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廣東茂名一女子因臉痛拔了三顆大牙,但是疼痛並未緩解,最終查明問題的根源在......
「牙痛」頻發險釀大禍
今年44歲的王姐(化姓)家住廣東茂名,回憶起「牙痛」的經歷,她至今還心有餘悸。
「第一次發作是在刷牙的時候,突然間一陣『刀割』樣的疼痛閃過。」
起初,王姐以為是牙痛。「大概在10天內,我就把右邊兩顆大牙拔了。」陸續拔了三顆大牙後, 「牙痛」還是沒有緩解。
「後來醫生說可能是三叉神經痛。」
口服卡馬西平片後,疼痛有所緩解,但從去年5月份開始,疼痛又加劇了。每次吃飯前,王姐都要先吃藥,等藥效來了,再趕緊吃飯。否則只要輕輕一碰,就可能引發劇烈的疼痛。
王姐回憶,有一次開著摩託車在路上,風輕輕一吹,疼痛就發作了。
「雙手無意識地放開車把手去捂住右臉頰,失去控制的摩託車隨即倒地,我也一併狠狠摔下,險些釀成大禍。」
為尋求進一步的診療,王姐找到了廣東三九腦科醫院。
小針眼解除大疼痛
該院接診的副院長、神經外五科主任魯明結合患者的症狀及表現,認為是右側三叉神經痛的診斷明確。
考慮到保守治療沒有明顯效果,魯明建議患者手術治療。完善相關檢查後,去年12月31日,魯明在患者臉上打了一個針尖樣的小孔,利用這個小孔在全麻下為患者實施了微球囊壓迫術。
王姐(化姓)壓迫三叉神經根部的責任血管
「現在臉頰不痛了。」王姐順利康復出院。魯明介紹,微球囊壓迫術也稱「針尖內手術」,整個創口僅有一個針眼大小,操作時間大約10分鐘,特別適合年老、體弱、有嚴重系統疾病或拒絕開顱手術的患者。
時下正值冷空氣頻發,天氣寒冷容易刺激肌肉及血管收縮,導致三叉神經異常放電,引起劇痛。魯明提醒,三叉神經痛很難自愈,如果診斷有誤,後果嚴重,所以當臉部有明顯劇疼時,請立即到神經科就診。
魯明(左一)所在的神經外五科三叉神經團隊
新聞知多D
三叉神經痛被稱為「天下第一痛」
三叉神經位於人的面部,三叉神經痛是一種常見的神經性疾病,素有「天下第一痛」之稱,年發病率高達4-5/10萬。三叉神經痛患者一般女性患者偏多,發病人一般是年歲都在40 歲以上,如針刺、刀割一樣的疼痛是這種病的最突出表現,一般都是非常突然的那種陣發性疼痛,發作時患者會不由得用手按住面部,吹風、刷牙、洗臉均可能誘發,日久會造成患者面部皮膚粗糙,眉毛脫落稀少,面容枯槁等面部特徵。
患者一般先接受藥物治療,臨床大多數病例開始療效較好,但隨著病程進展往往症狀控制越來越差,即使加大藥物劑量或用藥頻次也多不滿意,而且藥物的副作用也較大。這些都給患者帶來很大的痛苦。當藥物治療失敗時,可以儘早考慮外科手術治療。
"四大標準"判斷三叉神經痛
很多人都經歷過不同程度的頭面部疼痛,而引起頭面部疼痛的原因又十分複雜,如何判斷三叉神經痛,有四大標準——
1、三叉神經痛通常是持續幾秒鐘或幾分鐘的陣發性反覆發作,說話、吃飯、吹風都可能誘發疼痛。
2、三叉神經痛具有間歇期,往往早期疼痛比較輕微,並且有遷延過程,或有一段時間患者感覺不到疼痛了,但過一段時間又會疼痛,且疼痛加重。
3、可體察面部扳機點。即三叉神經痛患者疼痛時需要咬住疼痛部位才能夠緩解,或是觸碰頭面部某一部位即會引起面部疼痛。
4、三叉神經痛早期服用卡馬西平十分有效。
來源:信息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