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式的殉國還是叔本華悲觀主義,王國維為什麼自殺

2020-12-02 非常道畢延河

在中國學術史上,陳寅恪是三百年難得一見的大師,狷介孤傲,35歲就名列清華四大國學導師。「一生負氣成今日,四海無人對夕陽」,陳寅恪自負才氣絕倫,堂堂華夏看得上的又有幾人!但是在此人的遺體告別儀式上,唯有陳寅恪跪在地上行三跪九叩的大禮。

能讓陳寅恪跪拜的就是鼎鼎大名的王國維。王國維,作為中國近代學術史上傑出學者和國際著名學者,集史學家、文學家、美學家、考古學家、詞學家、金石學家和翻譯理論家於一身,被譽為「中國近三百年來學術的結束人,最近八十年來學術的開創者」。就連對國粹派深惡痛絕的魯迅都要說,「要談國學,他才可以算一個研究國學的人物。」

1927年的6月2日,王國維向別的老師借了五塊錢,坐了學校的人力車,去頤和園,讓車夫在門外等,自己走到昆明湖魚藻軒投水自殺了。

王國維衣服的口袋中,有留給其子王貞明的遺書,云: 「五十之年,只欠一死。經此世變,義無再辱。我死後,當草草棺殮,即行稿葬於清華園塋地。汝等不能南歸,亦可暫於城內居住。汝兄亦不必奔喪,因道路不通,渠又不曾出門故也。書籍可託陳、吳二先生處理。家中自有人料理,必不至不能南歸。我雖無財產分文遺汝等,然苟能謹慎勤儉,亦不至餓死也。五月初二日,父字。」

王國維的死已成為20世紀中國學術界一大「公案」,王國維為什麼死?很多人對其死因進行了諸多猜測與推斷,可以說是眾說紛紜、莫衷一是,簡直就是中國文化史上的哥德巴赫猜想。學術界當前最流行的說法就是陳寅恪的觀點,王國維之死是殉道,為日漸衰微的中華文化而死。

陳寅恪在《王觀堂先生輓詞並序》中說: 「凡一種文化,值其衰落之時,為此文化所化之人,必感苦痛。其表現此文化之程量愈宏,則其所受之苦痛亦愈甚。迨既達極深之度,殆非出於自殺無以求一己之心安而義盡也。」

陳寅恪感嘆的不僅是王國維,也是他自己自道其懷借題發揮,以表現他對中國文化的赤子之心,王國維的痛苦也就是陳寅恪的痛苦。陳寅恪曾為王國維寫過兩句詩:一死從容殉大倫,千秋悵望悲遺志。

陳寅恪和王國維都是那種文化信仰之人,所以陳寅恪在《王觀堂先生輓詞並序》中寫道:「蓋今日之赤縣神州,值數千年未有之巨劫奇變,劫盡變窮,則此文化精神所凝聚之人,安得不與之共命而同盡,此觀堂先生所以不得不死,遂為天下後世所極哀而深惜者」。

陳寅恪說王國維不得不死,這一點說出了王國維的必然命運,不僅僅是殉道精神,也有其自身的悲劇性。

屈原投江,王國維投湖,晉人庾闡詩云:志士痛朝危,忠臣哀主辱。梁啓超把王國維之死比作「不食周粟」的伯夷、叔齊;視為楚國「憂愁憂思」,賦《懷沙》而自投汨羅江的屈原。陳寅恪感嘆「贏得大清乾淨水,年年嗚咽說靈均」。那麼王國維是不是為殉清而死呢?

魯迅在《談所謂「大內檔案」》一文中,稱王國維「在水裡將遺老生活結束」。王國維作為清朝遺老對遜帝溥儀向有國士知遇之感。王國維以秀才身份直入「南書房行走」,成為溥儀的老師,一代帝師的榮耀讓王國維感恩戴德。

民國大師裡邊,兩個人的辮子最有名,一個是辜鴻銘,一個是王國維。辜鴻銘的辮子是「立異以為高」,特立獨行的做派,辜鴻銘最忠誠於中國文化,以教化歐美為己任。王國維的辮子為誰而留呢?

民國以後,皇帝溥儀的辮子都剪掉了。可是王國維卻把本來剪掉的辮子又給帶上了。王國維的確是忠誠於文化,但是對溥儀的知遇之恩也是在乎的。後來被溥儀授意可「著在紫禁城騎馬」時,王國維還跟摯友羅振玉寫信說「內廷雖至二品,亦有不得者」,若在承平年代,是「特之又特矣」,「報稱之艱,公將何以教之?」

胡適回憶王國維說:「他人很醜,小辮子,樣子真難看,但光讀他的詩和詞,以為他是個風流才子呢!」實際上,王國維是一個「老實得像一根火腿」般的人。

王國維雖然日本留學出身,對中西文化造詣很深,但是本質上是個傳統的士大夫,心理自然有個屈原情節。

王國維在《屈子文學之精神》中說:「屈子之自贊曰:「廉貞」。餘謂屈子之性格,此二字盡之矣。」王國維揭示了屈原文學的精神就是"國身通一"的具體體現。王國維自己身上無疑也是這種屈原的道德精神。

1917年,張勳復闢失敗後,宣稱「志在必死」,王國維讚嘆道:「三百年來,乃得此人,庶足飾此歷史,餘人亦無從得消息,此等人均須為之表彰,否則天理人道俱絕矣。」

1924年,北京大學考古學會發表《保存大宮山古蹟宣言》,對清皇帝破壞此古蹟提出批評。王國維積極為清室辯解,並決然辭掉北京大學通訊導師職務。

清華要聘任王國維當國學院教授,王國維首先請示於溥儀,得到溥儀的恩準,才敢應聘。

溥儀被馮玉祥趕出故宮,王國維曾與他人相邀投河殉節,不過因家人嚴防未成罷了。正所謂「南齋侍從欲自沉,北門學士邀同死」。

吳宓曾在王國維自沉當天的《雨僧日記》 中寫道「王先生此次捨身,其為殉清室無疑。大節孤忠,與梁公巨川同一旨趣。」

郭沫若反對王國維殉清的說法,「況且當時時局即使危迫,而遜帝溥儀還安然無恙,他假如真是一位愚忠,也應該等溥儀有了三長兩短之後,再來死難也不遲。」

溥儀還活著,王國維又是為誰而殉呢?

王國維不僅有屈原情結,還有一個叔本華。

叔本華說,性格決定命運,而人不能改變自己的性格。而王國維的性格決定了自己的命運。

王國維研究哲學,是因為「體素羸弱,性復憂鬱,人生之問題,日往復於吾前」。他這樣描述自己「嗣讀叔本華之書,而大好之。自癸卯之夏以至甲辰年之冬,皆與叔本華之書為伴侶之時代也」。

王國維用叔本華的悲觀主義哲學來分析《紅樓夢》,認為《紅樓夢》是悲劇中的悲劇。

叔本華的悲觀主義成了王國維一生擺脫不了的陰影。叔本華雖然闡揚的是悲觀主義哲學,然而他卻是明確反對自殺的。王國維卻是悲觀到自殺以解脫的程度。

有人認為,王國維是抑鬱症而自殺的。這不過是一種心理推測罷了。

王國維的一生棲棲遑遑,早年喪母,中年喪妻,老年喪子,科舉失敗,摯友羅振玉亦與之絕交,自己又天生憂鬱氣質,再加上生逢亂世,悲觀主義始終揮之不去。

王國維作為一個天才學者,本色書生,在政治的漩渦中無所適從,在精神上又感到無所寄託,時局的混亂不堪讓他深感悲哀和惴惴不安。

1927年,王國維聽說湖南豪紳葉德輝被革命軍殺了,北平風傳北伐軍要盡誅留髮辮者,而且幾個不肯剪辮的遺老已被馮玉祥處決。當時北平《世界日報》晚刊上刊登的《戲擬黨軍到京所捕之人》上面赫然有王國維的名字,雖說是「戲擬」,無疑對王國維是個很大的壓力。

作為一個文化大師,最大的悲劇就是自己的文化信仰崩塌於前而無能為力。「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在亂世之中又如何堅持?王國維以一遺民絕望於清室的覆亡,以一學者絕望於一種文化的式微,屈原還是叔本華,王國維的艱難選擇。

關於王國維之死,著名學者葉嘉瑩認為:「靜安先生乃終於在歷盡內心的矛盾衝突,對時代整個悲觀絕望之後,以自沉一死殉身於他理想中所欲持守的最後一點清白。他的死乃是性格與時代所造成的一幕極可悼惜的悲劇。」(《王國維及其文學批評》)

王國維的確是因為絕望而死的,對時代的絕望,對自己的絕望,「五十之年,只欠一死。經此世變,義無再辱」。

王國維的痛苦是一個「文化遺民」的痛苦,其實也是陳寅恪的痛苦,所以陳寅恪在悼念王國維離世時說:「凡一種文化值衰落之時,為此文化所化之人,必感苦痛,其表現此文化之程量愈宏,則其所受之苦痛亦愈甚。」

相關焦點

  • 叔本華:一個人如果不提升自己,即便富有也只是時間的小偷
    亞瑟·叔本華(Arthur Schopenhauer)1788.2.22-1860.9.21,德國著名哲學,非理性主義哲學的先驅,唯意志論哲學代表之一,影響了尼採、維根斯坦、薩特等。叔本華,被稱為「悲觀主義哲學家」。他是黑格爾絕對唯心主義的反對者、新的「生命」哲學的先驅者。
  • 叔本華關於勇氣的3句精闢名言,真是激勵人心、值得背誦
    叔本華關於勇氣的3句精闢名言,真是鼓舞人心、催人奮進叔本華100多年前提出的觀點,現在還是讓許多人覺得聞所未聞哲學家是複雜的個體,像叔本華這樣的哲學家,更是讓人仰視,他的許多哲學觀點讓人聽後如雷貫耳,叔本華100多年前提出的許多觀點,至今還是讓許多中國人耳目一新,或認為精闢獨到
  • 黑格爾和叔本華之爭
    叔本華和黑格爾同是18世紀偉大德國哲學家,叔本華是黑格爾之後最早對黑格爾哲學進行批判的哲學家之一。當黑格爾任柏林大學校長與黑格爾哲學被封為「官方哲學」時,叔本華就公然向黑格爾發起挑戰,他把課程安排在與黑格爾同一時間,以試高低,課堂上大放厥詞,指責黑格爾是詭辯者、江湖騙子、瘋子,並大聲疾呼取消他的「哲學家資格」。但直到黑格爾被瘟疫打倒,叔本華才逐漸走向上風,並最終完全壓制黑格爾哲學。
  • 哲學大師叔本華,孤僻一生,品味這10句哲理名言,醍醐灌頂
    叔本華被譽為人類發展中閃耀的恆星,他一生充滿著痛苦與孤單,這也造就了他的悲觀主義,創造出他獨特的哲學觀點。1788年2月22日,叔本華降生,今天是他232年誕辰,就用他最為經典的10句話來紀念這位德國著名哲學家吧!叔本華家庭優越,品質卓越超群,他不需要為生活低頭奔波。
  • 蘇聯解體時,自殺殉國最高級別元帥臨死前的一句話,至今讓世界動容
    而在國家危亡,國家覆亡面前,很多人會選擇跟國家一起埋葬,最典型古代中國,宋朝末年的崖山跳海,因為國家的滅亡,10萬人自殺殉國,何等的壯烈。 而在世界近現代史中,也有很多這樣的案例,尤其國家敗亡的時候,殉國的那是更多。即使是二戰時期,作為戰敗國的德國和日本,在戰敗來臨之時,也有很多人為此而自殺。
  • 尼採:叔本華為什麼被時代給遺棄了?
    生前,受著體弱多病的困擾,與華格納從朋友變為仇敵;對叔本華的哲學,從信仰變成懷疑;才女莎樂美屢次拒絕他;在巴塞爾大學當副教授時,只有兩個學生註冊要聽他的課,辭職後也僅靠微薄的年金四處漂泊度日;他的手稿,沒有一家出版社肯出版;那些未經裝訂的作品,大多爛在了地下室。他也曾羞愧的給好友奧維貝克送書,幾乎是乞求的說:「請為我發揮你的最大善意,如果這本書不堪卒讀,那裡面的某些局部或許還是可以看一下的。」
  • 德國著名哲學家「叔本華」,為什麼有「厭女症」
    叔本華是19世紀著名的德國哲學家。看叔本華的著作,能寫出如此悲觀的文字,他本人一定是個悲觀主義者吧?其實,叔本華是悲觀的,但同時也是樂觀的。他看透了人生的同時,也很熱愛生活、樂觀向上。他一生有「厭女症」,終身未婚,也無固定情人。
  • 蘇聯解體前,這位元帥自殺殉國,遺書內容令人淚目
    在8·19政變失敗後,阿赫羅梅耶夫終於心灰意冷,他不願意看到自己用血汗護衛了大半生的蘇聯就此毀滅,於是在自己的辦公室裡拔槍自殺殉國了
  • 世界哲學史上,叔本華第一個公開反對理性主義哲學
    阿圖爾·叔本華(1788年2月22日—1860年9月21日),德國偉大思想家、哲學家、作家,叔本華的哲學有效汲取了西方柏拉圖、亞里斯多德、東方中國《道德經》《周易》等。古代「先哲」的思想營養,同時汲取了古老印度哲學的一些思想,對康德哲學進行了改造,在此基礎上形成了自己的具有開創性的現代悲觀主義哲學體系,對尼採、薩特、維根斯坦等人的哲學產生深遠影響。
  • 蘇聯解體時,級別最高的殉國老兵是誰?死前一句話至今令世界動容
    在世界各國歷史上,以死殉國的例子並不在少數。1279年,中國宋朝與蒙古之間爆發了大決戰——「崖山海戰」,此戰最終以宋朝戰敗亡國而告終,戰後,宋朝十萬軍民投海殉國,譜寫了一曲壯麗的悲歌。
  • 叔本華關於人性的10句經典名言,意味深長,值得收藏(附解析)
    叔本華關於人性的10句經典名言,意味深長,值得收藏(附解析)叔本華叔本華是德國偉大作家、思想家、哲學家,是現代悲觀主義哲學、唯意志論的開創者和主要代表人物,對尼採、維根斯坦等人的哲學有著重大影響,是現代哲學不可繞過的高峰。
  • 蘇聯解體,此元帥十分悲痛選擇自盡殉國,臨死前說一句話感動世界
    崇禎在位十七年,一生為國操勞,但是當時的明朝卻處於風雨飄搖之中,即使崇禎夜以繼日的操勞卻依然於事無補,最後在李自成軍隊攻破北京之時,崇禎以死殉國除了我國古代以外,世界上的很多其他國家也有著多起殉國事例,就比如蘇聯最高級別元帥「阿赫羅梅耶夫」,就為了蘇聯的解體而自殺殉國,他自殺前還留下了一句遺言,讓全世界的人都動容不已。
  • 叔本華關於性格與人生的10句精闢名言(解析)
    德國偉大哲學家、思想家,唯意志論和現代悲觀主義哲學的開創者叔本華,是現代哲學不可繞過的「高峰」,對尼採哲學、維根斯坦哲學產生過重大影響。叔本華關於性格、關於人生的如下10句精闢名言,可以說是一句頂一萬句,如今讓不少人聽來都感覺受益良多。1.一個人會在細節小事上疏於防備,從而表露出自己的性格。
  • 傾心製作30年,劉夢溪新著《王國維與陳寅恪》出版
    《王國維與陳寅恪》是夢公(學界對劉先生的尊稱)「王陳並治」的結晶,是三十年辛苦經營的傾心之作。王國維為何以五十歲的盛年自沉於頤和園昆明湖,陳寅恪緣何在晚年轉而「頌紅妝」撰寫《柳如是別傳》,本書在鉤沉索隱各種材料的基礎上提出了新說。清華國學研究院四大導師王國維、梁啓超、陳寅恪、趙元任,王陳關係最近,蓋因氣類相投也。
  • 為什麼喜歡狗?真正的,科學的,心理學上的原因在這裡
    中華犬也就是土狗,土狗小時候很可愛,長著長著就長殘了,但我還是挺喜歡它們。但這其實並不能解釋,為什麼我們這樣喜歡狗子。根據19世紀的哲學家叔本華的說法,人類在狗子身上找到的滿足感與狗子的單純和蠢笨有強關聯。這也可以理解,人類應該不喜歡像人一樣聰明的動物。根據叔本華的說法,狗子比人類要好得多。
  • 第一次鴉片戰爭中殉國的將軍
    下面來說說第一次鴉片戰爭中壯烈殉國的將軍們。關天培(1781年-1841年)關將軍出身低微,二十三歲中武秀才,從低級的把總做起,升遷至參將,後來任廣東水師提督。他為官清廉,一身正氣,是林則徐虎門銷煙最有力的支持者。1841年初,英軍猛攻虎門要塞,在守將陳連升戰死後,關天培親自坐鎮,手下僅有數百人。
  • 尋訪楊靖宇將軍殉國地
    時值舉國上下都在紀念抗日戰爭勝利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我們這次尋訪楊靖宇將軍的殉國地,感受他的愛國主義和英雄主義精神帶給我們的洗禮,真的是一次千載難逢的機會。從通化市驅車出來不久,就進入靖宇縣境,只見馬路兩側許多牌匾都有「靖宇」的字眼——靖宇縣委、縣政府,靖宇律師事務所,靖宇……半個多世紀過去了 ,人們卻從沒有忘記楊靖宇這位民族英雄,而是以這種方式來紀念他為民族解放所做出的犧牲。
  • 自戀型抑鬱——屈原式的男人和女人們
    但這種良好的自我感覺是以周圍人為參照的,如果沒有這一審美距離,你就在屈原身邊,那你就是那些惡禽臭物,「進以貪婪兮,憑不猒乎求索」;這個時代在他看來,當然也還是「惟夫黨人之偷樂兮,路幽昧以險隘。」——別著急紀念屈原,如果他就在你身邊,他恐怕還是會斥責你、和你翻臉、自殺,留下一堆磅礴的詩句,讓你背負千古罵名。而你多半會比楚國貴族利益團體還討厭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