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美國兵為什麼稱之為美國大兵,出自什麼地方?美軍夥食怎麼樣

2020-11-26 騰訊網

最早出現美國大兵這個詞的應該是在口語中,時間上即二戰結束後到解放戰爭勝利前,美軍在中國的這段時間。

因為在此以前,對美國兵的稱呼就是美國兵,沒有這個大字。那時候美國兵主要集中在以天津等地的有美租界地的地區,在全國其他地方還是比較少的。那時候天津的相關報紙和出版物,還有老百姓稱呼美國兵也叫美國兵,沒有這個大字。後來抗戰結束,美國部隊全面進去中國後,才有的這個詞,主要來源於長江南部,上海等地區。原因是當時美國兵的身材普遍比較高大,相對中國人來講比較大。老百姓便有了大兵,大兵的稱呼。後來也就進行口語文字化,稱呼美國兵為美國大兵了。

這其實是中國的一種地方性叫法,也可以認為是翻譯的關係。

二戰中美國的夥食最為豐盛。

在戰場上將咖啡煮到有有滋味得地步則要很多柴火和淡水,同時在前線點火更有自殺的嫌疑,所以美國軍需部絞盡腦汁找到勒兩種比較切實可行的方法,一是將咖啡磨成很細的粉末,製成可溶咖啡,對水即飲 二是把咖啡豆在產地烘烤,然後小批量磨碎,即衝即飲。

巧克力、可口可樂口香糖和野戰飯盒,曾是二戰中美國官兵隨身不離的幾件受用物。自詡「二線球隊」的美國,直至1944年才大規模參戰,400萬出境軍人,一年裡竟然喝掉10億瓶可樂。外表吊兒郎當的美同大兵,所到之處,總是嚼著巧克力和口香糖,高興時還向周圍兒童撒發。那些被戰禍搞成破落戶的西歐人,看著羨慕不已。這種野戰飯盒,不僅有塗好黃油的麵包片、午餐肉、沙拉作料,還夾有兩支「駱駝」牌香菸和3根火柴,飯後還可抽上幾口。

他們吃的食物雞蛋粉是主要的早餐來源,用各種形式製作,一般是攪拌。不管怎麼做這些蛋,有烤薄餅,用麵粉和雞蛋粉製作,不僅像飛碟,而且簡直一模一樣。軍隊派發的「熱帶黃油」,因為製作的時候考慮到要在任何環境下都不能變壞,所以無論用什麼辦法都難以融化。麵包是新鮮的,由廚師當場烤成,但太粗糙了,只適合做法國烤麵包片———還是用雞蛋粉做的。有時會有燕麥,但像膠一樣黏。

美國的戰時物資供應充足,顯示出強大的經濟實力和科技實力美軍官兵每人都配備幾套卡其布軍服和呢料軍服;另外還有工作服、夾克、大衣、鴨絨睡袋、皮靴、雨衣等等。在食品方面,最具特色的是花樣翻新的各式罐頭。

1937年,美國的霍梅爾食品公司首次生產了「罐頭午餐肉」,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斯帕姆罐頭午餐肉成了二戰盟軍食品中的主要蛋白質來源。美軍食譜,中午和晚上,有罐頭食品燉梅幹,在廢罐頭上加熱的肉末雜菜,肉大部分是斯帕姆午餐肉,被稱為「神秘肉」。許多美國軍隊中的現役人員都討厭看到斯帕姆午餐肉。美軍士兵評論說:「廚師們會在早餐時煎午餐肉,正餐是烤午餐肉,晚餐則把它放在米糕裡,第二天早上是午餐肉餡餅。天知道他們從哪兒得到這麼多午餐肉,一定是成桶成桶訂購來的!……燉斯帕姆午餐肉,斯帕姆午餐肉派,還有煮斯帕姆午餐肉塗油脂!」

戰後,艾森豪將軍見到霍梅爾公司的總裁,他感謝他們的斯帕姆午餐肉,然後笑著補充說:「但你們是不是沒有必要給我們送那麼多過去?」

許多在戰後接受過美軍食品援助的人說,我喜歡吃午餐肉,和我年齡差不多的人都這樣,可以說吃午餐肉是我在那個艱難歲月的一種美好的享受與回憶,我長大後,它一直是我的最愛。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美軍野戰食品發展很快。野戰食品的種類超過23種。 C型食品(單兵作戰食品)是在二戰中最常見、士兵們吃得最多的夥食。它約重 3千克,有11種餐可供士兵選擇,其中5種含有豆類。美軍還為特種作戰小分隊,包括進行叢林戰和山地戰的部隊,研製了特殊食品,稱為 B型食品,主要配給10 0人的小分隊。

美軍在二戰時廣泛使用工業化生產包裝的戰鬥口糧(Combat rations),其演變和配方相當複雜。河友們看二戰片時常聽說有三種,即C口糧(C ration),K口糧 (K ration)和D口糧(D ration)。C戰鬥口糧是從1938年開始研製的。美軍C戰鬥口糧特別設計用於沒有餐廳的實戰條件下的部隊,要求便於單兵攜帶,滿足三餐營養。C戰鬥口糧包裝在6個小鐵皮罐頭內和一個附件包。其中三個鐵皮罐頭是肉類,稱為M成分。另外三個鐵皮罐頭是麵包類,稱為B成分。6個罐頭組成一天的口糧。多數情況下美軍C戰鬥口糧為冷餐。但也可加熱食用。

M成分有多種配方:有肉和豆類,肉塊和蔬菜,肉和通心麵條,臘肉,雞蛋和土豆,肉和麵條,豬肉和米飯,香腸和豆類,豬肉和豆類,臘肉和利馬豆,雞肉和蔬菜。這些東西煮熟後分裝在鐵皮罐頭裡,裝在木頭箱或紙箱裡運往前線。後勤人員配餐時根據不同配餐方案組合而成。

例如:M1號組合方案包括火腿, 雞蛋和土豆,肉和豆類,雞,蔬菜;M4號組合方案包括豬肉和豆類,肉,通心粉,火腿,利馬豆。可以看出,無論哪種方案都兼顧了營養,熱量和口味。

B成分也有多種配方:有餅乾,混合壓縮麥片,糖衣花生仁或葡萄乾,速溶咖啡,蔗糖,速溶檸檬粉或橙粉,水果糖,果醬,可可飲料粉和褐色牛奶糖。後勤人員配餐時根據不同配方加入不同成分即可。例如B1號組合方案是:餅乾,壓縮混合麥片,咖啡,方糖塊,糖衣花生仁。B4號組合方案與B1號一樣,只是用巧克力豆取代了糖衣花生仁。

把上述M1的三個罐頭和B4的三個罐頭放在一起就是一個C戰鬥口糧。當然不要忘了配發一個附件包。附件包裡面有九隻高級香菸,淨化水藥片,火柴,衛生紙,口香糖和開罐頭器。

德軍和日軍甚至英軍都特別羨慕美軍的戰鬥口糧和香菸。諾曼第登陸後許多美軍被俘後掏出戰鬥口糧大吃大喝,把看守他們的德軍驚得目瞪口呆,因為他們已經多年都沒見過這麼好的食品了。

相關焦點

  • 為什麼都有健身訓練,美國大兵的肌肉似乎要比國內軍人的肌肉壯?
    很奇怪一個現象,那就是似乎全世界的軍人中,美國大兵的身材是最強壯的,當然這裡並不是指的所有美國大兵,但是相比較之下,我們經常能夠看到的一些美國大兵的身材確實是夠魁梧的,而且肌肉看上去也很發達,與之對應的就是國內軍人的身材和肌肉,雖然也是很優秀,但是更多的是屬於那種脫衣有肉、穿衣顯瘦的身材,和美國大兵的比起來就有一點孱弱了,那麼為什麼都有健身訓練
  • 罕見老照片:二戰中,那些和中國軍隊攜手抗擊日軍的美國大兵們
    【圖1】在二戰期間,中國和美國曾經是親密的盟友,總計有超過25萬美國人在所謂的「中國-緬甸-印度」戰區服役。圖為一名美國中士和一名中國中尉,正在向一群中國士兵演示,如果徒手應對敵人的刺刀攻擊。這些士兵所在的部隊,就是代號為「Y部隊」的滇西遠徵軍。
  • 二戰時,美國大兵為什麼和信天翁發生人鳥大戰?都是戰爭惹的禍!
    然而,這座海島的位置太重要了,美軍一定要佔領它!於是便向美國海軍部請求支援。美國海軍部相當重視此事,不僅抽調了軍艦增援,並且還派出飛機助戰,同時還調遣了坦克和推土機,簡直就是一副如臨大敵的模樣。美軍先派飛機轟炸無名島,炸死了好多信天翁!隨後,美國大兵在坦克和推土機的掩護下登上了無名島。
  • 創傷後應激障礙:為什麼會成為美軍獨屬心理疾病?非正義戰爭太多
    什麼叫「創傷後應激障礙」?在心疾病中,這類精神疾病是屬於目睹,或者遭遇到一個,或者多個涉及自身或者他人的實際死亡,或受到嚴重欺凌而導致的持續性精神障礙。這類疾病也被國際上稱之為「PTSD」。而很有意思的是,在目前患上PTSD的心理疾病人群中,美國軍隊佔據極大的比例,甚至國際上稱它為「美國大兵精神疾病」。為什麼這個疾病美國軍隊會患上較多?其他國家的軍隊為什麼會患病較少?這其實也是和美國近些年發起的戰爭是有關聯的。
  • 美國大兵掛在脖子上的「狗牌」是什麼東東?現在我軍也有了
    看過好萊塢二戰影片《拯救大兵瑞恩》《風語者》的軍迷朋友都知道,在二戰期間的美國大兵身上有一塊所謂的金屬牌子。這種金屬牌子不是裝飾品,而是單兵作戰的裝備,這種裝備叫做軍人身份識別牌。俗稱為「狗牌」,這種牌子究竟有什麼作用呢?狗牌的最早作用起源於美國南北戰爭!
  • 美國大兵頭上的戰爭傷痕藝術:越戰美軍頭盔塗鴉都畫了些什麼?
    對於美國大兵來說,無論是渴望在異國戰場上血戰疆場、為國捐軀的熱血青年,還是懵懂無知被徵兵官騙到危機密布的叢林裡的懵懂青年——就像CCR樂隊裡所唱的樂曲一樣,頭盔和步槍一樣都是他們的生命。而在頭盔上塗畫獨有的塗鴉,則成了美軍沙場生涯的一大特色。越南戰爭以全新的殘暴血腥方式,讓當時的美國明白了什麼叫做「現代戰爭」。
  • 美國大兵不得不低頭:在別國飛揚跋扈 在中國甚至不能穿軍裝
    使館門口的中國軍人二戰結束後,隨著經濟全球化和亞非拉獨立浪潮的迅猛推進,全世界國家的數量大幅增加,大量國家相互建交,而建交之後,第一件事就是在對方首都建立大使館。再說,按照美國的理解,在國民政府時期,美國的大使館和領事館的安保由海軍陸戰隊大兵負責,為什麼到了新中國這裡就變了規矩呢?美國大使館面對美國的要求,中國同樣有自己的原則。出於對國民安全的考慮,中國甚至一度拒絕讓美國海軍陸戰隊來華。
  • 章可︱《大私報》的故事:二戰美國大兵在哈佛學中文
    二戰時趙元任先生在哈佛教美國大兵中文的故事,近年來由於相關回憶錄和傳記的出版,已逐漸為大眾知曉。1941年太平洋戰爭爆發後,美軍需要大量具備專業素質的軍官,因而與哈佛、芝加哥大學等多所高校合作,設立ASTP項目(Army Specialized Training Program)培訓人才,在當時被譯為「陸部特訓科」。特訓科目主要有工程、醫療和外語三大類。
  • 伊朗公布扣押美軍巡邏艇時畫面:美國大兵跪地抱頭
    【環球網報導 實習記者 杜曉丹】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絡(CNN)1月13日報導,伊朗國家電視臺13日播出一段視頻,視頻中展示了伊朗扣押美軍巡邏艇時的畫面,畫面中,美國大兵雙手抱頭、雙膝跪地。CNN主播說道:「從伊朗媒體公布的視頻來看,美國士兵雙手抱頭、跪地。這不是一個好的畫面。從視頻中看,士兵的表情也並不開心。」
  • 二戰盟國勝利後,美國軍人佔領軍是怎麼對日本人的?
    如在2014年5月,衝繩美軍嘉手納空軍基地美軍工作人員迷昏17歲日本少女拖進駐日軍事基地進行性侵,引發衝繩群島民眾抗議,2007年四名駐日美軍,輪姦19歲日本少女,1995年兩名美軍綁架一名日本小學生等等。通過這一條條新聞事例,我們似乎能聯想到在二戰後的歲月,駐日的美軍是一副如何的嘴臉。
  • 從鐵牌到晶片,美國大兵掛在脖子上的「狗牌」是什麼東東?
    作者:音樂傳真 看好萊塢戰爭片,《野戰排》、《拯救大兵瑞恩》、《兄弟連》、《黑鷹墜落》、《風語者》等,你都會發現美國大兵脖子上總掛著明晃晃的金屬牌,這不是裝飾品,而是一種單兵裝備,正式名稱叫做「軍人身份確認牌」,俗稱「狗牌」,它是怎麼來的,有什麼用?
  • 不挖戰壕的理由——二戰美國陸軍士兵軍銜
    大家好,又到了麥道分享知識的時候了,這期咱們主要說說二戰時期美國陸軍士兵的軍銜種類與使用情況  先來介紹一下軍銜,在任何國家任何軍隊服役的每一名士兵都會有與之相對應的軍銜,軍銜分上下級制,因職責不同又分為軍官與士兵兩大種類,軍銜的創立有效地解決了龐大軍隊的指揮制度,從而為作戰提供更高的效率
  • 美國各級軍銜圖文大詳解!美國大兵的等級竟如此森嚴
    美國是當今世界上綜合軍事實力最為強大的國家,美軍現役總兵力達到137萬。如此龐大的軍事規模,當然需要嚴格的軍銜制度,來維繫美軍官兵的等級,方便戰時的指揮和平時的管理。而現在的美軍之所等級森嚴,其悠久的軍銜文化,可以說是起了關鍵作用。
  • 美國大兵鏡頭裡的影像 找尋1945年福州記憶
    昨日,記者得知,現居住在美國加州的一位大學教授蘭迪·史密斯,也委託中國友人,傳回一組拍攝於1945年左右的福州老照片,照片作者是他的父親埃爾沃斯·史密斯。人力車在街上飛奔,路兩旁是密密麻麻的廣告牌,網友們不妨猜猜,六十年前福州的這個商業中心現在在哪美國大兵坐在人力車上通過一座橋
  • 二戰時 美國大兵最喜愛和最痛恨的食物是什麼 非斯帕姆午餐肉莫屬
    這對於當時還受大蕭條的影響下美國國民來說,這種味道上還算過得去的肉罐頭,是經濟實惠的肉食替代品,尤其是在口袋乾癟經濟拮据的情況下。珍珠港事件後,美國對日宣戰,正式加入第二次世界大戰。而當這個工業上的龐然大物開始為戰爭運轉起來的時候,而曾經在大蕭條時期嶄露頭角的斯帕姆午餐肉也迎來了它的真正輝煌。
  • 美國大兵眼裡的中國軍人像美洲豹一樣可怕
    如果要說到山姆大叔對於解放軍特殊的畏懼情懷,還得從抗美援朝講起,時任遠東美軍總司令的李奇微就對志願軍的膠鞋印象非常深刻,在美國軍人那幾年的恐怖記憶裡,這些穿著膠鞋,走路悄無聲息的中國士兵,就像叢林中的美洲豹一樣可怕。
  • 二戰後,美國曾想讓日本人都說英語,日本做了啥?美國人沒敢實施
    對於二戰時期的日本,美國和中國一樣,對這個國家深惡痛絕。原因有兩個主要方面:其一是日本為了打通海上通道,不惜採取卑鄙的偷襲手段,通過發動「珍珠港偷襲」行動,讓美軍傷亡慘重。這一令人不齒的手段,自然引起了美國對日本同仇敵愾的憤怒之情,所以美國總統羅斯福在國會演講之後,在決定是否對日本進行嚴懲時,國會罕見地投出了全體贊成票,無論是共和黨還是民主黨,這次大家的意見高度一致。其二是日本的負隅頑抗。
  • 午餐肉罐頭這麼好吃,二戰時美軍為何做得很難吃?其實這招很高明
    很多戰爭拼到最後,拼的都是後勤保障,而在二戰期間,美軍的後勤一直是非常令人羨慕的。當時美軍軍營中最常見的食物就是午餐肉罐頭,這種食物便於攜帶便於儲存,並且能夠快速補充能量,是行軍途中的佳品。而且在物資匱乏的年代,我們國家的軍人或許飽飯都吃不上,但是美軍卻對著那些午餐肉罐頭直搖頭,這麼高的標準他們依然不滿意?這是怎麼回事呢?
  • 瓦西裡·米克留科夫:美國二戰後為何打不贏戰爭
    二戰結束後,美國主導發動了幾十場戰爭和軍事衝突,但均沒有獲得最終勝利。專家們指出,雖然今天的美軍擁有巨大的技術優勢,而且美軍也確實取得了很多戰役的勝利,但卻無法贏得任何一場戰爭。我們試圖搞清楚這是為什麼。 押注核打擊失敗 隨著核武器出現,美國開始在戰爭中倚仗核打擊。
  • 二戰時各國部隊都吃什麼罐頭?美國的最豐盛,我國吃的最心酸
    二戰時候罐頭已經發明出來,因為美味營養,攜帶方便所以備受各國部隊的喜愛,但是不同國家所吃的罐頭也不同自從第二次工業革命之後,美國就成為了世界上最發達和強大的國家,二戰中美國士兵的裝備最精良,武器最先進,就連夥食也是最豐盛的,我們都知道美國士兵人高馬大所以吃的也多,而且無肉不歡,所以當時牛肉罐頭最受士兵們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