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採:叔本華為什麼被時代給遺棄了?

2021-01-10 讀書廣記

被時代遺棄了的尼採

尼採是一名偉大的哲學家,當然,「哲學家」只是一個死後的諡號。他活著的時候,遭際並不比荷爾德林或梵谷好多少。

可以說,尼採是一個生活失敗的人,他幾乎沒有什麼事業。生前,受著體弱多病的困擾,與華格納從朋友變為仇敵;對叔本華的哲學,從信仰變成懷疑;才女莎樂美屢次拒絕他;在巴塞爾大學當副教授時,只有兩個學生註冊要聽他的課,辭職後也僅靠微薄的年金四處漂泊度日;他的手稿,沒有一家出版社肯出版;那些未經裝訂的作品,大多爛在了地下室。他也曾羞愧的給好友奧維貝克送書,幾乎是乞求的說:「請為我發揮你的最大善意,如果這本書不堪卒讀,那裡面的某些局部或許還是可以看一下的。」這對於一名作家來說,這已近乎尊嚴掃地。難以想像在《瞧!這個人》裡說「我為什麼能寫出如此好書」的是同一個尼採。

尼採說,只有到了二十一世紀,人們才能理解他的哲學。可惜的是,現在人們也只是摘抄他的隻言片語,作為名言警句用來熬雞湯而已。如果說黑格爾的哲學語言晦澀難懂,源於其神秘的絕對精神和睿智的辯證思維;那麼尼採的哲學難懂,在於這名哲人超前的眼光和直白大膽的敘述——他的大多數書籍都是寫給自己及同伴的。

尼採借查拉圖斯特拉之口說,他厭惡平庸,厭惡與庸眾同泉共飲!他要像疾風一樣,與雄鷹為鄰,與白雲做伴,與太陽為友。他告誡自己的反對者、庸眾以及一切吐唾的生物。「爾等當心了,我是疾風,切勿迎風而唾!」

至於他為什麼被時代遺棄了,他有自己的說法,為此他還寫成了一本書——《作為教育家的叔本華》。

《作為教育家的叔本華》的作者 尼採

作為教育家的叔本華

古希臘聖城德爾斐神殿上有句著名的箴言,叫作「認識你自己」,尼採則在《作為教育家的叔本華》中教導我們「做你自己」。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可是人們畏懼於世俗,「害怕那些要求他循規蹈矩、把自己用習俗裹得嚴嚴實實的鄰人」,因而怯於成為自己。他們或者因懶散,或者因羞怯,為了迎合他人的目光而不敢去做自己。偉大的思想家則鄙視這種懶散和羞怯,他們衝著每個人的良心吶喊:「做回你自己吧!所有這一切,你現在所作的、所欲望的、所認為的——這些都不是你!」

這類敢於衝良心吶喊的人就是喚醒時代活力的人,他們作為教育者,教導我們要如何重新找回自身——如何認識自己?如何做自己?對於尼採來說,他的教育者就是亞瑟·叔本華。

叔本華的經歷比尼採要「稍微好些」,他出生在一個經商世家,母親是個文藝才女,格林兄弟、歌德等名人都曾是她的座上賓。母親寫過很多暢銷的浪漫愛情小說,據說叔本華在寫《論充足理由律的四重根》時,他的母親說這本書印出來後肯定會滯銷,只能堆放在破爛收藏室裡。叔本華則說:「在破爛收藏室裡也找不到一部你寫的那些書時,仍然會有人讀這部著作。」

歷史證明,他們母子都是預言家,現在叔本華母親的書已基本絕跡,而當時叔本華的著作真的進了破爛倉庫。他在29歲出版的代表作《作為意志與表象的世界》又成了滯銷書,叔本華在《序言》裡,既帶自嘲又有幾分苦澀地勸慰那些花錢的買書人,讀不懂沒關係,起碼這本書「可以填補他的圖書室裡空著的角落,書既裝訂整潔,放在那兒總還相當漂亮。要不然,他還有博學的女朋友,也可把此書送到她的梳妝檯或茶桌上去。」這跟另一個滯銷書作家尼採何其相像!

教育家叔本華

叔本華是怎麼做自己的?

叔本華不僅在出版界遭遇慘澹,在教育界、哲學界也接連敗北。在叔本華的眼裡,柏拉圖和康德的哲學都是不完善的,《作為意志與表象的世界》的第三篇指出柏拉圖的「理念」及康德的「自在之物」都是對「意志」不正確的表達,他在柏林大學聽課時,對費希特等人感到失望,認為他們不過是重複前人的錯誤而已。

1820年,叔本華成為柏林大學的講師,那時柏林大學最有名望的是黑格爾。叔本華卻說他是一個「只有譁啦譁啦的詞語,卻沒辦點思想的江湖騙子」,為了對抗這個「騙子」,他把自己的課跟黑格爾安排在同一時間,結果因沒有學生來聽課而慘敗。1859年,當叔本華已經舉世聞名的時候,他在《作為意志與表象的世界》第二版序言裡仍耿耿於懷的說:「我不斷看到那些虛偽的、惡劣的東西,還有荒唐的,以及無意義的東西反而普遍地被讚賞,被崇拜。」

叔本華與黑格爾

1840年哥本哈根丹麥皇家科學院發布有獎徵文,題目是為什麼哲學家們對道德學的基本原則意見不一,卻在關於道德的結論和義務上殊途同歸?叔本華在投稿中卻寫了許多對康德道德學基礎的批判,結果自然是沒有獲獎。而他也不忘在文章的開頭贈予丹麥皇家科學院一句話——「道德,鼓吹易,證明難。」

晚年的叔本華定居在法蘭克福,他似乎已經知道自己被時代遺棄了,過著深入簡出的生活。除了閱讀、思考、寫作、帶著捲毛狗散步,以及偶爾在飯店裡跟人高談闊論之外,基本沒什麼大事,日子過得很平淡。

1851年,叔本華出版了最後封筆作《附錄和補遺》,他說:「隨著這一部著作的完成,我在這一世上的使命也終於完成了。」我們現在所熟悉的《人生智慧》《美學隨筆》之類的譯稿就出自這本書。《附錄和補遺》比叔本華的其它哲學著作更為通俗易懂,就好比建立在地基之上富麗堂皇的大廈,很快就為他贏得了眾多讀者,也讓他在晚年的時候聲名鵲起。

叔本華也在寵辱不驚的心態下,度過了最後的十年,他還把大筆遺產留給了1848年革命中死傷的士兵及家屬——他要比尼採幸運得多。

尼採為什麼崇拜叔本華?

尼採說自己曾希望找到一個真正的哲學家,使自己能夠脫離時代的局限,教導自己要簡樸和誠實。可是在當時的德國充斥著各種庸俗的、喜歡「裝樣子」的學者,就連康德也還「眷戀著大學,屈服於政府,表面上有著宗教信仰,忍受著同事和學生。」只有叔本華是一個例外。

真正的哲學家不僅要提出理論,而且還要踐行自己的理論,「爭取不受國家和社會的左右」,言行一致。康德的道德學為眾人仰望,可我們從來不知道康德這個人有什麼值得稱頌的道德事跡。尼採認為道德學家要為自己的道德學做出榜樣,「而不僅僅是通過言傳,甚至僅僅通過寫作。」

叔本華絕不會去做樣子,他坦率而誠實,他的作品能沒有學究氣,讀後能感到喜悅和振奮人心,而且叔本華具有抗拒世俗、堅韌不拔的性格。

人生是一副壯麗的畫作,許多哲學家只去琢磨畫布和顏料,唯有叔本華要真正的去理解這幅畫的內涵——「這正是叔本華的偉大之處:他追隨著生活的總體圖畫。」叔本華告訴我們,人的幸福無非歸為三個原因:第一是人格,即人是什麼?包括健康、力量、智慧、道德、理智和修養等;第二是人有什麼?指財富、權力、地位等;第三是他人是怎麼評價我的?包括名聲、榮譽等。

對於每個人來說,真正的幸福來自人格,來自於你能不能做自己;而金錢、權力和名聲都不過是身外之物,有時候這些東西還會導致你無法做自己。人格乃是人生的總目標,可是有些世俗者卻總是向你宣傳「應當」,他們告訴你國家、上帝、君父是人類最高的總目標,服務於他們乃是你的天職之所在——只有誠實的叔本華敢於挑戰這種世俗,捍衛個性,也正因此,他才被時代的文化、輿論和公眾所遺棄。

「叔本華是誠實的,他只對自己和為自己而說話、而寫作」

叔本華為什麼被時代給遺棄了?

作家有三種類型,有些就像流星,顯赫一時,非常耀眼,但很快就永遠地消逝了,例如叔本華的母親這類迎合世俗的暢銷書作家;有些則像行星,他們藉助別人的思想、材料來生產自己的產品,例如歷史小說脫胎於史籍卻抹黑和顛覆歷史,嚴復翻譯赫胥黎,卻意譯出表達自己思想的《天演論》。人們的見識正好可以讀懂這些反光而不耀眼的行星,感覺到它們的親切,卻忘記了它們發亮僅僅是因為緊挨著恆星罷了。

恆星總是刺眼的,就像《作為意志與表象的世界》讓人兩眼發懵一樣,人們都不願意直視它。因此,像叔本華和尼採這種出類拔萃者,是很難在自己的時代中得到榮譽的。

尼採說:「我們飛翔得越高,在那些不能飛翔的人眼中的形象越是渺小」。因此,出類拔萃的壞處是容易招人的嫉妒。嫉妒者出於對某種優點的匱乏,拒不承認他人的優點,以此來掩飾自己的缺憾。為了避免受到善妒小人的暗算,你需要繼續飛得更高,直到飛出他們暗箭的射程之外。叔本華和尼採堅持做自己而不迎合世俗,所在在生前備受冷落。可是當歲月流逝,時代變遷之後,他們就離開了後代人的暗箭射程範圍,人們就只能仰望他們了。

對叔本華來說,他珍視的是自己的哲學,而不是自己的時代,這是必要的。尼採說:「因為統治這一時代的不是活生生的人,而是被公眾輿論控制著頭腦的貌似的人。」如果迎合時代跟做你自己發生了矛盾,你要如何做出取捨呢?

相關焦點

  • 尼採關於女人的10句「狠毒」名言
    尼採的這10句名言,真的讓女人恨透了德國偉大作家、思想家、哲學家叔本華十分輕視女人,哲學家、思想家尼採將叔本華稱之為「我的哲學老師」。尼採對女人的態度,也深受叔本華的影響。據說,叔本華之所以十分討厭女人,和其母親有關,因為叔本華和其母親的關係十分惡劣,其中一個原因是叔本華的母親與大文豪歌德交往密切。這個觀點得到許多人的贊同,羅素在《西方哲學史》中談到叔本華對女人的態度時,也是這麼認為。但是我實在想不出,為何尼採那麼輕視和討厭女人?本文在此引用的尼採關於女人的名言,僅供大家探討,不代表我同意尼採的觀點。
  • 尼採:哪怕全世界都與你為敵,只要擁有真正的朋友,你就不孤獨
    尼採:哪怕全世界都與你為敵,只要擁有真正的朋友,你就不孤獨德國思想家、哲學家、作家、作曲家、文化評論家、西方現代哲學的開創者尼採有句關於朋友的名言很是「霸氣」,這句話是這麼說的:「一個人只要擁有真正的朋友,哪怕全世界都與他為敵,他也不會知道什麼是真正的孤獨。」
  • 周國平談勵志類書籍:基本上是垃圾,曾做客樊登讀書聊尼採叔本華
    (「大師」演講畫面,其在各大短視頻平臺上也是網紅)周國平曾做客樊登讀書聊尼採叔本華我們樊登讀書在不久前《作者光臨》欄目請到了周國平老師,周老師攜帶其翻譯的哲學新書《悲劇的誕生》對話樊登老師,其實聊到尼採和叔本華,周國平這樣說:叔本華是徹底悲觀,叔本華還不是懷疑,他就是對人生意義是完全否定的,人生根本就沒有意義。
  • 叔本華關於勇氣的3句精闢名言,真是激勵人心、值得背誦
    叔本華關於勇氣的3句精闢名言,真是鼓舞人心、催人奮進叔本華100多年前提出的觀點,現在還是讓許多人覺得聞所未聞哲學家是複雜的個體,像叔本華這樣的哲學家,更是讓人仰視,他的許多哲學觀點讓人聽後如雷貫耳,叔本華100多年前提出的許多觀點,至今還是讓許多中國人耳目一新,或認為精闢獨到
  • 坤鵬論:不瘋魔,不尼採
    ——坤鵬論很多人一提起尼採,估計都會說,那不是一個德國瘋子嗎?都不知他在說什麼。但是,西方有句諺語,當你感到迷茫,就應該讀一讀尼採。100多年過去了,人們驚訝地發現,他的思想依然符合這個時代!一、窮就算了,為什麼我們還越來越窮忙?還記得坤鵬論曾介紹過的《槍炮、病菌與鋼鐵》一書嗎?
  • 叔本華:一個人如果不提升自己,即便富有也只是時間的小偷
    亞瑟·叔本華(Arthur Schopenhauer)1788.2.22-1860.9.21,德國著名哲學,非理性主義哲學的先驅,唯意志論哲學代表之一,影響了尼採、維根斯坦、薩特等。叔本華,被稱為「悲觀主義哲學家」。他是黑格爾絕對唯心主義的反對者、新的「生命」哲學的先驅者。
  • 德國著名哲學家「叔本華」,為什麼有「厭女症」
    叔本華是19世紀著名的德國哲學家。看叔本華的著作,能寫出如此悲觀的文字,他本人一定是個悲觀主義者吧?其實,叔本華是悲觀的,但同時也是樂觀的。他看透了人生的同時,也很熱愛生活、樂觀向上。他一生有「厭女症」,終身未婚,也無固定情人。
  • 哲人尼採天才與瘋子
    ——《華格納事件》尼採身上充滿了衝突和矛盾:日神與酒神、天才與瘋子、《悲劇的誕生》與《華格納事件》……而正是這些衝突,更吸引人們走近尼採,理解尼採其人傳奇的一生。二、「我終究是個老音樂家」尼採不但是個詩人,而且還是個音樂家。在神志清醒的最後歲月,他不止一次地自白:「我終究是個老音樂家,除了音樂沒有別的慰藉。」還在孩提時代,小尼採常常佇立在好朋友克魯格家的門廳裡,傾聽朋友精通音樂的父親彈奏德國古典樂曲。少年時代,尼採酷愛古典音樂,視為精神支柱。青年時代,他傾心於華格納,一度還打算追隨華格納,畢生從事音樂。
  • 尼採的哲學到底有什麼意義,看看此文就懂了
    尼採在第七章中我寫道:「自證者不需要邏輯。」物質是物質,不需要邏輯證明。但物質為什麼是物質,包含邏輯詞問題,就需要證明。而物質是意識,不是自證!需要繞一個圈來說明,物質為什麼是意識,懂了嗎?其實很簡單,現實中的實驗和現象就是哲學,電磁場,電場和磁場的關係大家都懂,可以互相轉化。
  • 哲學大師叔本華,孤僻一生,品味這10句哲理名言,醍醐灌頂
    叔本華被譽為人類發展中閃耀的恆星,他一生充滿著痛苦與孤單,這也造就了他的悲觀主義,創造出他獨特的哲學觀點。1788年2月22日,叔本華降生,今天是他232年誕辰,就用他最為經典的10句話來紀念這位德國著名哲學家吧!叔本華家庭優越,品質卓越超群,他不需要為生活低頭奔波。
  • 世界哲學史上,叔本華第一個公開反對理性主義哲學
    阿圖爾·叔本華(1788年2月22日—1860年9月21日),德國偉大思想家、哲學家、作家,叔本華的哲學有效汲取了西方柏拉圖、亞里斯多德、東方中國《道德經》《周易》等。古代「先哲」的思想營養,同時汲取了古老印度哲學的一些思想,對康德哲學進行了改造,在此基礎上形成了自己的具有開創性的現代悲觀主義哲學體系,對尼採、薩特、維根斯坦等人的哲學產生深遠影響。
  • 張巍卓評《尼採與布克哈特》|一位社會學家的文藝復興
    那麼為什麼他著眼於文藝復興時代?在代表作《文藝復興的社會學》(1932)一書裡,他給出了這樣理由: 從文藝復興的社會學研究裡贏得的知識,超越了任何關於某一特定歷史進程的解釋,它關乎我們對全部市民文化的理解,因而仍然同我們今天的文化息息相關。 通過文藝復興研究,馬丁開啟了一場尋根之旅。
  • 屈原式的殉國還是叔本華悲觀主義,王國維為什麼自殺
    王國維的死已成為20世紀中國學術界一大「公案」,王國維為什麼死?很多人對其死因進行了諸多猜測與推斷,可以說是眾說紛紜、莫衷一是,簡直就是中國文化史上的哥德巴赫猜想。學術界當前最流行的說法就是陳寅恪的觀點,王國維之死是殉道,為日漸衰微的中華文化而死。
  • 尼採哲學為什麼迷人?揭示了文明世界的謊言!
    此公好古希臘,所以自然而然地會採納「科學」的古典意義,在此意義上的「科學」類同於「理論」(甚至接近於我們中文世界喜歡講的「學術」)——在《悲劇的誕生》中尼採就痛批「理論人」,後來也說過「科學人」;尼採又處身於「現代」,一個由「實證/實驗科學」和技術工業支配的時代,對現代性的啟蒙理性和科學精神深表警覺和懷疑。可見,尼採的「科學」概念是極為複雜的。
  • 哲學大師尼採的十句經典名言,充滿哲理,啟迪人生,值得牢記收藏
    在人類思想史上,尼採的影響力恐怕要排名前十。在道德、現代文化、哲學、科學等領域,尼採影響著一代代人。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欣賞這位德國偉大的哲學家、語言學家、詩人、作曲家、思想家的十句至理名言,句句啟迪人生,值得銘記。
  • 叔本華關於人性的10句經典名言,意味深長,值得收藏(附解析)
    叔本華關於人性的10句經典名言,意味深長,值得收藏(附解析)叔本華叔本華是德國偉大作家、思想家、哲學家,是現代悲觀主義哲學、唯意志論的開創者和主要代表人物,對尼採、維根斯坦等人的哲學有著重大影響,是現代哲學不可繞過的高峰。
  • 尼採誕辰|尼採在著作中如何談論女性
    2020年10月15日是尼採誕辰176周年。作為十九世紀德國最具影響力的思想家之一,他的文風深刻而又極具顛覆性,也往往發常人所不能發之語,「上帝死了」、「重估一切價值」等著名論斷影響深遠。其中,他關於女性的諸多論述也極富爭議性,許多表述都讓人覺得,尼採是一個徹頭徹尾的厭女者。那麼,從尼採的哲學著作中看,他如何理解女性?以及他對於女性的態度究竟如何?
  • 叔本華關於性格與人生的10句精闢名言(解析)
    德國偉大哲學家、思想家,唯意志論和現代悲觀主義哲學的開創者叔本華,是現代哲學不可繞過的「高峰」,對尼採哲學、維根斯坦哲學產生過重大影響。叔本華關於性格、關於人生的如下10句精闢名言,可以說是一句頂一萬句,如今讓不少人聽來都感覺受益良多。1.一個人會在細節小事上疏於防備,從而表露出自己的性格。
  • 尼採名言警句45則
    10、哲學要和時代、和政治保持距離, 批判和戰勝時代的弊病。11、人才出於貧寒家庭,蓮花開在死水。12、女人比男人了解小孩,但是男人比女人更像小孩。——尼採《快樂的知識》 27、誰終將聲震人間,必長久深自緘默;誰終將點燃閃電,必長久如雲漂泊。我的時代還沒到來,有的人死後方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