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發展的天時
「中國的偉大復興」的提法大家經常聽到,並不陌生。我們的高鐵也有「復興號」,寓意很美好。「中國的偉大復興」用詞很講究,為什麼是復興而不是崛起?原因是,我們真正落後的時間並不長,縱觀中國歷史,大部分時間裡中國都是領先的,所以「復興」的說法很準確。中國在農業文明時代就遙遙領先,早在秦國就統一了文字、貨幣、度量衡。這促使了經濟和文化的發展,也為後來領先世界奠定了紮實的基礎。再後來的工業文明快速發展的黃金期,清政府採用了閉關鎖國的政策,致使我們在文化、經濟、科學、技術上無法與世界接軌。國家制度的壁壘導致中國全面的落後。改革開放以後中國的飛速發展證明了,在西方的工業文明秩序下,儘管屬於後來者,進步的速度令整個世界驚嘆。世界總是在向前發展,工業文明之後的趨勢即將是信息文明的天下,在信息文明社會,我們有幾個優勢:人口的規模優勢、天量的市場優勢、統一的市場優勢。
信息文明主要要求就是統一,它的特徵之一就是整合,而不是工業文明的分工。在這種天然的條件下,中國是有優勢的,包括人口的規模優勢,其實任何文明的進步都不離不開它,擁有多大量級的人口才會產生與之相對應的技術。拿大數據產業來說,人口少的小國是沒有辦法玩的。中國十億級人口的規模就是巨大的優勢。所以正常來說的話,只要不犯致命的錯誤,中國的偉大復興沒有任何力量可以阻擋。而作為中國城市中快速崛起的新一線城市的核心代表武漢,將會是偉大復興任務實力擔當的排頭兵,這裡的機會無需多說,有天時優勢,實際上是各個城市都具有的歷史機遇,而擁有天賦和資源的城市,更容易獲得比其他城市更高的紅利。
資源的天賦異稟
武漢在湖北的老大地位無人撼動,武漢發展並不屬於依靠資源驅動型,但資源同樣讓人豔羨。咱們舉一個例子。
上圖是關於頁巖氣的一篇報導。360百科這樣介紹:我國頁巖氣資源潛力大,初步估計我國頁巖氣可採資源量在36.1萬億立方米,與常規天然氣相當,略少於淺煤層氣地質資源量的約36.8萬億立方米。而最新的數據顯示:在鄂西地區的頁巖氣的資源量高達11.68萬億立方米,這個儲量為全國的第一。重慶的涪陵只有6008億立方米,長寧的威遠只有1635億的儲存量。鄂西地區的儲量是11.68萬億立方米,大家注意看單位,是萬億。這個儲存量是號稱北美之外,最大頁巖氣田重慶涪陵的兩倍。武漢不依靠資源驅動,但是比起資源來誰也不怵。
具有地利優勢的武漢
武漢歷來被稱為「九省通衢」,武漢地處長江黃金水道與京廣鐵路大動脈的十字交匯點,是中國內陸最大的水陸空交通樞紐 。它距離北京、上海、廣州、成都、西安等中國大城市都在1000公裡左右,是中國經濟地理的"心臟",具有承東啟西、溝通南北、維繫四方的作用 。獨特的區位優勢造就了得天獨厚的交通優勢,京廣、京九、武九、漢丹四條鐵路幹線,京廣與滬漢蓉等「米字型」高鐵網。以及京珠、滬蓉等六條國道在此交匯,武漢正與北京、上海、廣州、一道成為中國四大綜合交通樞紐之一。
夜晚的武漢
我們曾經這樣描述武漢, 「高鐵五小時快速通達全國」「飛機三小時全國範圍打卡」由於處於中心腹地,地理位置太好,基本上到全國重要城市,坐高鐵的極限也就五個小時,坐飛機三個小時以內。這便是武漢地理的巨大優勢。
國家發改委等兩部委印發發的《全國樞紐布局和建設規劃》中,武漢成為最大的贏家。在規劃中的五大類型中名單中,全部榜上有名。它們分別是陸港型國家樞紐承載城市、港口型物流樞紐承載城市、空港型國家物流樞紐承載城市、生產服務型國家物流樞紐承載城市、商貿服務型物流樞紐承載城市。武漢集五大功能的物流樞紐城市於一身,是名副其實的「物流樞紐王」其物流位置的戰略核心地位無人能及!
人丁興旺的武漢
21世紀最短缺的是什麼?是人才,優秀的人力資源。武漢在這方面具有的優勢無人能及。武漢在大學生數量上,北京與上海都不是對手。是中國大學生數量最多的城市,甚至在世界範圍裡同樣是第一。
作為中國四大科教中心城市之一,截止到2017年,武漢共擁有普通高校88所,擁有在校大學生和研究生總人數近120萬。這其中,有7所高校是教育部直屬的全國重點大學,另外,武漢還擁有國家重點實驗室25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數百所。這當中有很多名校像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中國地質大學、華中師範大學、武漢理工大學、中南財經政法大學等等。
人力資源豐富是固定事實,但是能留在武漢的又有多少人?
這是早前做的預計人數。後來武漢市招才局的數據顯示,2018年1-10月,武漢新增留漢創業就業大學生40.6萬人。自2017年1月武漢「百萬大學生留漢創業就業工程」啟動以來,大學生留漢總數已達70.7萬人。通過這組數據,我們可以清楚的計算出,2017年留在武漢的大學生為30.1萬。基本和早前的預計出入不大。最令人吃驚的是,2018年的前十個月又創造了一個全新的紀錄,留在武漢創業的已經達到了40.6萬。武漢深知,對於一座城市,人才無疑是其最為寶貴的資源,選好用好人才更是城市發展的重大戰略。在武漢生活學習的百萬大學生,就是武漢「近水樓臺」的「皎皎明月」。
武漢在「人和」方面的優勢可簡單梳理為三點:
■留在武漢人才的總數量每年都在以極快的速度增長
■對於公司與企業來說,在武漢成本相對於一線城市更低,所以很多的公司願意來武漢
■馬太效應放大,一個區域內公司聚集的更多,就可以提供更多的崗位,吸引武漢畢業的人才就業,同時公司的聚集,有利於招聘到可以達到公司要求的合格人才。別忘記,人力資源是可以在公司間流動的。
舉個例子,武漢的優勢,一些具有前瞻眼光的大公司當然也能看到。
人工智慧是未來全社會技術制高點,騰訊、華為、小米都在武漢步下重棋。騰訊武漢研發中心是騰訊中部最大的研發中心和人才基地,其研發能力在騰訊集團內數一數二。
騰訊武漢研究中心
記得QQ的AR紅包雨嗎?騰訊開發的這款產品,誕生首日就吸引了超1億的用戶。這款產品就在武漢誕生,正是由騰訊武漢研發中心操刀,我們每天用的手機QQ瀏覽器,許多功能正是在武漢首創。而據最新數據,QQ智能終端月活躍帳戶已至近7億人。
騰訊看中武漢的區位和高校人才優勢,瞄準移動網際網路核心技術和前沿技術。如今武漢中心再次站立潮頭浪尖,瞄準未來產業,武漢中心成為整個騰訊發展人工智慧產業的後援,提供底層研發支撐,重點布局圖像識別、語音識別和文字識別,並探索人工智慧語音識別的軟體。
據騰訊內部數據,該企業每年校招,武漢地區成為錄取數量最多的來源地,而華中科大成為新進員工人數最多的院校,武漢的實用型人才頗受騰訊內部青睞。
華為武漢研發基地是華為全球化的重要一環,同時也是華為在中部地區最大的研發基地,華為最新面向全球發布的新一代平板和筆記本電腦就誕生在武漢基地。
華為武漢研發基地
2018年4月投用的華為武漢研發基地,位於東湖高新區武漢未來科技城,是華為在中部地區最大的研發基地,重點聚焦光能力中心、智能終端研發中心等前沿科技。華為在全球範圍內擁有18萬餘名員工,研發人員就有8萬餘名,而其中的1/10在武漢。
小米第一次走出北京,就將第二總部設在了武漢,小米武漢總部是以萬人規模來規劃和思考的,研發是其核心,人工智慧與雲平臺是小米武漢總部的核心業務。
2017年11月18日,小米武漢總部、金山武漢總部、順為武漢總部正式進駐光谷金融港。業務範圍涉及小米的人工智慧、MIOT、新零售、有品,金山的辦公軟體、網際網路遊戲、雲服務、網際網路金融和順為投資的10家企業。在產值方面。2018年,小米武漢總部就完成產值100億元。總部大廈建成後,將成為小米集團和金山集團以及順為投資在中部最大的研發中心和人才基地。在項目研發方面。小米與武漢大學聯合建立了人工智慧實驗室,集中力量研究人工智慧,開發物聯網相關項目,大力推廣國產正版化辦公軟體,努力加入數字湖北建設之中。
天時地利人和佔盡優勢的武漢,未來高速的發展必然要創造出更多的價值!
更
多
諮
詢
請添加分析師個人微信
微信號ID
mksh886
精選文章
15座熱門城市房價走勢
2018年,哪些城市房價會跌?
2018年是房地產最難的一年嗎?
各地出臺「限售」政策,究竟對房價有何影響?
重磅,國土部又一次發聲,明確指出房地產未來!
責編|伯林
校對|甘雨
部分圖片來源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