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空調打開,汽車座艙內的溫度趨於人體感覺舒適的20多度時,真皮座椅的檔次就開始顯現了。你可以觀賞,聯想起豪宅客廳中的沙發;你可以撫摸,想像指尖划過情人的肌膚;你還可以扭動屁屁,與座椅摩擦發出輕微的「咯吱」聲,體會那踏雪尋梅時的詩意。
事實上,有資格讓人想入非非的汽車真皮座椅實在不多,恐怕只能在百萬級豪車上才能見到。但在大家心目中,真皮座椅無疑是一種高級的配置,普通車上的所謂真皮座椅,觀感、觸感都乏善可陳,但大家卻感覺比織物的座椅更有調調。
對於普通車和普通車主來說,真皮座椅最大的優點一是顯檔次,二是便於打理,髒了可以擦擦抹抹。織物座椅雖然坐著挺舒服,但看上去太普通,髒了還不好處理,只好用個座套保護一下。
「真皮座椅」比較「高級」,如果原廠出品的車上配的是普通的織物座椅,4S店的銷售員會用一套話術建議買家加點錢「升級」,或者在打包贈送的「精品」中,會含有「真皮座椅」一項。
買新車時,選擇「升級真皮座椅」的買家頗有不少,很多人出於對4S店的信任,想當然地以為4S店裡提供的真皮座椅就是「原廠」貨,或者縱然不是原廠貨,至少品質不錯——4S店就代表汽車廠家,店面裝潢又是如此規範氣派,自然不會賣質量差的東西。
有關汽車真皮座椅的投訴卻越來越多,為此打了官司的案例也不斷見諸媒體。或者是覺得4S店承諾了真皮,提供的卻是人造革,或者是因為所謂真皮很快出現開裂、掉皮,車主們覺得受了欺騙,就憤而與4S店翻臉交涉。
就我的了解,4S店提供的所謂「升級真皮座椅」,升級的絕大多數都是「人造革」,而且多數還不是人造革中的好貨色。
如果你到汽車裝具城專門「包真皮」的門店,就有機會看到批量加工的汽車座椅,這些都是汽車4S店送來的。如果你跟老闆聊得比較熟,他還會親切地告訴你,4S店壓價比較狠,所以不會用什麼好材料,包個全車也就幾百塊錢。
全車「包真皮」只用幾百塊錢,就算在路邊店也只能用低檔料。
一般來說,「包真皮」的門店會提供幾個檔次的材料讓客戶選擇:千元以下的會有「PU皮」,一千元到兩千元區間,既有「PU皮」,又有「超纖皮」和低檔「真皮」;2000元以上,會有高檔「超纖皮」或好些的「真皮」。
某寶上一家「包真皮」店鋪的價格表,實體店報價比這個略高
這裡就涉及幾個比較有意思的概念。所謂「PU皮」、「超纖皮」,更規範的稱呼是「人造革」,而所謂「革」,在中文中原始的意思就是「去了毛的皮」。
所謂「真皮」,並不是一個規範的專業術語,參考中國皮革協會對自願性認證「真皮標誌」管理規定,佩掛「真皮標誌」標牌的皮革製品所採用的主要面料應為天然頭層皮革和天然毛皮——也就是說,汽車如果用「真皮」,只能是真正的動物皮,還得是頭層的。
如果原廠配置表上註明是座椅是「真皮」,一般而言應該就是真皮,因為確實有比如「鷹革沃特華」這樣專門生產車用皮革的公司為整車廠供貨,而且用的是原料主要是牛皮之類的天然動物皮。公開資料顯示,這家公司供貨的既有奔馳、寶馬、奧迪這樣的豪華品牌,也有豐田、現代、馬自達這樣的普通品牌。所以,廠家說自己的座椅是真皮,大概齊就是真皮吧。
但凡事總有例外,某合資品牌汽車就被曝出其提供的所謂真皮座椅,只有屁屁下和靠背中間一塊是「真皮」,其它部分都用「人造革」替代了。
說到「人造革」,一聽就比較低端庸俗,其實不然。很多人一聽「人造革」,會不由想起1980年代流行的提包,有的表面發著一種賊光,有的表面軋上豎條紋,通常會在顯眼位置印上「北京」或「上海」的字樣,以示洋氣。這種包的面料確實是人造革,雖然當時也算是時尚之物,但以現在的眼光看,屬於「塑料感」很強,手感僵硬,抗磨損、搞老化能力都比較差的低檔貨。
這種人造革,屬於第一代人造革,規範的稱呼是「PVC(聚氯乙烯)人造革」。雖然在中國開始流行是在1980年代,但這種材料的問世,要早得多,是1930年代德國人發明的。事實上,早在1940年代,就出現了第二代人造革,「PU(聚氨酯)人造革」,這種材料光澤柔和、觸感柔軟,已經頗有「真皮」的意思了。到了1970年代,又出現了「PU革」的升級產品「超細纖維人造革」,這種材料以超細纖維製成的無紡布為基體,用高性能聚氨酯樹脂模擬天然皮革內部膠原纖維相互纏繞的微觀結構,形成了一種對天然皮革的「超級模仿秀」。
隨著工藝的不斷進步,「超纖革」對「真皮」的模仿已經達到亂真的程度,不但看上去像,摸上去像,就連真皮透氣、吸溼之類的特性,它都能模仿到位。更過分的是,它不但像真皮,還克服了真皮的一些毛病,比如品質不均衡,比如遇水會收縮、變硬,比如受潮後會發黴等。更重要的是,「超纖革」加工過程中產生的汙染,比「真皮」小得多——大家都知道,動物皮鞣製、加工是個重汙染行業,排出的廢水中有大量的重金屬和甲醛之類的有害物。
質量好的「超纖革」,品質確實可以媲美「真皮」,其實,好多大牌的箱包、服裝、家具、鞋,都會用到「超纖革」。
汽車座椅和內飾上也開始使用「超纖革」,我看到有報導說,一家從事汽車專用超纖革研發生產的廠商,是吉利、通用、長安、馬自達等汽車品牌的供應商。
說到這裡,大家基本明白「PU皮」、「超纖皮」、「真皮」是什麼貨色了吧。
如果你特別喜歡「真皮座椅」,最好買帶這個配置的車型,畢竟整車廠對供應商的要求比較高,原料也經過了一系列的測試認證,品質還是有保證的。當然,如果原廠在標註配置時,使用的是「皮革座椅」之類的說法,那就不一定是真皮,也有可能是「超纖皮」之類——不是真皮也沒關係,反正一般人根本分辨不出真皮和「超纖皮」的區別,「超纖皮」的品質未必就比真皮差。
如果是後期加裝「真皮」,不管是座椅還是內飾,還是別讓4S店代勞為妙。你可以找一家靠譜的專業店鋪來幹這個活兒,面料最好選擇「超纖皮」。好多店裡都會有「真皮」,但要慎重選擇,汽車上的環境畢竟比較差,車用「真皮」抗高低溫、抗日曬、防老化的要求都比較高,一些「真皮」根本達不到要求;再說,「真皮」是需要精心保養的,不如「超纖皮」皮實,說起來,「超纖皮」是「經拉又經拽、經蹬又經踹……」
包個座椅看上去挺慘的,座椅要全拆下來,撕掉原來的椅面,再把剪裁加工好的新椅面裝好。既然是折騰一次,最好別用什麼「PU皮」了,這玩意兒舒適性和耐用性都一般,說不好過三兩年就要讓你再折騰一回。
早就耳聞歐洲人買車時不怎麼喜歡真皮座椅,我特地喚醒深潛於比利時的金牌臥底「jeep1924」,據他的情報,歐洲人的車上確實以織物座椅為主,而且貌似沒有座套這種東西。
歐洲人在用車觀念上是實用主義,不用真皮汽車座椅可以理解,織物座椅不套個座套,真的不會髒嗎?
答案是,歐洲汽車的織物座椅面料以耐髒的深色係為主,比如「jeep1924」車上的座椅就是黑色的織物,用了一年,看上去跟新的沒啥區別。另一方面,歐洲的空氣和環境——讓我們哽咽著把話說完——沒有霧霾、沒有骯髒的空氣和地面,車上也比較容易保持清潔吧。
從實用角度看,織物面料的汽車座椅並不比真皮的差,無論是舒適性、透氣性還是貼合度。
前段時間,我福至心靈,想學歐洲人把汽車上的座套拆掉,過一種樸素而有品位的汽車生活。當我暴力撕下副駕駛位的座套後,不由驚呆了,眼前是一個嶄新的座椅,好像剛剛從工廠的生產線上開下來一樣。6年了,在座套的精心呵護之下,汽車座椅像是在冰箱中保鮮的花朵,定格了它最美的時光。
我感慨萬端地進入後座,細細端詳著這藝術品一樣的座椅,當眼光略過椅背下端時,驀然發現一道淺淺的印跡,細看過去,賣糕的!上車時鞋子蜻蜓點水的一下,卻沒能做到踏雪無痕。
這倒黴的座椅是淺淺的米色,不知是哪個不諳世事的設計師的傑作。我覺得,車艙裡最常見的腦殘設計有兩處,一是顏色淺到不忍觸碰的織物座椅,一是車門板上的織物內飾,尤其是淺色的。這種設計,只適合有潔癖的人使用,要是家裡有個熊孩子,那魔爪一伸,真是不敢想。
借張圖讓大家看看,這種一摸就髒的原廠織物座椅是不是成心的?
要是碰上雨天,一開門,雨水就會落在門板的織物內飾上,要是碰上暴雨,為了避免車門內飾淋溼留下水漬,難道人只能待在車裡等雨停?
看過米色座椅那美麗的胴體,我實在不忍讓它裸露,就撿起已經扯下的座套,胡亂給它披上遮體,心裡早做好再定做一副新座套的準備。
現在,某寶上的汽車座套、座墊花樣繁多,已經成為一門繁榮的生意,織物的座套已經過時,「PU皮」、「超纖皮」的座套正在成為流行趨勢——縱然不能包個「真皮」,套個皮套也是極好的。可憐原廠的織物座椅,只有在人們更換座套的小小間隙,才有機會展示自己的本來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