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和微信,是在過去的20多年間,騰訊公司最得意的兩款社交應用。依靠QQ的成長,騰訊在網際網路浪潮中堅如磐石,賺到企業第一桶金。而推出微信,則佔據移動網際網路時代的開端,尤其在打通行動支付後,所有的商業模型實現了「融會貫通」,助力騰訊市值進入全球前十。
說到這裡,很多人其實都不明白,當初在QQ的頂峰時期,為何馬化騰還要推出另一款即時通信軟體微信。如果以當下的角度回看騰訊的決定,馬化騰確實精明。要知道,現如今微信是社交支柱,12億的用戶量幾乎是QQ活躍用戶的兩倍。在年齡層次上,QQ偏向於年輕群體,微信對成年人群的吸引力更大。重要的是,兩款軟體合力將用戶留存在騰訊系的產品當中。
既然有不同的用戶群體,自然兩個軟體在商業變現邏輯中會出現差異,而隨著QQ上線的新功能,不僅讓人感慨,騰訊不愧是騰訊,當初微信沒賺到的錢,這一次由QQ代勞了。
熟悉微信的用戶應該知道,此前微信號如果在設定之後是無法進行修改的,部分年輕的朋友,有些用前女友名字做帳號名來表忠心,有些則是一串毫無邏輯可尋的亂碼數字。致使在添加好友的過程中,出現不小的麻煩,自此用戶呼籲改微信帳號的呼聲也是一年比一年高。
好在不久前,微信方面宣布可以修改微信帳號,即便是一年一次的限制,也是獲得了用戶好評,解決了用戶燃眉之急。可誰也沒想到,就在今天,QQ方面線上了新功能QID,直接對標微信。而所謂的QID功能就是QQ體系的帳號名稱,在確認之後,可以像微信帳號一樣用於搜索好友。
坦率地講,QQ上線的這項新功能從實用性角度看,亮點很少,但是QID具有的唯一性,卻讓網友玩出新花樣。據媒體報導,例如周杰倫、馬化騰等高頻字眼,目前已經被搶註,後續還有其他名人的姓名以及一些知名品牌都被搶註掉。更有意思的是,QQ上線的這項不起眼功能,即便是在內測階段,卻還有超過50萬人去申請QID。
不過話說回來,搶註的時候可以嘗鮮,但是看過騰訊類似操作手法的網友,卻嗅到一絲不同的氣息,因為這些人搶註ID的舉動,實際上是給馬化騰送錢的。
在QID的設置規則中明確寫明,QQ的ID功能同微信ID一樣,它並不支持隨意修改,想修改要花錢。換句話說,在90天內,SVIP用戶可使用改名卡修改一次,反之不是SVIP用戶的人群,則無法修改。說到這裡不免讓人感嘆還是馬化騰精明,別看微信和QQ都是騰訊的產品,但是利用人群不同的屬性,提供不同的差異化服務,照樣可以盈利,而這項功能在QQ上能取得的利益更大。
騰訊系的產品中,除了社交外,就屬遊戲賺錢,而很多時候,遊戲是跟QQ緊密相連的。尤其是在遊戲領域,改名卡在多款遊戲中都有明碼標價,每年給遊戲帶來的創收也不是一筆小數目。雖然現在騰訊官方呼籲大家要理智,但現在這項功能出現在QQ當中,不論設定ID或者是嘗鮮,未來想要重新修改,騰訊最後都是獲利者。這也就不難理解為何有網友認為這是搶著給馬化騰送錢。
平心而論,QQ此次的新功能,在實用性上沒有特別重大的改觀,反倒是付費才能修改的設定讓人感覺有些多此一舉。最後也奉勸大家一句,看看就行,沒必要太當真。或許這項功能很快被徹底遺忘,畢竟有這閒錢,買點吃的喝的難道不香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