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了水廠,我才知道自來水原來不是自己來的,想喝上安全的自來水需要經過那麼多步驟!」
浙江在線03月25日訊3月22日是世界水日,湖州晚報和湖州市水務集團聯合推出的「水之旅——市民看水務」活動首站在當天啟程。 25名市民代表和本報記者一起走進城西水廠和鳳凰汙水處理廠,近距離體驗了自來水制水流程和汙水處理過程的神奇旅程。
原水「變身」自來水工序複雜
中午1點15分左右,市民代表首先來到了城西水廠。
「城西水廠是一座日可供水10萬噸的自來水廠,目前採用雙水源供水模式,即水庫水70%、河道水30%。」在參觀正式開始前,大家先被請進了會議室,講解員莫愁一邊為市民代表播放著幻燈片,一邊介紹城西水廠的具體情況。
「那原水到底是怎樣通過處理後進入到我們千家萬戶的呢?」來自湖州師範學院的一位市民代表忍不住問莫愁。「大家看幻燈片上的示意圖。這裡是老虎潭水庫水,這裡是河道水。老虎潭水庫水是經過38公裡的輸水管道至城西水廠的,河道水是由水廠通過進水泵房直接從西苕溪取水的。」
莫愁向大家介紹,自來水生產需要經過多道複雜的工序,包括混合、絮凝沉澱、過濾、消毒等。每道工序之間都有著不可分割的聯繫,並且每道工序都要嚴格檢測、嚴格控制,才能確保出廠水質達到目前國家規定的106項標準。另外,為了把好水質關,自來水生產的各個環節都安裝了在線監測儀表,進行24小時不間斷實時監測……
講解結束後,市民代表們跟著莫愁進行現場參觀,親眼目睹了原水通過沉澱、消毒、過濾等工藝處理流程生產出符合標準的飲用水的過程,看著清澈的自來水最後通過配水泵站輸送到千家萬戶,大夥都挺興奮的。
工業廢水和生活汙水「升級」成清水
接著,市民代表們又來到了鳳凰汙水處理廠。據悉,鳳凰汙水處理廠是我國環太湖流域汙水處理工程之一,每天可處理城市汙水7.5萬噸。
莫愁向大家介紹:「大家現在看到這個渾濁的髒水就是沒有經過任何處理的工業廢水和生活汙水。沒有經過生化處理、混凝沉澱、過濾、消毒等工序,這些汙水是不能隨意排放的,因為一旦排放到河流或湖泊當中,這些汙水就會對環境造成汙染,我們就不會有『小橋流水』和『青山綠水』了……」
經過一段樓梯和幾條小道,展現在市民眼前的是一個盛滿水的大池子,水面上咕嘟咕嘟冒著白色氣泡……「這個池子是做什麼的呢?水面上怎麼有這麼多白色泡泡?」聽到市民的疑問,工程技術部的丁經理熱情地為大家介紹起來,「城市汙水經城市汙水管網收集系統收集後,經汙水處理廠進水泵房輸送至沉砂池,比重大的泥沙在自然沉澱後,流進生化池進行生化處理,大家現在看到的就是生化池。這些白色泡泡是在給微生物輸送氧氣……
據丁經理介紹,進行生化處理之後,汙水還將進入二沉池進行沉澱,經過二沉池沉澱的汙水還將被輸送深度處理區,進行混凝、沉澱、過濾、消毒……
「哇,這就是經過全部加工之後的水,和我們日常喝的自來水一樣清澈,好神奇!」活動現場,不少市民對著汙水經過「升級」後的清水嘖嘖稱奇。
「每一滴水都來之不易,我以後要節約用水。」
市民徐娟是第一次來水廠參觀,她笑著告訴記者,能在世界水日當天親眼見證原水變身自來水的重重複雜工藝,直觀地感受我市精湛的汙水淨化處理工藝和流程,感覺挺好的。「參觀後才明白,我們平常喝的水需要經過那麼多複雜的程序才能變成清水。以後真應該節約用水。」
「參觀城西水廠時,我看到了一個養了幾條魚的小池子,聽專家說那是生物預警池,裡面的魚能在原水受到有毒化學汙染時第一時間作出反應,真好玩。」
市民郭雨軒說,這次參觀最大的收穫就是知道了自來水是如何加工來的,懂得了每一滴水都來之不易,以後不僅要自己注意環保,保護水資源,還要提醒身邊的朋友注意節約用水。
市民宋躍華一直很關注「水」這方面的問題。「有些不好的東西可以不吃,但是水不能不喝呀。飲用水健不健康可是直接關係到老百姓切身利益的。」他說,這次參觀水廠讓他放心不少。「正是因為他們投資這麼大,工序這麼嚴謹,技術人員配備這麼齊全,才使我們千千萬萬市民喝上了放心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