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篆隸書法在經歷了秦漢的首次高峰後便逐漸沉寂了下來,於是帖學開始登上歷史舞臺並長期佔據著書壇的主流位置。直到一千多年後的清代,隨之金石碑學、樸學、篆刻藝術的發展,篆隸書法終於迎來了其第二次高峰。這一時期,出現了眾多金石學大家,比如鄧石如、吳讓之、趙之謙、吳昌碩等人。他們往往都是「書畫印」的三絕之材,如果僅論書法,又多是篆隸行草楷諸體皆能。比如課代表今天要介紹的吳讓之的書法作品,便是很好的例子。
吳讓之除了其篆刻治印的能為,其書法也寫有著深厚的功力,篆隸行草無一不精,至於其楷書作品則相對流傳較少。其篆書渾樸清健、俊逸爽勁,意氣綿延不斷而韻味醇厚。甚至就連吳昌碩也常對人言「學完白不若取徑於讓翁";其隸書結體疏朗、蒼厚鬱茂,頗富古意;其行書圓勁流美,給人以清澹甜潤之感;並摻有北碑意韻,一掃"館閣體"纖弱之風。另外,吳讓之亦善作畫,其畫作在當今亦屢拍高價。
遺憾的是晚年的吳讓之落魄窮困,棲身寺廟借僧房鬻書,潦倒而終。好了,接下來我們一起欣賞吳讓之的多體書法作品——
著名金石學家吳讓之15幅書法欣賞
吳讓之的篆書點畫舒展飄逸,結體瘦長疏朗,行筆穩健流暢。古樸雖不及鄧石如,而靈動典雅似則過之,頗具嫵媚優雅之趣,在晚清書壇享有很高的聲譽。對後來的趙之謙、吳昌碩均有影響。其在明清流派篆刻史上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吳熙載(1799-1870),原名廷揚,字熙載,後以字行,改字讓之,亦作攘之,號讓翁、晚學居士、方竹丈人等。江蘇儀徵人。清末著名篆刻家、書法家,亦善繪畫。曾長期寓居揚州,以賣書畫刻印為生。
文丨書畫課代表 ,更多高清金石書畫作品及其背後的故事,歡迎各位熱愛書法繪畫、篆刻治印的朋友關注我們!您的每一次「點讚、評論、收藏、轉發分享」都是對我們的支持,更是我們繼續創作的重要動力!我們將繼續創作、分享更多優質內容,不負「集金石書畫之精粹」的初心。
申明:本文由「書畫課代表」原創首發,圖文消息謝絕未經授權的複製、抄襲或抓取行為。如需轉載請聯繫授權並註明出處,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