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䴉茶香飄萬裡
---洋縣天朗種植專業合作社茶產業發展側記
看到眼前這包裝各異,高端大氣,上檔次的「聖䴉牌」漢中仙毫、漢中炒青,人們就自然地把她與洋縣天朗種植專業合作社聯繫在了一起。
·1·
初夏時節,由洋縣天朗種植專業合作社,洋縣天朗農業開發有限公司生產的「聖䴉牌」漢中仙毫、洋州玉露(漢中炒青)一登上市場就被業內人士看好訂購一空。
聖䴉茶結束了漢中地區洋縣境內沒有茶產業的歷史。她以色澤誘人、味道清香、濃鬱爽口讓品飲者回味無窮,讚不絕口。
從關帝鎮馬坪村的茶園隨著採摘的一皮卡綠茶葉來到漢江南岸的洋縣天朗農業開發有限公司,院內環境乾淨整潔。辦公樓正面「聖䴉牌」商標格外醒目。
車間裡,工人們忙著將拉回的鮮嫩綠尖茶攤晾開來。機械勻速轉動,一片繁忙景象。
洋縣天朗農業開發有限公司是一家專門從茶產業的企業,除了在洋縣北部秦嶺山區關帝鎮馬坪村指導建設500畝茶園基地外,還在西鄉縣左溪村經營著近千畝高品質高山茶園。關帝鎮馬坪村茶園今年採摘時,一位曾經多年在西鄉從事採茶的婦女說:「莫想到,往年我們這時在外地採茶,而今年卻在家門口採茶掙錢,是扶貧產業給我們帶來的福音。」
·2·
2016年初春,關帝鎮政府機關幹部共產黨員周勇被派往馬坪村駐村開展精準扶貧工作。馬坪村農戶居住集中,縱然山青水秀,土地肥沃,由於村裡基礎差,底子薄,沒像樣的產業,村民村守著田地生活,年復一年夏種秋收始終斷不了貧窮生活的苦根。在產業實踐中,周勇結合自已上農校的優勢,發現漢中範圍內唯獨洋縣沒有茶葉產業,他不信這個邪。通過對當地地理氣候、海拔高度、土壤化檢的形勢分析,毅然決定在馬坪村選定地塊發展茶葉產業。他們依託村兩委,採取土地入股,吸納貧困戶村民進園務工,參與年終分紅的方法獨立核算,自主經營。
用種糧與茶葉的收入作對比,啟發群眾注重長遠利益,將土地流轉給合作社集約經營。但是,由於當地村民糧經觀念沒有徹底轉變,他們把茶樹苗交給農民,把技術傳授給他們後,結果頭一年栽植,第二年砍掉勞而無功。
茶園產業是一個中長期項目,而習慣了農民生活的人們在產業發展中只求水到渠成、吹糠見米的眼前利益。為了啟發群眾覺悟,周勇從種植開始就在提高全民素質上下功夫,採取吸納貧困戶進園務工掙取勞務收入,按時給村民兌付土地流轉資金,首先讓村民們獲得了眼前利益,在建園當中使群眾變被動為主動。經過三個年頭的艱苦鏖戰,終於將一株株幼小的茶苗變成了今天的黃金樹。
·3·
在今年的明前茶採摘過程中,馬坪村東頭組婦女冉彥娥一天採摘鮮茶葉7斤多,掙取勞務收入420多元。領上工錢後高興的不知說什麼好。
為了填補洋縣沒有茶產業的空白,讓當地百姓喝上來自秦嶺山區的明前茶,今年茶園開摘之前,周勇又通過招商引資、朋友入股的方式投入資金300多萬元,在漢江南岸磨建設了現代化茶葉生產廠,確保產業扶貧只種植無銷路的煩惱。
茶葉加工是個很辛苦的工作,採摘回來的鮮茶首先要攤晾,採摘開始以來,他們從採摘、攤晾、炒青、包裝諸方面都跟班作業,嚴把質量關口,每天晚上八九點開始,到第二天零辰六七點結束,從未睡過一個安穩覺。他們說:「辛苦是辛苦,但是,處在這個年齡段,也正是幹事創業的時候,為了讓漢中市的洋縣人喝上自己本地的茶,付出辛苦再多也是值得的。」
據悉,馬坪村天朗種植專業合作社成立以來,已為當地村民發放務工收入103萬元。面對天朗合作社茶產業面積的逐步擴大,茶產業帶給馬坪人民的福祉,馬坪村的村民們十分感激卻又敬佩地說:「馬坪村的茶園能成功,多虧了駐村幹部周勇。多年來,他就像經管自己的小孩一樣照顧茶園。」
感謝各位作者對《洋州䴉鄉》公眾平臺的厚愛和支持。本平臺公眾號專門針對大家身邊的故事推出的小故事版塊。希望大家能將發生在自己身邊的各類信息,圖文給平臺。題材涉獵廣泛,風格不拘一格,內容豐富多彩,最重要的是要真實,有時效。說清楚時間、地點、人物、經過和結果包括聯繫方式。歡迎各位作者投稿(郵箱631078044@qq.com)。要分享,上䴉鄉!
以上圖文均來自周崇紅,如有侵權請及時告知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如果你喜歡今天這篇文章,請戳一個好看,謝謝!
分享新聞信息請投稿63107804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