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印度購買K9——韓國已經危及中國尖端火炮出口
作者:候知健
英國《簡氏防務周刊》宣稱,印度國防部已經確定訂購韓國生產的155毫米口逕自行榴彈炮。近年來韓國一直想在軍火出口上複製韓國汽車的崛起,不斷以低價、提供大部分甚至全套技術轉讓等非常優惠的條件吸引買家,而且很多時候,都是在搶奪中國的傳統市場。
一:印度向韓國購買了200門K9火炮
根據英國《簡氏防務周刊》的報導,印度國防部在印度陸軍引進大口逕自行火炮的招標項目中,最終選擇了韓國三星公司的K-9火炮。整個項目的金額達到8億美元,採購數量為100門火炮。雖然看起來單門火炮的價格達到800萬美元,但實際上單純算經濟帳,韓國人很可能是折了本在賣。
圖:K-9火炮
800萬實際並不是火炮的單價,這其中不僅包括了大量的人員培訓費用、配套的維修工具和備件、大量的後續服務內容,而且韓國三星公司還要向印度提供K-9的大量關鍵性技術轉讓。包括火控系統、通信等核心系統有50%以上的組件要在印度本土生產,而車體、炮塔等大件也必須在印度製造;就連完整的測試設施,韓國也要指引印度在本土修建。
圖:K-9在印度的競爭對手是俄羅斯的2S19。這種火炮沿用了大量比較陳舊的技術(比如底盤來自T72坦克),總體性能確實比K-9差不少。因此韓國在出口K-9給印度時,賠本的幅度並沒有和土耳其做生意時那麼大。
印度在軍購上因為國內相關部門腐敗作風嚴重,為了回扣和各式賄賂經常搞出一些匪夷所思的事情;再加上其實印度總採購經費不高,但喜歡高調發布各種帶有釣魚性質的國際採購計劃,邀請最頂級的軍火企業參與競標;因此大量出現買了裝備卻長年交貨不順,就是武器裝備本身存在不少需要很長時間才能完善的地方,常常被人嘲笑為冤大頭。但是在K-9的這筆買賣上來說,由於韓國有心拼奪市場,願意壓價、並且出賣技術,印度人這波是不虧的。
二:此前韓國向土耳其出口火炮,搶了中國的潛在市場
由於印度和中國歷來存在領土上的爭端,而且印度一直認為中國搶奪了它第三世界中的領袖國地位,因此一直對中國抱有敵意。這種背景註定了印度的軍火市場不會向中國開放,因此韓國人賣K-9火炮給印度,並不衝擊中國的火炮出口。
圖:中國的紅旗9參與了土耳其的防空系統招標,同樣也是以半賣半送(送技術)作為最大的優勢競爭力。
但是更早之前,韓國向土耳其出口K-9火炮,就真的搶走了中國的一塊潛在市場。中國既然願意拿紅旗9防空飛彈到土耳其參與競標,又怎麼會不願意和土耳其談自行火炮的生意。在用K-9打開土耳其軍火市場的大門,建立起比較牢固的合作關係之後,韓國又成功的向土耳其出口了大量的坦克技術。
從上世紀90年代以來,韓國的軍事武器裝備出口都不是簡單的貨物貿易,而是一直以「半賣半送」的形式,提供技術輸出、幫助進口國建立包括生產線、測試設施在內的自主體系、幫助對方在韓國原始設計的基礎上進行進一步修改,通過這些優惠手段來打造口碑形象,在國際市場中爭取更多的訂單。
圖:韓國向土耳其出口了全套K9火炮技術
圖:三星公司已經獲得了對波蘭出口的訂單,這是今年6月26日下線的波蘭訂單的首個K9火炮底盤。
這種做法,對於國際上最高水平的一些軍火出口國(比如美國)來說,威脅還不是很大;畢竟他們的武器裝備性能優勢太大,而且軍火貿易中牽涉的國與國之間關係的政治等因素太多。但是對於出口裝備性能同樣處於國際第二、第三梯隊(不同類型的裝備水平不同,比如中國現在能出口相當好優秀的戰鬥機,但槍械仍然只是低性能的廉價品)的中國來說,韓國實際上是在複製中國武器裝備出口的成功發展歷史。
三:中國火炮性能更有優勢,但面對韓國的競爭也不輕鬆
從優勢上說,韓國由於引進西方技術和國內的一些工業能力優勢,在製造工藝、液壓系統、電氣器件上的水平上確實要好於我國產品。今年閱兵時,官方就曾經披露99系列坦克目前可靠性仍然有待提高,跑冒滴漏(插頭鬆脫、漏油漏水等)現象還是比較嚴重;實際上不止坦克,我國的自行火炮等其它裝甲車輛這方面也是一樣的。出口中東的那些自行火炮一樣滴漏的厲害。
圖:中國PLZ-52自行火炮
而從實打實的作戰能力上看,和中國出口的新型大口逕自行火炮,比如PLZ-52相比,K-9在總體性能上要差不少。韓國在自行火炮的研製上起步晚,型號經驗少,因此在頂層設計和總體規劃能力上一向比較差。
這種不足使他們對於底盤、火炮的複雜主體結構、火控系統(尤其是火控的信息化)設計吃的不是很透徹,因此機械部分的故障率等各個方面一直不是很理想,實際性能也要差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