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北海道發現納瑪象和猛獁象共存的化石(圖)

2021-01-08 搜狐網

日本北海道發現納瑪象和猛獁象共存的化石

  (化石網/獸王 編譯)原標題:《本館所藏的象類化石研究成果介紹大約4.5萬年前的北海道、納瑪象和猛獁象共存!?(當館所蔵象類化石関研究成果紹介約4.5萬年前北海道、共存!? )》

  據日本北海道開拓紀念館(北海道開拓記念館)報導,北海道開拓紀念館對於所藏的化石進行的2010~2012年度研究,鑑定出了納瑪象(、Palaeoloxodon namadicus)和猛獁象屬(、Mammuthus)的化石!而且,測定這些長鼻目的生存代,對於今後長鼻目化石的研究具有重要意義。

  1975~1978年在野幌丘陵(北廣島市音江別川流域)地區發現了四枚長鼻目的臼齒化石(照片1),當時的研究認為都是屬於古型猛獁象(大約70萬年前滅絕的猛獁象的祖先)的臼齒化石。但是,這次的研究發現,其中的三枚屬於納瑪象,只有一枚明確屬於猛獁象屬。

  另外,化石中的放射性碳年代測定得出大約4.6萬~4.5萬年前的年代的結果,同樣成為識別品種的間接證據,因為那個年代在日本生存的長鼻目只有納瑪象和猛獁象屬。古生物學家第一次被確認了北海道在這個年代也有納瑪象棲息,另外認為北海道在12萬~5萬年前之間也有可能有納瑪象棲息。古生物學家認為長鼻目是成群生活的,因此可能當時在包括札幌在內的野幌丘陵附近有納瑪象和猛獁象屬的象群生活。

  另外,到這個研究發表為止,在日本還沒有發現過納瑪象和猛獁象屬的化石共存。此前,在北海道十勝地區的幕別町忠類村(幕別町忠類村)發現過納瑪象和猛獁象屬的化石,但是這些化石的年代也有大約8萬年的差異。另外,北海道內發現的23點的化石中的15點的年代測定結果也表示兩種長鼻目的大象共存的可能性很小,不同的環境和時代,生存的長鼻目同樣不同,即冰期(寒冷期)是北方類型的猛獁象屬,間冰期(溫暖期)是南方類型的納瑪象生存。但是,野幌丘陵中被發現的納瑪象和猛獁象屬都是在大約4.5萬年前的時候共存的狀態,和這樣的定論不同(圖片1)。

  北方類型和南方類型的長鼻目真的共存嗎?野幌丘陵發現的化石是直接從地層中採集的,二十世紀七十年代當時兩種長鼻目的化石並不是一起埋藏著的樣子。因此,是否共存判斷的,首先是依靠埋藏了化石的特定地層的明顯的火山灰噴發年代,另外,從那裡提取的花粉和植物化石的當時的環境(寒暖)和植被(食物的有無)詳細的復原都有必要的。今後對於化石發現地點的地質調查,古環境的復原,以及年代測定數據也都加入了綜合判斷的計劃。

  本研究成果,是本館(日本北海道開拓紀念館)的北方文化共同研究事業的「北方地區的人與環境的關係史研究」,以及滋賀縣立琵琶湖博物館和名古屋大學年代測定綜合研究中心的共同研究得到的。

  另外,野幌丘陵發現的四枚長鼻目的臼齒化石,是北海道廳紅磚舊廳舍(北海道庁赤庁舎)二樓的「北海道歷史畫廊」內正在召開中的話題展「野幌也!納瑪象和猛獁象屬(展「野幌!」)」中展覽!  

參考文獻:

  添田雄二 高橋啟一小田寛貴(2013)北広島市音江別川流域産出象類臼歯化石14C年代測定結果.北方地域人環境関係史2010-2012年度調査報告, 北海道開拓記念館,p5-10.

  高橋啟一 添田雄二 出穂雅実 小田寛貴 大石 徹(2013)北海道化石研究到達點. 化石研究會會誌, 45,p44-54.(化石網uua.cn/獸王 編譯)

  原標題 [日本北海道發現納瑪象和猛獁象共存的化石]

相關焦點

  • 日本北海道發現世界最古老大海牛化石(圖)
    有獎評新聞 斯特拉大海牛 (資料圖片)  新華網東京2月24日電(記者錢錚)據共同社報導,日本研究人員利用放射線絕對年代測定法
  • 日本發現世界最大體積墨魚和章魚化石(圖)
    圖為研究人員發現的墨魚(右)和章魚化石。中新網3月5日電據日本媒體報導,日本北九州市立自然史與歷史博物館(又稱生命之旅博物館)5日宣布,在北海道羽幌町約8500萬至8000萬年前(白堊紀後期)的地層中共發現了兩件墨魚和章魚的下顎部分化石。這兩個化石均為新種類,在下顎化石中屬於世界最大級別。
  • 日本科學家發現新種恐龍化石 長達8米骨骼完整
    日本科學家發現一種新恐龍的化石,命名新物種為「神威龍」。恐龍骸骨近乎完整,約有8米長,是日本境內發現最大的恐龍骸骨。據報導,北海道大學領導的研究團隊分析幾百塊7200萬年前的骨骼後論定,這是鴨嘴龍科的一個新種恐龍骸骨,屬草食性動物,生存在白堊紀晚期。
  • 即墨挖出麋鹿頭骨化石 形成於10萬年以前(圖)
      化石另一面有兩隻角。   化石一面遍布大小不一的窟窿,像一張令人恐懼的臉譜。   麋鹿俗稱"四不像"。   5月6日上午,即墨市謝女士向記者展示了一塊在馬山附近發現的化石,經專家鑑定,這是一塊麋鹿頭骨化石。
  • 800萬年歷史 日發現最古老大海牛化石
    斯特拉大海牛(圖片來源:新華網)    新華網東京2月24日電 (記者 錢錚) 據共同社報導,日本研究人員利用放射線絕對年代測定法,最終認定2003年在北海道發現的大海牛化石經鑑定約有800萬年歷史,是迄今發現的最古老的大海牛化石。
  • 日本北海道
    兩個丹頂鶴求愛舞蹈國際展覽局,北海道,日本紅穀倉在冬天日本短尾猴、 獼猴特,在冰冷的水霧,兩隻動物在自然棲息地,北海道,日本冬季的日本北海道函館黎明天際線全面的日本札幌北海道大學北海道、 日本-2014 年 11 月 1 日 ︰ 秋季秋季北海道大學
  • 日本北海道之旅——北海道神宮
    位在北海道札幌的北海道神宮,建於明治2年9月1日(1869),為北海道 守護神、開拓之神的祭祀之處。北海道 神宮入口處的鳥居。鳥居是日本神社特有的建築物,一般是兩根支柱,上面兩個橫樑,主要用來區分神域和人所居住的世俗界,感覺像是一種結界,代表神域的入口,對一般人來說,其實就是一個門。
  • 日本海帶減產嚴重 北海道海域發生了什麼?
    這家店一直使用的是北海道等地的日本國產海帶來作原料。據這家店的老闆新井朝二透露,日本國產海帶正在出現大規模減產的現象。他說:「最近,海帶很不好買,價格也在猛漲。」北海道是日本最主要的海帶產地,日本90%以上的海帶都產自這裡。(圖據MBS新聞)位於大阪市中央區空堀商業街的「昆布土居」是一家距今已有116年歷史的老店,主要經營日本國產海帶的加工及銷售。
  • 2020日本北海道之旅,在平庸中發現精彩
    開啟北海道之旅日本冬季的北海道,已成為中國自然攝影愛好者例行一遊的標準目的地了。我痛恨平庸的旅行,但又不得不為之,這讓我無奈。我們開始考慮以何種方式來完成我們的北海道旅行?在冬季,北海道的觀鳥行是成熟路線,國內的團組非常多。但隨團將使得旅行更加平庸,且幾乎所有團組的旅行日程安排都不太合我們的意。因此最終我們選擇了在北海道包車自由行。
  • 日本北海道大停電 電力完全恢復至少需要1周
    當地時間9月6日凌晨3時8分左右,日本北海道發生6.7級地震。當日此次地震致北海道全境約295萬戶居民停電。對此,經濟產業大臣世耕弘成當日中午在記者會上表示,北海道電力完全恢復至少需要1周時間。為了醫院等重要設施的電力供給,會儘早配備電源車。
  • 日本首次發現暴龍科大型恐龍牙齒化石
    【環球網綜合報導】據日本NHK電視臺7月14日報導,在長崎約8100萬年前的地層發現暴龍科牙齒化石。據發掘小組的分析,它可能來自於全長10米的大型恐龍,可以說是在日本國內發現的最大的暴龍科化石。2014年5月,福井縣縣立恐龍博物館與發掘小組在長崎市長崎半島的三瀨層——約8100萬年前的地層,發現恐龍牙齒化石。
  • 中國國慶演練氣球飛到日本北海道?網友花樣調侃
    (原標題:中國國慶的氣球,飛去日本北海道了?)可在咱們的鄰居日本卻發生了一件匪夷所思的事。據日媒報導,近日在北海道的海岸線邊上,有人發現了一隻寫有「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的雙層紅色氣球,疑似是中國國慶慶祝活動演練時所放飛的。中國國慶的氣球,這都能漂洋過海飛去日本了?
  • 日本北海道夫妻關係相敬如"冰" 臺媒:天氣冷人也冷
    參考消息網1月20日報導臺媒稱,一項日本夫妻和睦程度調查顯示,住在北海道的夫妻,關係其實跟當地溫度一樣冷涼。據臺灣「中央社」1月17日報導,日本綜合資訊網日刊現代DIGITAL報導,一家資訊服務業在去年11月底針對全國2608位已婚男女進行夫妻關係調查發現,回答「很好」及「還算好」的比例加總起來,北海道全國最低只有40.6%。
  • 浙江首次發現恐龍頭骨和甲龍尾錘骨化石(圖)
    原標題:浙江首次發現恐龍頭骨和甲龍尾錘骨化石(圖)   小朋友可以趁這個暑假去省自然博物館看看它們哦  首次發現的甲龍尾錘骨化石  昨天,浙江省發現恐龍頭骨和甲龍尾錘化石新聞發布會在浙江省自然博物館舉行。
  • 全球最古老新種海豚科頭骨化石 可追溯至1130萬年前
    ▲海豚科包括現代的虎鯨和斑海豚(圖/取自免費圖庫維基百科)劉雪兒/綜合報導日本群馬縣自然史博物館收藏海豚科頭骨化石,經過研究後發現可追溯至1130萬年前,可以說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海豚遺骸,同時是新發現的品種,有助於人們對海豚家族進化史的了解。
  • 日本北海道旭山動物園長頸鹿舍和河馬館人氣旺
    11月23日,北海道旭山動物園新開的「長頸鹿舍」和「河馬館」迎來了開業後的首個周末。圖為河馬優雅地遊過人們頭頂的水池。中新網11月25日電 據日本共同社報導,可以從各種角度觀察長頸鹿和河馬的北海道旭川市旭山動物園新設施「長頸鹿舍」和「河馬館」最近大受歡迎。23日,新設施迎來了開業後的首個周末,眾多遊客排起長隊,場面熱鬧非凡。
  • 日本北海道粉紅鮭洄遊
    當地時間2020年9月9日,日本北海道羅臼町,粉紅鮭迎來產卵季高峰期,圖為北海道羅臼町大量粉紅鮭洄遊。
  • 日本計劃對大阪及京都解封,仍延續東京都和北海道緊急狀態
    海外網5月20日援引日本廣播協會(NHK)報導,日本政府21日將召開專家諮詢會議,計劃對大阪、京都、兵庫等府縣解除緊急狀態。另一方面,東京都及北海道等地則繼續維持緊急狀態。據報導,日本東京都20日新增5例新冠肺炎確診病例,累計確診5075人,這是繼日本政府4月7日發布緊急事態宣言以來,單日新增確診人數最少的一天。對於擁有1400萬人口的東京都而言,如要解封,一周內新增感染者不能超過70人。但東京都最近一周感染人數已達78人,明顯超出了這項標準。
  • 日本北海道:小樽煙花祭、富良野薰衣草
    是時候去北海道了!(小樽煙花祭 - 富良野薰衣草/肚臍祭 - 世界遺產知床半島 - 阿寒湖溫泉)來 日本 一定要選擇自由行,島國的旅遊資源非常豐富,發達、準時的交通工具和國民守信的職業素質,讓一個原本陌生的城市一下子在你眼前豁然開朗!
  • 聽說有錢人才去東北看雪,窮人只去北海道?可我到了北海道才發現……
    隨著祖國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越來越多的人會選擇來日本的北方地區諸如北海道等地來過冬,一方面可以盡情玩雪,另一方面可以享受一下異國的風情。而作為北海道經濟中心的札幌自然也是拼盡全力的去施展自己的長項,一年一度的冰雪祭自然是少不了的,而大家喜聞樂見的自然是只有冬季才能見到的冰雕雪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