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養雞,自己孵小雞好養還是買的小雞好養?為什麼
在農村裡養雞也是講究科學餵養的,而農民朋友們從小雞育雛到大雞出欄,也是需要一定的養雞技術的。如果盲目的餵養小雞,而不懂管理,這樣就會給小雞造成很大的損失率。所以來看,在農村裡養雞小雞一定要雞場按照標準化的飼養方式進行。關於題主的問題,在農村裡養雞,自己孵化小雞好養,還是買的小雞好養呢?李子作為一名雞場的技術員,把這一問題來回答下:
在此李子認為,無論是自己孵化的小雞,還是買來的小雞,在種蛋的選擇上是第一關鍵。因此我們首先來談一下種蛋的問題:
1,種蛋的選擇和消毒。
在農村裡養雞,農戶們對小雞孵化都是通過「抱窩雞」來給小雞孵化的。而農戶通過挑選其他土雞最近產下的受精雞蛋,然後在放到產窩裡供「抱窩雞」來孵化。而從「抱窩雞」的孵化效果來看,還是很不錯的,在小雞出殼的時候,除一些無精蛋不能孵化外,小雞的孵化率會在90%以上的。
而一些大型的雞場在種蛋的選擇上有些很大的優勢。比如大型孵化場在孵化小雞前是對種蛋進行消毒的,具體的消毒方法是甲醛和高錳酸鉀混合燻蒸消毒。而消毒的目的則是淨化一些種雞帶來的雞沙門氏菌病、大場桿菌病等。而這樣孵化出來的小雞在養殖上有些更大的養殖優勢。
所以咱們先從種蛋的挑選和消毒上來說,從大型種雞場買來的小雞更具有養殖的優勢。
2,小雞的出場管理。
農村裡的小雞經過母雞孵化出來後,就開始跟著雞媽媽四處覓食了,有雞媽媽的保護,而農戶們自然也懶得管理小雞了,對小雞的預防用藥,和疫苗防疫方面也是做的不好。而這樣導致的結果就是在小雞長成成雞的時候,小雞的損失率會達到50%以上。
而從大型種雞場買來的雞自然不和農戶孵化的小雞一樣了。在小雞出場24小時以內,在雞場防疫員剔除掉了一些弱雛後,就給小雞注射雞馬立克氏病疫苗。而種雞場這樣做的目的就是預防雞馬立克氏病的發生,而雞得了這種疾病後,是沒有任何藥物可以治療的。因此在防患於未然的情況下,種雞場的做法還是很可取的。
因此通過上面的分析來看,無論是從種雞蛋的挑選、還是種蛋的消毒、以及孵化小雞過程還有小雞出場,一些大型種雞場因為管理人員的專業、敬業等方面而拔得頭籌。而農戶們自己孵化的小雞,由於消毒不完善以及小雞防疫不全面等原因,而導致自己孵化的雞苗遠遠不如一些大型種雞場的雞苗好養。因此來說,專業就成了養雞的必要條件。
養殖小結:
筆者認為,無論是自己孵化的小雞,還是買來的小雞,在養殖過程中一定要按照嚴格的飼養程序來經營餵養,而不能自行一套。而在挑選小雞上,筆者告訴大家一個竅門,就是一定要選擇一些雛雞腹部吸收卵黃比較好的,叫聲洪亮的小雞進行育雛。在選擇方法上,用手輕輕握住小雞,如果小雞拼命掙扎,就證明這個小雞比較健康,反之亦然。
而農戶們在購買小雞的時候,一定要選擇一些大種雞場。因為大種雞場對大腸桿菌、球蟲病的淨化是比較乾淨的,千萬別貪圖便宜購買一些來路不明的小雞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