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仲淹:一句人不寐,多少徵夫淚

2021-01-08 子夢奇談

範仲淹的「孤城閉」

前不久,由小說《孤城閉》改拍的電視劇《清平樂》霸屏,天天都能看到討論它的文章和帖子。

「孤城閉」出自範仲淹的《漁家傲.秋思》:

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裡,長煙落日孤城閉。濁酒一杯家萬裡,燕然未勒歸無計。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髮徵夫淚。

這首詞隱約中透著濃鬱的悲涼,和《嶽陽樓記》中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雄姿勃發,判若兩人。此時的範仲淹,已經不是那個衝勁滿滿的年輕小夥子,戍邊以來,範仲淹不僅要面對朝堂上的唇槍舌劍,更看到了白髮人送黑髮人的人間慘劇。而西夏軍隊頑強的勢力,更讓「後天下之樂」成為了一個遙不可及的泡影。

範仲淹歷來重視西陲邊事,從上任之初就謹小慎微,作為一鎮主帥,他不能像少年時那番意氣風發,直闖宮門,和皇帝當面鑼對面鼓的辯論抬槓了,面對夏軍的神出鬼沒,範仲淹強調以守為攻,打算靠漢化和國力,逐漸碾壓西夏,也和為劍,兵不血刃,獲得最終的勝利。

這種思路明顯不符合「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的君子黨人的報復和理想,尤其是和範仲淹惺惺相惜的同僚——韓琦的思路,背道而馳。韓琦曉暢軍事,總想主動出擊,逼西夏決戰,而後運用自己的戰術思維,畢其功於一役,只要能殲滅西夏的騎兵主力,宋帝國禁軍便可長驅直入,進軍靈州城下。

宋軍兩位高級將領,在朝堂是相濡以沫的真君子,也是互相扶持的一對兒名臣,但是在這大漠孤煙的戈壁灘上,裂痕越來越大。

而作為朝廷,宋仁宗勵精圖治了那麼多年,堪稱將大宋治理出了一片盛世,宋朝國力鼎盛,國庫富饒,平定西夏,自然被提上了議事日程。在軍力日漸強盛的宋仁宗眼裡,西夏之事指日可破,對範仲淹也是心懷嘀咕,在宋仁宗心中,韓琦的決戰思路,似乎更對他的口味和路數。

西夏不同於遼國,遼國是和宋帝國鼎足而立的「外國人」,而夏國則是滋生在宋境內的「臺獨分子」,而對於西夏國事的哀傷,也成了兩宋軍旅詩人的隱痛與永殤,多少年後,名將嶽飛在他的《滿江紅》中,仍然用「踏破賀蘭山缺」來感慨自己的抱負。

而被君子們視為偶像的範仲淹,既然已經身在邊陲,更是對西夏之事耿耿於懷。但是,理想歸理想,人在為理想而奔波奮鬥的過程中,聰明人並不執念於那些曾經少年的想法,而是不斷修正著自己的目標,並且,竭盡所能地去影響別人。

這就是範仲淹想做的。他不僅要說服老友韓琦,還要說服皇帝,以及那些曾經和自己在一條戰壕的君子黨們。

所以,很長一段時間裡,排解鬱悶的範仲淹,都拿「秋氣」作為自己文章的開篇和詩文的開頭。

據宋人魏泰《東軒筆錄》說:範仲淹守邊時,作《漁家做》歌數闋,皆以「塞下秋來」為首句,頗述邊鎮之勞苦,歐陽修嘗稱為「窮塞主」之詞云云。

夜夜「人不寐」

這種情況下,範仲淹確實很難入眠,而且,時不時感到秋風刺骨。

「塞下秋來風景異」。當時,範仲淹任陝西經略安撫副使鎮守延州(今延安)。延州是宋朝與西夏對峙的前線,是一座阻止西夏進攻的軍事重鎮,因而有「塞下」之稱。

秋天的塞外之地風景與中原大有不同,作為南方人的範仲淹自然有著比北方人更為敏感的季節替換感。這讓悶於邊事的範仲淹,顯得格外悽冷。

而「衡陽雁去無留意」並不只是要描寫大雁到了秋季向南方遷徙的自然現象,大雁南飛,毫無留戀,更加映襯了,西陲邊地的苦寒,也是範仲淹的心境寫照。

入主延州之後,範仲淹勵精圖治,淺攻彈敵,和韓起一道,讓西夏人驚嘆,說」不以延州為意「因為這個看著文質彬彬的範夫子比之前的老範夫子厲害太多了。老範夫子叫範雍,是一個夏軍還沒到,先求神拜佛求菩薩保佑的庸臣。

雖然戰事又有了起色,但是兩國交戰,受苦的始終是老百姓。也正是親眼看見了狼煙遍地和數不盡的生離死別,範仲淹才有了以和促戰的戰略雛形。

但這種戰略又談何容易?

首先,戰友與自己分歧很大。韓琦和自己惺惺相惜,卻在這個關鍵問題上,意見大相逕庭。

其次,皇帝的態度給了範仲淹巨大的壓力。

最後,範仲淹也預感到了,這種戰略雖然看上去,戰爭成本低,但是耗時長,在過程中,發生什麼事情,誰也無法預料。」濁酒一杯家萬裡,燕然未勒歸無計。羌管悠悠霜滿地「,在這漫長的過程中,不僅充滿了冰霜,而且自己」歸無計「,很可能」出師未捷身先死「,成為了無數倒在無定河邊的枯骨之一。

將軍白髮徵夫淚

就在範仲淹夜夜人不寐的時候,韓琦開始了他的行動。韓琦的本意是,誘使西夏軍出擊,而後,猛將任福帶宋軍主力急進,並在預備地域隱蔽,對夏軍施展突然襲擊。

在韓琦看來,只要任福能夠按時進入指定地域,必然能對西夏造成重創,他不僅能夠完成自己「畢其功於一役」的作戰構想,還能大大嘲諷一下老朋友範仲淹一頓。

看看,按我的想法,這不就解決了嗎?還用得著你悲天憫人地」人不寐「嗎?

結果,事與願違。這場戰鬥,雙方都是在想方設法伏擊對方,而宋軍的伏擊部隊,中了夏軍的埋伏,幾乎全軍覆沒。宋軍不僅沒有實現畢其功於一役的戰略構想,反而失去了野戰主力部隊,只能慘敗而歸。

而主帥韓琦,雖然謀劃地天衣無縫,卻輸給了運氣。

韓琦在大路上,遇到了撤退的宋軍,和為宋軍陣亡將士招魂的家屬。

白髮人送黑髮人,嗷嗷待哺的兒女,聲嘶力竭的呼喚父親,韓琦也是心如刀絞。

由於韓琦斷送了野戰主力,宋軍不得不全線退守,而後,韓琦範仲淹皆被貶,範仲淹此時也成了他詩歌中的大雁,離開了延州。

但範仲淹並不是」無留意「,他多麼希望還留在邊地,多麼希望看不到這麼多徵夫淚和老友韓琦的,那一頭因為憂傷,而變得花白的頭髮。

相關焦點

  • 一代名臣範仲淹:人不寐,將軍白髮徵夫淚丨周末讀詩
    1038年,西夏建國,進犯北宋邊境;1040年,年逾五十的範仲淹因眾望所歸,被召回京師,擔任陝西經略安撫招討副使一職,鎮守西北要塞,為實現西夏和北宋的議和,鞠躬盡瘁。戍邊期間,範仲淹寫下名篇《漁家傲·秋思》。一句「人不寐,將軍白髮徵夫淚」道盡軍旅生涯的心酸。通觀全詞,《漁家傲》境界闊大悲壯,已開蘇(東坡)、辛(棄疾)豪放之路。
  • 範仲淹:《漁家傲·秋思》表現英雄氣概,還是渙散軍心貪生怕死?
    韓琦帶著皇帝的旨意來跟範仲淹商量,範仲淹不同意,在送走韓琦後,範仲淹獨自坐在塞外城下,唱起了這千古絕唱:漁家傲· 秋思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裡,長煙落日孤城閉。濁酒一杯家萬裡,燕然未勒歸無計。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 ,將軍白髮徵夫淚。
  • 39歲男護士援鄂歸來滿頭白髮,網友感慨:人不寐,將軍白髮徵夫淚
    人不寐,將軍白髮徵夫淚「 如果要死,我寧願是我。」這是抗疫護士王本學的原話。王本學在負責的這些病人中,有一位患者的一家四口都被感染了,同時的進入到了放艙醫院。
  • 官場聖人範仲淹戍邊,寫下一首最蒼涼的秋思,句句都是千古絕唱
    在《清平樂》第24集中,同為陝西經略安撫招討副使的範仲淹和韓琦兩人意見相左,韓琦執意出兵試探敵情,範仲淹則堅持依據堡壘守住邊境,畢竟大軍一動關係上萬人的性命,兩人爭論不休沒有達成一致,鬧得不歡而散。範仲淹送韓琦離開後,獨自坐在城外,一邊用石頭擊打佩劍,一邊吟唱著《漁家傲·秋思》: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裡,長煙落日孤城閉。 濁酒一杯家萬裡,燕然未勒歸無計。
  • 範仲淹這首《漁家傲》,沉鬱而肅殺,國未報,家難回,塞北起悲歌
    一說到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學家範仲淹,大多數人的腦海裡必然會浮現出他那句經典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正如《嶽陽樓》中的這句話所體現的一樣,範仲淹的一生愛國憂民,對於政治上的事務,他殫精竭慮,認真對待,而對於儒學的傳播,他更是言傳身教,一絲不苟。
  • 為什麼說範仲淹是宋朝最偉大的公共知識分子?
    範仲淹愛彈琴,但只會彈一首《履霜》曲,聽曲名就冷若冰霜,這很符合範仲淹的性格。第二個外號叫「吃齏宰相」。範仲淹幼時生活極其艱苦,「日作粥一器,分四塊,早暮取二塊,斷虀數莖,入少鹽以啗之。如是者三年」。早上做了菜泡飯,冷凍成冰之後,劃成四塊來吃,後世便有了「劃粥割齏」的美譽。後來範仲淹又得到了「小範老子」、「窮塞主」等雅號,沒有一個是不好的,這也說明了範仲淹在人們心中的地位。
  • 《清平樂》人物譜之範仲淹:將軍白髮,彈劍而歌,絕美的宋詞演唱
    宋仁宗康定元年(1040),範仲淹和韓琦同為陝西經略安撫副使,協助安撫合夏竦抵禦西夏入侵。這一年範仲淹52歲,他那首著名的《漁家傲》詞就寫於這個時期: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裡,長煙落日孤城閉。濁酒一杯家萬裡,燕然未勒歸無計。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髮徵夫淚。
  • 豪放才是男兒本色,稼軒有淚只因白頭,破陣,破陣!出徵,出徵!
    邊塞詞作中,吾最愛稼軒這首《破陣子》和範仲淹的《漁家傲》。仲淹先生的《漁家傲》,下片收尾處,和本詞有異曲同工之處:人不寐,將軍白髮徵夫淚。不過仲淹先生比稼軒先生更加幸運一些,他的「燕然未勒」,理論上仍有機會,而稼軒先生的「贏得生前身後名」,只能在醉夢中去追尋,在此,除了「無限感慨」,還能有什麼語言可以表達呢?
  • 周厲王以來,統治者剝削人民,《小雅·何草不黃》表達了徵夫之痛
    周平王何草不黃?何日不行?何人不將?經營四方。何草不玄?何人不矜?哀我徵夫,獨為匪民。匪兕匪虎,率彼曠野。《小雅·何草不黃》作者借行軍中所見的荒草、野獸為比,傾訴了他們所過的非人的生活。草之枯萎、短命、低賤、任人踐踏,作者以此象徵比喻徵夫,可以想見徵夫的不幸。然而遭受這種不幸的又非止一人,非為一時,詩中「何草」、「何日」、「何人」三句接連衝口而出,就寫出了人民蒙受這種苦難的普遍性。什麼草不枯不黃?哪一天不奔走路上?哪一個人不把兵當?統治者為了「經營四方」,他們派丁拉夫,使多少人拋家舍業,常年暴身曠野,過著那忍飢受凍、備嘗苦辛的非人生活?
  • 範仲淹的身前身後名
    要說在古代的各位文學大家之中,最為傳奇的莫過於今天小編要講的這一位,範仲淹。生前的範仲淹並不好,無論是親戚、朋友還是同事都對他有所牴觸,甚至當朝的一位丞相曾經評價範仲淹務名無實,但他死後,後人的評價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