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日報》新年獻詞:
縱有關山萬千重,且去攀登!
寒潮過境,天朗氣清。恰逢其時地,地球完成了一次公轉,「轉」來新的一年。
辛苦了,翻過2020這座大山的人們。祝福,站在新起點上的每一個你我。
剛剛過去的這一年,極不平凡。一個「極」字,讓人感慨萬千。這一年,「不確定性」成為高頻詞彙,百年變局一再刷新認知,衝擊、風險滲透到方方面面。世界在變,中國在變,城市在變,生活在變。大到國際風雲,小到餐桌文明,2020呼嘯而過,竟留下一道「分水嶺」——疫情前後的世界,迥然不同。
變者,天道也。不確定性,絕非2020所獨有。但在過去的366天,每個人都真切地感受到了它的分量、它的能量。
這一年,我們的國家、我們的城市、我們每個人,都經歷得太多。我們直面風刀霜劍,我們親歷險象環生,我們揪心於「浮雲能蔽日」,我們激動於「霧散終有時」。這一年,我們害怕、我們英勇,我們失去、我們收穫,我們哭過、拼過、笑過,又被溫暖著、被守護著、被感動著。這一年,如同尖銳的刻刀,在我們的腦海裡、在歷史的車轍上,劃下了深深印記。
變局,帶來困厄,亦激發力量。這一年,我們目睹初心使命的熠熠光輝,感受制度優勢的磅礴之力,探索化危為機的無限可能。這一年,中國號巨輪劈波斬浪。從經濟復甦、全面小康、脫貧攻堅到「北鬥」組網、天問「問天」、「嫦五」探月,中國交出了一份彪炳史冊的答卷。這一年,廣州頂住壓力、負重前行,切實將「兩難」變成「兩全」,推動城市活力持續迸發——城市更新九項重點工作加快推進,營商環境持續優化,創文再創佳績,脫貧攻堅任務全面完成……這座人口多、密度高、流動性強的超大城市,切實為全國全省大局扛起了廣州擔當,貢獻了廣州力量。
這,就是中國人的2020,也是中國人漫長奮鬥歷程中的短短一瞬。它,就和碩果纍纍的「十三五」一樣,像一個切片、一道縮影——變局、危機,從來難不倒中華民族;歷盡艱險、穿越風浪,我們仍然在這兒!
今天,又是一個嶄新的坐標,一個全新的起點。大儒梁漱溟曾經發問:這個世界會好嗎?在辭舊迎新的節點,這個問題不請自來。其實,2020年早已給出答案,會或不會,事在人為!
新的一年,風險不會消失,挑戰不會暫停,變局仍會演進。可以確定的是,不確定將繼續糾纏2021年的每一天。
因為不確定,所以更清醒。前方路漫漫,我們走得怎樣,要看我們做得怎樣;而做得怎樣,要看是否擁有一個清醒的頭腦、一顆強大的心臟。新的一年,開好局,不能寄望歲月靜好;起好步,不能幻想一片坦途。我們要進一步增強憂患意識、堅持底線思維,進一步把握大局大勢、找準歷史方位、明確目標任務。如此,方可謂之清醒。
因為不確定,所以更堅定。2021年,「十四五」開局,新徵程開啟。我們要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2021年,廣州要以「雙區」建設、「雙城」聯動為戰略引領,辦好發展和安全兩件大事,做強人工智慧與數字經濟、城市更新「雙引擎」,加快實現老城市新活力,以「四個出新出彩」引領各項工作全面出新出彩,在全省實現總定位總目標中勇當排頭兵。「新」字迭出,「新」從變來,但無論形勢怎麼變、任務怎麼變,戰略定力不能變,決心魄力不能變,身經大戰、大考的精氣神不能變。
2021年,我們將迎來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百年來,一代又一代共產黨人衝鋒在前、苦幹在先,矢志不渝、求新求變。「收拾舊山河」,是變;改革開放,是變;以高質量發展為主題,是變……如今,站在新徵程的起跑線前,我們更要傳承那股從「紅船」到抗疫一以貫之的英雄氣,堅定信仰、信念、信心,「闖」字當頭、「新」字為先,勇開新局,繼續奮戰。
習近平主席在2021年新年賀詞中強調,徵途漫漫,惟有奮鬥。歷史,總是要前進的。攻堅克難,本就是生活常態。所以,「不確定性」又怎樣?「動蕩變革期」又如何?任爾東西南北風,我自堅勁!縱有關山萬千重,且去攀登!
《南風窗》新年獻詞:
人之為人的限度,是一切美好品質閃耀的因由
即將過去的2020年,每一個人都戎馬倥傯。縱有玉杯在手,奈何徵途顛簸。
交替,雖只是時間意義上的,但中國人最注重的,就是這種符號意義、象徵意義。「還能更差嗎?」如果你的內心裡劃著這個問號,那麼明天,就不可避免地成為一個轉折的寄託。
2020年即將逝去,在這最後一天,總還有餘暇,來一點都門帳飲的盞別。當我們與蘭舟催發的2020年四目相對,還是要再問一問:這是怎樣的一場纏綿,應當如何理解當下?
理解個人,重要的是情境;理解時代,重要的是背景。在這新年交替之際,我們清醒地感覺到,今天的中國,處在兩大背景的交融與互嵌之下。
大背景,或者說普遍背景,是世界已經持續數百年的現代化進程,今天的中國,仍處在這一進程之中。
我們追尋現代化,這一點,沒有疑問,也沒有彈性。只是,現代化對於中國人而言,是一種經過砍削的純積極的想像。它本身其實內蘊著憂慮性的圖景,這就是100年前英國哲學家席勒早已勾描的樣貌:
「國家與宗教、法律與習俗,如今都已被分離;娛樂同勞作分離,手段同目的分離, 努力與報償分離。人被永久地系綁在社會整體的某個獨立而微小的片斷之上,他自己也變得不過是個片斷;日復一日地操弄著機器的齒輪,耳畔充斥著震耳欲聾的噪音。」
這不新鮮,更早的馬克思,晚一點的弗洛姆,都有過深刻的批判。現代化思想的先賢,目光如炬地洞察了很長遠的未來,對於我們來說,他們的未來就是眼前的今天。我們所經歷的人生,不過是漫長的演變史裡一個小小的片段。
小背景,又或稱特殊背景,是新冠病毒突然闖入世界,就像大象闖入瓷器店,又像瘋子當街揮舞著長柄的大刀。
病毒,幾乎給全世界的人們的生活按下了暫停鍵,至少是0.5倍速播放。但它同時也以2倍速、4倍速,撬動著世界的演變。
中美關係在政治非理性的左右下急劇惡化,民粹主義在許多國家快速上位,全球化在自保與壁壘、私利與鬥爭的作用下出現逆流,主要經濟體在貿易阻滯、增長乏力的情境下暴露命門,與之相應的就是,全世界的大多數人,都感覺到自身生存空間日顯逼仄。
一慢,一快。
正因這一慢一快,人的困境愈發凸顯——所有人,無論貧富貴賤,都被拋到了一個巨大的未知之中。
惶惑不安,是大部分人的正常反應——世界會往哪裡去?國家將往何處走?個體的命運又將面臨怎樣的風險?
沒有確切的答案,但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感受。
對很多人來說,這一年,是在忍受中度過的。生命的離開、收入的縮水、「內卷」的普及、企業的艱難、壟斷的陰影、作為「韭菜」被收割、爆雷之中被炸毀的普通人的財產、中年人被洶湧的「後浪」所施加的壓力……
這一年,有很多人,曾在某一個深夜,仰起一張涕泗縱橫的臉。
這是外在的時代放置於我們身上的稻草。慶幸的是,最後一根還沒有來到。然而我們已經從中感受到自己作為人的有限性,意識到內在於每個人自身的限度——理性的限度、智識的限度、身體的限度、能力的限度。
世界的不確定性,極端化了這種限度,帶給我們這代人以前所未有的焦慮和不安,所以父母雞娃、全民內卷、考研考公、直播橫行、打工人積極自嘲……在個體意義上,它們都是應對不確定性的理性選擇,要麼解脫、要麼接受、要麼進攻那些艱難和焦躁。
但在另一面,限度並非全然是生存的限制和考驗,它也是人之為人的意義所在,是人類一切美好品質——勇敢、審慎、智慧、節制——之所以如此閃耀的因由。
因為我們身體的和能力的限度,我們接受這一切我們必得承受的,但不意味著我們取消了自己的反思。
恰恰相反,反思是我們自守的盾牌,也是進擊的武器。只有在反思中,我們才能獲得關切每一個個體處境改善的可能。
因為我們有智識的限度,所以理性要保持謙卑,對未知保持敬畏。
自然災難的來去,是不可控的,但措施、制度、人心,卻可用智慧和審慎來調節。輕鬆一點地打個比方,這也是為什麼所有的喪屍片,最深層的反思都指向人本身,而非喪屍或病毒,因為這樣才有意義。
關鍵是人不要出脫理智。2020年的重要問題所在,就是這個世界有太多人,大人物小人物,出脫了理智。
因為有理性的限度,所以我們不可能設計出一套完美無瑕的制度方案來合理安頓所有人,所以必得承認任何關於我們自身處境的改善方案,都需要以彼此的理解和接受為前提。我們依然需要尋求共識,尋求一種所有人能夠生活在一起的最佳方案。
承認人類的有限性,所以得清醒,我們不可能將自身命運完全寄託於任何救世主和完美方案。
2020年給我們上過的重要一課,就是告訴我們,在最艱困的時刻,我們最需要共識,在最分裂的年代,我們最需要合作,在整個世界往下滾的時候,我們更需要託舉它的力量。
然而這只是一個課堂結論。課堂的內容本身,是在訴說現實:越是艱困,共識越稀缺;越是分裂,合作越渺遠;越是下墜,推力越強大。
歷史告訴我們,幾乎所有的艱難時代降臨,民粹主義就會破土而出。民粹主義一旦流行,智識和理性就會變得奢侈。
這就是當下的世界。我們不能光是把標槍指向他者,而應當在這個寒冬的某個寂靜瞬間,把解剖刀對準自我:我自己,是否也成了某種失控的、可笑的因素的一部分?
我們在強大國家能力的庇蔭之下,躲過了病毒最兇狠的錘擊。2020年,中國告別絕對貧困,全面小康也將如期實現,下一個百年目標,在十四五規劃的籌謀中藍圖展開。
我們的生活整體上沒有極度偏離正軌,2020年的中國成為了世界上唯一實現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艱苦談判八年的RCEP落地籤署,中歐投資協議完成談判。
病毒試圖把所有大門都關起來,但世界上還是有某種力量,像孔子的父親叔梁紇那樣,義無反顧地用肩膀扛起下墜的門。
把同期的他者作為參照系,中國仍在快步前行。
不過,中國人應該得到某種啟示。過去和現在,我們中許多人依然以世俗意義上的成功——權力、金錢與美貌——作為統攝人生的信條,2020年應該給予了每一個人反思的機會:個體成功是脆弱的,生命支點是單薄的,外在的環境變動,可以銷毀一切。
作為媒體,我們由此進一步堅信,關懷個體的遭遇,關懷一切被損害被侮辱的個體的命運,是一種使命。因為我們知道,不確定中,愈加需要彼此相愛,抱團取暖。
作為個人,我們也愈發意識到,真正的生活依存於我們的至親至愛,我們的摯友鄉鄰,依存於我們與他人的關聯——不論他是近在咫尺,還是遠在天邊。
我們是彼此需要的。
我們如何對待同學?他是我們的真心玩伴,還是競爭的對手,比較的對象?
我們如何對待伴侶?Ta是可以隨意傷害的,安放我們的欲望、依賴與惰性的工具人,還是可以一起成長,深刻牽絆,交託信任的的同伴?
我們如何對待同事、競爭者?他們是潛在或明顯的資源爭奪者,是可以明裡惡語相向、暗裡偷偷下毒的對象,還是可以有分歧卻不互害,存異也可以求同的同袍?
我們如何對待鄰人?他是與我們生命無關的旁人,還是可以相交的友人?
我們如何對待萍水相逢的陌生人、互不相識的網上鄰居?能不能夠相互從對方那裡獲得多一點善意和支持,少一點惡意和攻擊?
我們如何與自身相處?那些自我激勵、自我批評,又或是自我麻醉、自我放縱,能否換來心境的安寧,實質的成長,還是只換來不停的情感消耗?
我們期盼2021年,但不是以盼望中彩票似的奇蹟降臨的方式。我們自身可以做的,其實也有很多。
災難與困頓,更加提醒我們,愛自己,愛他人。
2021年,希望你被愛包圍,也希望你用愛,去表達善意、慈悲和關懷。是愛,永不放棄。
冷靜的力量,和你一起期待,明天的第一束光亮。
《南方日報》新年獻詞:
習近平主席新年賀詞在廣東廣大幹部群眾中引發熱烈反響
以更大魄力在更高起點推進改革開放
「平凡鑄就偉大,英雄來自人民。」「改革開放創造了發展奇蹟,今後還要以更大氣魄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續寫更多『春天的故事』」「新年將至,惟願山河錦繡、國泰民安!」……新年前夕,國家主席習近平發表二〇二一年新年賀詞,回顧過去不平凡的一年,展望更加壯麗的新徵程,一聲聲親切關懷、諄諄叮囑、深情祝福,猶如溫暖的新年序曲,鼓舞人心、催人奮進。
乘風破浪潮頭立,揚帆起航正當時。
習近平主席新年賀詞在廣東廣大幹部群眾中引發熱烈反響。大家紛紛表示,站在「兩個一百年」的歷史交匯點,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即將開啟,我們要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永葆初心、牢記使命,繼續奮鬥、勇往直前,以更大魄力在更高起點上推進改革開放,奮力推動廣東在新徵程中走在全國前列、創造新的輝煌,以優異成績慶祝中國共產黨百年華誕。
從偉大抗疫精神中汲取前行力量
「每個人都了不起!」「我為偉大的祖國和人民而驕傲,為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而自豪!」習近平主席在新年賀詞中為抗疫鬥爭中所有的平凡英雄點讚,飽含深情的話語如同拂面春風,讓廣東幹部群眾倍感溫暖。
惟其艱難,方顯勇毅。
去年2月,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黨委書記朱宏作為廣東首批對口支援湖北荊州醫療隊一員,奔赴荊州支援。「聆聽習主席的新年賀詞,在前線與疫魔戰鬥的場景仿佛就在眼前。」他說,作為一名醫務人員,今後一定要發揚偉大的抗疫精神,咬定青山不放鬆,繼續以人民群眾的健康為己任,做讓人民群眾信任的好醫生。
「支援湖北的廣東醫療隊員們通過以中醫為主的中西醫結合方案救治患者,充分彰顯了中醫藥的獨特作用。」廣東省中醫院院長陳達燦說,今後一定繼續堅持傳承精華、守正創新,充分發揮中醫藥特色優勢,為推動中醫藥事業高質量發展、建設健康廣東貢獻新的力量。
廣州市第一人民醫院黨委書記、廣州市政協委員黃光烈表示,如今疫情防控仍然時刻不能放鬆,醫院將繼續做好相關工作,守護好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
世上沒有從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
去年,廣州市公安局海珠區分局華洲派出所龍潭社區民警裴善宇獲評「全國公安抗擊新冠疫情先進個人」。他表示,作為一名基層民警,在新的一年裡將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依法履行好人民警察的責任與擔當,守護好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
疫情發生後,深圳市黨群服務中心志願服務隊隊長彭旦與同事們積極參與聯防聯控志願服務。「習主席的鼓勵讓我們倍感溫暖,作為一名黨員志願者,今後將大力弘揚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願精神,帶領其他志願者繼續以實際行動書寫新時代的雷鋒故事。」
繪就鄉村振興壯美畫卷重任在肩
習近平主席在新年賀詞中介紹了脫貧攻堅取得的成就:歷經8年,現行標準下近1億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832個貧困縣全部摘帽。習主席同時強調,「我們還要咬定青山不放鬆,腳踏實地加油幹,努力繪就鄉村振興的壯美畫卷,朝著共同富裕的目標穩步前行」。
成就提振士氣,激勵催人前行。
「駐村一年來,目睹眾多困難群體在脫貧政策的幫扶中日子越來越好,我真切感受到脫貧攻堅取得的巨大成就。」黨的十九大代表、深圳市寶安區民政局派駐河源市龍川縣龍母鎮洋田村駐村第一書記費英英說,今後將繼續抓好村裡生態農業產業發展,帶動村民持續增收。
新的一年,繪就鄉村振興壯美畫卷的使命在肩。
全國人大代表、揭陽市水利水電技術中心副主任陳旭斌去年到廣東多個鄉村調研,近距離感受到鄉村發生的可喜變化。村裡變美了,村民變富了,村中一派和諧景象,整個鄉村宜居宜業宜遊,這份喜人的變化,一定能成為實現鄉村振興的紮實根基。
「既然啃下了貧困這個『硬骨頭』,就要與村民一起朝著富裕的未來大步前進。」陽江市陽西縣邊海村黨總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陳廣說,未來要以新揭牌的邊海村紅色展館為平臺,更好地傳承好發揚好邊海紅旗精神,為群眾美好生活以及鄉村振興藍圖貢獻更大力量。
續寫更多「春天的故事」
習近平主席在新年賀詞中,既充分肯定深圳等經濟特區建立40年來「先行先試變成了示範引領,探索創新成為了創新引領」,又對今後深化改革、擴大開放提出殷切期望。廣東廣大幹部群眾紛紛表示,要始終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堅持改革不停頓、開放不止步,積極投身「雙區」建設,以一往無前的奮鬥姿態、風雨無阻的精神狀態,在更高起點上推進改革開放。
創新是改革開放的生命,一部改革開放史就是一部創新史。
在去年10月14日舉行的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慶祝大會上,研祥高科技控股集團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陳志列作為民營企業家代表發言。「研祥就是在改革開放的浪潮中成長起來的。」他說,今後將堅定走自主創新之路,繼續瞄準工業網際網路、人工智慧、智能製造等前沿領域,打造出一個為民族增光的全球品牌。
「企業沒有創新性、創造力,就會掉隊甚至被淘汰。」在廣州立白企業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陳凱旋看來,製造業企業要有憂患意識,要主動擁抱新技術,堅持創新驅動,不斷提升技術優勢和企業競爭力。
創新引領,需要更多智力支撐。
在全國政協委員、廣東省新的社會階層人士聯合會會長黃西勤看來,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為我省新的社會階層人士發揮專業力量提供了廣闊的舞臺。「下來將繼續發揮好粵港澳大灣區專業知識人士聯盟等平臺作用,為『雙區』建設集聚更多智慧和力量」。
廣州大學校長魏明海表示,今年學校將繼續推進學科和新型智庫建設,合作辦好香港科技大學(廣州),朝著建設與國家和粵港澳大灣區深度融合,與廣州城市地位相匹配的一流創新型大學堅定前行。
以優異成績迎接建黨百年
胸懷千秋偉業,恰是百年風華。2021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廣東廣大幹部群眾躊躇滿志、鬥志昂揚,紛紛表示要立足自身崗位埋頭苦幹、真抓實幹,在新的一年展現新氣象、實現新作為,繼續向著偉大目標奮勇行進。
徵途漫漫,惟有奮鬥。
「聆聽習主席新年賀詞時,我的思緒被拉回到入黨的時刻。」南部戰區總醫院白雲院區政工辦主任梁修飛表示,作為一名黨員幹部,將立足自身崗位,打造黨建示範點,積極策劃「黨建+公益」的醫療便民服務項目,以實際行動詮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初心使命。
湛江市委政法委綜治專項工作科科長佔永表示,今年是建黨百年,作為一名基層政法幹部,將立足崗位繼續奮鬥,積極投身掃黑除惡工作,繼續為建設更高水平的平安廣東、法治廣東貢獻自己的力量。
「引領青年一代與黨的歷史使命同心同向,是學校的一項重要任務。」廣東輕工職業技術學院黨委書記杜安國表示,學校要以新的更大作為獻禮建黨100周年,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加快推進「雙高」建設,為高質量發展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撐。
《羊城晚報》新年獻詞:
相信明天!
又近年關,惜別之緒在大地蔓延。
辭舊迎新本應笑語相伴,但今年異乎往年。許多人內心沉甸甸的,略帶悲情的新年獻辭輕易地便捅開了淚泉。
走過2020年,每個人都感慨萬千。從疫情突襲,到罕見大封城,再到各地醫護人員除夕星夜馳援,步步驚心動魄、生死攸關。加之有國家藉機霸凌打壓,制裁、貿易戰、妖魔化的輿論圍獵,風雨如磐、道道險關,許多人嘀咕,過庚子年的檻,真這麼難?!疫情未息,洪災又降,命運之索讓人整年都不敢鬆口氣。
今年,是共和國的又一次大考。同舟共渡的國人,同樣經歷著命運顛簸和決心、意志的考驗。但是,我們沒有退路,只能向前!無論前方何其艱難險阻,出路只有一條——勇敢向前!
在今年最後一天,我們才能說,終於可喘口氣了,因為,我們贏了。中國不僅抗住了來自國內外的雙重壓力,成為全球主要經濟體中唯一GDP增速為正的國家。連那些極盡嘲諷的西方媒體也承認,中國的防疫是成功的。
何止於控疫成功,在全球疫情籠罩下,中國的扶貧攻堅依然未停步,並取得決定性成就。這才是中國的力量所在。無論風浪多大,也無論遭遇什麼困厄險阻,中國人都不會停止對幸福的追求。誰說這是悲情的一年,2020年終將成為國際政治版圖具有轉折性的一年。
明天,2021年。疫魔未散,全球政治經濟的不確定風險仍在,黑天鵝隨時在窺視。中國仍將面對國際霸權的打壓甚或圍攻。此刻,任何悲情的渲染只會自損和銷蝕鬥志。危難時期,需要勇氣,更需要自信。
回望來路,每個腳印不只是記憶,也是未來的坐標。2021年或不平坦,但走過了艱難的2020年,你我還有什麼可怕的呢?
《南方都市報》新年獻詞:
國家得善治,企業結善緣,社會多善意
2020還沒有冷卻,2021已開始熱身。
時間就是這樣變動不居,讓你感覺一切恍然如昨,餘溫尚存,卻又倏然如電,渺不可尋。
站在新年的門檻前,你也許心動如初,追隨夢想的腳步;你也許心靜如水,任由生活的浮沉;你也許盼著長大,好去做想做之事;你也許防著變老,好樂享快意人生;你也許日程滿滿,無暇去想時間都去哪兒了;你也許無所事事,有話要說意義就在這裡了。也許,更多的你是在兩極之間遊移,日子不好不壞,想法若有若無,情緒時起時落,心勁忽高忽低。如此而已。
不過,人還是要有點兒夢想的,萬一實現了呢?人還是要有點兒精神的,否則意義何在?歷史沒有目的,時代卻有主題。和平與發展是政治家的洞見,也是民眾的心聲。和平是為著穩定的秩序和安定的環境,發展則是為著社會福祉和人類尊嚴,而歸根結底是為著對美好生活的不懈追求。悠悠萬事,生活為大。這是人世所本,人心所向,人性所趨,人道所歸。美好是為夢想,追求要有精神。
何謂美好生活,可能千人千味,生活富足,環境友好,精神充實,身體健康,維度可以有很多,但都離不開三個「善」字:國家得善治,企業結善緣,社會多善意。這既是老話題,也有新意思。因為,剛剛過去的2020年確實是極不平凡的一年,新冠疫情突如其來,國際形勢風雲突變,使得這三個「善」字更顯得彌足珍貴意味深長。
生而為人,也生而為國民。國為民而立,國治則民享。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就是為了實現國家善治。從廟堂之高到江湖之遠,從頂層設計到基層創新,無不是為善治而謀為善治而動。在過去的一年,你看到新冠疫情的衝擊帶來治理要強弱項補短板的省悟,你看到經過八年苦戰新時代脫貧攻堅目標任務如期完成,你看到檢察院在為民眾頭頂和腳下的安全而行動,你看到區政府主動開放近1200個政務數據集……國家得善治,必須提升責任政府的服務意識,必須釋放市民社會的創造能量,必須尊重大眾媒體的監督熱情。
無商不富,無企業不經濟。企業的從0到1和從1到N,離不開好「因緣」。特別是政商關係的親與清,即營商環境的法治化便利化,像空氣一樣重要。從白山黑水到塞北嶺南,從線上優化到線下重塑,無不在為營商環境而拼。在過去的一年,你看到為推動企業復工復產打出的政策組合拳,你看到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際國內雙循環相互促進大格局的擘畫,你看到網絡平臺化危為機逆風飛揚的卓越表現,你看到零工經濟活躍市場增加就業的鋒芒初露……企業結善緣,需要更好發揮政府作用,需要更深挖掘企業潛力,需要更能獲得社會認可。
萬物之靈,人是社會動物。社會不是口袋,人也不是馬鈴薯。社會需要共同建設,從而使之變得有機有力有序。一個健康的社會應該充滿溫情推崇理性尊重邏輯,而不該是充斥戾氣不講道理混淆是非。在過去的一年,你看到白衣天使的火線集結和職業擔當,你看到菜場肉案下那個小女孩的專注和堅持,你看到留戀夕陽之美的老人為照顧自己的醫護獻上一曲,你看到拒絕配合疫情防控的少數人引起公憤……社會多善意,才能讓世道有常,才能讓人心有愛,才能讓未來有望。
今年是「十四五」開局之年,也是建黨100周年。在這個特殊的年份,祈望國家得善治,祈望企業結善緣,祈望社會多善意,自當有非常的意義,也會有非常的收穫。
《南方周末》新年獻詞:
哪怕世界在歷史三峽中漂流,你我有彼此在
凜冬已至?
想必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感受。
2020年,歷史撲面而來,現實的戲劇性令任何大片都顯得蒼白。你我不再是置身事外的觀眾,而是被推入其中的主角。
新冠病毒肆虐全球,已導致逾8100萬人感染、逾178萬人死亡。數字還在增加,每個名字都是一道難以癒合的傷口,撕扯著一個或更多搖搖欲墜的家庭。
年初,武漢。作為人類史上最大的一次隔離事件,封城的76個日和夜,血淚淌成悲傷的河。汽笛悲鳴,江水嗚咽,這座英雄城市的巨大犧牲,當永被銘記。
一座大城,死守兩月。四萬醫護空降,八方物資馳援,良心、勇氣與職責被一個個瞬間重新照亮。李文亮與艾芬,接力講述了一個勇敢的故事;84歲的鐘南山擠進高鐵餐車,北上於危難之際;除夕夜,整裝待發的軍醫在洗手間門口抱別哭泣的女兒;火神山燈火通明搶建醫院,一位志願者堅定地寫下「不計報酬,無論生死」;一位新郎愧疚地告訴新娘「疫情不散,婚禮延遲」;而當兩大援鄂醫療天團在天河機場不期而遇時,空寂的大廳裡響起數百人心有戚戚的招呼聲、加油聲,就像黑夜裡沖天而起的光。
彼時彼處,人性光輝熠熠閃耀。90歲的母親四天四夜陪護64歲的兒子;丈夫執意天天騎車送確診卻沒床位的妻子去醫院,最終「用我的命換你的命」;快遞小哥冒險接送醫護,只為「讓救命的人去救更多的命」……一個個普通的人,在不同場景裡默默演繹英雄的角色。而一些特別的人,更讓這樣的故事顯出特別的意味。汶川村民千方百計運來了幾大車蔬菜,女兒拉著17年前父親抗擊SARS的行李箱請戰武漢,杭州保姆縱火案受害者家屬悄悄捐出5000個口罩……善意與善意隔著時空迴蕩,勇氣與勇氣跨過山海呼嘯,縱然徹骨痛過也依然那麼努力在愛啊。
多少次淚目,多少聲加油,多少個「最美」,多少夜不眠不休刷屏,多少回全民揪心接力,讓多少微弱的力量在巨大的災難與恐懼面前匯聚成牆,彼此依偎著迎向那未知的未來。
未來從未如此地未知。儘管中國迅速控制疫情,出口回暖經濟復甦,世界引擎重新啟動,但這一年,全球經濟被重創甚於世界大戰,多國政局之動蕩堪稱風雨飄搖,末日情緒四處瀰漫,國際現實一片魔幻。
這一年,大選撕裂美國,脫歐折磨英國,恐襲纏上法國。中美關係空前承壓,世仇難解的阿拉伯諸國卻與以色列次第建交。整個世界暗潮湧動,哪裡都是變局。
年初「地獄火」飛彈定點斬殺伊朗將軍,年末南高加索上空無人機精準摧毀亞美尼亞坦克。科技主宰戰場,改變著千年來「一寸山河一寸血」的戰爭模式,還將重塑權力與政治的內在邏輯。
哨聲還在不同地方吹響。比如口罩使用該不該強制,自由與安全的邊界挑起全球爭論;刷臉能不能推廣,技術倫理引起多方關切。
是的,2020年,整個世界仿佛進入到歷史的三峽中漂流,前方仍可能是凜冽的冰河,是洶湧的怒海,你我同在這一艘船上,無處可退,無人例外。你我的命運從未如此與國家命運生死相連,你我的歷史從未如此與世界歷史緊密相繞。
沒有一滴水能獨自成為大海,也沒有一個春天不擁有萬紫千紅。但若失去那每一滴水、每一朵花的「我在」,大海也會幹涸,春天終將無色。
「我在」是一個沉重的字眼,因為它寄寓於每一個負重的存在之中。
所謂「我在」,是「我在場」,是我在看、在聽、在感受、在堅持。無論願不願意,你我都已被捲入這大歷史的現場。歷史流經我們,我們就要打上印記。
所謂「我在」,是「有我在」,是對真相與正義的信念,是擔當,是責任。
世界乃是所有人共業所感。大洪水來襲之前,沒有一滴水認為自己有罪;雪崩時,沒有一片雪花無辜。須彌藏芥子,芥子納須彌。你我是世界的一部分,世界亦是你我的一部分。世界刻畫著我們,我們也要定義它的算法。
所謂「我在」,是「我還在」,是渡盡劫波人還在、愛還在。等你歸家的那盞燈火,打開門孩子撲入懷中的笑臉,永遠是那般動人。而在天災人禍的命運前,在風刀霜劍的相逼下,你需要永遠堅強。生命薪火代代相傳,是基因綿延意義上的血脈永生;天之未喪斯文在茲,是模因綿延意義上的文明永生。但倘若歲月暗算我們,我們也別饒過它。
歲末寒冬,倫敦潰散,日本封國,巨星不斷隕落,疫苗尚未普及病毒卻多處變異,世界仍不太平。但萬物始終運行,大地終將甦醒,世間流傳著厚義與深情,時光滾滾向前絕不停息,新年終將到來。
我在,就是不幸中的萬幸;
我在,就是絕望中的天籟;
我在,就是破釜沉舟,是披荊斬棘,是一諾千金,是雖九死其猶未悔,是越千山萬壑也要與你共一個更美的春天。
我在,是國與民互相擔當,是夫與妻一起承受,是父母與兒女共同堅持,是一個人給一個人壯膽,是一群人為一群人拼命。
我在,你在,我們在。
你有我們在,我們有你在,你我有彼此在。
今年的這一天,每年的這一刻,你我執手見證「我在」,互道一聲早已相約的祝福:
新年快樂!
《南方》雜誌新年獻詞:
所有過往,終將化作嚮往
四季交替,輪迴交織。時光總會站在下一個路口,宣告我們所有人的走過。
跨年之際的心情,或許欣慰、或許審慎,或許仍遠遠不夠。去年的此刻,我們動用最大的想像力,卻難以想像也無法想像,不免風雨的這個庚子年竟會如此波瀾壯闊、千迴百轉。
2020,歷史刻度上「極不平凡」的年份。它以年初的新冠肺炎疫情拉開大幕,把所有的國家和個人,卷進了「黑天鵝」的池塘。放眼全球,不只一城、甚至不只一國被史無前例地按下暫停鍵,國際關係風雲詭譎,百年變局複雜莫測,每一個家庭和每一個人都不得不披掛上陣,應對未知與挑戰。
歲月的醇厚,在於總能化成生命的哲理。2020,是每個人一生中重要的一堂課,讓我們懂得珍惜、學會感恩、接受磨礪。而在艱辛與坎坷間,在不安與不定中,我們再次清晰看見那一束永不磨滅的光芒,那是無數感動與溫暖的粒子匯聚成的嚮往。哲理如斯:世界忽明忽暗,晝夜輪迴交替,我們唯有向光而行。光,恰是宇宙間最筆直的一條線,預見著我們與夢想之間最短的距離。
你有多堅定,未來便有多確定。在最嚴峻的時刻,我們更能看見光芒深處的嚮往召喚。國際疫情形勢尚不明朗之時,我們率先啟動復工復產,克服艱難險阻決戰決勝脫貧攻堅,以千年為尺度,實現「民亦勞止,汔可小康」的願景;以百年為起點,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
總有溫暖,與凜冬不期而遇。激越洪流中,終將有人逆流而上,擋出一片寧靜往昔。14億人民同心抗疫、英勇奮戰,全國4萬多名醫護人員馳援湖北,400多萬名社區工作者堅守一線,這是舉國戰疫的慷慨詩篇,又是我們在史書上曾經不斷讀到的故事:所有的溫暖,源自總有人將嚮往點亮。
嚮往,是跨越過往的力量。義無反顧、逆行出徵,以生命赴使命、用摯愛護蒼生……所有2020年刻下的印記,曾是我們這個古老民族最近一百年的歷史中,反覆出現的篇章。這是跨越百年的嚮往,曾如朝陽緩緩升起,用一束光喚醒沉睡的土地,曾如晨星劃破暮色,用一束光播撒春天的暖意。
這束光,燭照2020,也閃爍在百年徵程。我們無法忘卻,1921年上海的那個仲夏之夜,夢想正在石庫門的小屋中閃耀。這是披荊斬棘、砥礪前行的一束光,從南湖岸邊,到長徵遠途,從開國大典的莊嚴宣告,到改革開放的開山炮聲,閃爍著所有關於夢想的傾訴,閃爍著所有關於復興的追求,百折不撓,永遠向前。
正是每一次交替,方能凸顯初生的璀璨。心有嚮往,便能讓一個個「我」成為「我們」,讓一個個「平凡」變成「不凡」。無論一個人、一個政黨或是一個國家,成長壯大的每一個時刻都充盈著挑戰。不是所有的啟程都是一帆風順的旅途,肩負使命便要敢於逆天改命,哪有什麼註定,不過是勇毅篤行。
因你而生,向光而行。從2020到百年徵途,我們更能讀懂。那些紅船上「開天闢地、敢為人先」的擘畫,那些摸著石頭過河寫就的春天的故事,今天已經成為錚錚現實。踏上第二個百年的奮鬥之路,我們仍將啟程,日夜交替,我們向光而行。
堅持向光而行的人,終將成為耀眼的存在。「世界工廠」機器重新轟鳴,廣東抗疫技術和經驗「出海」,田野上扶貧幹部直播帶貨,經濟特區在更高起點闊步前行……風雲激蕩的2020,我們忠實記錄著閃爍的光芒,破譯出破局前行的密碼。這是先鋒者的砥礪前行,也是一本雜誌的追光旅程,更是廣東走在全國前列、創造新的輝煌的信心所在、底氣所在。
光陰流轉2021,新年的鐘聲如約而至。現在,未來,我們仍將繼續見證夢想路徑的各種可能。感恩所有點亮這束光的人,讓我們在走過風雨後仍能從容許下願望並相信它註定成真。有一種堅定的方向,來自人民至上的力量,她從來關聯著我們的命運悲喜,也讓所有過往終將化作嚮往。
山河無恙,人間皆安,草木蔓發,春風可望。2021年的第一縷晨光正在招手,規整的不只是時光,更有一種再出發的力量。沒有什麼能阻擋我們的嚮往,因為她已閃耀百年,仍如此明亮。
廣州日報全媒體編輯 蘇琬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