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含有的馬兜鈴酸致肝癌 含此成分的藥物千萬別再吃!

2021-01-20 一品手機網
中藥含有的馬兜鈴酸致肝癌 含此成分的藥物千萬別再吃!
2017.10.23 10:14:00來源:壹品健康作者:sharon

10月23日報導 文/sharon

據外媒報導,15年前馬兜鈴酸就被列為1類致癌物。一篇馬兜鈴酸的重磅論文,登上了權威醫學期刊《Science Translation Medicine》封面,該論文顯示,含馬兜鈴酸的有毒草藥,是導致亞洲肝癌的重要原因之一。

(此圖來源於《Science Translation Medicine》期刊)

馬兜鈴酸是一種草藥化合物,在許多傳統藥物中都有發現,與腎衰竭和泌尿道癌症有關。由於這些已知的毒物,含有這種化合物的藥草在一些國家被限制或禁止,但它仍然在一些配方中使用。

馬兜鈴酸究竟是什麼?

馬兜鈴酸是提純晶化西藥。這類有機化合物天然存在於諸如馬兜鈴屬(Aristolochia)及細辛屬(Asarum)等馬兜鈴科植物中,而這些植物曾廣泛地被中醫經經炮製解毒作為原生藥材入藥。此外,依靠吸食這類植物生存的蝴蝶體內也有馬兜鈴酸。

馬兜鈴酸Ⅰ是最常見的一種馬兜鈴酸類化合物,它可在幾乎所有馬兜鈴屬植物中發現,並常與馬兜鈴內醯胺(aristolactams)共存。含有以馬兜鈴酸和類似化合物(統稱為AA)形式的腎毒素和誘變劑。AA涉及多種癌症類型,有時具有非常高的突變,特別是在上尿路上皮癌(UTUC)中。AA相關腎功能衰竭和尿路上皮癌在臺灣普遍存在。

肝癌新發現

根據臺灣衛生福利部門統計,全臺每年新增1萬1000名肝癌患者,導致超過8000人死亡,高居島內癌症十大死因第二名。

長庚醫院與新加坡國立大學、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合作,用3年時間分析臺灣98名肝癌患者的基因,發現有76名患者的肝癌基因中帶有「馬兜鈴酸特有的基因突變指紋」,而馬兜鈴酸致癌能力比抽菸、紫外線更強,且主要靠人體的肝臟、腎臟代謝。

研究團隊利用國際公開的肝癌基因資料,分析了全球近1400個肝癌病例,發現馬兜鈴酸特有的基因突變指紋,也廣泛出現在大陸、韓國及東南亞,但比例都遠低於臺灣。

研究人員對來自臺灣兩家醫院的98例肝癌病例進行了整理,發現78%的患者有AA誘變特徵,AA誘變佔已知癌症基因突變的一大部分。大陸89例肝癌患者中,47%的患者顯示AA誘變特徵;東南亞29%的肝癌患者顯示AA誘變特徵;韓國和日本的數據為13%和2.7%;北美和歐洲的數據分別為4.8%和1.7%。

臺灣中醫師公會全聯會表示,馬兜鈴酸相關的藥材已經禁用多年,中藥材不得驗出含有馬兜鈴酸,也呼籲民眾不要自行購買草藥或服用非醫療院提供的藥品。

眾所周知,厚樸作為一味含馬兜鈴酸的中藥,早已在美國和歐盟被禁用,馬兜鈴酸含量約為每克含0.001%。但在中國,廣泛應用於許多非處方的中成藥中,比如藿香正氣口服液,它是一個許多家庭常備的中成藥,一般用於感冒、提神,成分有蒼朮,陳皮,厚樸,白芷,茯苓,大腹皮,生半夏,甘草浸膏,廣藿香油,紫蘇葉油。

據估算,中國約1億人曾服用過此藥。根據天津透析醫生周光達接觸的案例,有間斷小劑量服用含馬兜鈴酸中藥的人,20年後和40年後透析的病例兩個

由此可見,間斷小劑量服用含馬兜鈴酸會有20-40年潛伏期,可能短期幾年內發現沒什麼,但長期的影響目前沒有這方面的研究。據媒體報導,臺灣約39%的人曾服用過含馬兜鈴酸的中藥,而臺灣約12%的人患有慢性腎炎,洗腎率世界第一。

馬兜鈴酸的作用:

中醫理論認為,馬兜鈴屬的中草藥具有利尿、抗感染、消炎、抗蛇毒和抗癌等功效,因而被廣泛地用於各種中藥材中。

馬兜鈴酸具有腎毒性和潛在的致癌作用。可誘導腎小管上皮細胞纖維化及凋亡;促進細胞周期加速,而導致泌尿道上皮異常增殖;經還原代謝,並與DNA形成加合物,使RAS基因和P53基因突變,進而誘發癌變。

哪些中藥裡含有馬兜鈴酸?

已知或懷疑含有馬兜鈴酸的藥材:馬兜鈴、關木通、天仙藤、青木香、廣防己、漢中防己、細辛、追風藤、尋骨風、淮通、硃砂蓮、三筒管、杜衡、管南香、南木香、藤香、背蛇生、假大薯、蝴蝶暗消、逼血雷、白金果欖、金耳環、烏金草等。

可能與上述藥材混用而攙雜馬兜鈴酸的藥材:木通、苦木通、紫木通、白木通、川木通、預知子、木防己、鐵線蓮、威靈仙、香防己、白英、白毛藤、大青木香等。

平時吃的這些藥裡也很可能含有馬兜鈴酸:耳聾丸、八正丸(散)、純陽正氣丸、大黃清胃丸、當歸四逆丸(湯)、導赤丸(散)、甘露消毒丹(丸)、排石顆粒、跌打丸、婦科分清丸、冠心蘇合丸、蘇合丸、辛荑丸、十香返生丸、濟生桔核丸、止嗽化痰丸、八正合劑、小兒金丹片(丸)、分清五淋丸、安陽精製膏、辛夷丸、兒童清肺丸、九味羌活丸(顆粒、口服液)、川節茶調丸(散)、小青龍合劑(顆粒)、舒筋活血丸、養陰消炎湯等。

小編說兩句:

目前沒有研究說明馬兜鈴酸有安全劑量,對於吃過含有馬兜鈴酸藥物的人,先不用驚慌,畢竟是藥三分毒;最後,繼續心存僥倖吃該類藥物的人謹記,這一定有害無益。(sharon)

相關焦點

  • 「中藥含馬兜鈴酸致肝癌」論文引爭議,專家:警惕藥物肝損傷
    10月18日,科學雜誌旗下轉化醫學子刊《科學轉化醫學》(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以封面故事的形式,發布一篇研究論文,通過病理標本測序的方法,證明在亞洲(特別是中國大陸、臺灣地區),肝癌的發生與馬兜鈴酸導致的基因突變密切相關,一些含有馬兜鈴酸的中草藥有造成肝癌的風險。
  • 含馬兜鈴酸的中藥,與肝癌有關?這幾種藥,你家可能有
    雖然中國肝癌的發生率很高,但是否與馬兜鈴酸直接相關也有待進一步的研究。 馬兜鈴酸除了導致肝癌的發生,還會對我們的身體有其他的影響。比如還會引起腎衰竭的發生。我們熟悉的中藥如龍膽瀉肝丸,因為當中含有的關木通中含有馬兜鈴酸,引起了多起的尿毒症案例的發生。
  • 馬兜鈴酸致癌?哪些中藥含馬兜鈴酸?
    最近幾天,一個關於「馬兜鈴酸致癌」的話題令醫療圈不淡定了。馬兜鈴酸是什麼?馬兜鈴酸真的致癌嗎?哪些中藥含馬兜鈴酸?  據港媒報導,2017年10月19日,臺灣長庚醫院的一項研究結果問世了,研究人員在分析了98名肝癌患者基因的基礎上,發現有80%和馬兜鈴酸關係密切:76名患者的肝癌基因中含有「馬兜鈴酸特有的基因突變指紋」。
  • 專家:馬兜鈴酸有明顯腎毒性 但致肝癌證據不足
    據光明日報11月5日報導,近日,美國《科學轉化醫學》雜誌刊發了一篇研究論文,認為馬兜鈴酸會導致肝癌。文中稱,中國臺灣地區78%的肝癌以及內地47%的肝癌,可能與它有關。此消息一出,立刻引起廣泛關注及激烈爭論。馬兜鈴酸真的是亞洲地區肝癌高發的罪魁禍首嗎?那些含有馬兜鈴酸成分的中藥、中成藥,吃了會不會導致肝癌?針對公眾關心的問題,記者採訪了權威專家。
  • 重磅醫學期刊論文證明,含馬兜鈴酸中成藥導致中國人易患肝癌
    15年前,馬兜鈴酸被列為1類致癌物。包括歐洲、美國、中國臺灣和香港地區紛紛禁止了含馬兜鈴酸的中藥的使用,但在中國大陸許多家庭都備有含馬兜鈴酸成分的中成藥。 也就是說,含馬兜鈴酸的中藥,是中國人容易患肝癌的罪魁禍首之一。 馬兜鈴酸是存在於一些中草藥中的化學成分,其能誘導細胞內產生一種非常特別的突變,現在只要通過基因檢測,就能馬上判斷這個腫瘤和馬兜鈴酸有沒有關係。研究者對亞洲各地肝癌樣本做了基因檢測,發現大陸47%,臺灣78%,東南亞56%的肝癌樣品都明確顯示與馬兜鈴酸誘導的細胞突變相關。
  • 含馬兜鈴酸的中藥還能用嗎?
    最近,國際著名期刊《科學》旗下的《轉化醫學》子刊發表的一篇封面文章,再次將馬兜鈴酸推上了輿論的風口浪尖,同時也引發了業界對含馬兜鈴酸中藥是否致癌的激烈爭論。該文章稱,研究人員通過對全世界共計1400多個肝癌樣本的測序分析,發現中國樣本的馬兜鈴酸暴露印記明顯高於北美和歐洲的樣本,進而得出了亞洲肝癌的發生與馬兜鈴酸存在相關性的結論。那麼,含有馬兜鈴酸的中藥究竟還能不能用,如何看待中藥的安全性,迫切需要人們理清問題,走出誤區。何為馬兜鈴酸?危害有多大?
  • 研究證明馬兜鈴酸可以導致肝癌 魚腥草還能吃麼?
    眾多中藥成分含有馬兜鈴酸,其與癌症發生的關係存在爭議。二十世紀九十年代,研究者發現馬兜鈴酸能夠引起馬兜鈴酸腎病,繼而可能引起尿路上皮癌,因此其被國際癌症研究機構列為Ⅰ類人類致癌物。近年來,馬兜鈴酸與肝癌的關係引起更大爭議,尤其我國肝癌發病率很高,是否與服用含有馬兜鈴酸的中藥有關沒有定論。
  • 馬兜鈴酸肝毒性疑雲待解
    而關木通中含有大量馬兜鈴酸。不過,他的發現並未引起重視,當時僅被視為個例。1990年代起,含有馬兜鈴酸成分的中藥腎毒性事件時有發生,最著名的要數2003年的「龍膽瀉肝丸事件」。當時,吳淑敏等28名尿毒症患者同時起訴同仁堂,認為其生產的龍膽瀉肝丸是尿毒症致病主因。龍膽瀉肝丸配方中的一味藥材也是關木通,含有馬兜鈴酸。
  • 馬兜鈴酸被指致癌冤不冤?
    不少微信公號直接打出「馬兜鈴酸致肝癌」的標題,還有的列出一大堆含有馬兜鈴酸的中成藥名單,稱可以「丟進垃圾桶了」。但是,醫生群體裡卻為此吵翻了天。  引發熱議的「重磅研究」  廣東省第二人民醫院藥學部主任藥師梅清華告訴記者,《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期刊2016年的影響因子高達16.796,可見這個研究的確有分量。
  • 馬兜鈴酸攪黑「中藥圈」?這些"自製藥"表示不服
    一份「含馬兜鈴屬藥材的已上市中成藥品種名單」在朋友圈瘋傳,藿香正氣口服液等常用藥赫然在列,而且目前藥店裡治療咳嗽胃疼為主的大量中成藥仍在售,不少人看後都擔心這麼多藥是不是不能再吃了。但是這種「一竿子打翻一船藥」的做法真的不會太激進嗎?
  • 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注意防範含馬兜鈴酸藥品的腎毒性風險
    前不久,一篇有關馬兜鈴酸的重磅論文登上權威醫學期刊《科學—轉化醫學》封面。論文稱,在中成藥裡廣泛存在的馬兜鈴酸成分與亞洲人的肝癌相關。與此同時,一份含馬兜鈴屬藥材的藥品名單在坊間流傳,引發人們廣泛關注。
  • 馬兜鈴酸:老祖宗吃了沒事,是因為他們死得早
    文章主要內容是分析馬兜鈴酸及其衍生物對肝癌的影響,論證很多被廣泛使用的中藥含有馬兜鈴酸,具有不可逆的、永久的致癌性。"拼的是概率,你攝入的越多,肝癌爆發的可能性就越高。" 而且,"病人攝入馬兜鈴酸草藥20年後,活檢仍能找到馬兜鈴酸的代謝產物。"只要吃過一次,貽害無窮!含有馬兜鈴酸的植物全世界共有600多種,其中中國的中藥常用65種。
  • 馬兜鈴酸致癌嗎 這些中草藥裡卻含有
    據悉,馬兜鈴酸存在於某些中草藥中,例如關木通、廣防己、青木香、天仙藤、馬兜鈴、細辛等。這些中藥一般是用來祛風溼、止痛、消炎等,下面就跟著小編一起來了解下吧。  什麼是馬兜鈴酸  據悉,馬兜鈴酸存在於某些中草藥中,例如關木通、廣防己、青木香、天仙藤、馬兜鈴、細辛等。這些中藥一般是用來祛風溼、止痛、消炎等。
  • 馬兜鈴酸與肝癌有關嗎
    食藥監總局回應,尚無直接有力的數據支撐,對防範相關風險已採取措施記者 林麗鸝國家食品藥品監管總局新聞發言人近日就10月18日美國《科學—轉化醫學》雜誌發表的文章《馬兜鈴酸及其衍生物與臺灣和亞洲其他地區肝癌相關》做出回應。
  • 腎臟殺手——「馬兜鈴酸」再認識_馬兜鈴酸_馬兜鈴酸腎病_腎臟病...
    近日,權威期刊《科學轉化醫學》發表的一篇文章稱,「含馬兜鈴酸及相關化合物的有毒草藥,可能是導致亞洲尤其是中國內地和臺灣地區肝癌的重要原因之一。」而隨著該文章的發布,「馬兜鈴酸」這個不被重視的名字一時間被所有醫學媒體熱烈討論,其毒性作用再一次成為人們的關注點——畢竟,不論是傷肝、致癌、傷腎、傷泌尿系統,都不是鬧著玩的。今天,小編就馬兜鈴酸的腎毒性、機制以及常見藥物進行了整理,供大家參考。什麼是馬兜鈴酸?
  • 世界腎臟日|方舟子訪談:馬兜鈴酸究竟是一種什麼東西
    「馬兜鈴酸中藥不是一般的有毒副作用的藥物,而是有百害無一利的無形殺手,這種藥物是應該堅決拒絕的。貓頭鷹:馬兜鈴酸究竟是一種什麼東西?身邊常見的哪些藥物含有馬兜鈴酸?馬兜鈴酸中藥的問題引起國際醫學界的重視,是在90年代,比利時醫生發現大約有100名婦女因為服用含有馬兜鈴酸中藥成分的減肥藥,引起腎衰竭,需要定期做血液透析或換腎;之後法國、日本、英國、美國以及我國香港、臺灣等地也陸續發現服用馬兜鈴酸中藥引起腎衰竭的病例,國際上稱為中草藥腎病。各國藥監部門紛紛採取行動禁用、限制馬兜鈴酸中藥。
  • 馬兜鈴酸是什麼?馬兜鈴酸與肝癌是否有關尚無直接正確
    (原標題:馬兜鈴酸與肝癌有關嗎(服務窗))  國家食品藥品監管總局新聞發言人近日就10月18日美國《科學—轉化醫學》雜誌發表的文章《馬兜鈴酸及其衍生物與臺灣和亞洲其他地區肝癌相關》做出回應。  此次馬兜鈴酸引發熱議,主要是文章將其與肝癌關聯,在科學界也引起了廣泛討論。它究竟與我國肝癌患者的發病有關係嗎?
  • 中藥有毒?馬兜鈴酸致癌,官方提醒這些中藥要少吃!
    文章主要內容是分析馬兜鈴酸及其衍生物對肝癌的影響,論證很多被廣泛使用的中藥含有馬兜鈴酸,具有不可逆的、永久的致癌性。研究分析發現,亞洲人群的肝癌和馬兜鈴酸導致的基因突變具有高度相關性,其中大陸地區和臺灣最高。
  • 闢謠特工隊|馬兜鈴酸真會致癌嗎(Ⅱ)?
    然而遺憾的是,事後人們卻輕率地把事故的責任歸咎於中藥的毒性。除了將這次事故命名為「中草藥腎病」(之後更改為「比利時腎病」)之外,將含有所謂「馬兜鈴酸」毒性成分的相關中藥都予以禁用。另一次是2003年的「龍膽瀉肝丸事件」,媒體披露中藥中的關木通成分含馬兜鈴酸導致腎病。
  • 含有這種物質的減肥藥,真的會致癌嗎!?
    該報導稱,經研究證實,中藥馬兜鈴中的成分「馬兜鈴酸」會導致肝癌,並認為中國臺灣地區 78% 的肝癌以及大陸地區 47% 的肝癌發病都與它有關[1]。 此報導立刻引起大眾的廣泛關注和激烈討論。那麼,馬兜鈴酸真的是亞洲地區肝癌高發的罪魁禍首嗎?服用含馬兜鈴酸成分的中藥,真的會導致肝癌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