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紅包的「發明」
行動支付被稱作中國「新四大發明」,隨著行動支付普及至大街小巷、高檔餐廳和路邊攤販,馬雲的支付寶和馬化騰的微信已經平分了中國行動支付江山。兩個支付平臺的發紅包功能也成為了我們生活的日常,轉帳、送禮、借錢還債、請客吃飯甚至繳納罰款都可以用紅包來呈現,那麼紅包是怎麼被發明出來的呢?
17年騰訊年會上,騰訊創始人兼董事長馬化騰講述過微信「發明」紅包的原因,廣東省有個由來已久的風俗習慣,過年之後初七初八要給同事包包紅包來祝福一下。包括全中國都有在過年互相拜年發紅包的習慣,所以公司一群人就坐下來想能不能發明一個電子紅包,讓這個儀式感簡單一點, 於是大家開始出謀劃策,有人建議紅包數量和金額不要固定,讓用戶自己決定,有人建議來個「驚喜感」的搶紅包,隨機金額,全靠運氣。很顯然,這些建議混合在一起成了紅包現在的樣子。
值得一提的是,紅包的設計師是微信支付的總經理——吳毅先生,且他已於16年5月從騰訊離職。
老外不喜歡紅包
紅包在中國的流行是很正常的,中國最重要的節日便是春節,紅包代表著祝福和好運,但是最近據微信錢包的最新數據顯示,外國人在國外基本上不使用微信紅包,不僅不用還很費解。
而且,在一次國內的留學生交流會上,一個埃及的留學生朋友就發表了自己對微信紅包的疑惑,為什麼一群人在那裡搶一個隨機的錢還不亦樂乎?到底有什麼興趣,而且為什麼好意思拿別人的錢呢?儘管在座的中國朋友努力解釋這是中國一種節日的傳統代表著祝福和接下來一年的美好期望。你看,這就是東西方文化的差異,這就好比外國老年人晚年都是旅行遛狗,而中國老年人晚年要幫自己的兒女帶孩子撫養第三代。外國人不懂紅包不只是一個錢是數字,他承載著節日的美好祝願,只是從實體進化成了電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