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大多是機器插秧了,往日的喧鬧已看不到了。尤其是在梅雨時穿著蓑衣在水田裡插秧的江南景象沒有了。我常在夢中想起唐代布袋和尚的《蒔秧詩》,「手把青秧插滿田,低頭便見水中天,心地清靜方為道,退步原來是向前」。
過完春節,寒風凜冽,育秧的準備工作就要開始了。社員們籠著袖扛著鍬來到田邊。先把田劃成5、6塊,用繩子拉直,然後在每塊田板之間開溝。男人們邊挖溝邊開玩笑,嘻哈不停。女人們用鋤將男人甩上來的土打碎,也是歡笑不斷,生活就在這熱鬧中進行。
最孤獨也最有技術的是隊長,撐一隻船在罱河泥。兩根罱槁斜著往河底一插,夾緊時己滿滿一袋河泥拎出了水面。
男人將水溝開好,女人在地平好,就要開始打夯了。4個人拉住一石磨向上高高拋起又重重砸在秧田土上,反覆幾個來回後,秧板田變得又硬又平。隊長的河泥也罱得差不多了,男人們到船上將河泥挑上來澆在秧板田上,女人們把河泥一層層塗平,那秧板田變得烏黑髮亮,平整得像面鏡子鑲嵌在大田中。
春天來了,布穀鳥叫了,楊柳成鵝黃色了,播種也將開始了。水溝裡放滿了水,有經驗的老農將稻種和著草木灰均勻地撒在秧田上。春風吹蕩,春雨淅瀝,秧苗甦醒了,探出綠色小葉,沒幾天連成一片綠色。那綠色嫩綠嫩綠的,像翡翠一樣煞是好看。
芒種季節到了,栽秧就要開始了。一般栽秧時間為15天,分5天為一段。第一個5天為頭蒔,依次二蒔、三蒔。常州這邊叫"頭蒔讓,二蒔搶,三蒔放",意思是二蒔插秧時機最好,千萬不能錯過。
蒔秧開始時村裡舉行的儀式很隆重,要喝雄黃酒,吃粽子,推蒔秧高手出來開秧門。據說真正的高手,穿件白襯衫從田北面一壠蒔到田南面上田埂,白褂上不見一顆泥心。
蒔秧是最熱鬧的季節,女人們一張秧凳坐在水裡拔秧,兩手攏著秧快速拔過去,嘴也不閒著,東家長西家短,葷的素的話兒不斷湧出,引得挑秧的男人也亂搭訕。這邊秧田裡拔秧轟轟烈烈,那邊大田裡插秧也開始了。插秧者每人一根秧繩,從田這頭拉到那頭,兩根秧繩中間就是你的天地。插秧時從左至右,插3棵右腳往後移一步,再插3棵左腳往後移一步。一點點後退。蒔秧快的高手左手捻秧右手插秧,雙手飛舞一棵棵秧在水中佇立。蒔秧慢的人被兩邊高手夾在中間叫關秧門,有時秧把都拿不到,只能幹著急或悶頭一直蒔到田埂邊上岸。
蒔秧時最怕螞蝗,叮在你腿上邊吸血也放血。它的吸盤力道很大,你把它拉下來吸盤還叮在腿上,惟一的辦法是灑鹽,一碰到鹽它就從腿上跌到水裡去了。蒔秧時還怕水蛇,黃鱔,有時嗤的一下,它從你手邊遊過去嚇你一跳。
後來種雙季稻,不像上面講的蒔秧了,而是豎著拉根繩,橫著拉根繩,人在橫繩之間站著一排,哨子一吹,每人蒔6棵秧,橫繩挪個位再吹哨再蒔。這就沒有關秧門的說法了,快的人便自豪地站起來唱上幾句以表示我比你們都快!(袁益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