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馬兜鈴酸的中藥,與肝癌有關?這幾種藥,你家可能有

2021-01-09 騰訊網

前段時間,肝病領域的權威期刊《肝臟病學》發表了一項新研究關於馬兜鈴酸與肝癌的發生有直接因果關係,引起了軒然大波。

上海交通大學系統生物醫學研究院的韓澤廣團隊在小鼠的身上進行實驗,發現了馬兜鈴酸所介導的基因組,若發生了改變能夠引發肝癌,尤其是藥劑使用量越大,肝癌發作越快。

馬兜鈴酸是硝基菲羧酸類天然有機化合物,存在於馬兜鈴屬和細辛屬等馬兜鈴科植物中。

馬兜鈴科植物是傳統的中藥,由於這味中藥具有利尿、抗感染、消除炎症和對抗蛇毒等強大的功效,過往曾經被廣泛的使用,且可以作為中藥材進過一系列炮製後入藥。

但是近年來,在一系列的科學研究中把引起亞洲地區肝癌發生的矛頭紛紛指向了馬兜鈴酸,這也使得我國中藥在國際上的發展過程中遭受到了質疑。雖然中國肝癌的發生率很高,但是否與馬兜鈴酸直接相關也有待進一步的研究。

馬兜鈴酸除了導致肝癌的發生,還會對我們的身體有其他的影響。比如還會引起腎衰竭的發生。我們熟悉的中藥如龍膽瀉肝丸,因為當中含有的關木通中含有馬兜鈴酸,引起了多起的尿毒症案例的發生。

馬兜鈴屬和細辛屬等馬兜鈴科植物含有馬兜鈴酸這一成分,馬兜鈴自然就是馬兜鈴科的植物之一。但還有許多中藥含有馬兜鈴酸這一成分。

《中國藥典》中收載含有馬兜鈴酸的中藥除了馬兜鈴之外,還有廣防己、關木通、天仙藤、青木香。我們熟悉的中藥產品中,複方蛇膽川貝散、潤肺化痰丸(雞鳴丸)、九味牛黃丸、風溼止痛丸等主要的中藥有效成分中包含了馬兜鈴這一中藥,故也上述中藥製劑是含有馬兜鈴酸這一成分的。

俗話有雲「是藥三分毒」,藥物是一把雙刃劍,能夠救人的同時也會含有一定的副作用。特別是中藥,因為中藥中的成分比西藥複雜許多,那我們應當如何正確的使用中藥呢?

一、遵從醫生的囑咐,合理使用中藥。

中藥雖然有可能起效慢,但是也不宜超量或者長期服用,當中可能會含有毒性成分一旦超過人體的排毒的「限度」,就會積累下來而致病。比如何首烏中含有蒽醌類有機會長期服用可能會導致肝損傷,中藥白果的果實中含有苦杏仁酸大量積累在體內可能會引起肝中毒。

二、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服用適合的中藥。

有些患者因為自身會有其他疾病,就不適合服用一些中藥。比如有蠶豆病的患者是最好不要服用金銀花、川蓮等中藥,否則會引起溶血。

因此在醫院就診時,在醫生開藥的時候,要告訴醫生自身實際的一些病症,好讓醫生對症下藥且避免能引起副作用的中藥或其他藥物。

三、到正規的藥店購買中藥。

我們都知道,中藥是有正品和偽品的區別的,正品和偽品的外形十分相似,但是中藥的成分和功效卻會有所不同。

因此,在正規藥店購買中藥是很有必要的,而且最好在購買中藥的時候保留購買憑證,一旦發生糾紛也有證可尋,

總而言之,馬兜鈴酸致癌的研究將中藥推向了風口浪尖,但也相信中藥這一我國的瑰寶也能經受住考驗,逐漸走向世界的。中藥雖然安全性高和副作用小,但是也應當依據自身實際情況,遵從醫囑,購買正品中藥,合理服用中藥。

你服用過含馬兜鈴酸的中藥嗎?

參考資料:

1.管顏青,《馬兜鈴酸致肝癌再添實錘!那馬兜鈴屬的中藥還能用嗎?》,2019-08-02

2.操秀英,《「馬兜鈴酸致肝癌」是實錘還是誤讀》,科技日報,2019-08-08

3.楊月,《食藥監總局:43種馬兜鈴酸中成藥要做安全評估》,人民網-健康時報,2017-11-12

4.陳澤雲,《藥食同源有講究:只選對的,不選貴的》,羊城晚報,2019-07-03

相關焦點

  • 中藥含有的馬兜鈴酸致肝癌 含此成分的藥物千萬別再吃!
    中藥含有的馬兜鈴酸致肝癌 含此成分的藥物千萬別再吃! 2017.10.23 10:14:00來源:壹品健康作者:sharon 10月23日報導 文/sharon據外媒報導,15年前馬兜鈴酸就被列為1類致癌物。
  • 馬兜鈴酸是什麼?馬兜鈴酸與肝癌是否有關尚無直接正確
    (原標題:馬兜鈴酸與肝癌有關嗎(服務窗))  國家食品藥品監管總局新聞發言人近日就10月18日美國《科學—轉化醫學》雜誌發表的文章《馬兜鈴酸及其衍生物與臺灣和亞洲其他地區肝癌相關》做出回應。  此次馬兜鈴酸引發熱議,主要是文章將其與肝癌關聯,在科學界也引起了廣泛討論。它究竟與我國肝癌患者的發病有關係嗎?
  • 「中藥含馬兜鈴酸致肝癌」論文引爭議,專家:警惕藥物肝損傷
    馬兜鈴酸真的會導致肝癌發生嗎?這些含有馬兜鈴酸的中草藥都不能用了嗎?上海仁濟醫院消化內科茅益民教授在國內率先牽頭開展藥物肝損傷的相關研究,並創建了國內首個關注藥物性肝損傷的網絡平臺。他看到這篇論文後表示,「醫學界對這篇論文的爭議很大,研究只說明馬兜鈴酸與肝癌發生關聯,但不能說明具有因果關係,不過研究提醒我們對含有馬兜鈴酸的藥物要非常警惕。」
  • 馬兜鈴酸與肝癌有關嗎
    此次馬兜鈴酸引發熱議,主要是文章將其與肝癌關聯,在科學界也引起了廣泛討論。它究竟與我國肝癌患者的發病有關係嗎?食藥監總局新聞發言人介紹,根據流行病學大樣本、大數據分析,我國肝癌患者主要由B肝病毒感染引起,是否與馬兜鈴酸有直接關係,尚無直接有力的數據支撐。馬兜鈴酸具有明顯腎毒性,可造成腎小管功能受損,甚至存在引發腎癌的風險。
  • 馬兜鈴酸致癌?哪些中藥含馬兜鈴酸?
    最近幾天,一個關於「馬兜鈴酸致癌」的話題令醫療圈不淡定了。馬兜鈴酸是什麼?馬兜鈴酸真的致癌嗎?哪些中藥含馬兜鈴酸?  據港媒報導,2017年10月19日,臺灣長庚醫院的一項研究結果問世了,研究人員在分析了98名肝癌患者基因的基礎上,發現有80%和馬兜鈴酸關係密切:76名患者的肝癌基因中含有「馬兜鈴酸特有的基因突變指紋」。
  • 含馬兜鈴酸的中藥還能用嗎?
    該文章稱,研究人員通過對全世界共計1400多個肝癌樣本的測序分析,發現中國樣本的馬兜鈴酸暴露印記明顯高於北美和歐洲的樣本,進而得出了亞洲肝癌的發生與馬兜鈴酸存在相關性的結論。那麼,含有馬兜鈴酸的中藥究竟還能不能用,如何看待中藥的安全性,迫切需要人們理清問題,走出誤區。何為馬兜鈴酸?危害有多大?
  • 重磅醫學期刊論文證明,含馬兜鈴酸中成藥導致中國人易患肝癌
    15年前,馬兜鈴酸被列為1類致癌物。包括歐洲、美國、中國臺灣和香港地區紛紛禁止了含馬兜鈴酸的中藥的使用,但在中國大陸許多家庭都備有含馬兜鈴酸成分的中成藥。 也就是說,含馬兜鈴酸的中藥,是中國人容易患肝癌的罪魁禍首之一。 馬兜鈴酸是存在於一些中草藥中的化學成分,其能誘導細胞內產生一種非常特別的突變,現在只要通過基因檢測,就能馬上判斷這個腫瘤和馬兜鈴酸有沒有關係。研究者對亞洲各地肝癌樣本做了基因檢測,發現大陸47%,臺灣78%,東南亞56%的肝癌樣品都明確顯示與馬兜鈴酸誘導的細胞突變相關。
  • 專家:馬兜鈴酸有明顯腎毒性 但致肝癌證據不足
    據光明日報11月5日報導,近日,美國《科學轉化醫學》雜誌刊發了一篇研究論文,認為馬兜鈴酸會導致肝癌。文中稱,中國臺灣地區78%的肝癌以及內地47%的肝癌,可能與它有關。此消息一出,立刻引起廣泛關注及激烈爭論。馬兜鈴酸真的是亞洲地區肝癌高發的罪魁禍首嗎?那些含有馬兜鈴酸成分的中藥、中成藥,吃了會不會導致肝癌?針對公眾關心的問題,記者採訪了權威專家。
  • 研究證明馬兜鈴酸可以導致肝癌 魚腥草還能吃麼?
    眾多中藥成分含有馬兜鈴酸,其與癌症發生的關係存在爭議。二十世紀九十年代,研究者發現馬兜鈴酸能夠引起馬兜鈴酸腎病,繼而可能引起尿路上皮癌,因此其被國際癌症研究機構列為Ⅰ類人類致癌物。近年來,馬兜鈴酸與肝癌的關係引起更大爭議,尤其我國肝癌發病率很高,是否與服用含有馬兜鈴酸的中藥有關沒有定論。
  • 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注意防範含馬兜鈴酸藥品的腎毒性風險
    前不久,一篇有關馬兜鈴酸的重磅論文登上權威醫學期刊《科學—轉化醫學》封面。論文稱,在中成藥裡廣泛存在的馬兜鈴酸成分與亞洲人的肝癌相關。與此同時,一份含馬兜鈴屬藥材的藥品名單在坊間流傳,引發人們廣泛關注。
  • 馬兜鈴酸被指致癌冤不冤?
    近日,《科學》雜誌旗下轉化醫學子刊在封面刊發了一篇報導,研究者對包含中國臺灣、內地在內的1400個肝癌患者腫瘤樣本進行回顧性研究,利用外顯子組測序手段,發現亞洲樣本的馬兜鈴酸暴露突變印記明顯高於歐美的樣本,得出亞洲肝癌的發生與馬兜鈴酸存在相關性的結論。  馬兜鈴酸此前因被發現腎毒性,早已「臭名昭著」。此次被指出又與肝癌有關,更是成了朋友圈中的「過街老鼠」。
  • 馬兜鈴酸攪黑「中藥圈」?這些"自製藥"表示不服
    ,這段時間在「中藥圈」攪起軒然大波。浙江在線記者在諮詢了浙江省相關中醫藥學專家後了解到,其實說馬兜鈴酸能引發肝癌並不準確,仍需要學術界進一步研究,而現有很多中藥的治療效果也比我們想像的要好。馬兜鈴酸攪黑「中藥圈」?
  • 中藥有毒?馬兜鈴酸致癌,官方提醒這些中藥要少吃!
    文章主要內容是分析馬兜鈴酸及其衍生物對肝癌的影響,論證很多被廣泛使用的中藥含有馬兜鈴酸,具有不可逆的、永久的致癌性。研究分析發現,亞洲人群的肝癌和馬兜鈴酸導致的基因突變具有高度相關性,其中大陸地區和臺灣最高。
  • 馬兜鈴酸致癌,這些中草藥、魚腥草還能吃嗎?
    畢竟,就算最為知名的2017年的那篇論文,也只能說明馬兜鈴酸和肝癌有關,不能說就是馬兜鈴酸導致的肝癌。而前不久上海交大發的這篇論文,簡直就是一個實錘,證明了馬兜鈴酸和肝癌之間那點兒不得不說的故事。研究人員首先拿小鼠進行了實驗,發現注射馬兜鈴酸果然會讓小鼠患上肝癌。
  • 馬兜鈴酸肝毒性疑雲待解
    世界衛生組織發布的《世界癌症報告2014》指出,2012年中國的新增肝癌病例數、死亡病例數,均佔全球新增病例數、死亡病例數的一半以上。但此前,超過90%的中國肝癌病例被認為有明確原因,例如B肝、C肝、酒精性肝病等。馬兜鈴酸並不在列。封面論文發表後,國內輿論迅速發酵。許多人認為馬兜鈴酸是中國大陸的幾大肝癌殺手之一。含馬兜鈴酸的中藥,再次被推上輿論的風口浪尖。
  • 含馬兜鈴酸,它們被《藥典》除名!為什麼細辛保留下來了?
    日前,正式出爐的最新版《中國藥典》(一部)備受關注,穿山甲、馬兜鈴、天仙藤、黃連羊肝丸從傳統中藥治療名錄中移除,在網上一片叫好。 《中國藥典》是國內最權威的藥用標準,共分為四部,其中一部收載的是藥材和飲片,植物油脂和提取物、乘方製劑和單位製劑等。能被藥典收載是一種榮耀,說明該藥更好更安全;被藥典除名,說明該藥有問題,但是否等于禁用呢?
  • 食藥監總局:早已對含馬兜鈴酸藥材採取控制措施
    對於有雜誌發表馬兜鈴酸與肝癌相關性的文章,國家食品藥品監管總局新聞發言人表示,不是所有馬兜鈴科植物都含馬兜鈴酸。我國自2003年以來,已對含馬兜鈴酸藥材及中成藥採取了一系列風險控制措施,包括禁止使用馬兜鈴酸含量高的關木通、廣防己和青木香等,並明確安全警示,對含馬兜鈴屬藥材的口服中成藥品種嚴格按處方藥管理。早前報導:近日,記者就《科學—轉化醫學》雜誌發表馬兜鈴酸與肝癌相關性的文章採訪了國家食品藥品監管總局新聞發言人。
  • 馬兜鈴酸:老祖宗吃了沒事,是因為他們死得早
    研究者建議大家避開含有馬兜鈴酸及其衍生物的中藥。中國有句古話:"是藥三分毒"。然而含有馬兜鈴酸的中草藥不僅僅是三分毒了。"拼的是概率,你攝入的越多,肝癌爆發的可能性就越高。" 而且,"病人攝入馬兜鈴酸草藥20年後,活檢仍能找到馬兜鈴酸的代謝產物。"只要吃過一次,貽害無窮!含有馬兜鈴酸的植物全世界共有600多種,其中中國的中藥常用65種。
  • 馬兜鈴酸致癌的官方回應:腎毒性是有的 肝毒性未明確
    唐夢霞 攝 同時,值得提醒的是,根據研究報告,藥物性肝損傷排第一的是抗結核藥,其次是中草藥、抗生素等。【浙江新聞+】馬兜鈴酸是亞洲地區肝癌高發的元兇嗎?連日來,一篇關於馬兜鈴酸可能導致肝癌的科研論文在國內引發熱議。馬兜鈴酸致癌的說法從何而來?
  • 馬兜鈴確認致癌 這65種中藥或要團滅
    這段時間見北方都進入了高溫燒烤模式,三伏天有很多人跑去醫院排隊等待一種神奇的中藥——三伏貼,但是三伏貼不僅沒什麼用,其中含有的藥材反而對人體有害,這幾年因貼三伏貼而被灼傷的報導屢見不鮮。此外,三伏貼中含有的馬兜鈴近來也被研究證實會致癌,來自微博科普大V@科學未來人的消息稱,馬兜鈴酸直接就能導致肝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