適逢寒冬,在伊寧40餘公裡的天鵝泉竟然還有天鵝戲水,好奇怪!
新疆這個村子 冬天有天鵝來戲水!
對於一個生長在北方的南方人來說,心中的南方的總是那麼遙遠,而北方就在我的腳下這片地域,我的這種觀念總是難以逾越天山,以及象徵南北分界的玉門關。看著頭頂藍色的天空,以及天空白色的雲朵,它就像一群一群的天鵝,儘管已經在冬季,還是飛翔在伊犁河谷的藍天。她們就像來自於更遠的西方的西伯利亞,它們在這片區域圍著幾口清澈的池塘,自由遊弋,將這裡當著了越冬的南方。
當然,筆者說的這是真的,在伊犁河谷,最近20餘年以來,雖然冬天有雪也結冰,但氣溫一直都保持著比較舒適的溫度。有的地方的池塘冬天的水溫竟然非常接近於春秋,吸引著大量的更遠的北方候鳥在遷徙中,半途就停留了自己的腳步,把伊犁河谷當著了南方,在這裡越冬和繁衍後代。
比如距離伊寧市40公裡左右的英塔木,這個地名來源於維吾爾語,就是新村的意思,新村的建立在1978年,適逢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之年,這個鎮是與中國的改革開放同步成長的。而位於這裡的天鵝湖,在該鎮南面的伊犁河畔。
與伊犁河流向恰恰相反的是,在冬天,伊犁河繼續向西,流向就、哈薩克斯坦的巴顏喀什湖,而作為候鳥的天鵝,卻來到這裡越冬。大概是30餘年前,這裡本不叫天鵝泉,也沒有池塘。當時,北面陡坡下流出泉水的幾個泉眼,它們在這裡形成溪流,長流不息,形成一條溪水。上世紀80年代,村民們逐漸意識到經濟發展的重要性,就在這裡發展水產養殖業,於是就修建了不少的池塘來養魚。村民們起初只是將泉眼附近開出水塘來儲存泉水,作為魚池的補充水源。後來,水塘就長出了水草,因為泉水溫在最寒冷的季節也不會被凍住。
而吸引天鵝來越冬,始於上世紀90年代,也許是偶然,半途停留腳步的天鵝發現了這個地方,也許是長途跋涉的勞累,讓當初的幾隻天鵝再無能力去往南方,於是就在這裡越冬,沒想到的是,這種偶然讓他們今後的每年冬季免去了長途跋涉之苦。
從此以後,每年冬天,天鵝數量都有增加,到了冬天,天鵝數量穩定在120隻左右,最多的時候有200左右。因此,人們將這裡取名為天鵝泉,同時,這裡也成了伊犁人民觀賞天鵝的旅遊目的地。在冬天,來這裡觀賞天鵝,你會不期而遇北方最美的樹掛,又叫霧凇,因為這裡的水蒸氣旺盛,早晚多霧,霧氣凝結成霧凇,滿樹銀花,也是這裡最美的風景。
走在這裡,天鵝在天鵝泉內自由遊弋,戲水撒歡,全然沒有任何地域概念的憂鬱,真的有點奇怪。的確,這是一個被取消了南方與北方的地域,夏天不很熱,冬天不很冷,就像走在我自己的夢想中的大院裡。
文|蘇白傳媒 阿凌
其他:部分圖片供模擬想像,不代表文字特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