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扶貧故事」脫貧攻堅路上沒有捷徑丨冊亨縣弼佑鎮秧項村第一...

2021-01-09 天眼新聞

我叫羅成凱,2018年3月,剛從鄉鎮調到冊亨縣交通運輸局的我,馬上又接到了新任務——到冊亨縣弼佑鎮秧項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

到達秧項村當晚,懷著對新崗位的敬畏與責任,憑著一股初上任時的豪情和激情,一晚上輾轉難眠,一直在思考下一步怎麼幹。  在接下來的時間裡,我用20多天時間,走遍了秧項的山山水水,走家串戶了解村情民意。儘管已經有了心理準備,但秧項交通不便、產業不興、村民貧困等遠超出了我的想像。

入戶走訪

通過走訪駐村工作如何幹?我心裡已經有底。只有確定好思路,一步一步紮實幹,沒有任何捷徑可走。  要想富,先修路。秧項之苦首先在出行。修路工作一提出,就得到了秧項村民的積極響應。  歷經兩年多的努力,我和駐村工作組、村「兩委」帶領村民在秧項村完成了秧項至秧佑、落花至秧六、樂具至馬黑共計23.7千米通組路硬化;修秧項至平樓、秧項橋頭至樂恩、橋頭至偉亂等九條扶貧產業路共40.5千米。自此全村8個村民組的林地、耕地全部被串聯起來,節省了群眾在路上行走的時間,把更多的時間用在了發展生產上。  基礎設施建設是脫貧攻堅「四場硬仗」之一。我們根據秧項村實情編制《秧項村脫貧實施方案(2019-2020年)》、制定《秧項村「兩不愁、三保障」項目建設實施方案》、編制《秧項村按時打贏脫貧攻堅實施方案》等,針對存在的短板積極採取措施進行完善補齊,完成了方便群眾出行的入戶路硬化5927.68平方米,基本廁所新建44個、改造3個,透風漏雨門窗安裝36.2平方米,室內硬化35平方米,全面補齊短板項目。

慰問貧困戶

路通了,要讓村民脫貧致富,發展產業是根本。我請來農業專家到村裡考察調研後的出結論,根據秧項村土壤及氣候,可規劃發展油茶種植和油桐種植。  以前村裡栽種的油茶掛果不多,帶領村民進行油茶低產林改造。在以後的日子裡對全村8000多畝老油茶林進行了改造,同時新種植油茶2000多畝。  目前,秧項村創新建立健全「4161」產業發展體系,村民也走上生態種植道路,全村已種植油茶11256畝、杉樹5700畝,養殖雞、鴨10000羽、本地小黃牛500頭。2020年,村民年人均收入增加到8572元。  我帶領駐村工作組和村「兩委」經過「五加二、白加黑」耐心細緻地幹,完成村易地扶貧搬遷218戶1052人。縣委書記和縣委組織部部長到村開展調研時,對我們的工作給予了充分肯定,當然,這些工作也得到了群眾的認可。此外,我們還在解決農村安全飲水等問題上更是群策群力,現在秧項村教育、醫療、住房、飲水都得到了保障。  【人物小傳】   羅成凱,男,漢族,1997年畢業於貴州省貿易經濟學校,1997參加工作,先後在冊亨縣冗渡鎮、坡妹鎮人民政府工作,現任冊亨縣交通局辦公室負責人、秧項村第一書記。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匡奇燃 整理編輯 孫文竹編審 尹長東 李玲

相關焦點

  • 「我的扶貧故事」力所能及去幫助困難群眾丨冊亨縣坡妹鎮尾灑村駐...
    2019年3月10日,根據工作安排,我聽從組織派遣,被派到坡妹鎮尾灑村開展脫貧攻堅工作。我深知基層工作的艱辛,深知農村工作的複雜,但作為一名黨員,就應該肩負職責和使命,到黨和國家最需要的地方去。最後由縣下派的村級指揮長進行任務和工作分工,分成3個小組進行突擊,第一小組負責納麼、弄房、納岜3個小組;第二小組負責坡者、納雙、尾灑3個小組;第三小組負責納付、納罵、尾若3個小組,力爭在5月30日前全面完成任務。
  • 「我的扶貧故事」扶貧的1460多個日日夜夜丨劍河縣岑松鎮脫貧攻堅...
    我叫楊蒸,是劍河縣岑松鎮人民政府的工作人員,脫貧攻堅期間,任岑松鎮脫貧攻堅指揮部辦公室副主任。我經歷的扶貧故事,和眾多奮戰在一線的戰友們的故事大同小異,無非就是些拋家棄子、廢寢忘食、日以繼夜之類的東西,寫得人多了,也就不免落入俗套。
  • 「我的扶貧故事」脫貧攻堅路上,我永遠衝在最前面丨黔西縣杜鵑街道...
    我並沒有感到煩躁,反倒笑臉相應,有問有答,遊刃有餘,十分從容。這就是我,畢節市黔西縣杜鵑街道金鐘社區的支部書記兼居委會主任、金鐘社區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創辦人曾祥軍。早些年我在外面做買賣,十幾年下來,靠自己的努力家中也算有些積蓄。有人說我是閒不慣,好好當老闆樂得清閒,何必這般受累當這支書?我回答說,大家好才是真的好,大家富才是真的富。為了帶領大家共同致富。
  • 【我的扶貧故事/我的脫貧故事】劉波:澆開「幸福花」||肖貴吉:家貧...
    【我的扶貧故事/我的脫貧故事】劉波:澆開「幸福花」||肖貴吉:家貧志更堅 2021-01-09 18:4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我的扶貧故事」我與脫貧攻堅的故事丨松桃苗族自治縣盤石鎮黃連...
    2019年3月,有幸成為松桃苗族自治縣盤石鎮第一批村級脫貧攻堅指揮部指揮長。期間,因工作需要,我先後在該鎮臭腦、水源、黃蓮三個村擔任過村級指揮長。臭腦村是我所駐第一個村,基礎設施薄弱,產業落後,雖是非貧困村,與貧困村比優勢並不明顯。
  • 「我的扶貧故事」掛職又掛心 以實幹助力脫貧攻堅|黃平縣平溪鎮...
    剛分管易地移民扶貧搬遷工作時,我對相關政策、搬遷戶的情況都很陌生。為了儘快熟悉情況,除了惡補政策知識外,我還挨家挨戶進行了摸底,大火山、上平寨、梁家坡、白竹、楊柳井、泡木寨、猴田、小溪溝……這些偏遠的自然寨或者村民小組,走過了不止一次,做到對每戶舊房拆除、復墾復綠情況掌握精準。
  • ...故事」我見證了家鄉的變遷丨冊亨縣坡妹鎮大路村駐村幹部趙立勝
    2018年初,我懷著無比激動的心情,積極響應縣委縣政府的號召,同縣直各單位許多幹部一樣,下沉到村裡開展脫貧工作。所幸的是,我下沉的村正是生我養我的地方——冊亨縣坡妹鎮大路村。在家鄉駐村,看著家鄉在這個幸福時代裡的變遷。
  • 「我的脫貧故事」我家搬進了幸福窩丨冊亨縣丫他鎮田坎村貧困戶王...
    2019年我再次懷孕,丈夫為了照顧我沒有出去打工,一家人的生活開支全靠借錢。為了儘量省錢,我們也只能喝點稀飯,有時吃一碗連油都沒有的麵條度日。丈夫總安慰我說:「再堅持堅持,等孩子出生我就出去打工掙錢。」村醫蘇桐給我檢查:「你要吃點有營養的,不然肚子裡小孩會缺營養。」我笑著點點頭,卻說不出一句話,也不敢說出一絲委屈,只能堅強地活下去。
  • 《我的扶貧故事》徵稿選登⑾——脫貧攻堅督導有感系列詩詞
    《我的扶貧故事》徵稿選登⑾——脫貧攻堅督導有感系列詩詞 2020-12-14 16:5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我的脫貧故事」用實際行動報答國家的好政策丨安龍縣普坪鎮秧地...
    我叫賀登由,今年48歲,是安龍縣普坪鎮秧地村四組村民,一家有四口人。普坪鎮秧地村離安龍縣城40多公裡,四周群山包圍,我們家與村裡鄉親一樣,祖輩在黃泥巴地裡種穀子,窮苦的生活好像看不到頭。我結婚後,儘管家裡生活貧困,但仍然積極送兒女到學校讀書,並與愛人農閒時到縣城周邊村寨攬些活兒掙錢補貼家用,我們家裡的生活還算過得去。
  • 「我的扶貧故事」一片丹心獻脫貧丨羅甸縣龍坪鎮興未村第一書記班...
    我是來自貴州黔南州羅甸縣住房和城鄉建設局的一名幹部,名叫班行向,目前是龍坪鎮興未村脫貧攻堅工作隊隊長兼第一書記。還記得我初到興未村目睹的情景:雞圈安放在門前或室內,牛羊隨意拴,室內外雜物無序擺放,堂屋幾乎沒有戶一家整潔……此情此景,讓我心為民憂、心為民急,脫貧攻堅時不我待。興未村力爭2018年實現脫貧出列,時間緊、任務重、責任大、壓力可想而知。急需梳理清晰思路方能切實有效開展工作,實現興未村脫貧出列的目標。
  • 「我的脫貧故事」脫貧攻堅好政策 照耀我的幸福家丨望謨縣石屯鎮...
    我叫麻貴林,是望謨縣石屯鎮和平村村民。作為全村建檔立卡貧困戶家庭中的一員,亦或是作為國家精準扶貧政策的受益人,我這些年深深感受到我的家庭以及我的家鄉這些年在脫貧攻堅政策惠及下發生的巨大變化。我作為一名學生,最能感受到國家教育扶貧政策給我們帶來的好處,到現在我清晰地記得:在我考上興義八中讀高中那一年,我的思緒異常複雜,可謂是悲喜交加!在為我考上理想的高中而欣喜的同時,父母卻為我高昂的報名費而憂愁,他們找親戚東拼西湊,也沒少嘗過苦頭。那一年我在想,在接下來的幾年裡,學費及生活費的事情又該如何解決?
  • 「我的扶貧故事」用心用情,做貧困戶脫貧路上的「小太陽」|六盤水...
    我叫沈折貴,2015年4月任南開鄉花場村村文書,2018年9月任玉蘭村支部書記。這些年來,我用心用情,做貧困戶脫貧路上的「小太陽」。隨後,在我和決戰隊隊員的幫助下,郭貴祥家還享受低保、教育、醫療等扶貧政策。如今,郭太良通過在村周邊打零工,由於能吃苦、平時勤儉節約,日子一年比一年好過,2019年實現脫貧。  2018年9月27日,我被選派到玉蘭村任支部書記,通過走訪了解,玉蘭村共有12個村民組,總人口888戶4137人。
  • 「我的扶貧故事」把論文寫在脫貧攻堅一線丨貴州理工學院發展規劃...
    我叫林長松,是貴州省第六批省管專家、農學博士、貴州理工學院發展規劃與對外合作處處長。主要從事植物多樣性、藥用植物資源及栽培等方面的教學和研究工作。2019年7月,我到畢節市赫章縣雙坪鄉大型中藥材種植基地開展實地考察調研和現場技術指導,在座談中與當地政府和相關企業進行溝通交流後,我為當地農業龍頭企業的半夏、魔芋、珠芽蓼等中藥材種植開展了業務諮詢和技術指導服務。赫章縣海拔較高,晝夜溫差較大,獨特的氣候和地理環境孕育了豐富的生物資源,土壤蓬鬆肥沃,特別適合半夏、附子等中藥材種植。
  • 「我的脫貧故事」我是脫貧攻堅的參與者,更是受益人!|清鎮市流長鄉...
    在流長鄉電商扶貧站的工作崗位上走過了兩年的光陰,我之於脫貧攻堅首先應該是受益人,然後才是參與者。   我出生於一個地地道道的農民家庭,家裡有7口人:雙目失明的奶奶,肢體二級殘疾的父親,長期患病的母親,還有一個大我兩歲的姐姐,一個小我兩歲的弟弟和一個小我六歲的妹妹。我家是典型的人多地少、子女眾多、缺少勞動力的家庭。
  • 「扶貧故事」為打贏「脫貧攻堅戰」而歡欣鼓舞
    編者按2020年是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收官之年。中國科協信息中心策劃推出「決勝小康 奮鬥有我」系列廣播,講述科技扶貧路上的動人故事,傳遞科技工作者全力拼搏、接續奮鬥的堅定信心,匯聚薪火傳、展未來,砥礪前行、乘風破浪的磅礴力量!
  • 「我的扶貧故事」掛職掛心助脫貧丨黃平縣委常委、黃平縣人民政府...
    抓實東西部扶貧協作  2018和2019年,我共協調對口幫扶資金7050萬元,並將80%以上資金投入到產業項目,為黃平縣10898名建檔立卡貧困戶每人每年增收500元以上。   我與黃平縣委、政府共同牢牢把握產業革命「八要素」,踐行「五步工作法」,紮實推進脫貧攻堅「春風行動」「夏秋攻勢」,將農業產業結構調整作為加快農業轉型升級、推動產業扶貧的重要支撐和促進農民持續增收、脫貧致富的有力抓手。
  • 「我的扶貧故事」參與扶貧,此生無憾丨貞豐縣沙坪鎮尼羅村原第一...
    圖為王敬獎帶領群眾發展辣椒產業隨著脫貧攻堅工作的開始,我便與尼羅村與納翁村結下了不解之緣。2018年2月,根據組織的安排,我到沙坪鎮尼羅村任駐村第一書記,我帶領村支兩委成員從改善基礎設施出發,積極協調項目、爭取資金,在上級部門的關心下,共實施公路項目5條,新建水池1個,鋪設管網10000餘米,安裝路燈20餘盞......村容村貌得到極大的改善,貧困發生率從2018年的63.9%到2019年初降到26.8%。在走訪貧困戶老黨員岑仕元時。
  • 「我的扶貧故事」勇做脫貧攻堅的排頭兵|普定縣化處鎮沙包村駐村第...
    「我是黨員,有困難,我先上。」這是我常掛在嘴裡的一句話。我叫顧懷勇,是普定縣公安局化處派出所教導員,於2017年12月選派到普定縣化處鎮沙包村任駐村第一書記顧懷勇。不論是在公安工作崗位上,還是脫貧攻堅戰場上,我始終牢記「以人民為中心」的宗旨,堅守初心、勇擔使命,衝鋒在前、身先士卒,率先垂範、奮勇作戰,時刻發揮一名共產黨員的先鋒模範帶頭作用,用實際行動詮釋了共產黨員的初心和使命,踐行了人民公安為人民的錚錚誓言。
  • 【方志四川 溫暖的迴響——脫貧攻堅四川故事匯】陳昭敏‖扶貧路上...
    別看他憨態可掬的樣子,以前可是寫得了文章、當得了「網管」的多面手,扶貧路上還經常給漢族同事兼職翻譯彝語。為了能早回,我仗著跟老葉和胖哥很熟,跑去找他倆「說說情」,想把我的線路「照顧」一下,爭取早點走訪完。但他倆耐心地給我說:「大家都是百忙之中擠的時間,我們規劃路線會綜合考慮多方面因素,保證所有幹警都能入戶開展幫扶工作,保證扶貧路上不會落下任何一個貧困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