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共4261字,建議閱讀時長11分鐘。
「畢業照都沒有一張,我就這樣畢業了......」,之夢的言談間難掩失落。之夢是北京某高校的大四應屆生,她已經宅家近半年了,而她的本科畢業論文也在前天順利通過線上答辯。但在得知今年畢業生儘量不返校,行李預計會被「分批打包,快遞到家」的消息後,她覺得心裡空落落的,想到沒了畢業照,沒了學士服,她說笑不出來。
2月12日,國務院教育系統疫情防控工作發布會上公布,2020年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874萬,同比增加了40萬人。由於「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春光無限的時節裡,許多行業卻相繼進入了寒冬。在這樣一個極其特別的大背景下,個體的生存也在遭遇著多重困境。大部分人除了按部就班地完成畢業論文(設計),就只剩下百無聊賴地打發時間,而那些好不容易計劃好的安排,都被這場突如其來的疫情提前宣告了中止。
之夢說,「我感覺我這半年被偷走了一樣,經歷了很多,卻好像什麼都沒做」。
無論是本科生還是研究生,畢業論文(設計)都可以算是學歷完成的「最後一次作業」。
然而受疫情影響,這個本該在圖書館或實驗室進行的作業,被迫只能在家中完成。
這對於畢業論文(設計)會涉及到實驗工作的理工科畢業生們來說,是一個不幸的消息。阿力是山東某工科院校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的應屆生,他的畢業論文是關於「電沉積」項目的,需要進行到相關的化學實驗。在5月7日前,山東省教育廳仍未發布高校開學通知,但阿力停滯已久的論文進程卻不得不加快腳步了。
▲ 5月7日,山東省教廳官方微信發布畢業生年級有序返校時間
可還沒開學,實驗的問題依然解決不了。於是阿力的導師讓他把實驗設計刪掉,加上實驗論述和軟體計算。這種折衷的辦法,也是目前特殊情況下大多數理工科專業所採取的方案:已經做過實驗的畢業生,可以撰寫相關的學術論文並附上實驗記錄;尚未做過實驗的,則會改成做相關的綜述論文。
而這樣的窘境並不只存在於理工科專業,一些人文社科專業的畢業生也表示「論文完成」是個難題。「本來年後要去村子走訪的,都聯繫好了,現在都泡湯了......」,清子是湖北某高校新聞專業的應屆生,她的論文是有關「鄰市某村落的民俗變遷」的。由於報備的一選題被導師斃了,這個研究村落的選題本是做備選之用的,現在自然就成了唯一選擇。而同樣是出於疫情的影響,她並不能順利前往村落進行田野調查,加之當地居民以老人群體為主,網絡採訪也成了不現實的選擇。4月8日起,武漢市正式宣布解除「離漢離鄂」通道管控,清子第一時間就前往了村落收集資料。
▲ 4月8日凌晨,準備離漢的旅客排起隊伍 (圖源:南方周末)截至5月8日,她說她的工作特別艱難,初稿尚未完成,還有大量資料需要整理,而導師也再三催促,學院裡最遲6月初就要答辯了,清子表示快崩潰了。
往年比較正式的論文答辯工作大都改成了線上的形式,上海交通大學、南京大學、山東大學、武漢大學等越來越多的高校均宣布畢業生答辯工作改為線上答辯。
▲ 4月8日,武漢大學發布本科畢業論文(設計)線上答辯的通知
山東某高校負責答辯工作的一位老師說,儘管形式改為了線上,但對於本科生的作品要求依然不會鬆動。清子表示,以前覺得寫畢業論文只是為了完成任務,現在想要用最飽滿的態度完成它,卻只得草草收尾。
很多也想要好好完成最後一次作業的畢業生們,都感覺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阻力,而其中沒有進一步深造打算的畢業生則表示這將是終生遺憾。
現在,全國多地已將風險等級劃分為「低風險地區」,但高校開學情況依然不容樂觀。
▲ 國內疫情現存確診地圖:截至2020-5-13 09:19 (圖源:丁香園)
福建、四川、雲南、天津等多地陸續發布「自5月6日起畢業年級可有序返校」的通知,一些地區如山東還要等到5月16日後方可安排返校,而諸如湖北、廣東等地則尚未統一通知普通高校開學時間。「大學最後一學期」,對於畢業生們來說,卻成了一段與學校無關的記憶。並未身處一線的畢業生們,只能默默遵守著「在家隔離」的建議。
窗內的時間慢了下來,不知不覺就迎來了畢業季,這半年的時光確是像被偷走了一樣。社會學家哈布瓦赫說,「集體記憶」是一個特定社會群體之成員共享往事的過程和結果。
許多年後,當畢業生們回想起這段歲月,可以肯定的是,沒人會忘卻這個春夏時節發生了場疫情,可卻不會有多少人擁有「穿著學士服,沐浴著五六月的陽光,互道珍重、拍照留念」的記憶。西南大學的洛溪和室友們早早安排好了畢業計劃,現在卻都成了空想。學校那邊也明確了今年不會有畢業典禮,她說,「大家來自不同的省份,她們以後都不會再來重慶了,我們就這樣分別了,再也沒有穿學士服一起拍照的機會了......」有些人從大一開始就憧憬四年後的學士服合照了,中山大學的小莉調侃道,「為了上鏡好看,我半年前就開始減肥,結果竟然不拍了?」
重慶大學的元子也遺憾地說到,看了三年的學長學姐穿學士服,結果自己最後依然是一個「看客」。
與遺憾沒有儀式感的畢業典禮的同學們相比,西南政法大學的星星則更後悔自己在大三大四的時候過於懈怠,沒有了大一大二那種對於學習的熱情和堅持。許多已經畢業多年的人總是忘不了大學的食堂。在物價飛漲的今天,享受著財政補貼的大學食堂總是扮演著實惠不貴的角色。四年前隻身一人,從四川前往山東上大學的阿助說,「我都養出北方的胃了,連辣都吃不了了」。曾經不愛吃麵食的他,現在在家點外賣都愛叫上一個煎餅果子。他遺憾的不是畢業典禮,也不是學習生活,而是食堂的美食。但阿助無奈地表示自己可能不會回去了,行李則會讓舍友幫忙打包寄過來。提起這個,他很傷感,因為很可能他與那座城市就再也沒有任何關係了,而被問起畢業後還會回去看看嗎。今年畢業季,那些在朋友圈、QQ空間、微博等社交平臺上刷屏式的的創意畢業照,都將被替換成冰冷的學位證書,那些生動有趣的文案也可能更多的是遺憾和傷感的宣洩。
這特別的半年,畢業生們得到了一個不完整的大學生涯。
疫情下的畢業生何去何從
和破天荒的高考推遲一樣,今年的研究生複試工作也足足被延後了兩月有餘,
據中國教育在線發布的2020年全國研究生招生調查報告顯示,2020年研究生報考人數首次突破300萬人,達到341萬人,比19年增長了51萬。
今年的研究生招生工作,從初試成績公布到國家線的劃定,再到複試安排的出臺,都在一步一步擊潰考生的心裡防線。
以往4月底差不多就能結束的研究生複試,今年才剛開始。
▲ 4月13日,教育部辦公廳發布碩士研究生複試工作的通知
到現在,五月上旬已經過去,各大高校才陸續展開了複試工作。
據教育部公布數據,截至5月11日,全國已有770多個招生單位公布了學校複試分數線,240多家招生單位啟動了複試工作。
更多高校選擇將複試工作繼續延期到下旬進行,而有的甚至連複試線都尚未公布。
延長良久的複試安排好像是給予了考生們更長的備考時間,但現實卻是越來越多的考生開始崩潰。清子說她報考的學校前幾天才出複試線,她過了,但是不高,只超了一分。她說按照學校1:1.5的比例,她感覺希望不大,而且這幾個月的時間也並沒有很好地用來準備複試。清子還算幸運的,至少進了複試。遺憾沒有學士服的洛溪,她的考研之路最後則是以分數不夠而慘澹收場的。
雲南某高校的應屆畢業生樹仁,也與複試失之交臂。知道結果的他並不打算二戰,而是開始著手找工作,但為了考研曾放棄秋招的他直言很難。
他說,由於疫情影響,主打線下業務的公司現在基本不招人,而自己的項目比較初級,也沒有很亮眼的實習經歷,找工作很不容易。
樹仁還發現,很多公司春招縮招,但給實習生的崗位卻沒有減少。在今年嚴峻的形勢下,公司更傾向於招收實習生來填補勞動力不足的情況,這就又為應屆生的就業工作再添了一層霜。為了緩解疫情帶來的應屆生求職壓力,2月8日,教育部發布通知:畢業還未落實工作單位的高校畢業生可以按規定在學校留檔兩年,兩年內落實單位,高校統一按應屆生身份幫助其辦理就業手續。
▲ 3月5日,教育部印發通知進一步部署做好2020屆全國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
也就是說,今年的應屆畢業生在兩年內找到工作,依然能享受應屆生求職待遇。對於應屆生的身份其實並沒有優待的問題,樹仁給予了否認。他說應屆生走校招,沒有實習經歷也可以,但只能走社招的非應屆生面臨的考驗就更大了,尤其是一些大型網際網路公司。
元子本來打算在國內繼續學一年語言,明年3月份再前往韓國留學的,但突如其來的疫情讓她重新作出了考量。
她擔心,如果明年疫情趨緩甚至完全好轉的話,可能會迎來一波留學高潮,待在國內且有留學安排的學生們,可能會集中選擇那時候出國留學。所以為了競爭壓力小一點,本想繼續打磨語言的元子毅然決然地選擇今年9月份就赴韓留學。複試、答辯、謀職、留學、畢業......這一系列的安排仿佛一塊塊大石,積壓在畢業生們的心口上。
告別了象牙塔,所有的遺憾都漸漸變得後會無期,所有的閒愁才下眉頭,又上了心頭。(應受訪者要求,文中部分學校名稱已做模糊處理,所有受訪人均已化名)
>> 畢業生部分採訪附錄 <<
>> 肖一涼介的疫情系列作品 <<
▼ 向 下 滑 動 查 看 ▼ 疫情下的英雄群像 | 圖解新華社戰疫紀錄片《英雄之城》▼ 當我們在談論老人捐款時,我們在談論什麼▼ 望諸君憤怒之餘保有理智▼ 「雲監工」 | 官方輿論場的下探還是嚴肅議題的消解▼ 鼠年獻詞 | 願這一場山呼海嘯後,浪靜風平▼ 論疫情背後的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