自己的幼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