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義必勝、和平必勝、人民必勝偉大真理的深刻揭示
——學習習主席在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
2015年9月3日,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大會在北京天安門廣場隆重舉行。習主席發表重要講話,深刻揭示了中國人民取得抗日戰爭勝利的重大意義,深刻闡述了正義必勝、和平必勝、人民必勝的偉大真理,充分表達了中國人民熱愛和平的美好願望和捍衛人類和平事業的堅定決心。講話主題宏大,視野寬廣,思想深邃,意蘊深遠,對於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和世界和平發展崇高事業具有重大指導作用。
中華兒女浴血奮戰的偉大勝利
習主席指出,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中國人民抗日戰爭開始時間最早、持續時間最長。面對侵略者,中華兒女不屈不撓、浴血奮戰,徹底打敗了日本軍國主義侵略者,取得了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捍衛了中華民族5000多年發展的文明成果,鑄就了戰爭史上的奇觀、中華民族的壯舉。
日本史學家井上清曾說,在世界近代歷史上沒有一個國家像日本那樣不間斷地從戰爭走向戰爭。憑藉明治維新,日本在亞洲國家中率先進入近代化的快車道,但在「不甘處島國之境」民族心理的浸淫下,日本逐漸走上了軍國主義的不歸路。在其滅亡中國、徵服亞洲、稱霸世界的大陸政策的導引下,日本發動了一系列針對亞洲國家特別是中國的侵略戰爭。從甲午戰爭到「七七事變」,日本軍國主義發動的一場場戰爭,像一把把利刃深深扎在中華民族的肌體上,痛徹整個中華民族的心扉。近代中國本就命運多舛,其所遭受的入侵外敵之多世所罕見,但這其中日本軍國主義尤為野蠻、尤為兇殘。在日本法西斯鐵蹄下,中國大地到處是人間地獄,城市遭到轟炸,村莊遭到焚燒,平民百姓遭到屠殺,大好河山慘遭踐踏。「七七事變」後的中華民族面對的已不再是過去的割地賠款問題,而是更加殘酷的亡國滅種問題。中華民族是一個性格堅韌、愛好和平的民族,但它絕不能容忍別人對它的肆意欺凌,當生存的底線被突破時,便會奮不顧身地反抗。
反侵略戰爭最能考驗一個民族的凝聚力,也最能激發一個民族的凝聚力。面對日本軍國主義發動的全面侵華戰爭,面對亡國滅種的現實危險,中華民族空前覺醒,民族凝聚力空前迸發。從城市到鄉村、從東北到西南,中華大地每一個角落都成了抗日的戰場;從共產黨到國民黨、從漢族到少數民族、從普通民眾到海外華僑,中華民族每一個優秀分子都成了抗日的力量。於是,一幕幕感天動地的歷史畫面不斷上演:曾經勢不兩立的國共兩黨兩軍再次攜手共赴國難,喋血戰場;佔全國人口絕大多數的工人農民參軍參戰、努力生產,成為抗日的主要力量;溫文爾雅的知識分子和青年學生毅然離開課堂,毫不猶豫地奔赴沙場;身處異國他鄉的廣大華僑為支持民族解放紛紛捐錢捐物,傾囊相助。所以,毛澤東說,「這個戰爭促進中國人民的覺悟和團結的程度,是近百年來中國人民的一切偉大的鬥爭沒有一次比得上的」。
拿破崙曾將近代中華民族比喻成一頭昏睡的雄獅。這頭雄獅一旦醒來,必將展現出巨大威力。在中國共產黨倡導建立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旗幟下,在愛國主義的激勵下,「四萬萬人齊蹈厲,同心同德一戎衣」,中華兒女萬眾一心、團結一致,四萬萬同胞百折不撓、同仇敵愾,以血肉之軀共同築起了抵禦外侮、捍衛獨立的鋼鐵長城,蘊藏於中國軍民中的戰爭潛力得到空前激發。淞滬會戰、平型關戰役、雁門關戰役、臺兒莊戰役、百團大戰、長沙會戰……這些或發生在正面戰場、或發生在敵後戰場的戰役,無不展現了中華民族有同敵人血戰到底的英雄氣概。長達14年的抗日戰爭,中華民族以傷亡3500萬軍民的巨大代價,贏得了近代以來中國反抗外敵入侵的第一次完全勝利。習主席指出,這一偉大勝利徹底粉碎了日本軍國主義殖民奴役中國的圖謀,洗刷了近代以來中國抗擊外來侵略屢戰屢敗的民族恥辱;重新確立了中國在世界上的大國地位,使中國人民贏得了世界愛好和平人民的尊敬;開闢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明前景,開啟了古老中國鳳凰涅槃、浴火重生的新徵程。
世界正義、光明、進步力量的偉大勝利
習主席指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是正義和邪惡、光明和黑暗、進步和反動的大決戰。在這場關係人類命運生死較量的大決戰中,正義、光明、進步的力量最終戰勝了邪惡、黑暗、反動的力量,和平的陽光再次普照大地。
抗日戰爭的勝利,展現了國際社會不畏強暴、敢於伸張正義的情懷。在人類戰爭史上,由德意日法西斯挑起的第二次世界大戰最為慘烈。日本軍國主義野心勃勃,不僅要把中國變為其獨佔的殖民地,而且要吞併亞洲、稱霸世界。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正義的抗日戰爭必然會得到世界的幫助。毛澤東說:「中國的戰爭是進步的,從這種進步性,就產生了中國戰爭的正義性。因為這個戰爭是正義的,就能喚起全國的團結,激起敵國人民的同情,爭取世界多數國家的援助。」面對日本軍國主義發動的反人類戰爭,愛好和平的國際正義力量紛紛對華伸出了援助之手。蘇聯是抗戰中最先向中國提供援助的國家,除物資支持外,先後有700多名飛行員參加對日作戰,南京、武漢、廣州、重慶、成都等地的天空見證了他們與中國飛行員並肩戰鬥的英雄壯舉。美國「飛虎隊」通過冒險開闢駝峰航線向中國運送了大量戰略物資,雄偉的喜馬拉雅山見證了美國人民對中國抗戰的支持。除此之外,加拿大的白求恩、印度的柯棣華、德國的拉貝、瑞典的霍爾曼、美國的史沫特萊等一大批反法西斯戰士,以及朝鮮義勇軍、日本的反戰同盟等組織,直接參加了中國人民的抗日戰爭,為中國人民的民族解放事業作出了寶貴的貢獻。習主席強調指出,中國人民永遠不會忘記,世界上愛好和平與正義的國家和人民、國際組織對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給予的寶貴支持。
在那場戰爭中,中國人民也以巨大民族犧牲支撐起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東方主戰場,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作出了重大貢獻。在整個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中國人民抗日戰爭開始時間最早,持續時間最長。偉大的抗日戰爭,不僅承載著中華民族追求民族獨立的夢想,也承載著人類和平與文明的期待,它的成敗不僅決定著中國的走向,也決定著世界的走向。1942年,當面對日軍的瘋狂進攻,美國五星上將麥克阿瑟兵敗馬尼拉,駐新加坡英軍司令帕西瓦爾不得不屈辱地在投降書上簽字時,中國已經成為亞洲戰場頂住日軍正面進攻的最後防線。儘管國力軍力全面落後,不屈的中國軍民仍以巨大的犧牲擋住了日本軍國主義「北進」「南進」的步伐,有力支持了太平洋戰場上的英美聯軍作戰和歐洲戰場的蘇聯對德作戰。為了配合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大局,中國更以疲憊之軀組織遠徵軍出師緬甸,並依靠頑強鬥志在仁安羌一役中解救出被圍的7000多名英軍,創造了「亞洲的敦刻爾克奇蹟」。拉納·米特在其專著《被遺忘的盟友:中國的二戰》中指出:「中國在20世紀三四十年代參與那場艱苦卓絕的戰爭,不僅僅是為了國家尊嚴和生存,還為了所有同盟國的勝利。」「在那場戰爭中,東西方一起抗擊了有史以來最黑暗的邪惡力量。」在二戰的參戰國中,中國無疑是貧窮的,但貧窮並不意味著無力。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東方主戰場上,中國以頑強之軀有力地促進了國際反法西斯和反軍國主義統一戰線的建立和發展,也再次啟示了「正義必勝!和平必勝!人民必勝!」這個永恆的偉大真理。
努力為人類和平事業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習主席指出,戰爭是一面鏡子,能夠讓人更好認識和平的珍貴。我們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就是要銘記歷史、緬懷先烈、珍愛和平、開創未來。中國人民將堅持同世界各國人民友好相處,堅決捍衛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成果,努力為人類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要牢固樹立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在這場事關世界走向的戰爭中,中國人民和世界人民結成命運共同體,同仇敵愾、並肩作戰,共同擊敗了法西斯主義的侵略。70年來,世界各國逐步超越社會制度差異,從相互封閉到開放包容,從猜忌隔閡到日益增多的互信認同,越來越成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運共同體。歷史已經證明,「偏見和歧視、仇恨和戰爭,只會帶來災難和痛苦。相互尊重、平等相處、和平發展、共同繁榮,才是人間正道。」70年後的今天,人類已經遠離了二戰的硝煙,但霸權主義、強權政治和新幹涉主義依然存在,世界並不太平,戰爭的達摩克利斯之劍仍然高懸在人類頭上。驅除戰爭陰影,推進世界和平發展,需要我們走出冷戰思維的桎梏,共同維護以聯合國憲章宗旨和原則為核心的國際秩序和國際體系,構建以合作共贏為核心的新型國際關係,積極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
要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抗日戰爭的勝利,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的重要成果,是實現長久和平的重要保證。抗日戰爭的勝利來之不易,它是中國人民和國際正義力量用巨大的生命代價換來的,必須得到充分的尊重。抗戰已經過去,但對歷史的認識並沒有完成。在當前和平與發展是時代主題的背景下,仍然有少數人試圖否認侵略戰爭性質、歪曲甚至美化侵略戰爭、逃避侵略戰爭歷史責任。忘記歷史就意味著背叛,否認罪責就可能重蹈覆轍。「絕不讓歷史悲劇重演,是我們對當年為維護人類自由、正義、和平而犧牲的英靈,對慘遭屠殺的無辜亡靈的最好紀念。」我們必須高度警惕軍國主義死灰復燃,高度警惕戰爭惡魔的重生。作為愛好和平的國家,中國將始終不渝地走和平發展道路,「永遠不稱霸、永遠不搞擴張,永遠不會把自身曾經經歷過的悲慘遭遇強加給其他民族」。作為曾經遭受日本軍國主義侵略的國家,中國絕不允許歷史的悲劇重演,將在一如既往地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的基礎上,承擔起維護世界和平、捍衛人類正義的國際道義責任。
要建設強大人民軍隊,履行好保衛國家安全和維護世界和平的職責使命。在近代中國,軍事力量是整個社會「多米諾骨牌」中最先倒下的那一塊。在崇尚「叢林法則」的近代,軍事的坍塌是最致命的,它帶來的不僅是國家主權的淪喪,還有現代化進程的停滯。今天的中國在現代化的徵程上快步前進,面對錯綜複雜的國際國內安全形勢,面對現實的國家安全需求和國際安全需求,能否建設一支強大的人民軍隊,直接關涉軍隊能否忠實履行好保衛祖國安全和人民和平生活的神聖職責,能否忠實執行好維護世界和平的神聖使命。歷史已經證明,改革是軍隊發展的強大動力,沒有改革就沒有軍隊的現代化。我們要弘揚偉大的愛國主義精神,弘揚偉大的抗戰精神,按照「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習主席鄭重宣布,中國將裁減軍隊員額30萬。這既是中國人民愛好和平,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的莊嚴宣示,也是實現我軍組織形態現代化的客觀要求。通過深化改革,進一步解決制約國防和軍隊發展的深層次矛盾和問題,提高部隊戰鬥力,為有效維護世界和平,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強大的力量保證。
執筆:肖冬松、顏 旭
國防大學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