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0月20日訊,這些和人類原本不那麼親近的動物誤闖城市,和人類有了短暫的交集,最後大多又消失在城市裡,沒人知道下落。有些事件本報作過報導,有些沒有,但這些動物事件的共同點是,這些動物沒有一個是從動物園裡跑出來的,而在走丟的動物中,很多還有家養的痕跡。這麼多迷失在城市裡的動物,都能找到人工飼養的影子,有人養自然也是有人賣的,無論是網上還是街頭,一邊草根動物市場花樣百出,一邊是家養的動物各種怪誕。
以前天冷的時候,南鑼鼓巷的夜市是沒有現在這麼發達的,賣貨的本來不多,賣動物的就更少了,那時候只能找到一位賣狗的大叔,後來天暖了,一到晚上10點,小巷兩邊的攤子一下子壯觀了,賣動物的花樣也多了。
有這麼一位賣兔子的老哥就挺犀利,他會把兔子籠放在自行車的後支架上頭,然後把幾隻肥兔子放在籠子上端,一盞小燈夾在車座子上,微光一照,後面的兔子還真是老老實實,從10點一直到晚上12點除了鼻子渾身一動不動。
「這叫獅子兔,下頭的這叫貓貓兔!」老哥賣兔子,總是說一些奇怪的品種,有的品種在網上查能找到,有的品種就查不到了。就拿老哥所指的這個獅子兔說吧,這兔子看上去還真有點獅子的模樣,臉上的毛極短,身上的毛也不太長,唯獨脖子上這一大圈毛特別濃密,看上去還真有雄獅的威武。
有人出於好奇,回家就真搜了下獅子兔,經對比發現,獅子兔是有的,可好像不像老哥賣的那隻。上星期還有人發了微博,專門發了一張對比圖,真正的獅子兔毛沒那麼短,脖子上那一圈毛也不那麼明顯了,網友懷疑,這兔子可能被改過髮型。
香豬變八戒也有個年輕人賣豬,賣得是小香豬,手大點的人,一隻手足以將小豬抓起。
據說豬的智商是比狗高的,但可能正是因為豬和人的親密程度遠不及小狗,所以小豬出了籠子跟小狗的反應就完全不同了。只要把狗從紙箱子裡拿出來展示,小狗準是活蹦亂跳,各種賣萌,巴不得被買走。再看小豬,只要有人把它拿起來,準是四腿緊蹬,一個勁要往籠子裡頭鑽,那嘶叫聲站在很遠的地方都能聽見。
「這小豬就這麼大了,肯定不再長了。」賣豬的小夥子這麼說,有意買的人卻是將信將疑,「這豬如果以後真長大了可怎麼辦?養這麼長時間有了感情也捨不得殺呀!」人家的擔心並非空穴來風,真有位老哥自認為買了頭長不大的小豬,天天放在床上摟著睡,後來這小豬很快就長成了八戒。主人不願再摟著它睡覺,小豬卻早習慣了,上百斤重的身子硬往床上拱,弄得主人慾哭無淚。
早也有專家論證過,現在大多數所謂的迷你豬只是個相對的概念,對於正常的豬來說,體型確實要小一些,但完全長不大幾乎是不可能的。
蛇往褲腿鑽早先南鑼鼓巷裡的蛇攤只有一家,後來發展到了有了兩到三家,商販會把寵物蛇放在玻璃盒子裡,然後在腳前碼成方陣,盒蓋子都開著,蛇時而爬出盒子,又被商販們給按回來,這個情景對於害怕蛇的人來說,那是相當瘮人。
有位陸女士就碰見這樣的尷尬事,有天夜晚,她隨著人流漫步在南鑼鼓巷,原本非常愜意,身後突然傳來個鳴笛聲,因為這條巷子並不是步行街,車輛都在緩慢穿行,陸女士很自覺地儘量往邊上靠,讓車先過。「我開始以為是狗呢!」陸女士回憶當時的情景,好像覺得褲腿被什麼東西頂了一下,接著又是一下,而陸女士腦子裡的畫面是,一隻可愛的小狗正在蹭她的腿,正是這種想像製造了反差,讓陸女士接下來經受的恐懼翻了倍。
回頭一看,一條拇指粗細的小蛇從塑料盒子已經探出了半個身子,正在往她褲腿裡鑽,再把目光放廣一點,眼前何止一條蛇,密密麻麻的盒子裡少說也得有十多條蛇正在蠕動,陸女士當場尖叫起來。「我覺得當時特別失態,我特別害怕蛇!」
時間過得很快,現在已入深秋,好在如今的南鑼鼓巷,城管隊員加大了管理力度,動物市場已不見蹤影。
小狗突然說「我要」狗和人類一起生活由來已久,它的基因決定了它可以融入人類生活。再加之狗的智商可以達到人類嬰孩的水準,所以小狗的行為方式往往像小孩一樣招人喜歡。狗主人是最能發現自家小狗閃光點的人,雖說每種狗都有一定的共性,比如泰迪都挺淘氣,但在主人眼裡,往往個性大於共性。
上星期,市民李女士家的泰迪因為犯了錯誤,遭到懲罰,被禁止與主人一起用餐,對於她家的泰迪來說,這一點實在太不習慣,以前主人吃什麼,準能賞個幾個口下來,今天怎麼就沒動靜了呢?
於是小泰迪開始上躥下跳,急得不行,李女士只覺得又好氣又好笑,於是準備拿手機把眼前的情景拍下來,拍著拍著,李女士嚇了一跳,小泰迪扒著桌子邊,眼睛直勾勾看著桌上的食物,口中特別清晰地吐出兩個字來,「我要!」若不是有視頻為證,李女士跟誰說起這件事,誰都不信。
其實阿貓阿狗「開口說話」不是什麼新鮮事,只是在叫的時候口形恰好吻合而已,以前不就有這樣的視頻麼,一隻哈士奇在被撫摸時,可以清晰地說出"I love you",一隻貓在洗澡時嘴裡不斷念叨著「巧克力」。
李女士家的泰迪還有個絕活兒,當眼前有蚊蟲飛過時,這隻泰迪便保持一動不動的坐姿,雙眼緊盯著眼前的飛蟲,一旦看準機會,伸出舌頭便可將飛蟲直接化為美餐。李女士一直覺得這個事情特別不可思議,「哈哈,難道我們家狗還有青蛙的血統?」
記者深夜救貓現在哪個小區裡都有幾隻流浪狗和三兩成群的流浪貓,這些動物有很多曾是家養的,有的則是被拋棄的貓狗繁衍出的後代,本報也多次報導過好心人想幫流浪動物找家的消息。
家養動物自力更生能力大打折扣,繁衍出的後代也缺乏野生的基因,又趕上大城市這樣複雜的環境,哪兒哪兒都是危險。前些日子,陰雨連綿時,有讀者反映,在安德裡北街,一隻小貓因為避雨,被困一輛標緻轎車的前機器蓋裡,居民們花費兩天時間都沒辦法把貓弄出來,車主又聯繫不到,夜夜聽著小貓在車裡哭鬧,沒吃沒喝,真是揪心。
事發後兩天,記者趕到現場,察覺到車內的小貓沒有被卡死,只是找不到出路。當時路上人太多,小貓怕生,很難營救,於是記者選擇在凌晨12點返回現場,夜深人靜時,利用手機光源引路,食物氣味做餌,終於將這隻剛剛出生不久的小貓救出。周邊的環境使得小貓根本無法生存,記者剛剛把小貓放進草叢,便有一隻大黃鼠狼飛撲過來,若非記者出腳快,小貓早已一命嗚呼。
隨後這隻小貓被記者送到了鼓樓東大街一家玩具店,老闆與記者是多年的好友,如今小貓被取名為花花,在愛貓人的呵護下,蜜糖一般的生活就不言自明了。
寵物毒蛇咬傷主人除了貓狗,一些威脅人們安全的動物現在也被迫成了寵物,但它們卻不象貓狗一般安分。今年8月20日,本報報導了一名高中生被自己養的寵物眼鏡蛇咬傷,卻一時找不到救命血清的事。
男孩被被送到了304醫院,在最佳救援時段內,根本無法找到對應的血清。當時記者也了解到,上海賽倫生物技術有限公司是全國範圍內唯一有資質生產抗蛇毒血清的公司,記者也聯繫到了這家公司的一位技術員,得知該公司已至少4年沒有生產過眼鏡蛇血清了,庫存在2012年就已經見底了。
在眼鏡蛇血清找到以前,孩子一直處於命懸一線的狀態,眼睛蛇毒導致他無法正常呼吸,只能靠呼吸機維持生命。醫生利用蝮蛇和銀環蛇的血清中和蛇毒,但醫生也說效果是自然不及眼鏡蛇血清的。
幾經輾轉,最終眼鏡蛇血清終於在雲南昆明一家醫院被找到,昏迷狀態的男孩注射血清後,過了幾天才有了緩醒的跡象。
無獨有偶,今年6月13號,本報以《老馬養蜂蜇了街坊老馬》為題,報導了順義區一位退役射擊冠軍為了治病,在樓院裡養蜂卻蜇傷了鄰居一事。養蜂人認為蜂毒能治病,被蜇是福,被蜇的人卻覺得莫名其妙。
像蜜蜂這樣的東西在社區裡能不能養現在卻一時找不出根據,就連物業都頭疼。唯一能找到的法律條文就是《民法通則》,其中規定,維護自身權益,飼養的動物傷害他人的,動物飼養人或管理人應當承擔民事責任。
動物是千奇百怪的,即便是同一家族,成員也少說幾十種,多則上萬種,哪些能與人為伴,哪些則進不了城,靠法律來界定實在很難,兇猛到什麼程度就不能養,有沒有攻擊人類的可能,到現在,仍是誰也說不清。
本文來源:北京晚報-北晚新視覺網 記者:景一鳴 /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