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健事件之後,一位3歲女童因服用保健品導致心肌損害的悲劇,再次指向了中國保健品直銷行業的亂象。而此次涉事公司,比百億權健帝國的規模更大,為中國最大直銷公司無限極。
鳳凰網財經啟陽路4號梳理發現,權健和無限極具有八大共同點,除了都是直銷巨頭,二者均因女童引發輿情、均致多人死亡、都愛出書、公益、買樓、買直升機。此外,二者老闆均是政協委員。
都是直銷巨頭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賣保健品的無限極,是醬料巨頭李錦記旗下的產業。
無限極中國的官網介紹,其是李錦記健康產品集團旗下成員,總部位於中國廣州,是一家從事中草藥健康產品研發、生產、銷售及服務的大型港資企業,旗下僱員超過4700 名。
而李錦記健康產品集團,則是總部位於香港的醬料巨頭李錦記集團的子公司,旗下公司包括無限極中國、香港、馬來西亞、新加坡、加拿大等公司,及天方健(中國)藥業有限公司、爽資本投資有限公司、無限極物業投資(香港)有限公司,包含了中草藥健康產品、中藥材種植與銷售、物業投資、為初創企業提供風險投資等多項業務。
李錦記集團官網顯示,1888年,李錦裳於廣東珠海南水鎮發明耗油,創辦了李錦記。經過130年的發展,如今掌管李錦記集團的,是其第四代曾孫李惠中。李惠中的弟弟李惠森,則是李錦記健康產品集團的董事局主席,掌舵中國最大的直銷公司無限極。
時間再回到1992年。這一年,在李錦記的發展歷程中意義重大。
公開資料顯示,1992年,李錦記重新設計了一套包裝標識系統,把招紙和標籤統一,從而給消費者耳目一新的感覺,便於識別。
更重要的是,擔任了20年董事局主席的李文中,不再滿足李錦記在香港彈丸之地的發展,決定北上,讓李錦記進入中國大陸。也正是在這一年的春天,鄧小平的南巡講話,大大加快了內地改革開放的步伐。
再次回到創辦地廣東的李錦記,不僅為其醬料產品開拓市場,還成立了李錦記健康產品集團。李文中在其子李惠森所著《思利及人的力量》一書的序言中寫道:1992年,李錦記開始了第二個使命,那就是將中國五千年的優秀養生文化,透過中草藥健康產品傳遍全世界。
無限極從此誕生。
在五個孩子之中,李文中選擇帶小兒子李惠森一同北上,並漸漸將這塊產業的權杖交給了李惠森。創辦27年之後,李惠森向父親交出了一份不錯的成績單。
由世界品牌實驗室公布的2017年「中國500最具價值品牌」中,無限極位列第45位,品牌價值達658.69億元人民幣。由美國著名直銷雜誌《直銷新聞》公布的2018年度「DSN年度全球直銷100強榜單」上,無限極名列第五,在中國直銷公司中排名第一,其2017年的營收為39.2億美元。
一同出現在這個直銷榜單上的,還有權健,排名29位,在中國直銷公司中位列第六,2017年營業收入7.86億美元。
都因女童引發輿情
1月16日,家住陝西商洛的田淑平在網上發文,稱自己的3歲女兒因服用無限極公司保健品導致心肌損害,低血糖。
田淑平在文章裡講述,2017年7月,因發現女兒早起口臭,在西安市兒童醫院檢查後被診斷為幽門螺桿菌感染,醫生開藥讓其回家服用。但之後認識的無限極商洛經銷商樊樂讓田淑平不要給孩子吃醫院開的藥,轉喝無限極的保健品就能治好。在樊樂的各種宣傳保證下,田淑平開始讓女兒服用無限極的產品。
2017年9月,田淑平發現女兒身體出現問題,但樊樂仍稱為正常情況。2018年5月,輾轉西安、北京多家醫院後,田淑平的女兒被診斷為「襲擊損害。低血糖等,導致原因是藥物積蓄。」而所有接診醫生都告訴田淑平,孩子不能吃保健品。
該事件引發關注後,無限極派代表與田淑平進行協商,但最終雙方未在60萬元賠償金的和解協議上達成一致。1月17日,無限極發布聲明,稱「經銷商樊某嚴重違反了與公司籤訂的《經銷商協議》條款」,並表示將對經銷商對產品進行誇大、虛假宣傳等問題,「在全國範圍內,認真整改在經銷商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而在12月25日,一篇名為《百億保健帝國權健和它陰影下的中國家庭》的文章刷屏朋友圈,文中提及一位女童周洋,曾在北京兒童醫院治療,在經歷幾次極為痛苦的手術後,腫瘤標誌物一度接近正常水平,北京兒童醫院的醫生建議繼續化療。而此後權健公司介入,家長不忍心讓女兒痛苦,讓其吃了兩個多月權健公司的「抗癌」產品,結果女兒病情惡化,最終死亡,權健卻對外宣傳其已重獲新生。該文章引發輿論風暴,包括權健董事長等18人被批捕。
都致多人死亡
而在發展歷程中,二者也均致多人死亡。
除了周洋,根據中國裁判文書網,有4人的死亡可能與權健火療有關:一位老人接受火療時,突發心臟病死亡;一位患者火療後死亡,經診斷是火療使用的酒精誘發了急性腎功能衰竭,最終搶救無效。
中國裁判文書網也顯示,在重慶市第三中級人民法院發布的一起生命權糾紛案民事判決書中,一審法院查明,王強(化名)是原告王天國和喻可會長子,生前患癲癇病近十年,需長期服用癲癇藥物控制病情。在無限極趙繼勇推介下,喻可會決定購買無限極產品由王強服用治病。2016年5月,趙繼勇配送可服用2個月的無限極產品至原告家中,並以王強身體不好為由,要求王強加大劑量服用。最終,王強病逝。
來自河南平輿縣的聞靜在2011年發現患有特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至2016年時,已經治療五年。在服用無限極產品治療後病逝。
都熱衷出書
2012年9月,《思利及人的力量》升級版由中信出版社出版,作者是無限極的掌舵人李惠森。「思利及人」被李錦記集團定位核心價值觀,也成為無限極的價值觀。李惠森的這本書便通過自身的故事闡述了這一點。
同年11月,被視為權健董事長束昱輝個人自傳的《生命的代價》出版,書中介紹了出身中醫世家的束昱輝如何發現「火龍液」,成為神醫的故事。
此外,關於企業管理,兩人也都先後出書。李惠森的《自動波領導模式》介紹了無限極的管理模式,名為《束氏管理現象解析》的書,則由清華大學出版社出版,被作為MBA課程管理案例選讀教材使用。
但不同的是,權健事件爆發後,媒體查出書中對束昱輝的多種描述作假,他並非出身中醫世家,也沒有在清華大學讀過中醫學專業。作為對比,醬料巨頭李錦記的四代傳人之一李惠森,則有知名企業家柳傳志推薦其書。
但無論真假,李惠森和束昱輝出書都有一個共同的目的,為產品和個人打造專業、權威的形象,以便於線下的銷售人員在推銷產品時「忽悠」人。啟陽路4號此前在江蘇鹽城的權健華東總部周圍的商鋪裡,就看到每家的貨架上,都擺滿了上述提到的兩本書。
二者都愛買樓
權健董事長束昱輝一大手筆是接手大豐經濟開發區的一棟爛尾樓,並投資10億將其打造成了權健華東國際會議中心。一尊高18米的金身雙面藥師佛立在樓正中,成為當地的標誌之一。在權健出事之前,來自全國各地的旅遊大巴每天載滿了人停在樓下,人們出來參觀、瞻仰、拍照。
權健華東國際會議中心,已成大豐當地地標。權健事件爆發前,這裡為權健會員培訓住宿的地方。
之後,權健又將旁邊的大豐海外留學創業中心買下,改造成了權健華東總部。正對權健華東國際會議中心的公園,也更名為權健公園,裡面包括一座中醫藥博物館。
無限極的手筆更大。根據李錦記健康產品集團官網顯示,其專門成立了無限極物業投資(香港)有限公司,管理多年來買下的大樓。
2009年,無限極以約3億元人民幣購入了如今無限極中心的13至19層,作為無限極在中國的行政總部。2010年8月,無限極又以約40億元購入香港維德廣場,並改名為「無限極廣場」。2015年12月,無限極又斥資57億元購得上海的一棟高層建築,命名「無限極大廈」。
除此之外,在廣州總部,無限極正在興建一個「無限極廣場」,與權健公園類似,裡面也包括一個中醫藥文化的宣傳展示中心,供全國各地的無限極經銷商們參觀。
都愛買直升機
甚至兩家公司還有一個共同的愛好,就是直升機。在無限極廣東總部大樓內,一架機身寫有「無限極」名字的直升機,長期停放在大廳內。而寫有「權健自然醫學」的直升機,也經常載著束昱輝降落在權健華東國際會議中心。
啟陽路4號在鹽城市大豐區新豐鎮裕北村找到了束家宅子。當年破敗的院落已被豪華的歐式別墅替代,院內有涼亭、水池,院外一塊水泥地則畫有直升機停機坪。
據當地人介紹,束昱輝將權健做大之後,乘坐寫有「權健自然醫學」字樣的直升機回到老家鹽城大豐,在當地引起轟動。
都「愛做」公益。
束昱輝最出名的慈善舉動,是在四川雅安地震時,通過中國農工民主黨捐款1億元,讓權健成為當時中國捐款最多的民營企業。此後,束昱輝又在權健總部天津、家鄉鹽城大豐等地頻頻捐款。也因此,束昱輝在2014、2015連續兩年獲評「中國十大慈善家」的稱號。
這些錢和稱號,不僅讓權健的「信眾」對束昱輝和權健產品更加的深信不疑,也為束昱輝個人的政治仕途鋪路。
而在公益上,無限極官網稱累計捐款捐物超過2億元。李惠森在2018年兩會期間接受媒體採訪時就曾建議設立「社會責任日」,強調企業要積極承擔社會責任。
都是政協委員
知名媒體人王志安就發文稱,束昱輝是在首次同中國農工民主黨常務副主席見面時,提出通過該黨向雅安地震災區捐款1億的決定的。而在見面當天,束昱輝才正式加入農工民主黨。
2017年年底,距其入黨不到三年半的時間,束昱輝成為了農工民主黨的中央委員。2018年1月15日,束昱輝當選為全國政協委員。
在權健事件爆發後,包括農工民主黨黨員、政協委員等的一系列社會職務,都被撤銷。全國政協委員束昱輝,當了不到1年。
但同是十三屆全國政協委員的李惠森則不同。
在束昱輝剛當選全國政協委員之前,李惠森就已經做了10年的全國政協委員。李錦記健康產品集團的官網顯示,從第十一屆開始,連續三屆,李惠森都是全國政協委員。
下一個倒下的會不會是無限極?
雖然有諸多的相同點。但經營多年的無限極無論在規模和資源積累上,都比已經大廈傾覆的權健顯得更加高大、專業。而當年因賭債出逃的束昱輝,相比起家族企業的第四代傳人李惠森,個人的履歷和形象也相差甚多。
這使得束昱輝需要編造更多的謊言,擺弄更多的心機,才能有資格和中國直銷老大無限極的老闆同處廟堂。
但當四歲女童之死和三歲女童致病的悲劇相繼上演後,中國直銷行業面臨了有史以來最大的危機和風暴。
北京京師律師事務所張新年律師接受鳳凰網財經啟陽路4號採訪時表示,由於經銷商具有獨立經營的主體地位,我國法律及相關法規尚缺乏對經銷商這一市場主體的有效監管。所以在當前的無限極和之前的權健事件中,公司都會第一時間拿經銷商作為「擋箭牌」。
「除非找到該經銷商與涉事公司之間存在內部管理、對外宣傳上存在關聯等有力證據或是證明涉事公司自身對產品進行了誇大、虛假宣傳,否則難以確定涉事公司的法律責任。」張新年說。
權健已經倒下,下一個,會不會是無限極?
(文章來源:鳳凰網)
(責任編輯:DF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