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降壓藥要從小劑量開始
有些人急於降壓,認為大劑量的藥物可以使血壓恢復正常,這是非常不可取的。
大劑量藥物雖然也可以降低血壓,但會帶來較大的副作用,不能長期服用。此外,抗高血壓藥物一般需要1-4周才能達到藥效高峰。早期大劑量降壓藥的不良反應不明顯。當降壓藥物的療效達到頂峰時,血壓會急劇下降,引起低血壓症狀,如頭暈、乏力、頭暈等。如果高血壓伴有心腦血管疾病,還可能誘發中風、心絞痛等。
另外,由於每個人的情況不同,即使服用了某種降壓藥,也要根據降壓效果隨時調整用藥種類和劑量。小劑量藥物治療有助於以後的藥物調整。由於高血壓病程較長,需要長期治療,用藥時間按月、年甚至幾十年計算。要考慮藥物的降壓效果和副作用,即既要考慮降壓作用,又要考慮藥物的副作用。
藥物應該因人而異
在不同的病人中,高血壓對心、腦、腎的損害不同。有些人對一類藥物的降壓作用非常敏感,而另一類藥物的降壓反應較差。有些藥物對某些人有好處,但對另一些人可能有副作用。因此,個體化治療是世界上最流行的治療方法。也就是說,要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來確定,即對高血壓的治療要因人而異,藥物要因人而異,做到有的放矢。
(1) 病人應詢問醫生所用的幾種降壓藥之間是否有相互作用。如果是這樣,患者應及時向醫生諮詢調整。
(2) 一般來說,對於血壓已經穩定的高血壓患者,最好選擇長效口服藥物。實踐證明,其安全性和有效性是比較可靠的。如有急性發作,或突發性高血壓危象或高血壓性腦病,應首選靜脈注射藥物。
(3) 患者就醫時,應向醫生說明是否有藥物過敏史,以免病情複雜化。
(4) 我們必須考慮藥物對病人的危害性和有效性,只有在醫生的嚴密監護下服用降壓藥,才能收到應有的效果。
(5) 不要同時服用幾種藥物。在治療過程中要對自己的病情和了解藥物的作用。有很多的藥品都是同藥不同名的,如卡託普利、硫普羅寧和卡託普利。有些病人可能同時服用不同的藥物,造成嚴重後果。因此,我們必須按照醫囑服藥,不要自己濫用。
(6) 老年患者要特別注意,因為藥物在老年人體內代謝緩慢,更容易產生藥物蓄積中毒。因此,宜使用最小有效劑量的藥物,以獲得最佳療效,從而將不良反應降至最低。
定期到醫院複診
由於高血壓是一種無法治癒的慢性病,在長期的治療過程中,患者的病情會有不同的變化。複診不僅能使患者及時掌握病情變化,而且能更好地治療。
複診的主要目的是監測患者服用的藥物是否有毒。由於患者體質不同,一些藥物的副作用比較明顯,會引起患者血脂、血糖、血尿酸濃度的變化,輕度不適,對身體其他器官損害嚴重。因此,及時隨訪可以減少用藥不當造成的危害,從而更有效、更有效地治療疾病。定期一次在ll雙星時間周跑12次系統H1t課,達到較好的治療效果。除此之外,在a區的一個醫療單位進行兩次全國檢查時,還可以檢測患者是否有肝、腎、心臟的改變,從而降低高血壓的發生率。
高血壓病患者回門診時應攜帶以前的病例。如果每天都有血壓檢驗,日常的血壓測量也應該隨身攜帶,這樣醫生才能詳細了解病情,做出更準確的判斷,給出最合適的治療方案。在隨訪中,除測血壓外,根據個人的具體情況,醫生可要求患者進行心電圖、尿常規、血脂、血糖等相關檢查,以明確病情進展情況。
清晨醒後服藥最有效
長期以來,高血壓患者遵循傳統的服藥方法,即每天服藥三次。隨著醫學研究和臨床醫學實踐的發展,人們已經證明,高血壓患者正確的服藥方法應該是每天早晨醒來後一次性服藥。
與傳統方法相比,早晨用藥的劑量比傳統方法少一半,但效果更顯著。下午,病人的血壓會逐漸下降到下午的最低值,因為下午醒來時血壓會逐漸下降。這種血壓的變化使高血壓患者早晚容易中風。但傳統的用藥方法沒有考慮到這種血壓的變化,一方面是早晨的血壓不能很好地控制;另一方面是下午和晚上的血壓過低,這增加了腦血栓的發生率。因此,早晨起床後服藥,可使血壓得到有效控制,也使下午和晚上不會因為服用引起的血壓偏低的現象,這樣既能降低血壓,又能有效預防中風。
切勿憑感覺用藥
目前,市場上治療高血壓的藥物有N多種。每種藥物都有自己的適應症和某些副作用。許多高血壓患者在出現頭痛、頭暈等症狀時,根據「自我感覺」開始服藥,症狀消失後停止服藥。大多數時候因為急於求成,用藥過量,認為血壓降得越快越好。這些做法往往使病變血管難以承受血壓變化過大所造成的壓力,從而誘發腦出血或腦血栓形成。
另外,因為高血壓的發生原因很多,而且病情的嚴重程度也需要區別對待。因此,如果單純依靠感覺用藥,輕則血壓不能得到有效控制,而I1是主要的血壓或加重病情;嚴重者,用藥不當會損傷器官,誘發其他疾病。因此,正確的方法是:首先由醫生診斷,用必要的儀器檢測心、肝、腎等臟器的功能,然後將藥敷於病例,並在用藥前仔細閱讀說明書。其次,高血壓患者服藥時必須隨時測量血壓。一旦發現血壓升高,應考慮用藥是否不當,並採取相應的措施,如減量、增加、停藥或更換其他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