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時刻頭條
2020年12月3日,央行、銀保監會聯合發布《系統重要性銀行評估辦法》。該辦法於2021年1月1日起正式發布。2020年以來,監管部門陸續發布了一系列重磅政策以強化監管,2021年,隨著這些政策的陸續落地,金融監管從範圍到內容都將得到加強。與此同時,以2020年底中歐投資協定談判完成為標誌,2021年更加開放的中國金融市場將迎接全球玩家。
強化監管 防範化解金融風險
2021年金融監管環境與去年發布的一系列重磅金融監管政策息息相關。大唐財富注意到,2020年以來,資管新規過渡期延長,系統重要性金融機構、金融控股公司、金融基礎設施等統籌監管框架有序搭建。展望2021年,上述重要金融監管政策將陸續落地。
大唐財富認為,以強化金融監管為抓手,各主管部門攜手提升對各類金融主體的監管能力,網際網路金融、P2P、信託等市場風險得以持續出清。由於眾多政策在2020年頒布,2021年是這些政策落地的重要時段,政策執行過程中有哪些具體情況值得投資者高度關注。
——資管新規過度期至2021年底。2020年7月,央行會同發展改革委、財政部、銀保監會、證監會、外匯局等部門聯合發文,延長《關於規範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過渡期至2021年底,同時建立健全激勵約束機制,完善配套政策安排,平穩有序推進資管行業規範發展。央行負責人強調,過渡期延長的政策安排,不涉及資管業務監管標準的變動和調整,並不意味著資管業務改革方向出現變化。
大唐財富認為,儘管因為疫情原因監管部門延長資管新規過渡期,但它們仍堅決按照新規要求各類金融主體推進資管產品淨值化、打破剛兌、不承諾保本保收益等工作,包括銀行等金融機構也紛紛加大力度推進業務轉型。
——系統重要性金融機構。從2021年1月1日起,央行、中國銀保監會頒布的《系統重要性銀行評估辦法》開始實施。根據評估辦法,每年確定參評銀行範圍,收集參評銀行數據進行測算,提出系統重要性銀行初始名單,結合監管判斷,對初始名單進行必要調整,經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確定後發布。根據名單對系統重要性銀行進行差異化監管,以降低其發生重大風險的可能性,防範系統性風險。
由於銀行業機構佔整體金融業機構資產總額的91%(2019年末),因此銀行業穩健性狀況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我國金融業的整體穩健性水平。從2021年開始,我國系統重要性銀行評估納入統一金融監管框架,隨著後續配套細則發布,央行將發布系統重要性銀行名單。
——金融控股公司。2020年9月份,國務院及央行陸續發布了《關於實施金融控股公司準入管理的決定》(金控決定)《金融控股公司監督管理試行辦法》(金控辦法)等監管政策。上述政策從註冊資本,股東、實際控制人,董事、監事和高級管理人員,補充資本能力,以及組織機構和風險管理、內控制度等方面對金融控股公司提出明確準入要求,並授權人民銀行對金融控股公司開展市場準入管理,實施監管。
按照上述規定,包括商業銀行、信託公司、金融資產管理公司、證券公司、保險公司、國務院金融管理部門認定的其他機構等各類機構都將納入監管範圍。
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以後,中國金融業出現了混業經營的趨勢,不少大型集團也逐步拿到了銀行、券商、基金、保險、信託的全牌照。這些金融控股公司往往規模大、業務多元化、關聯度較高,跨機構、跨市場、跨行業、跨區域經營,關係到國家金融安全和社會公共利益。但是,金融控股公司卻沒有作為一個整體納入監管。
按照監管要求,目前仍有部分混業經營的大型集團尚未滿足監管要求。2021年,將是金控辦法落地的關鍵之年,預計將有若干大型企業納入監管要求,按照金融控股公司對組織框架進行重設。
——金融基礎設施建設。2020年年底舉行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金融創新必須在審慎監管的前提下進行。」 這其中金融基礎設施建設有著重要的意義。金融基礎設施是指金融運行的硬體設施和制度安排,主要包括支付體系、法律環境、公司治理、會計準則、信用環境、反洗錢以及由金融監管、中央銀行最後貸款人職能、投資者保護制度組成的金融安全網等。
據了解,經過多年建設,我國逐步形成了為貨幣、證券、基金、期貨、外匯等金融市場交易活動提供支持的基礎設施體系,功能比較齊全、運行整體穩健。隨著我國金融市場對外開放,在法制建設、管理統籌、規劃建設等方面還有待加強。2021年,預計各金融監管部門仍將繼續加強金融基礎設施建設。
此前,央行黨委書記、中國銀保監會主席郭樹清指出,少數科技公司在小額支付市場佔據主導地位,涉及廣大公眾利益,具備重要金融基礎設施的特徵。央行行長易綱撰文指出,金融基礎設施與主要金融活動、金融市場、金融機構一樣,應逐步納入宏觀審慎管理。他指出,要完善宏觀審慎管理體系,加強對系統重要性金融機構、金融控股公司與金融基礎設施統籌監管,發揮宏觀審慎壓力測試在風險識別和監管校準中的積極作用。
——防止資本無序擴展。中央經濟會議此前定調「強化反壟斷和防止資本無序擴張」將作2021年金融監管的重點。「一行兩會」已經對此作出明確表態。央行指出,支持金融科技依法規範發展,堅決反對壟斷和不正當競爭行為,防止資本無序擴張。銀保監會表示,強化反壟斷和防止資本無序擴張,堅持金融創新必須在審慎監管的前提下進行。證監會強調,金融創新必須在審慎監管的前提下進行,防止資本無序擴張。
練好內功迎接全球挑戰
全面強化金融監管有著深刻的現實背景。2020年以來,我國金融業對外開放步伐進一步加快。分別自2020年1月1日、4月1日、12月1日起,取消期貨公司、基金管理公司、證券公司外資股比限制。6月19日,友邦保險上海分公司改建為獨資人身保險公司,名稱為「友邦人壽保險有限公司」,中國首家外商獨資人身保險公司正式誕生。6月,證監會依法核准摩根大通期貨為我國首家外資全資控股期貨公司。8月28日,美國運通在華合資子公司連通技術服務有限公司在杭州正式揭牌。
去年年底,商務部發言人表示,在中歐投資協定中,中國納入了在金融等領域自主開放的舉措,並將此納入協定的承諾。與此同時,中方也按照自身發展的需要,有序的擴大了部分服務業和部分製造業的開放。
一方面中國金融領域不斷擴大對外開放程度,另一方面在雙向開放的基礎上我們也積極引導企業走出去。2020年底,國家外匯管理局再次啟動一輪合格境內機構投資者(QDII)額度發放,並分別擴大上海、北京和深圳三地合格境內有限合夥(QDLP)/投資企業(QDIE)試點規模,擬新增海南自由貿易港和重慶市開展QDLP試點。另外,央行正在與香港貨幣當局一道,會同各方研究探討「債券通」南向通的框架性方案。
中國作為全球最具潛力的市場,即將迎來越來越多的大玩家,與此同時走出去的我國金融企業也將直面全球市場的挑戰。因此強化金融監管,努力讓國內企業「練好內功」也符合審慎監管的原則。
在此背景下,金融市場優勝劣汰加速,市場風險持續出清。以財富管理行業為例,面對嚴峻的市場挑戰和升級的監管要求,頭部企業強者恆強,客戶資源、市場資源持續向前排企業匯聚。
2021年,是大唐財富成立的第十個年頭,作為中國財富管理行業的創始企業之一,大唐財富已經成為行業龍頭企業之一。在更加完善的市場監管環境下,大唐財富成為行業發展的直接受益者。2020年以來,面對嚴峻的內外挑戰,大唐財富各項經營指標仍保持兩位數以上高速增長。我們也相信,在未來,更加開放的金融市場環境也能夠幫助投資者帶來更多的投資機會,大唐財富也將為投資者提供更好的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