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貓》影評:「恐怖谷理論」的實踐

2020-12-03 時光網Mtime

時光網洛杉磯訊 音樂奇幻作品《貓》根據百老匯火爆的同名舞臺音樂劇改編,日前伴隨著大眾既期待又憂慮的好奇心在北美上映了。

舞臺劇版《貓》

其原作——安德魯·洛伊德·韋伯基於T.S.艾略特1939年的閒適詩集《Old Possum’s Book of Practical Cats》改編的音樂劇——倍受萬千觀眾喜愛,自1981年首演以來,此劇已在倫敦西區連續上演21年,在紐約百老匯也有著18個年頭的演出歷史。

然而,本片的預告片一經釋出,便早到了網上如潮般的抵制與嘲笑。這部片似乎在實踐著所謂的「恐怖谷理論」,將演員的面容嫁接到那些貓科角色畫滿皮毛的身體上。這種在一定程度上不完美的擬人化重塑會給人帶來陰森、怪誕和厭惡的情感,而非認同感。

《貓》首支預告片,一放出後就曾引發大量吐槽

《貓》引發了將CGI技術運用到這樣一部影片上的質疑——從藝術層面上來講似乎是白費功夫

角色的身體比例經常失調——一會兒他們很大,一會兒又變得極小,有時候這兩種情況甚至會同時出現在一場戲中。同時,歌曲與編舞數量也是大雜燴——全部都是跳躍、芭蕾腳尖旋轉和對於貓的過度演繹,但從沒有真正地去塑造能讓觀眾信服的角色

故事以Victoria(弗朗西絲卡·海沃德飾)被裝進袋子、遺棄在倫敦街頭,從而混跡於一眾流浪貓中間開始。Mistoffelees先生(勞瑞·戴維遜飾)與Victoria成為了朋友,並將她介紹給了自己的部族Jellicles。

為了嘗試向不熟悉音樂劇《貓》的觀眾解釋接下來要發生的離奇故事,這會讓那個解釋的人聽起來很瘋狂;但本質上,這個故事就是Jellicle部族在決定誰將升至Heavside Layer,從而轉世成為一隻全新的貓咪。

從敘事角度來講,其實真的一無是處。說實話,《貓》就像段毫無劇情的長徵——過分簡單卻又難以理解。在過程中的某一個時間點,這些貓科角色要被動畫化,這本應是更好的選擇。然後,如果是舞臺劇那種充滿藝術效果的戲服也會不錯。這會創造出一種熟悉的裝扮感,從而使觀眾可以更容易地去感受故事的核心,而不是覺得這一切都很蠢。

本片由湯姆·霍伯指導(這是其第二部歌舞片,上一部是2012年的《悲慘世界》),完全不缺明星:配角方面就有伊德裡斯·艾爾巴、伊恩·麥克萊恩、詹姆斯·柯登、瑞貝爾·威爾森以及其他很多明星助陣。

詹妮弗·哈德森扮演的Grizabella十分成功,而泰勒·斯威夫特對Bombalurina的演繹也足夠有趣。朱迪·丹奇想給自己的角色、部族女家長Old Deuteronomy注入一些特別與上等氣息。但大多數演員都被那糟糕透頂的過度美化製作給壓垮了。

霍伯的《貓》節奏極快,就好像如果他能將影片壓縮進2小時,他就可以贏得什麼賭注,或是什麼表演獎金。(他確實成功了,本片長110分鐘。)

但結果就是,攝影師Christopher Ross混編的鏡頭,沒有一個能長到讓觀眾覺得角色是令人信服的。最終,這部電影成為了一部徹頭徹尾的無聊之作。

雖多彩且狂熱,但還是無聊。《貓》可能會讓一些音樂劇鐵粉感受到一些樂趣;但如果你不是,那麼你就會覺得自己像陷入了一個巨大、奇怪的混亂中——與眾不同,但一點都不有趣

相關焦點

  • 《貓》影評:"恐怖谷理論"的實踐
    時光網洛杉磯訊 音樂奇幻作品《貓》根據百老匯火爆的同名舞臺音樂劇改編,日前伴隨著大眾既期待又憂慮的好奇心在北美上映了。這部片似乎在實踐著所謂的「恐怖谷理論」,將演員的面容嫁接到那些貓科角色畫滿皮毛的身體上。這種在一定程度上不完美的擬人化重塑會給人帶來陰森、怪誕和厭惡的情感,而非認同感。  《貓》引發了將CGI技術運用到這樣一部影片上的質疑——從藝術層面上來講似乎是白費功夫。
  • 紅了半世紀的恐怖谷理論
    事實上,這樣的不舒服感受有個專有名詞可以解釋,叫做「恐怖谷理論」(亦稱詭異谷)。什麼是恐怖谷理論?「恐怖谷」最早由日本機器人學教授Masahiro Mori於1970年提出。該理論以一曲線(下圖)說明,人們面對越像自己(人類)的對象,好感度會越高。
  • 是「恐怖谷理論」又犯了嗎?
    最恐怖的是,按照劇中的設定,這個世界中所有的電子設備都有通用的USB接口、車上有,甚至安全門上也有。一些網友說這是"恐怖谷理論"。"恐怖谷理論"是日本機器人專家森昌弘在1970年提出的一種假設。
  • 我的世界:恐怖谷理論
    03心理學效應之——「恐怖谷」;為什麼會出現這種奇怪的恐懼感?Ernst Jentsch於1906年發布一篇論文《恐怖谷心理學》。其理論是:由於人類和機器人外表、行為極度相似,故而會產生好感。但是當這種相似程度,達到某一個特定的平衡點時,人類會突然地對他們產生反感、甚至是恐懼。
  • 《貓》影評:一場能毀滅貓咪形象的災難
    的電影,儘管在電影前半段就逐漸習慣電影把人臉跟貓融合,並裝在毛茸茸人體上的突兀感,但依然無法減少整部片詭異獵奇的風格,我一直都相信音樂電影只要其中歌曲夠好聽就已經成功了一半,而《貓》確實是如此,但它卻同時也告訴我們如果沒有好好處理另一半,其可能帶來的負面影響將會多麼巨大。《貓》從音樂劇變成電影?
  • 電影版《貓》的失敗也許代表著技術的黑暗面
    而進入到電影的觀看模式後,似乎這種間離性的邊界被模糊,陷入一種恐怖谷理論之中。隨著電影科技的進步,今天銀幕上用特效打造的擬人化角色已不少見。遠在科技泛濫之前,恐怖谷理論已經普遍存在於電影創作之中,甚至是在這個理論被具體提出之前。音樂劇《貓》劇照。
  • 清華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研究生團總支:把馬克思主義理論優勢和實踐...
    中國青年網北京1月15日電 (記者 何洌 通訊員 葉子鵬 車宗凱)近年來,清華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研究生團總支堅持以實踐育人為導向,在加強廣大團員青年理論學習的同時,立足馬克思主義學院學科特色,鼓勵廣大團員青年在實踐中思考理論問題、在行走中體會信仰溫度,在中國乃至在國際舞臺上用青年力量傳遞青年信仰,充分發揮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的獨特理論優勢和實踐優勢,形成了獨具馬克思主義學院特色的團學育人模式
  • 不只是《It》,為什麼歐美電影那麼愛恐怖小丑?
    不過其實縱觀好萊塢恐怖片,其實不乏恐怖Clown的題材,但是本來應該是要提供歡樂的Clown,是如何同時也變成恐怖的象徵?為什麼歐美影視那麼愛用恐怖Clown呢?1. Clown的前世今生古今中外,都不乏Clown這個身份的存在,用意無疑就是用來搞笑、並且娛樂大眾。
  • 《雲南蟲谷》定檔2021,為何這是最恐怖、最難拍的一部?
    其實早在《雲南蟲谷》開拍的時候,就有許多原著粉表示,這是「鬼吹燈」系列中最讓人期待一部,同時也是最難拍攝,而且最恐怖的一部,因為原著小說對這個篇章的描寫過於恐怖且難度係數很高。 1、劇情恐怖,但又不能太重口味 看過原著的網友清楚,《雲南蟲谷》
  • 豐富鄉村旅遊開發理論與實踐的好書:評《鄉村旅遊創意開發》
    一部探索豐富鄉村旅遊開發理論與實踐的好書——評《鄉村旅遊創意開發》林德榮由徐虹、朱偉合著的《鄉村旅遊創意開發》(中國農業大學出版社,2019.12)一書,從鄉村旅遊產業開拓角度出發,圍繞著 「鄉村旅遊創意開發」主題展開深入的理論、實踐與方法的研究,論證了鄉村旅遊創意開發的理論基礎
  • 「我好害怕」,8歲女孩被洋娃娃嚇到嘔吐,家長買玩具應注意恐怖谷
    動畫電影《頭腦特工隊》中,那隻混合了大象、海豚和貓的毛絨玩偶,在女主角的意識中,拯救了遇到危險的她。最後卻讓自己消失在意識之海,感動了許多人。這個玩偶就是孩子在兒童時,陪伴自己的夥伴,雖然隨著孩子成長,它們或許損毀,或許被遺忘,但在記憶的角落,這份陪伴,將和孩子一同成長,或許某一天,會突然出現在孩子的腦海,幫助他們度過難關。
  • 許曉峰:理論結合實踐方能使警犬發揮作用
    在它之後的七到八年服役期間內,不斷應用實踐、學習成長。可以說,它的一生都在學習。整個過程,都需要訓導員的全程陪伴、真心付出、精心培養。警犬技術工作是一項理論與實踐結合較為緊密的專業。有理論沒有實踐,訓練不出現場使用的犬;有實踐沒有理論,訓練不出高水平的犬。只有理論結合實際實踐,肯下功夫吃苦,才能不斷提高犬的作業能力。  其次,要掌握全面的公安業務知識,才能在現場使用中發揮警犬的作用。警犬訓導員首先要掌握犬的飼養管理、神經活動情況,簡單犬病的症狀和治療、訓練理論、訓練方法、現場使用。
  • 《貓的報恩》影評
    生命可以隨心所欲,但不能隨波逐流--《貓的報恩》影評《貓的報恩》(貓の恩返し)可謂是一部很老的動漫了,是吉卜力工作室2002年推出的一部動畫電影。故事改編自漫畫家柊葵的漫畫。然而就因為她救下的那隻貓是貓王子月牙,所以貓國王為了報答她盛情邀請她到貓王國並讓她做月牙的太子妃。正當小春一籌莫展之時,她聽到一個溫柔的聲音讓她去貓咪事務所尋求幫助,她找到了那個隱藏在小巷深處的事務所,認識了男爵,白貓胖胖與烏鴉多多。當觀眾正在享受這份舒適的觀影體驗時,隨著僕從帶領貓隊強行馱走小春影片的氣氛漸漸趨於緊張。
  • 電影《鬼修女》影評,美國恐怖懸疑片,北美周票房冠軍!
    電影《鬼修女》影評,美國恐怖懸疑片,北美票房冠軍!文 / 劉森說娛樂原創首發,轉載請註明《鬼修女》的故事,並不太算是一個起源故事。在劇情手法的安排上,比較屬於一種補述瓦拉克這角色在「厲陰宅宇宙」的連接,或許因劇情的單薄,未深入塑造這角色,純粹以恐怖氛圍的營造來「嚇」人,看完電影感觸的後座力,不如《厲陰宅》,所以在各大影評網的給分並不高,爛番茄更一路下滑到只剩27%的新鮮度,成了5部「厲陰宅系列電影」中,評價最糟(比先前《安娜貝爾》29%的新鮮度還低)。
  • 可以聽到魔鬼哭聲的「死亡谷」有多恐怖?進去的人都嚇破膽
    在中國境內的崑崙山區內,有一個被叫做「死亡谷」的地方,據說無論是人還是生物一旦誤入其中,便是有去無回。而且在死亡谷中,到處都是動物的屍體,一些時間久了,就成了一堆堆的骸骨,看起來非常的恐怖。曾經有科研小組還專門到死亡谷去調查原因,後來在谷中也遭到了險情,最終分析認為,或許是由於這裡磁場異常導致的,不過至今也沒有一個準確的答案。說起來,雖然人類如今自稱是地球上的主人,可是人類對於地球的了解還是非常片面的,就拿陸地來說,雖然從天空中衛星已經拍攝到了地球表面的每一個角落,可是仍然有50%的陸地人類是未曾涉足的,比方說荒漠地帶、雨林深處、海中孤島等等。
  • 《貓和老鼠》熊貓谷地圖攻略 熊貓谷地圖介紹
    導 讀 《貓和老鼠》與佛坪熊貓谷之間聯動合作推出的地圖熊貓谷怎麼樣呢?對此,很多小夥伴還不是很了解。
  • 當量子力學遇上貝葉斯理論,薛丁格的貓終於不用既死又活了
    本站之前已經發了好幾篇文章介紹貝葉斯理論。貝葉斯理論的實際應用相當廣泛,就連一些量子力學理論專家,也開始將目光瞄準貝葉斯理論了。三人都是經驗豐富的量子理論專家,在這篇論文中,他們將量子理論與貝葉斯概率結合起來,「量子貝葉斯模型」(Quantum Bayesianism),簡稱「量貝模型」(QBism)。 量子力學如今已經廣泛應用到各個行業,它切實改變了我們的整個工業,而量子貝葉斯理論與量子力學的這些技術方面的應用無關。量貝理論重在重新解釋量子理論的基本部分的含義。
  • 深刻認識新發展理念的重大理論意義和實踐意義
    深刻認識新發展理念的重大理論意義和實踐意義 原標題:   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的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是我們黨把握世界發展大勢、著眼我國發展全局作出的戰略抉擇,是「十三五」乃至更長時期我國發展思路、發展方向、發展著力點的集中體現,是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
  • 金色搖籃程躍:教育實踐的真正主宰者是教育理論|藍鯨商學院企業家...
    課程和導師分別為:《教育創業與創新中的變與不變》——程躍(金色搖籃創始人兼董事長);《教育企業組織力思考》——陳婉青(編程貓COO、原新東方在線幼兒板塊總經理);《人生雙行線——事業家庭並行不悖》——夏春妮(佰冠學堂創始人、資深家庭教育專家);《教培行業商業實戰與盈利剖析——北京優能對改案例》——朱宇(新東方在線副總裁、東方優播CEO)。
  • 地標品牌專題丨開篇:關於地理標誌農產品品牌化的理論研究與實踐探索
    自2004年率先開啟農業品牌化研究以來,胡曉雲老師及團隊成員十多年來一直持續開展地標品牌的理論研究和實踐探索。 2019年,胡老師受農業農村部中國綠色食品發展中心委託,開展「中國地理標誌農產品品牌化研究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