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本文來自於微信公眾號 營銷看克(ID:yingxiaokanke),作者:雲纓客,授權站長之家轉載發布。
沒有一點點防備,也沒有一絲絲顧慮,「秋天的第一杯奶茶」就這樣出現在大家的視線裡。
從秋分開始,「秋天的第一杯奶茶」引爆全網,從微博微信到抖音快手,徹底地刷了一把存在感。
如此高的話題度,讓多少營銷人發自心底羨慕,這簡直就是理想中的營銷案例,全民參與,無孔不入,病毒式傳播,KPI爆表!
那麼
這個略帶無釐頭的梗是如何火起來的呢?
1、具有顯著性
「__的第一個__」,這種句式結構,因為實在響亮,常常受到品牌們的青睞,其中玩得出神入化的,當屬小米。
「年輕人的第一臺電視」,「年輕人的第一臺智慧型手機」,當年在小米的新品發布會上曾閃亮登場,成為眾多米粉們的記憶。
後來,小米不再用這種形式的口號,但網友們卻自發玩起了梗,隨著商業生態擴張,小米系產品遍布生活的方方面面,「年輕人的第一部檯燈」,「年輕人的第一條毛巾」等戲謔之語也自下而上產生。
除了「第一」這種描述,「秋天」、「奶茶」本身也契合實際季節與基礎邏輯。
最近正是秋分前後,天氣轉涼,人們對奶茶的第一印象是溫暖的、高熱量的,天涼喝奶茶,補充熱量,想來確實符合生活經驗。
與此類似的,還有德芙經典廣告語,「下雨天,巧克力和音樂更配哦」,同樣是創造一個消費場景,立足點必須不能人們公認的生活常識。
2、具有社交價值
「秋天的第一杯奶茶」最早傳開是在朋友圈裡,有人曬出了轉帳52. 00 的截圖,並配文稱「秋天的第一杯奶茶」,之所以曬出來,目的是在她的社交圈子中證明自己受到了關愛。
經此開端之後,有效仿者,曬出轉帳截圖;有質疑者,列出理由反駁;有羨慕者,請求別人轉帳;有吃瓜者,一臉懵懂問號。
「秋天的第一杯奶茶」在其中充當了社交貨幣的作用,通過對這一話題的觀點,塑造自己的社交形象,與其他人產生聯結。支付寶曾推出的集五福活動和微信曾推出的春節紅包照片活動,都是玩透了用戶的社交心理。
3、人們的從眾心理
很多時候,個人會受到群體行為影響而選擇跟隨,就像《阿甘正傳》中演繹的,阿甘一個人在跑步,後來逐漸有一群人也跟著跑,而後來人甚至都不知道阿甘為什麼要跑。
「秋天的第一杯奶茶」的行為動機,是為了表達對被轉帳人的關愛,這是傳播中很多人的共識,但同時也有人並不認可這一點,理由很多:奶茶不健康;為什麼一定要用這種方式表達,等等。
但相比選擇從眾,不從眾可能會受到質疑,最經典的莫過於:別人都有,為什麼我沒有?受此影響,很多人即使理智上不從眾,身體上還是乖乖選擇了跟隨。
這個梗創造了多少營銷財富
1、奶茶店直接受益
「秋天的第一杯奶茶」突然爆火,很多網絡「福爾摩斯」懷疑奶茶店是幕後推手,他們的理由是奶茶店有「作案動機」,話題越火奶茶店收益越大。
雖然沒有旁證能證明奶茶店是幕後推手,但奶茶店在這波熱度中確實受益頗多。
微信指數上,最近幾天「奶茶」的熱度是平時的幾十倍。
幾大奶茶品牌也確實抓住了這個話題,不約而同地借勢營銷了一把,將自身的品牌影響力與這個熱門話題組合發揮出了「1+1>2」的效果。
奶茶店也獲得了不同程度的銷量提升,以至於不少奶茶店店員都埋怨忙不過來。
2、成他山之石 其他行業從中受益
「秋天的第一杯奶茶」不止助長了奶茶行業的銷量高峰,也為其他行業提供了創意素材。
作為一個梗,「秋天的第一杯奶茶」的表述是一種標準而嚴格的文字格式,當其他行業的市場營銷人員想要蹭這一熱點時,只需要把「奶茶」換成自己的產品,就是與熱梗的完美融合。
秋天的第一杯奶茶未必真好喝,秋天的第一個熱點是真好蹭。
3、成為商標、字號等領域的「香餑餑」
無主之鹿,天下共逐之,作為今秋現象級話題,在爆火之初,很多有心人已經將手伸向了它。
商標、企業字號等,是「圈地」多發的領域,企業或個人可以通過申請,將一些高價值的詞彙收為己用,同時可以對其他主體實施禁用權利。尤其是「秋天的第一杯奶茶」並沒有相關權利主體,又不違背相關法律的禁止條款,這使得對它的爭奪完全就成了手速之爭,先下手為強。
4、演化沉澱成為營銷語言
雖然這一梗具有時效性,經過中秋國慶雙節的洗禮,「秋天的第一杯奶茶」成了老梗,但其卻蛻變成了網友們之間相互打趣的一個話題點,成了這一段時間的網際網路記憶。
除此之外,隨著秋去冬來季節變化,「秋天的第一杯奶茶」還將演變成「冬天的第一×××」,「春天的第一×××」,已經有網友提前佔位冬天的第一系列話題了。
網友們正在試圖以「秋天的第一杯奶茶」爆紅的邏輯來預判下一個季度的熱點,如果以應季這一特點來看,「冬天的第一頓火鍋」很有潛力,但應該難以複製上一個全民話題的奇蹟,畢竟無論冬天的第一是什麼,它都只是排在「秋天的第一杯奶茶」後面的第二,網友們的新鮮感沒有那麼強了。
突發性熱點
考驗品牌的「蹭商」
對於很多品牌來說,「蹭熱點」是品牌營銷的一條重要途徑,相比時令節日類可預期熱點,「秋天的第一杯奶茶」這樣的突發性熱點,更挑戰品牌的應變能力,在突發性熱點面前,所有品牌都處於同一起跑線,往往有出奇制勝、以弱勝強的情況出現。
應對突發性熱點,品牌需要做好三方面準備:
第一,審視熱點的屬性,是否具有全民傳播度,是否能在多輪傳播中釋放大眾創意,是否具有行業適配角度,以及是否存在雷區;
第二,尋求切入的角度,在蹭熱點的同時將熱點的傳播勢能轉移到自身品牌上,而不簡單是成為熱點的參與者、追隨者,這對品牌的營銷創意水平有一定要求。
第三,兼顧響應的速度,由於熱點的時效性,品牌儘早將內容輸出,越能佔據先發優勢,成為新一輪熱點發酵周期的中心。
秋天的第一杯奶茶已經隨著秋意漸濃而逐漸散去,但圍繞其進行的營銷現象還留有一絲餘味,我們不禁期待,下一個這樣的突發性熱點會是什麼,又將掀起怎樣的創意狂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