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網北京10月21日電(記者 凌萌)兒童藥企葵花葯業近期來風波不斷。其實控人關彥斌自去年4月陷入「殺妻案」後,累計套現上億元,公司管理層也出現動蕩。此外,在疫情的影響之下,葵花葯業也交上了近五年來最差年中成績單,營收和淨利潤呈現首次雙下滑。
負面纏身的葵花葯業還能翻身嗎?業績的雙下滑定然受到負面消息的影響,從半年報業績來看,未來網記者發現,實際上,葵花葯業存在科研投入不足、產品線更新慢、缺乏競爭性獨家產品等問題。
科研投入不足 產品線結構趨於老化
實控人「殺妻案」、控股股東頻頻質押、高管離職、公司回購的同時實控人宣布減持、再到執掌公司20年的實控人被判11年……
自去年起,葵花葯業疲軟業態盡顯,股價應聲下跌。
其半年報業績也不容樂觀。葵花葯業上半年的營收和歸母淨利潤分別為16億和2.37億,較去年同期分別下滑32.97%和22.40%。這也是葵花葯業近五年中報首次營收下滑,淨利潤則創五年來最大降幅。
對於實控人引發的的負面風波,葵花葯業曾表示,實控人案件未涉及公司業務經營,公司經營管理有序有效,控制權穩定。
而針對此次的業績的下滑,葵花葯業則回應稱,主要受疫情影響,公司感冒、咳嗽、退熱、消炎類產品除受國家階段性政策管控導致零售終端銷售受限外,醫院終端的就診患者管控、分流也導致公司相關產品銷售受阻。
記者發現,除了營收、淨利潤的雙下滑之外,葵花葯業的研發投入也有明顯下降。
半年報數據顯示,葵花葯業2020年上半年研發投入0.45億元,同比下降29.97%,佔營收比重的2.81%。
葵花葯業研發、銷售投入數據(未來網記者整理)
從近五年來葵花葯業的研發投入數據來看,僅2016、2018年較同期有所增長,且漲幅較大。其他三年均為負增長,其中,2020年上半年下降幅度最大,達到29.97%。
記者發現,在近五年的財報中,葵花葯業均表示,公司是一家集藥品研發、生產、銷售為一體的大型品牌醫藥集團企業。在官網介紹中,葵花葯業也表示,公司緊緊以消費者為核心,推動研發與行業、市場、銷售、生產、技術全面聯動。
兩處介紹中均被擺在首位的「研發」,僅佔近五年營收平均比重的2.25%,平均研發投入也僅0.9億元。對比銷售投入佔營收的比重,平均值則達到了11.15億元,足足是研發投入的12倍。
研發投入的大幅「縮水」必然會對產品線造成一定影響。記者梳理了葵花葯業近5年的財報研發內容後發現,葵花葯業近年來的產品線更新較慢,在兒童藥領域新品的研發較少。
長期以來,葵花葯業一直致力於「黃金單品梯隊」的建設,營業收入的主要來源也依賴於梯隊內「領軍產品」的營銷。
在「黃金單品梯隊」內,小葵花兒童藥「領軍產品」主要有:小兒肺熱咳喘口服液及顆粒、護肝片、小兒柴桂退熱顆粒、小兒氨酚烷胺顆粒、金銀花露、小兒化痰止咳顆粒等。
其中,2017年,小兒肺熱咳喘口服液年銷售額超過6億,護肝片年銷售額超過4億,有8個銷售過億產品;2018年,銷售過億產品有7個,包括小兒肺熱咳喘口服液及顆粒、小兒柴桂退熱顆粒、小兒氨酚黃那敏顆粒等;2019年,銷售過億產品則降低至5個。
綜合銷售過千萬的產品來看,2016-2019年,葵花葯業的產品數量均為10餘個。不難看出,葵花葯業近幾年來年銷售規模較大的產品,均為市場成熟產品,產品結構趨於老化,且銷售業績逐年降低。
對於產品線的逐漸老化,葵花葯業曾在2018年披露了一批研發管線布局,其中,兒童藥在研品種包括小兒蒿芩抗感顆粒、布洛混懸液等。
在2019年年報上,葵花葯業則給出了概述性的答覆,一系列針對兒童的散劑、口服液、顆粒劑藥品的改口味、改劑型等項目研究,正在有序進行中;一系列針對兒童的呼吸系統疾病、消化系統疾病、神經系統疾病等首仿歐美國家化藥項目,正在有序研究之中。
記者注意到,在2019年年報中,涉及研發投入的產品主要為已上市的成熟藥品,例如布洛芬混懸液、護肝片等,均在原有基礎上對其進行研發完善。
而在2020年半年報中,葵花葯業並未提及任何有關新品研發的相關內容,近年來也沒有發布任何相關新品上市的動態。
競品企業爭相布局 缺乏競爭性獨家產品
在2020年半年報上,葵花葯業表示,公司「小葵花」兒童藥通過持續的戰略投入,已在兒童藥領域形成綜合領軍優勢,目前在銷產品已形成了對兒童常見病、常用藥的全面覆蓋。
記者梳理了葵花葯業相關產品線後發現,葵花葯業目前涵蓋的兒童藥產品類別主要包括感冒、發燒、止咳、消炎、脾胃等,相關產品主要為小兒氨酚黃那敏顆粒、小兒氨酚烷胺顆粒、小兒柴桂退熱顆粒、小兒肺熱咳喘口服液/顆粒、護肝片、芪斛楂顆粒等。
記者發現,雖然這些產品覆蓋了兒童藥的各個領域,但其他競品企業同樣在這些細分領域進行了深耕布局。
在某兒童藥物銷售平臺上,各兒童藥細分領域均有不同競品企業的相關產品。例如,在兒童感冒藥領域,哈藥股份布局的產品為三精雙黃連口服液,華潤三九為999小兒氨酚黃那敏顆粒,仁和藥業則布局了優卡丹小兒氨酚烷胺顆粒;在止咳領域,亞寶藥業布局的產品為小兒止咳化痰顆粒,仁和藥業為小兒化痰止咳顆粒,白雲山為小兒止咳糖漿,健民集團則布局了龍牡小兒咳喘靈顆粒……在兒童藥的其他領域,同樣競品眾多。
另外,據中研普華研究報告《2020-2025年兒童用藥市場發展現狀調查及供需格局分析預測報告》內容,目前兒童用藥市場規模僅佔醫藥行業的7-8%,但是0-14歲人口兒童約2.3億,佔全國總人口的16.6%,人口基數龐大,兒童用藥市場遠未飽和,未來市場空間潛力巨大。
兒童藥物銷售平臺截圖
不難看出,葵花葯業在兒童藥領域面臨的產品競爭十分激烈,眾藥企均想分食這塊「蛋糕」。
如何從一眾產品中脫穎而出?記者發現,為爭奪兒童藥市場份額,亞寶藥業、華潤三九、哈藥股份等兒童藥企,均研發出了一系列獨家產品。
丁桂兒臍貼作為亞寶藥業的獨家產品,主要適用於小兒洩瀉,腹痛的輔助治療。亞寶藥業2020年半年報顯示,公司目前已形成以「丁桂」品牌為龍頭的兒科系列藥品及健康產品,在兒童大健康市場處於領先地位。
亞寶藥業2020年半年報進一步指出,丁桂兒臍貼為亞寶藥業兒童藥品的拳頭產品,上市於 1992年,目前在市場中佔據了重要席位,銷量覆蓋全國重點省市及地級城市,長期位居零售終端消化道用藥龍頭。2020年上半年,丁桂兒臍貼生產量達到0.99億貼,同比上漲8.37%,銷售量達到0.96億貼,同比下降7.67%。
值得注意的是,記者發現,在半年報上,除了丁桂兒臍貼,亞寶藥業在兒童藥領域還擁有薏芽健脾凝膠、兒童清咽解熱口服液等獨家產品,均申請了產品生產專利,且丁桂兒臍貼還中標了藥品集採。
華潤三九也打造了旗下的「999」品牌系列。2019年財報顯示,「999」品牌多次位居中國中藥口碑榜前列,「999 感冒靈」、「999 皮炎平」、「三九胃泰」、「999 小兒感冒」等在相關品類內具領先地位。
另外,財報內容顯示,2019年華潤三九擁有年銷售額過億元的品種22個,遠高於葵花葯業過億銷售額產品的數量。
哈藥股份也通過品牌優勢的打造來競爭市場份額。財報顯示,目前,哈藥股份擁有「哈藥」、「三精」、「蓋中蓋」等五件馳名商標及「世一堂」的中華老字號使用權。
此外,哈藥股份還擁有複方葡萄糖酸鈣口服溶液、三精雙黃連口服溶液等兒童藥獨家專利產品,在2019年的生產量分別為3.9億支、1.55億支,銷受量分別為3.82億支、1.55億支。
反觀葵花葯業,雖然在財報中多次指出,「小葵花」兒童藥在總體銷售規模、產品數量、億元單品數量關鍵指標上等均是行業領先,具有難以撼動的優勢。
但僅依賴「小葵花」系列品牌,而缺乏關鍵性獨家專利產品的支撐,為其帶來的競爭優勢也相對較弱。
今年3月,葵花葯業董事長關玉秀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未來3-5年內,葵花葯業仍將繼續致力於「兒童藥戰略」,並將「婦科、老年」兩個品類作為戰術性的補充增長和穩定培育。
但從葵花葯業目前現狀來看,雖然一直以來深耕於兒童藥領域,打造了「小葵花」系列產品,但卻因缺乏獨家專利產品,無法在兒童藥市場中贏得競爭優勢。未來,葵花葯業能否翻身,還尚存疑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