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年都體檢,
而且體檢報告也都顯示正常
卻突然查出癌症晚期
難道是做了「假體檢」?
其實
體檢不在於查得有多勤
關鍵在於查得對不對!
拍X光片查肺癌
難以發現早期肺癌
肺癌是我國發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惡性腫瘤。最初體檢篩查肺癌,使用的方法是拍胸部X光片,但該方法很難發現早期肺癌,即使查出來了,通常已是中晚期。
而常規劑量的胸部平掃CT,由於射線量較高,每年做對身體會造成傷害,因此不適用於普通體檢。
現在,體檢通常讓受檢者進行低劑量螺旋CT檢查,以篩查肺癌,其射線量低、解析度較高,能夠發現早期肺癌,對提高患者的生存率有重要意義。
不過,在篩查早期肺癌上,低劑量螺旋CT雖效果不錯,但仍具有一些潛在的危害,如輻射危險和過高的假陽性結果,因此不建議40歲以下人群每年檢查。
▲ 資料圖:CT片
用CT篩查乳腺癌
檢出率不高
將CT用於乳腺癌檢測,存在檢出率不高的問題。
目前,「B超+鉬靶」是篩查乳腺癌的最佳組合。但進行鉬靶檢測,會受到低劑量X射線的輻射,因此不主張每年都做。而B超具有無創、安全、檢出率高的優點,如果通過B超發現問題,再做鉬靶檢測進一步確認,這樣更為合理。
化驗指標查胃癌
根本查不出來
「做個胃癌化驗指標檢測吧?」一些體檢機構會推薦你做這個項目,但其實根本查不出來胃癌。
實驗室化驗指標用於胃部疾病的初篩還可以,但如果用這些指標來篩查胃癌,則未免有些力不從心了,因為它們在準確性上還達不到要求。
胃鏡才是最為標準、精確,是篩查並確診胃癌的首選。
「前彩」查前列腺癌
可能連確診作用都沒有
很多體檢裡有一項是腹部彩超,而四十歲以上的男性在體檢中往往還會多加一項叫「前彩」——前列腺彩超,通過彩超來篩查是否患有前列腺癌。如果加上了這一檢查,體檢費用陡然上升不少。
前列腺彩超的確常被用來檢查前列腺癌的情況,然而對於健康人來說,最重要的是篩查早期癌症,可彩超卻根本查不出早期的前列腺癌,甚至連確診的作用都沒有。
醫生建議50歲以上的男性,用前列腺特異性抗原(PSA)項目來排查前列腺癌。因為PSA價錢更加低廉,排除假陽性問題,是早期篩查前列腺癌特異性的最方便、敏感的方法。
目前的防癌體檢
只能針對大多數常見的
以及發病率較高的惡性腫瘤
一些發病率較低、
病情隱匿的惡性腫瘤
很難通過現有的體檢項目發現
而且,防癌體檢
也不是一勞永逸的事
一次體檢只能反映
現階段的身體狀況
因此
選擇值得信賴的體檢機構
構建良好的個人健康管理檔案
才是抵禦癌症的重要堡壘
在拿到體檢報告的那一刻
一些看上去挺嚇人的醫學名詞
也會被嚇出一身冷汗
比如甲狀腺結節、肝臟鈣化灶、
心臟早搏…
這些病日後會不會發展成癌?
甲狀腺結節 90%都是良性
很多人拿到體檢報告後看到「甲狀腺結節」後,就擔心「甲狀腺結節」發展成癌......這個認知誤區一定要更正。
臨床證據表明,良性甲狀腺結節基本不會轉「惡」。如果是惡性的,從一開始就是惡性的;如果不是,就很難再發生惡變,大家要消除對結節的恐懼心理。
事實上,90%的「甲狀腺結節」都是良性的。但是,如果出現以下3種情況的「甲狀腺結節」時,就要特別注意了,需要考慮切除:
1、直徑大於5釐米,並引起壓迫症狀,出現聲音嘶啞時;
2、惡性結節,若彩超顯示結節是實質性包塊、砂礫狀微鈣化、邊界不清楚、血流豐富並伴有淋巴結轉移時,則高度懷疑為甲狀腺癌;
3、影響甲狀腺功能,有些結節合併甲狀腺功能異常,如甲狀腺結節合併甲亢的患者,可採用手術切除的方法,一是讓甲狀腺功能恢復正常,二是消除結節。
肝臟鈣化灶
一般無需治療
肝臟鈣化灶在肝病患者中檢出率較高,肝臟鈣化灶既不會自行消退,也很少繼續發展,一般沒有症狀,不會對身體造成明顯的不利影響,所以無需治療。
但有的鈣化灶靠近肝內膽管,超聲檢查時容易和肝內膽管結石混淆,就需要進一步進行CT或MRCP鑑別。
心律不齊不都是病
但有一種心律不齊要注意
當體檢心電圖報告上出現「竇性心律不齊」,很多人的第一反應就是恐慌,擔心自己得了心臟病。
其實,並非所有的心律不齊都為疾病狀態。
如果被診斷為竇性心律不齊,無需過分擔心,這種現象並非病理狀態。
但有一種心律不齊需要注意,那就是——早搏。
早搏,是指異位起搏點發出的過早衝動引起的心臟搏動,為最常見的心律失常。當常規心電檢查發現早搏時,應再進行24小時動態心電圖監測,觀察早搏總數。如果情況嚴重要及時就診,明確是心臟疾病還是其他原因造成。
除此之外,北京大學深圳醫院婦產科副主任醫師劉淼還為大家總結了一些去醫院看病的小技巧,一起來看看吧~
1、看病最佳時間是周一至周三,權威醫生在這個時間坐診的最多。
權威醫生有了社會認知度,屬稀缺資源。除了在醫院的臨床工作,還要去外地參加各種會議,或者去外地手術、坐診,這些一般是利用周末休息時間。
2、醫生對待患者態度是:退休返聘老專家>年輕醫生>中年專家。
退休返聘老專家,大多德藝雙馨,大半輩子什麼都見過了,對於患者的提問,耐心比較好;年輕醫生進臨床不久,經驗不多,根基尚淺,會低調很多;中年專家,屬於醫院的中流砥柱,有了一定的社會地位,尋求幫助的人很多。
3、詢問有沒有更便宜的藥,不會影響到醫生看病認不認真。
醫藥早已分家,醫生開貴藥或者便宜藥沒有任何區別,醫生首先考慮的是合理用藥、方便有效。問有沒有更便宜的藥,其實沒必要,一分錢一分貨。
4、醫生態度最好時是在整個門診前15%~40%的時間裡。太早沒進入狀態,晚了又陷入疲勞期、抱怨期。
出門診的醫生,每天就像陀螺似地連軸轉,連上廁所的時間都沒有,在高強度、高壓力的環境下工作,畢竟人不是機器。所以,你懂的。
5、先掛普通號做基礎性檢查,再掛專家號。
病症的治療,猶如剝絲抽繭,費盡千辛萬苦,終於可以找到病根。但如同美味的筍子,相信大廚沒錯,可剝皮、清洗等基礎工作,不用非要大廚親自動手吧。
6、看病時最好衣著整潔,雖說醫者父母心,但不可否認外觀一定程度上決定著醫生是否耐心。
愛美之心人皆有之,一個清爽乾淨的形象,肯定會讓人更願意親近,這不單單是在醫院。
7、很多大名鼎鼎的人物,如某科室主任並非是最好的臨床醫生,因為他們大部分的時間和精力都用來處理行政事務。
科室主任,更考驗一個人的綜合素質,醫教研、智商、情商、財商……他或許不是最好的臨床醫生,但他肯定是綜合能力最強的醫生,也是能調配最多資源的醫生。
8、如果你對醫學一知半解,不要拿百度百科之類不一定靠譜的東西和醫生爭辯。
隔行如隔山,醫學書估計是所有專業裡頁碼最多、更新最快的書了,更何況有人拿一些偽科學來和醫生辯論。打個比方,一個4歲的孩子,非要和家長爭論太陽從西邊升起,家長會怎麼想?
9、住院時,最需要搞好關係的是管你床的年輕醫生和護士,而不是主任或者帶組醫生。
縣官不如現管,主任和帶組醫生有諸多工作,管床醫生或護士相對時間比較寬裕,和你的接觸也最多。醫院裡的「三級查房」制度不是白定的。
10、醫生一天查兩次病房,詢問病情最好集中在這兩次時間。
還是那句話,醫生事情太多了,真無法從早到晚圍著一個患者轉。告訴大家一個技巧:把所有的問題集中起來,記在紙上,等醫生查房的時候逐條詢問,醫生肯定喜歡有條理的人。
11、7月份手術死亡率和併發症發病率比其它月份都高。
7月份開始放暑假,前面說的中年專家,更多可能在這個時間段休假,陪孩子遊學,留下的醫生相對年輕。並且這個時間天氣較熱,術後恢復相對較差,病來如山倒,病去如抽絲。
12、下午4點開始的手術麻醉出問題的比例是一天中較高的。公共假期入院手術的死亡率比平時高出48%。
手術是個精細的活兒,需要沉心靜氣,心無旁騖。所以有個訣竅:能做擇期的手術,不做急診;能正常工作日做的手術,不在節假日做。
13、手術後第一天是問題多發期,不要把手術安排在星期五下午,否則周末各科室人手不夠。
就算剛黏上的瓷磚,也要穩定一兩天才能動。手術併發症在所難免,但需要及時發現、及時處理。周六周日只有值班醫務人員,比平時人手要少很多。就像洪水來襲的大壩,一個人巡邏,肯定比不過一隊人巡邏。
來源:央視網、中國新聞網、FM93交通之聲、新聞坊、健康時報
原標題:《細思極恐!年年都體檢,為什麼發現癌症時還是晚期?!(附看病小技巧)》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