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俄戰爭,「黃俄羅斯計劃」遭遇當頭一棒,日本究竟在為誰而戰?

2021-01-10 田瑞安

一戰前的1904-1905年,在中國東北地區和朝鮮半島一帶海域爆發了一場戰爭。在這場被稱為「第零次世界大戰」的日俄戰爭中,新崛起的日本帝國完勝老朽的俄羅斯帝國,曾經的「蕞爾小邦」至此躋身世界列強。

日俄戰爭期間,清廷宣布的「局外中立」被後世痛罵到今天,然而客觀地說,面對這兩個強盜,當時清廷也無力阻止戰火燒到自家。雖說中立,基於對俄國人很深的了解,清廷還是暗中採取了「聯日拒俄」策略。

應該說,清朝的「聯日拒俄」在當時實屬無奈之舉,時任貴州巡撫李經羲的話就很具代表性:」俄勝勢必吞併,而日勝無非索酬,兩害相形則取其輕。」

也就是說,反正帝國主義要在這裡狗咬狗,清廷就寄希望於日本取勝。因為,相比日本所謂的大陸政策,當時沙俄試圖推行的「黃俄羅斯計劃」更加惡毒。無論是在遠東的海參崴還是後來在歐洲的加裡寧格勒,俄國人「改變當地人口結構」的伎倆屢試不爽,其手段實在令人生畏。

日俄戰爭前,沙俄總人口達1.41億,陸軍總兵力超過100萬,後備役兵力近400萬,海軍共有200餘艘戰艦,其中的太平洋分艦隊就擁有60餘艘作戰艦艇。而日本總人口4400萬,陸軍總兵力約37萬,可動員後備兵員約110萬,作為重點建設的海軍也僅有戰艦約80艘。

從以上數據可看出,當時的日本敢於挑戰沙俄就令世人刮目相看了,而最終結果還是黃種人首次戰勝了白種人。拋開戰爭性質不談,日本這次確實令亞洲人揚眉吐氣了一把。據此,日本人在戰後以「幫助趕走俄國人」為由狠狠敲詐大清。

日俄戰爭前,時任美國總統羅斯福在給英國朋友的信中寫道:「俄國人的胃口太大,它實際上要兼併中國東北和朝鮮,而且要逐步支配整個中國。我們應毫無保留地支持日本抵制這一野蠻擴張,因為日本人是在為我們而戰。」

日本在為英美而戰,羅斯福此話從何說起?日本不僅幫助中國抵禦俄國侵略,還發揚國際主義精神為英美而戰,這個亞洲暴發戶有如此高覺悟?

彼時,世界各地的殖民地被列強瓜分得差不多了,歐洲的局勢也趨於穩定,英法美俄的目光不約而同投向遠東。在向遠東尤其是「中國西瓜」的擴張中,沙俄表現得尤為賣力,這在1900年的八國聯軍侵華戰爭中體現得非常明顯。

當年8月,八國聯軍進犯北京,沙俄徵調10餘萬軍隊以鎮壓義和團為名大舉入侵中國東北,獨吞東北的野心昭然若揭。此後,清廷與列強相繼籤約,各國軍隊陸續撤出北京,而在東北的俄軍仍賴著不走。對此,日本的反應最為激烈,隨即聯合英美向沙俄提出抗議。

列強共同施壓,沙俄才不得不承諾分期撤兵。然而,僅履行了一期撤兵,俄國人就出爾反爾了。到了1903年,俄軍重佔奉天並設立「遠東總督區」,擺出一副不惜一戰的架勢,沙俄獨霸中國東北的野心暴露無遺。

至此,沙俄的「黃俄羅斯計劃」和日本的「大陸政策」不可避免地碰撞了。

彼時的列強也是各懷鬼胎,勾心鬥角,基於自身利益分成了英美日和俄法德兩大陣營。日本雖有與沙俄拼死一戰的決心,但也清楚需要仰仗英美的支持。

英國歷來把俄國視為在遠東的對手,借日本之手遏制俄國擴張,英國人當然很樂意。1902年,英日達成同盟。此後,英國給予日本大量經濟和軍事援助,不斷為小盟友挑戰俄國大熊輸血打氣。

而作為列強的後起之秀,美國則堅持其一貫的「門戶開放,利益均沾」,沙俄企圖獨霸東北自然是美國所不能容忍的。

如同十年前在甲午戰爭中支持日本,英美在這場日俄戰爭中也不遺餘力支持日本,在共同對付俄國的威脅方面,日本與英美度過了一段難得的蜜月期。而作為當時世界的另兩個強國,法國和德國又是什麼態度?

彼時, 針對英日同盟,法國與沙俄締結了俄法同盟,對俄國出兵遠東,法國的心理卻很矛盾。

一方面,法國希望將法俄軍事同盟推廣到遠東,另一方面,法國又不希望俄國削弱在歐洲的軍事力量,因為,日益強大的德國太需要俄國的牽制了。

與美國和日本相似,德國也是在19世紀後半期強勢崛起的。在德國看來,西邊的法國和東邊的俄國都是其稱霸歐洲的障礙。對俄國,德國一直以來執行推動俄國「東進」的政策,現在俄國要到遠東與日本幹,德國當然表示支持,況且這樣還能減輕俄法同盟對自己的壓力。

看起來,沙俄和日本都不是一個人在戰鬥,各自身後都有強大的盟友支持。然而當戰爭打起來,俄國的「人緣」之差就暴露出來了。日俄戰爭期間,相比英美對日本無論在經濟上還是軍事上的支持,沙俄幾乎沒有得到德法的支持。

陸地戰慘敗後,沙皇尼古拉二世把俄波羅的海艦隊派往遠東支援海戰。1904年10月出發後,波羅的海艦隊歷經艱難,在英國的層層幹擾下兵分兩路,一路取道地中海穿越蘇伊士運河進入印度洋,作為主力的另一路則繞道非洲南段好望角,兩路艦隊在馬達加斯加回合後一起奔赴遠東。

英國提出「按照國際法,交戰國軍艦不得在中立國港口停泊」。這一招讓沒有什麼殖民地的俄國苦不堪言,俄艦隊繞大半個地球行駛3萬公裡,中途沒有基地補給而靠運輸攜帶,這仗怎能打贏?

之前,德國倒是表示願在途中為俄艦加煤,可當時德國在西太平洋的幾個島嶼都不在途中。法國盟友的表現也令俄國人心寒,當俄艦隊抵達法屬印度支那進入金蘭灣修整時,日本剛一提出抗議,法國立即「勒令俄艦駛離」。

對馬海戰,以逸待勞的日本聯合艦隊不出所料大敗俄波羅的海艦隊,日本至此取得陸戰海戰的雙贏。看日本人跟俄國人拼得差不多了,老羅斯福欣然出面斡旋,在美國樸茨茅斯港,雙方經過激烈討價還價最後籤訂了樸茨茅斯條約。

條約規定:俄國承認日本在朝鮮半島之「利益」,將旅順口、大連灣並其附近領土領水之租借權以及有關其他特權移交日本。將長春至旅順之鐵路及一切支線,以及附屬之一切權利、財產和煤礦,均轉讓與日本。此外還規定將庫頁島南部和俄國對遼東半島的租借權以及其附近一切島嶼永遠讓與日本。

在英美看來,自己沒出一兵一卒僅花點錢,日俄戰爭就起到遏制沙俄在遠東擴張的效果。不僅如此,這場戰爭還為沙俄十幾年後的最終崩潰埋下了伏筆,這大概是老羅斯福那句「日本是為我們而戰」的來歷吧。然而,美國人還是想多了,日本人才不會為別國而戰,他們根本就是在為自己的「大陸政策」而戰。

此後的日本逐漸膨脹,大有獨霸遠東將歐美勢力逐出西太平洋的架勢。美國人慌了,趕快收緊枷鎖試圖控制這個親手培植的野小子,然而來不及了。二戰爆發後的1941年,曾「為我們而戰」的日本與英美徹底決裂,一手挑起了太平洋戰爭。

相關焦點

  • 日俄戰爭:黃俄羅斯計劃與大陸政策的針鋒相對,兩個強盜間的爭奪
    19世紀末20世紀初,軟弱無能的清政府就像一隻「待宰的羔羊」,誰都想分一勺羹,各國因此掀起了「瓜分中國」的狂潮。尤其我們的「鄰居」——北邊的沙俄和東邊的日本兩國,將爭奪的焦點同時放在了中國東北,都想在滿洲地區攫取利益,兩國互不相讓,矛盾激化,遂爆發了後來的「日俄戰爭」。
  • 假如日俄戰爭中俄國獲勝,會對中國乃至東亞局勢產生哪些影響?
    就整個日俄戰爭而言,這場戰爭雖然是在中國東北打的,但這場戰爭幸虧是日本贏了(這裡不是為日本辯解),從而使沙皇俄國針對中國的「黃俄羅斯計劃」破產,中國保住了幾乎一大半以上的領土。一、俄國獲勝對中國的影響企圖分裂中國的黃俄羅斯計劃自鴉片戰爭以來,沙皇俄國以各種威逼利誘的手段從清政府手中割走了大片的領土。
  • 北方惡鄰:「黃俄羅斯」計劃若是成功,中國該當如何?
    1904到1905年間,日本與俄國在中國東北爆發戰爭,戰爭以日本的勝利告終,此戰後,俄國的「黃俄羅斯」計劃宣告破滅,而日本開始進入了世界列強的行列。
  • 日俄戰爭:俄國戰敗是我國的萬幸,否則後果不堪設想
    導讀1904年至1905年,這一年多的時間裡,日俄兩個強盜在我國東北進行了一場規模巨大的戰爭。兩國為了爭奪東北地區的控制權,大打出手。雙方投入的兵力都超過了四十萬,無論陸戰還是海戰,其規模都超過了甲午戰爭。日本同樣舉傾國之力參與了這場戰爭,俄國由於補給不足等原因敗給了日本。
  • 1百年前日俄戰爭,俄國計劃佔領日本!為何最後慘敗,太搞笑了!
    1904年至1905年的日俄戰爭是20世紀最早的一次帝國主義爭霸戰爭。日俄戰爭的爆發,固然是日本先開第一槍,日本是這場帝國主義戰爭的挑動者,對這場戰爭的爆發負有重大的責任。但沙皇俄國對這場強盜戰爭,並不是當初自己宣傳的那樣,是是日本「背信棄義進攻」了俄國,對俄國「發動了侵略戰爭」。
  • 日俄戰爭後,亟待重振的俄國海軍力量
    在27 日至28 日的2 天內,從波羅的海起航遠徵18000 海裡前去「赴死」的俄羅斯艦隊,毫無懸念地敗給了以逸待勞的日本聯合艦隊。日本人稱這場海戰為「日本海大海戰」,我們則習慣稱作「對馬之戰」,不論使用何種稱呼, 當日本海上的硝煙散去時,俄國在這場戰爭中全面落敗的結局已經沒有任何疑問。
  • 東瀛狼對陣北極熊,日俄戰爭屍山血海般慘烈,實力不及沙俄的日本...
    上個世紀初的1904年爆發的日俄戰爭,是一場深刻影響東亞乃至世界的戰爭。相比十年前的甲午戰爭,日本最終贏得這場戰爭的勝利,很不容易。沙俄實力不是大清可以相比的,其國力、軍力遠超日本。然而,沙俄卻在這場決定遠東未來命運的決戰中失敗了,而且損失慘重。也直接導致沙俄帝國十來年後的覆滅,東瀛惡狼的武士們戰勝了戰鬥民族北極熊。
  • 帝國的最後一聲喪鐘:為什麼沙皇俄國輸掉了日俄戰爭?
    按照彼得羅夫的說法,這一戰略轉向「既不符合政治局勢,也不適應戰略需求(在與日本開戰前集聚所有力量在波羅的海或者地中海),最後也與實施計劃的現實可能性不相協調。」 俄國高層轉回與德國爭奪波羅的海制海權的戰略規劃並非日俄戰爭前的一時心血來潮,而是海軍部長期戰略分歧以及政策搖擺的一種二必選一的結果——波羅的海與遠東的海軍發展優先權之抉擇。
  • 日俄戰爭中乃木希典的惡名,其實是為大本營背鍋
    在日俄戰爭中,旅順之戰可謂慘烈,光日軍損失就有6萬多人。而在旅順之戰中,又以203高地之戰最為激烈。此戰日軍在缺少炮火掩護的情況下實行大規模的強攻,損失慘重。負責指揮此戰的日本指揮官乃木希典也因使用肉彈戰術,無腦豬突而惡名遠揚。然而平心而論,這個責任由乃木希典一人來背實在非常過分。
  • 屍山血海打出來的日俄戰爭:餓狼擊敗了笨熊
    作者:我方團隊書劍為酒20世紀初在中國東北的土地上打了一場大戰,但是這場戰爭中中國卻宣稱局外中立,把個好端端的東北打的民生凋敝,血流成河。此戰之後,日本開始進入世界列強俱樂部,成為第一個非白人帝國主義國家,而俄國則直接被打了臉,在十幾年之後沙皇俄國即土崩瓦解,這場戰爭就是日俄戰爭,或者說是餓狼擊敗了笨熊。
  • 俄國為何輸掉日俄戰爭?老百姓根本不想打仗,日本則舉國支援
    伴隨著俄國戰艦「薩利維奇號」在1904年8月拖著疲憊不堪的軀體,退出日俄戰爭旅順戰役交戰區,全世界人民認識到這個曾經號令歐洲的超級大國已經成為了歷史。俄國沙皇尼古拉二世下令俄國遠東軍團全力備戰,而日本察覺到了俄羅斯的異動,悍然在2月8日午夜派遣東鄉艦隊突襲了俄國的遠東要塞旅順港,拉開了日俄戰爭的序幕。由於俄國長期執行高壓的君主制,國內經濟相對於歐洲各國進展緩慢,打響日俄戰爭之時,俄國國庫幾乎難以支撐戰局。為了讓戰爭打下去,沙皇不得不一次又一次的剝削國民,而這樣的行為直接誘發了1905年1月約10萬人參與的聖彼得堡工人大罷工。
  • 日俄戰爭中的慘勝與北海道開拓,《黃金神威》背後的歷史
    日本和俄國在 20 世紀初為了各自在遠東的利益在 1904 年到 1905 年爆發了日俄戰爭,日俄戰爭的戰場是分成陸戰與海戰兩個部分,毫無疑問的是日本在海戰部分取得了重大勝利,黃海海戰、對馬海峽海戰重創俄羅斯海軍力量,太平洋艦隊與第二太平洋艦隊(從波羅的海艦隊抽調)損失殆盡,在海戰中的勝利是日本在日俄戰爭中的最大成果,除了戰術戰略效果外,也讓西方列強意識到日本是遠東地區一支不可忽視的力量。
  • 悠閒的熊村戰俘營:日俄戰爭有1973名日軍被俘,夥食比日本好得多
    但在1904-1905年的日俄戰爭時,日軍被俘情況卻意外的「正常」,被俘數字和傷亡數字的比例,與西方國家幾乎沒什麼區別。這段歷史卻幾乎很有人去發掘。 不僅如此,日俄戰爭期間的日本俘虜,在戰俘營的生活也出人意料的「舒服」。 戰爭期間,日軍俘虜少部分被安置在哈爾濱一帶,多數則被送到了萬裡之外的俄羅斯西北地區——在諾夫哥羅德59俄裡(約62公裡)的熊村。
  • ...隨風潛入夜只為給予騙子當頭一棒,奮豆等人成功攻破「咒泉鄉」!
    歡樂的時光特別快,又到時候說拜拜,如果觀眾老爺們對這期小漫畫感興趣的話不妨給一個贊點一下關注,你們一個小小的支持便能給小遊帶來無限的動力!
  • 安倍贈送秋田犬給平昌冬奧會冠軍扎吉託娃:期待成為日俄友好的見證
    俄外交部網站稱,兩國將通過互辦國家年加強政治、經濟和科技等領域合作,為兩國關係注入最強活力。除此以外,日本「秋田犬保存會」26日在莫斯科的酒店向平昌冬奧會女子花滑金牌得主、俄羅斯選手阿麗娜?扎吉託娃贈送了一條秋田犬的幼崽。扎吉託娃微笑著說:「期待這一天很久了。收到這麼棒的禮物,非常開心,會由衷珍惜。」此次贈送的是赤毛小雌狗。
  • 皇國興廢、在此一戰:日本海軍的驚天大逆轉,一舉擊垮俄國艦隊
    對馬海峽是日本對馬島和壹岐島交界處的一片水域,水深大約在50米到100米之間。這片海域是日本通往中國東海、黃海和進出太平洋的重要通道,對於日本來說是一個重要的交通咽喉。而對馬海峽在近代最為出名的事件當屬日俄戰爭期間的對馬海戰。對馬海戰發生於1905年5月27日,它也是20世紀第一次爆發的大海戰。
  • 男爵戰爭伊始,天啟危機再臨,古一攜手X戰警共戰漫威超級爭霸戰
    轉眼三月已過,四月邁著輕柔的步伐來到了我們身邊,正所謂新月份新版本《漫威超級爭霸戰》已經官網公布了四月即將發布的全新版本,那麼這爭霸戰又將會給我們帶來什麼樣的驚喜呢?有什麼樣的新英雄,新副本等著我們去探索呢?今天就來為大家解惑,下面就一起來看看這次的版本解讀吧。
  • 中國鄰邦中最能打的國家,不是日本俄羅斯,埋葬三大世界強國軍隊
    在這些鄰國之中,既有俄羅斯、日本這樣的大國,也有如尼泊爾、不丹這樣的小國。如果要在這些鄰國中挑選出最能打的國家,大家覺得會是誰呢?是戰鬥民族俄羅斯,亦或是日本?▲日俄戰爭繪畫其實都不是,因為俄羅斯即使再能打,他也並沒有跟美國開戰過,而且歷史上俄羅斯還被日本和波蘭打敗過,所以說戰鬥民族雖然好鬥
  • 蘇德戰爭發生後,日本大本營對這一系列戰役的看法
    蘇德戰爭爆發後,日本大本營是非常重視這一戰爭的,認為這是一勞永逸解決遠東問題的絕佳機會,對於蘇德戰爭的前景,日本大本營認為德國最終會取得勝利,但是不會像希特勒所說的三個月結束戰爭那麼快,日本大本營最終的判斷是德國至少要在1941年底才有可能打敗蘇聯,合理的估計是到1942年才能打敗蘇聯。
  • 二戰中日本究竟死了多少人,真的只有200萬嗎?真相讓人唏噓不已
    二戰中日本究竟死了多少人,真的只有200萬嗎?真相讓人唏噓不已第二次世界大戰是世界上戰爭規模最大的戰爭,戰爭範圍從歐洲到亞洲,從大西洋先後有61個國家和地區、20億人被捲入戰爭。根據不完整的統計,這場全世界的浩劫共造成9000萬人傷亡,而這9000萬人種主要可以分成這三類:一是死亡的軍人;二是死於屠殺虐殺的平民及戰俘;三是死於戰爭相關原因的人員。二戰中傷亡最大的就是蘇聯和中國,其中蘇聯傷亡2660萬人,中國1800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