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將運用黑箱及白箱方法來剖析為什麼「車來了」APP幹到了實時公交裡的第一。
《產品的視角:從熱鬧到門道》裡提到RAC模型,認識產品、還原產品、創造產品,這其中產品認知能力就是產品能力提升的一個方面,同時也是產品經理提高產品思維能力的一個方面。裡面指出,網際網路產品指網站為滿足用戶需求而創建的用於運營的功能及服務,它是功能服務的流程化集成。它把網際網路產品比作通過信息架構和業務流程組成的黑盒子,他首先能夠帶來用戶微笑,然後能夠帶來商業價值。
那麼,如何認識和觀察產品?
套用網際網路是黑盒子這個概念,分為黑箱和白箱兩個方式去認識產品。所謂黑箱,就是不去考察產品內部的線路、流程和設計思路,而是直接按照它的交付預期去測試;採用畫布分析法,從用戶需求、場景、解決的問題、解決方案、亮點等方面了解產品模式,看產品是否帶來微笑價值。所謂白箱,採用T模型,橫向是信息架構,縱向是業務流程,就是要看產品裡面關鍵頁面及功能設計邏輯、線路結構、流程等細節是否符合設計方案。
今天,我將運用黑箱及白箱方法來剖析為什麼「車來了」APP幹到了實時公交裡的第一。
一、簡介1. 產品名稱:車來了
2. 體驗平臺:Iphone5S IOS10.0
3. 體驗版本:V5.2.25
4. slogan:陪你等,伴你行
5. 用戶心理:預測是人類的本能,我們的天性就是需要對未來有確定性的預測才能為眼下的行為找到意義,進而才能保持安定,而當這樣的確定性一旦失去,眼下的行為也會一併失去意義,人就會充滿不安和焦慮。
黑箱分析:根據產品的視角裡,通過黑箱的方式,去看產品是否帶來微笑價值。這一微笑價值的評估,則是採用畫布分析的方式來解析。我先通過回答以下畫布的問題來認識「車來了」這款產品。
二、市場概括、用戶特徵根據「車來了」發布的數據,該類人群是19-35歲的上班族,70%本科以上,月收入6000元以內,熱衷綠色出行,而這類人群在出行方面有著三大特徵:
用戶基數龐大,根據「車來了」CEO邵凌霜所提供的一些數據,中國每天的計程車出行人次約1100萬,而利用公交出行的人數高達2.8億;熟悉線路,通過公交系統出行的用戶每天有著固定路線,就是從家到公司的路線;三高頻,對於上班族、學生族,周一至周五幾乎都是乘坐相同的往返路線。數據顯示,目前在中國超過50個城市面臨不同程度的擁堵,城市越大擁堵越嚴重,接踵而來的問題是:時間浪費;環境汙染,和幸福感降低;而公交出行,多年來為人詬病之處:時間無保障、車輛擁擠、換乘不便等。媒體有關公交出行的多個報導顯示,人們候車時間普遍在20分鐘左右。超過1小時的候車情況也時有發生。公共運輸作為城市地交通主力軍,為用戶提供精準的實時信息解決,用戶候車苦,節省用戶時間, 進而緩解城市交通壓力,成為急需解決的問題。
三、產品定位「車來了」就是給用戶提供實時公交信息,幫助用戶避免因信息不全面而無法做出最優出行決策,提升用戶公交出行體驗。
四、用戶核心需求針對用戶需求,對應KANO模型,車來了相應的解決方案如下:
五、核心業務邏輯車來了以提供實時精準的公交信息為業務核心,不斷提高在各大城市,各條公交線路的的覆蓋率和準確率,並且能準確把握用戶需求和痛點,為用戶提供車輛到站距離及時間、車輛行駛路況、查詢、上下車提醒、收藏等功能。
六、產品核心競爭力「車來了」的核心功能是告訴用戶,你關注的車在哪裡、還有多少分鐘到站。那麼信息的「精準」就是產品的核心競爭力,針對不同城市的交通管理情況設置一套數據處理方法,通過數據處理和運算的算法,克服數據誤差,把」車來了」變成最精準的公交動態信息應用。據統計,車來了每天為大眾的公交出行節省約11分鐘時間。
覆蓋率極廣,憑藉先發優勢,截止至2016年,已經上線全國66個城市,其中一二線城市近40個。覆蓋全國公交線路近2萬條,覆蓋全國公交車輛近20萬輛。
注重各種產品細節的交互和體驗,交互極簡,界面簡潔清爽直觀,提供精細化及人性化的服務,縮短用戶操作路徑,極大提升用戶出行效率和體驗。
七、運營關鍵點1. 拉新階段「車來了」採用的是古老的地面推廣,在公交車站搭訕,教用戶使用,因其精準的實時信息、良好的體驗及口碑,一傳十、十傳百,據創始人邵凌霜說,發傳單,結果發著發著,發到了支付寶公司的所在地,就受到了支付寶的青睞。
2. 活躍拍公交及上車贏取積分、搶紅包及禮包贏取禮品等活動促進了用戶活躍。車來了發起的將親身體驗過程及動態實時發布到平臺上的活動中,不足三個月,在車來了發起此項活動的5大城市,平均每天約10萬人參與分享,涉及路線800多條。這些基於場景進行自主分享的用戶,用戶們成了活雷鋒、公交俠。
白箱分析:以下主要是通過白箱的方式,來剖析「車來了」裡面的用戶核心流程、關鍵頁面及核心功能的設計邏輯、交互流程等來認識產品細節及其設計方案。
八、用戶核心流程「車來了」用戶核心流程:規劃出行路線及查看公交車實時信息的流程。
規劃出行線路及查看公交車實時信息的操作路徑短,提升用戶使用效率;規劃出行線路及查看公交車實時信息的路徑多,方便快速引導用戶,提升用戶體驗.1、規劃出行路線流程:
2、查看公交車實時信息的流程:
九、關鍵頁面及核心功能對於具體的關鍵頁面和核心功能,要結合用戶具體的使用場景和需求,考慮用戶進入這個界面,他想獲得什麼,然後再分析功能本身是否或者滿足用戶需求,符合用戶預期的完整行為路徑是怎麼樣的。也就是回到最本質的問題,對用戶的價值是什麼?
1、「車來了」主界面及線路詳情頁主界面及線路詳情頁關聯的,線路詳情的查看依賴於車站及線路信息,即只有快速查詢到所需車站及線路信息才能查看線路詳情。
(1)用戶首先來到主界面的動機是什麼?
從基本型需求查詢車站及線路信息的角度看,分為兩種狀態:
因此,主界面的價值在於便於用戶快速查詢車站及線路相關信息,然後進入線路詳情頁查看公交的實時信息,完成期望型需求。
(2)怎麼解決用戶基本型和期望型需求?核心功能是什麼?
A. 設計符合用戶符合用戶預期的行為路徑,提供提升用戶使用效率:
B.展示常用車站及線路實時信息,重點滿足上班族及學生族。「車來了」從數據中分析發現,很大一部份用戶用戶熟悉線路,他們每天有著固定路線,就是從家到公司的路線;對於上班族、學生族,周一至周五幾乎都是乘坐相同的往返路線。因此,「車來了」根據用戶使用行為情況,在頂端智能展示用戶當前位置所常用的車站及路線信息,包括到站時間、車輛方向,用戶進入首頁,無需任何操作,便可查看上下班。還有個細節,線路展示的下一站地點反映出不是用戶所乘方向,可右滑該線路進行切換查看相反反向的信息,即貼心又高效。
C. 提供精準、實時的公交信息。包括多輛公交的到站時間、距離、實時路況、時刻列表等,一.便於綜合考慮這些實時信息,得出最優的出行方案。比如如果到站時間比較久,可選擇在家等候,在合適時機才出門,節省時間;比如附近有幾個公交站都可到達目的地,可對比車輛多少、到站時間、實時路況選擇最優出行方案;二.用戶對時間具有預知性,避免候車焦慮及不安,提升出行體驗;三. 公交實時路況,也是車來了的優勢之一。在通過此項功能了解道路狀況之手,用戶將能更主動地掌握和分配時間,及時調整出行方案。
2、路線規劃頁面(1)用戶使用場景為選擇公交車外出,核心價值是幫助用戶獲取最優出行方案。
(2)怎麼解決用戶需求?
A.用戶使用路徑:
B. 為用戶提供全面的參考信息,包括到達目的的時間距離、需步行距離、換乘車輛、到站時間,方便用戶快速選擇最優出行方案;
C. 線路詳情裡提供查看路線具體實時信息的入口①及導航入口②,省去用戶重新返回去搜索該路線進行查看和退出再去第三方應用導航的時間,為用戶提供提供精細化及人性化的服務。
3、乘車及上下車提醒模式(1)用戶使用場景等候公交和在公交上玩手機及睡覺,核心價值幫助用戶及時上下車.
(2)怎麼解決用戶需求?
A.用戶使用路徑,快速直達:
B. 設計「上車」功能,展示到站站數及預估所需時間,讓用戶有一定心理預期;當快到站時提前通知用戶避免用戶錯過站。同時閒聊模式、乘車可獲積分可相應提升用戶粘性。
十、總結車來了在這三年致力於面向個人,滿足用戶出行、實時路況、用戶和用戶之間交通信息服務,通過對數據的挖掘分析,實現了精準的信息查詢,提升了用戶的出行體驗和效率。雖然車來了app屬於高頻應用,但與其它工具性產品存在同樣的問題,就是粘性低、停留時長有限,盈利模式不清晰。
未來的發展趨勢也許會往這兩方面發展:
擴展產品邊界,期望連結內容、人,考慮到車來了用戶普遍年輕化的特點,車來了也許會拓展平臺服務內容,至於未來會引入哪些與自身產品屬性相符合的內容,值得深思和期待。深入用戶場景,連結服務,工具產品存在的意義是為了讓大家生活的更加方便,讓大家在解決場景矛盾時有更好、更快的體驗入。工具產品可以嘗試深入到具體使用場景,來查找可以優化的空間。跟據用戶真實需求走,提供針對性、強關聯的服務,提升用戶體驗,例如引入公交卡查詢充值等服務。
本文由 @曾小牛 原創發布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收藏已收藏 | {{ postmeta.bookmark }} 點讚已贊 | {{ postmeta.postlik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