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是先有雞還是先有蛋呢?其實這個問題一直是人們討論的話題,不過如今總算有結論了,那就是先有蛋,再有雞。因為蛋比動物出現還要早幾千萬年,更何況是雞呢?因此先有一個能孵出雞的蛋,然後才有雞。那麼什麼樣的雞蛋才能孵出小雞呢?
在以前的農村,幾乎每家的小院裡都會有幾隻雞,那時候村民們買不起肉,而雞蛋就成了農村餐桌上最好的食物,記得那時候經常有賣小雞的商販在村裡走街串巷,幾毛錢就能買到一隻小雞。雖然價格便宜,但是村民們還是喜歡用自己家的母雞來孵小雞。
每年春季天氣變暖的時候,家裡的有些母雞就開始「趴窩」了,這個時候母雞會發出「咕咕」的叫聲,而且體溫會升高,有經驗的村民一眼就能看出來,這時候的母雞就可以孵小雞了。下面就來看一看農村孵小雞應注意哪些事情?
第一:選窩
首先選一個僻靜之處,找一個筐子或者紙箱子都可以,在箱子裡鋪一些稻草或者麥稈,最好是鋪成像鳥窩一樣的半圓形。然後把箱子放好,要防止老鼠爬進去,有時候在孵小雞的時候,老鼠還會偷吃雞蛋。
第二:選雞蛋
農村人在孵小雞的時候,都會從別人家找一些新鮮的雞蛋,這一步最關鍵。首先必須要找家裡有公雞也有母雞在一起混養產下的雞蛋,只有這種雞蛋才能孵出小雞。這種雞蛋就叫做受精蛋,如果只有母雞產下的雞蛋是孵不出小雞的。
其實母雞下蛋與公雞幾乎沒有什麼關係,就算沒有公雞,母雞到了產蛋的時候,也一樣會產下雞蛋的,像平時在超市裡買的雞蛋是孵不出小雞的,如果用這種雞蛋孵小雞,孵一段時間之後,雞蛋裡面就臭掉了。
只有公雞踩過的雞蛋才是受精蛋,農村人應該見過公雞踩蛋的過程,就是一隻公雞站在母雞的背上,母雞會翹起尾巴去迎合,這個過程就是公雞踩蛋。而孵小雞的時候,不僅要找受精蛋,而且必須是近兩天產下的雞蛋,如果超過六天的雞蛋就不行了。
第三:孵小雞
一般一隻母雞一次可以孵出15隻左右的小雞,因此在雞窩裡放入15隻左右的雞蛋就可以了。因為母雞大小有限,放多了也抱不住。當母雞看到放好的雞蛋後,就會自動爬到上面開始孵小雞。
21天左右小雞就孵出來了,不過小雞的出生也是有先後順序的,時間一到,雞蛋殼就會裂出一個小縫,小雞就會用嘴巴啄破雞蛋殼從裡面鑽出來。但是一定不能用手把雞蛋殼扒開,只能等小雞自己慢慢地出來,這樣孵出的小雞才健康。
有時候雞蛋殼也會粘在小雞身上,也不要著急用手去剝掉,有時候一個雞蛋殼裡還會孵出兩個身體粘住的小雞,這種小雞一般是活不了的。這就是因為當初找下的雞蛋是個「雙黃蛋」,因此在選雞蛋的時候,一定不能選擇太大的,萬一是「雙黃蛋」那就不好了。
其實孵小雞的過程並沒有多麼複雜,最關鍵的就是剛開始選雞蛋的過程,有些雞蛋孵著孵著裡面就臭掉了,有些雞蛋孵出的小雞很弱,有些還會孵出兩隻小雞,這些都取決於當初的選雞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