鄰居張姐家的孩子有些害羞、內向,為此張姐十分煩惱。張姐覺得外向的孩子才能「吃得開」於是張姐經常鼓勵孩子開朗大方一點。周末的時候,張姐帶著孩子去公園玩,公園新添置了小型滑梯,孩子們都很喜歡,可以看出張姐家的孩子也很喜歡,於是張姐鼓勵孩子說「去和小夥伴一起玩吧,滑梯一定很有趣!」但是孩子卻很猶豫,小聲地說「等他們玩完之後我再玩!」張姐很無奈,又嘗試著鼓勵孩子一下,但是孩子卻完全聽不進去,堅持等到其他的小夥伴玩完之後再去玩。於是張姐陪著孩子一起等,直到天黑了,其他的小夥伴回家了,孩子才開心地爬上去玩。
張姐打著手機上的手電筒,為孩子照亮,便於讓孩子好好地玩了一會兒。但是實在是太晚了,孩子只得意猶未盡地和媽媽回家了。張姐想藉機鼓勵孩子勇敢一點、外向一點,但是孩子卻表示更加喜歡自己一個人玩。
害羞的孩子很讓父母們頭疼,內向的孩子總會讓家長將其與「不合群」「木訥」等詞彙聯繫到一處。家長們為此極力地催促孩子變得外向一點、開朗一點。但是其實,有研究表明,害羞內向的孩子成功的機率更大。
傳統觀念中「害羞」的性格帶來的負面影響
美國《赫芬頓郵報》上有報導稱,時下是一個注重個體表達的時代,內向的孩子不受歡迎,而傳統教育出的內向孩子身上存在一定的劣勢。
所以家長們更加希望孩子是會表現自己的,沉默寡言會使得孩子看起來反應不夠敏捷。
傳統教育觀念裡,孩子害羞是一種性格上的缺陷,因為家長們傾向於認為,孩子害羞是不懂得如何表達自己的表現。這使得孩子將會在未來的競爭中失去更多的機會,使得孩子錯過本應該屬於自己的成功。
時下家長們的教育焦慮心理明顯,對孩子的教育投資也越發的捨得投入,與此同時,家長們迫切地希望孩子是完美的,以便於自己相信這些教育投資是可以看到回報的。而開朗的孩子也因為更加會表現自己,更加能夠迎合家長們「望子成龍」的急切心理。
家長們認為,害羞的孩子會很容易被誤解,同時因為無法恰當地表達自己,這使得孩子遭受的誤解越來越深,最終無法在團體中獲得融洽的人際交往的關係。同時,孩子害羞的性格也使其無法在人際交往中勇敢地表達自己的想法,進而更容易處於討好的狀態之中。
害羞內向的孩子也容易給人以性格孤僻的印象,這使得孩子很少有親密的玩伴,這對孩子的自我認同感的形成也會有一定的影響。內向的孩子也很容易給人一種自卑的印象,孩子處於自我懷疑與自我否定的狀態之中。
害羞的孩子被家長們認為註定是人生的輸家,但是,斯坦福心理學家Taylor關於孩子害羞的表現有著和傳統意義上家長對孩子害羞的認知完全不同的見解。
斯坦福教授認為:害羞的人更易成功
史丹福大學的心理學教授Taylor認為,「害羞性格的人更容易投入到自己感興趣的事物當中,更加堅定自己的選擇,不容易被外界幹擾等等。」
害羞的孩子更加的專注有研究表明,外向的孩子更加容易被外界環境刺激所吸引,而內向的孩子反而更加容易做到專注。蘇珊·凱恩認為,內向者天生善於把注意力集中於內在的精神世界,所以他們在洞察力等方面有出色的表現。而專注對於孩子獲得成功是非常重要的一種品質。
害羞的孩子有著卓越的觀察力內向的孩子更加能夠做到仔細地觀察周圍環境的刺激,觀察周圍人的一舉一動。所以在一場談話中,內向的孩子很少說話,但是他們每說的每一句話都有可能會改變整個格局。使得談話的方向發生噶變。孩子對於他人的想法以及行為有一定的洞察能力,這使其對於問題的分析更加的深入。
害羞的孩子更加有同理心對於外向的孩子而言,關注的內容更加容易聚集在自我身上,而內向的孩子更加容易顧及到他人的感受。所以外向的孩子有著更強的表現欲,習慣於以自我為中心,而內向的孩子更加容易兼顧整體大局。
可見,內向的孩子也並非是一無是處的,他們內心也是擁有大能量的,那麼家長們應該怎樣教育性格害羞、內向的孩子呢?
如何應對孩子害羞內向的表現
接納孩子的性格特點如果孩子是內向的性格,家長們要給予充分的接納和理解。孩子的性格形成影響因素有很多種,所以執意勉強孩子做出改變會讓孩子的內心承受很大的壓力。家長們的否定會讓孩子內心的自我認同感受到影響,這反而不利於孩子身上健全性格的形成。
尊重孩子內心的選擇當孩子不願意與同伴玩耍時,家長應該尊重孩子的選擇,適當的引導而不是過分的勉強。孩子有與人交往的能力,但是不願意與人交往,這說明孩子所處的狀態是孩子的選擇,那麼家長就應該去尊重它。如果孩子想要融入團體,但是不知道該從何入手,那麼家長要做的就是去幫助孩子,這時候的鼓勵才是有價值的。
當家長們發現孩子的性格有很多內向的因子時,過於強勢的糾正,孩子的內心狀態會變得很糾結。父母的強行糾正也意味著對孩子的一種否定,而這顯然不利於孩子的性格發展。結合孩子的性格特點,有針對性地培養更有機會讓孩子的潛力得到極大程度地開發。
大家對性格內向的孩子是怎樣看待的呢?對此有哪些好的建議或者經驗呢?歡迎大家留言分享。
我是菁媽,一個女孩的媽媽,母嬰行業培訓師,多平臺原創作者,混跡育兒界的醫師,藥師,營養師,心理諮詢師,為上千家長提供育兒諮詢。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有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
更多育兒母嬰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讚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