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俄戰爭中的慘勝與北海道開拓,《黃金神威》背後的歷史

2021-01-10 網易

2018-04-28 01:34:55 來源: ACG狗屋

舉報

  

  

  作為一部描寫在二十世紀初的北海道進行尋金探險的漫畫,《黃金神威》這部作品中能看到很多二十世紀初的人文風貌,當然作者野田智說明《黃金神威》這部漫畫並不是要做成完全按照現實歷史的教科書作品,而是在保證娛樂性的前提下合理的在故事中重現歷史。而在《黃金神威》這部漫畫的故事背後是日俄戰爭中日本的慘勝與俄國的慘敗,以及日本對於北海道地區的開發與同化。

  對馬海峽海戰

  

  

  在《黃金神威》中男主角杉原(第一師團)曾經參加過日俄戰爭中的旅順戰役,參與過 203 高地攻堅戰,在戰場上獲得了一個外號「不死的杉原」。日本和俄國在 20 世紀初為了各自在遠東的利益在 1904 年到 1905 年爆發了日俄戰爭,日俄戰爭的戰場是分成陸戰與海戰兩個部分,毫無疑問的是日本在海戰部分取得了重大勝利,黃海海戰、對馬海峽海戰重創俄羅斯海軍力量,太平洋艦隊與第二太平洋艦隊(從波羅的海艦隊抽調)損失殆盡,在海戰中的勝利是日本在日俄戰爭中的最大成果,除了戰術戰略效果外,也讓西方列強意識到日本是遠東地區一支不可忽視的力量。

  

  

  不過相較於海戰日軍在陸戰戰果要小很多,陸戰上日軍是遇到了一場絞肉機式的戰爭,在攻打旅順港的作戰中,作為防守方的俄軍一年損失了 3 萬名士兵,而作為進攻方的日本在進攻期間的士兵消耗大約是俄國人的兩倍,僅僅在 203 高地攻堅戰中日軍損失超過 8000 人,主攻的日軍第七師團與第一師團殘部被俄國守軍蹂躪。但無論如何日軍通過海戰的大勝與陸戰的慘勝,讓俄羅斯丟失了自己在遠東地區的橋頭堡旅順,經過美國調停日俄最終籤訂《樸茨茅斯條約》俄羅斯將自己在遠東的部分利益割讓給了日本,俄國承認了日本在遠東地區的影響力與地位。

  

  

  但是日俄戰爭的陸戰部分,人力的過度投入與消耗,對日本來說在日俄戰爭中的每一次作戰代價都是昂貴的,每一次在陸戰上的重大勝利付出的代價是慘不忍睹的,但是在《樸茨茅斯條約》中日俄雙方沒有涉及戰爭賠款內容,戰勝國居然沒有獲得戰敗國的戰爭賠償,這讓日本很多國民和日俄戰爭中的老兵忿忿不平(日本政府基於現實考量的結果)。而在《黃金神威》當中北海道勢力中的鶴見中尉代表的就是駐守在北海道的日本第 7 師團殘餘軍人,他們對日本中央政府極其不滿,準備尋找到阿伊努族的黃金,實現分裂日本在北海道成立獨立政權的大計。

  

  

  日俄戰爭對於日本的一個更重要的意義在於,在明治維新前後雖然日本對於西方技術和政治體制打開大門,甚至全盤西化崇尚西方文明,以西方化程度來衡量本國的近代化程度,但是在日俄戰爭之後西方大國才終於願意坐下來與這個遠東島國平等的進行談判。

  而對於北海道地區,德川幕府早期面對開發北海道的高昂成本與極小的回報缺乏興趣,德川幕府時期農業是幕府的財政來源,但是北海道地區的氣溫常年偏低,傳統的種植業難以為繼,北海道的定居點也是艱難的進行開拓,德川幕府將北海道交給了松前藩進行管理。而在北海道上有土生土長的阿伊努族居民,有從日本本州地區而來的開拓、商人以及俄羅斯的商人。起初日本商人與俄羅斯商人爭奪與阿伊努族的皮貨生意,而阿伊努族也很聰明的不時的挑起日本商人集團與俄羅斯商人集團的衝突,以便讓自己獲得更大的利益。

  

  

  然而日俄兩方畢竟在文明程度上要高於阿伊努族,很快俄羅斯商人極力拉攏阿伊努族與他們結盟,而來在日本的商人則是強迫阿伊努族與大和文明同化,抹殺阿伊努族自己的文明,為了反抗來自日本的壓迫阿伊努族發動了對於松前藩的失敗的叛亂。最終德川幕府決定直接控制北海道以抵禦來自外國的威脅,特別是俄羅斯的威脅。在明治維新之後除了對北海道的大力投資外,明治政府也積極的加強與北海道地區的貿易往來,在這些努力之下函館成為了北海道的貿易中心。在西方顧問的幫助下,北海道成為了日本的主要農產品生產地,北海道的礦藏也開始被成規模的開採,阿伊努族繼續被來自日本本州的先進文明同化,在日俄戰爭期間一些阿伊努族人甚至被徵召進入日軍。

  

  

  當杉原與阿希莉帕在北海道的茫茫雪原周旋於各個勢力時,他們的背後則是一段日本從幕府到明治維新後的近代化史、北海道開拓史與阿伊努族文明同化史。

  日俄戰爭中的慘勝與北海道開拓,《黃金神威》背後的歷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北海道觀光名所66選之小樽圈,有《情書》裡的運河還有黃金岬
    了解日本,就點上方藍字關注我們小樽運河,小樽代表的人氣觀光景點名勝古蹟作者/飄雪作為北海道開拓的門戶而發展起來的「小樽港」高效搬運貨物建造的全長約140米的運河。保留著當時風貌的運河沿岸的石造倉庫群。在「Salt Valley408」中,運行著小船和漂流的探險船。沿著海岸壁前進,穿過巖石之間,帶著冒險的心情向洞窟前進。去義大利旅遊的時候去看青色洞窟,一次非常難忘的體驗。
  • 日俄戰爭:俄國戰敗是我國的萬幸,否則後果不堪設想
    導讀1904年至1905年,這一年多的時間裡,日俄兩個強盜在我國東北進行了一場規模巨大的戰爭。兩國為了爭奪東北地區的控制權,大打出手。雙方投入的兵力都超過了四十萬,無論陸戰還是海戰,其規模都超過了甲午戰爭。日本同樣舉傾國之力參與了這場戰爭,俄國由於補給不足等原因敗給了日本。
  • 北方四島到底有何歷史?
    從苦寒荒島,到日俄相爭不下北方四島,也稱作南千島群島,位於東北亞外海邊緣千島群島的西南端,出於日本北海道的東北部地區,是著名第一島鏈的一部分。歷史上最早的北方四島,既不屬俄也不屬日本,而是古蝦夷人的附屬之地,主要居住族群都是阿伊努人,德川幕府後期日本開拓蝦夷的時候,順帶著佔據了此地。
  • 俄國為何輸掉日俄戰爭?老百姓根本不想打仗,日本則舉國支援
    伴隨著俄國戰艦「薩利維奇號」在1904年8月拖著疲憊不堪的軀體,退出日俄戰爭旅順戰役交戰區,全世界人民認識到這個曾經號令歐洲的超級大國已經成為了歷史。俄國沙皇尼古拉二世下令俄國遠東軍團全力備戰,而日本察覺到了俄羅斯的異動,悍然在2月8日午夜派遣東鄉艦隊突襲了俄國的遠東要塞旅順港,拉開了日俄戰爭的序幕。由於俄國長期執行高壓的君主制,國內經濟相對於歐洲各國進展緩慢,打響日俄戰爭之時,俄國國庫幾乎難以支撐戰局。為了讓戰爭打下去,沙皇不得不一次又一次的剝削國民,而這樣的行為直接誘發了1905年1月約10萬人參與的聖彼得堡工人大罷工。
  • 日俄戰爭:黃俄羅斯計劃與大陸政策的針鋒相對,兩個強盜間的爭奪
    同時日本人心裡也明白,這齣戲的背後策劃者正是沙俄。於是,自覺「吃虧」的日本決定臥薪嘗膽,找機會報復沙俄!自此以後,日俄徹底撕破了臉皮,此後十餘年間,到日俄戰爭正式爆發前夕,日、俄兩國在中、朝邊境內爆發了多次衝突,雙方的矛盾對抗不斷加劇,戰爭的陰雲已經籠罩在了東北邊境。
  • 日俄戰爭後,亟待重振的俄國海軍力量
    但是直到羅曼諾夫王朝覆滅、尼古拉二世本人死於布爾什維克之手,歷史終究還是沒能給後人了解這一真相的機會。日俄戰爭期間的俄國艦隊並不是以同類艦艇編成的中隊作為單位,在1904年被派去增援太平洋艦隊的艦艇有多種不同的類型。
  • 假如日俄戰爭中俄國獲勝,會對中國乃至東亞局勢產生哪些影響?
    就整個日俄戰爭而言,這場戰爭雖然是在中國東北打的,但這場戰爭幸虧是日本贏了(這裡不是為日本辯解),從而使沙皇俄國針對中國的「黃俄羅斯計劃」破產,中國保住了幾乎一大半以上的領土。一、俄國獲勝對中國的影響企圖分裂中國的黃俄羅斯計劃自鴉片戰爭以來,沙皇俄國以各種威逼利誘的手段從清政府手中割走了大片的領土。
  • 帝國的最後一聲喪鐘:為什麼沙皇俄國輸掉了日俄戰爭?
    雖然19世紀80年代中期以後俄國開始對遠東投入越來越多的關注——最為重大的發展便是建造西伯利亞大鐵路——但是俄國政府一直認為,在任何情況下都不能將防備德國的俄國陸軍主力調離西方戰線(這點甚至在日俄戰爭爆發後和戰爭中也未曾變化)。因此,在遠東的軍事力量增長是非常有限的。真正使得俄國海權不得不又增加一個重要戰略區域的,是「三國幹涉事件」。
  • 悠閒的熊村戰俘營:日俄戰爭有1973名日軍被俘,夥食比日本好得多
    但在1904-1905年的日俄戰爭時,日軍被俘情況卻意外的「正常」,被俘數字和傷亡數字的比例,與西方國家幾乎沒什麼區別。這段歷史卻幾乎很有人去發掘。 不僅如此,日俄戰爭期間的日本俘虜,在戰俘營的生活也出人意料的「舒服」。 戰爭期間,日軍俘虜少部分被安置在哈爾濱一帶,多數則被送到了萬裡之外的俄羅斯西北地區——在諾夫哥羅德59俄裡(約62公裡)的熊村。
  • 東瀛狼對陣北極熊,日俄戰爭屍山血海般慘烈,實力不及沙俄的日本...
    上個世紀初的1904年爆發的日俄戰爭,是一場深刻影響東亞乃至世界的戰爭。相比十年前的甲午戰爭,日本最終贏得這場戰爭的勝利,很不容易。沙俄實力不是大清可以相比的,其國力、軍力遠超日本。然而,沙俄卻在這場決定遠東未來命運的決戰中失敗了,而且損失慘重。也直接導致沙俄帝國十來年後的覆滅,東瀛惡狼的武士們戰勝了戰鬥民族北極熊。
  • 日俄戰爭中乃木希典的惡名,其實是為大本營背鍋
    在日俄戰爭中,旅順之戰可謂慘烈,光日軍損失就有6萬多人。而在旅順之戰中,又以203高地之戰最為激烈。此戰日軍在缺少炮火掩護的情況下實行大規模的強攻,損失慘重。負責指揮此戰的日本指揮官乃木希典也因使用肉彈戰術,無腦豬突而惡名遠揚。然而平心而論,這個責任由乃木希典一人來背實在非常過分。
  • 日俄戰爭,「黃俄羅斯計劃」遭遇當頭一棒,日本究竟在為誰而戰?
    一戰前的1904-1905年,在中國東北地區和朝鮮半島一帶海域爆發了一場戰爭。在這場被稱為「第零次世界大戰」的日俄戰爭中,新崛起的日本帝國完勝老朽的俄羅斯帝國,曾經的「蕞爾小邦」至此躋身世界列強。日俄戰爭期間,清廷宣布的「局外中立」被後世痛罵到今天,然而客觀地說,面對這兩個強盜,當時清廷也無力阻止戰火燒到自家。
  • 1百年前日俄戰爭,俄國計劃佔領日本!為何最後慘敗,太搞笑了!
    1904年至1905年的日俄戰爭是20世紀最早的一次帝國主義爭霸戰爭。日俄戰爭的爆發,固然是日本先開第一槍,日本是這場帝國主義戰爭的挑動者,對這場戰爭的爆發負有重大的責任。但沙皇俄國對這場強盜戰爭,並不是當初自己宣傳的那樣,是是日本「背信棄義進攻」了俄國,對俄國「發動了侵略戰爭」。
  • 屍山血海打出來的日俄戰爭:餓狼擊敗了笨熊
    作者:我方團隊書劍為酒20世紀初在中國東北的土地上打了一場大戰,但是這場戰爭中中國卻宣稱局外中立,把個好端端的東北打的民生凋敝,血流成河。此戰之後,日本開始進入世界列強俱樂部,成為第一個非白人帝國主義國家,而俄國則直接被打了臉,在十幾年之後沙皇俄國即土崩瓦解,這場戰爭就是日俄戰爭,或者說是餓狼擊敗了笨熊。
  • 見證兩次中日戰爭,「鎮遠」鐵錨背後的故事
    「 鎮遠 」 艦鐵錨,鮮有人知其背後的故事。 但,它串起了近代以來中國兩次抗擊日本侵略的歷史;它歷經坎坷,讚譽、輝煌、屈辱 …… 融於一身。 直至今天,它留給我們的思考仍然不能讓我們平靜。軍博展陳大廳展出的 「 鎮遠 」 艦鐵錨。「 鎮遠 」 艦和北洋艦隊旗艦 「 定遠 」 艦都是清政府向德國訂購的同型鐵甲艦(戰列艦),於 1885 年接收回國。
  • 日本北海道之旅——北海道神宮
    位在北海道札幌的北海道神宮,建於明治2年9月1日(1869),為北海道 守護神、開拓之神的祭祀之處。北海道 神宮入口處的鳥居。鳥居是日本神社特有的建築物,一般是兩根支柱,上面兩個橫樑,主要用來區分神域和人所居住的世俗界,感覺像是一種結界,代表神域的入口,對一般人來說,其實就是一個門。
  • 日本北海道發現納瑪象和猛獁象共存的化石(圖)
    )》  據日本北海道開拓紀念館(北海道開拓記念館)報導,北海道開拓紀念館對於所藏的化石進行的2010~2012年度研究,鑑定出了納瑪象(、Palaeoloxodon namadicus)和猛獁象屬(、Mammuthus)的化石!而且,測定這些長鼻目的生存代,對於今後長鼻目化石的研究具有重要意義。
  • 受不了了…「黃金神威」吃海獺鍋後杉元一行人紙相撲玩具登場
    受不了了…「黃金神威」吃海獺鍋後杉元一行人紙相撲玩具登場 新聞 178動漫原創 ▪
  • 神奇電巖炮臺,日軍萬發炮彈為何打不中?明白後感嘆李鴻章智慧
    技術不足歷經艱難的修建黃金炮臺就是最先修建的,漢納根接此海防的重任,他將工匠們組織起來,加以各級明確的分工,同時他還親自指導這些工人們怎麼使用現代化的工具,怎麼挖掘隧道,怎麼開鑿石塊等各項技術工作,但是工地上的物資與工具嚴重不足,物資方面如石料,燃料煤等當地都是沒有的,需要向別的地方購買,石料旅順本地生產,但是石的質量太脆,必須用來自山東的石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