僅僅半年多前,網易CEO丁磊還在籌劃為考拉「買」下亞馬遜中國的跨境業務,以補足考拉的供應鏈資源。9月6日,網易考拉被以20億美元的價格正式「賣」給了阿里巴巴。儘管外界和考拉的員工不太理解,但這或許是賣掉考拉的最好時機,其業務依然堅挺,尚且有人接盤,及時止損起碼是個不算差的結果。
一個多月前傳出網易考拉即將賣身阿里的消息時,阿里巴巴市值約4271億美元,而拼多多市值約276億美元,而網易市值約334億美元,恰好在二者中間。而官宣後僅僅過了10天,網易的市值約355億美元,已經被拼多多約417億美元的市值超過,而阿里巴巴約4664億美元的市值幾乎是多出了一個網易。電商曾是網易繼遊戲之後的又一殺手鐧,然而隨著遊戲業務營收增長乏力,網易在拖動一個尚未盈利就做拋物線式發展的業務方面已經力不從心。
直到被收購前,考拉都是跨境電商賽道的行業龍頭。艾媒諮詢《2019上半年中國跨境電商市場研究報告》顯示,今年上半年考拉市場份額27.7%,領先金主天貓國際2個百分點,排名第一,而天貓國際之後才是京東、唯品會、小紅書等玩家。目前為止考拉都沒有取得真正意義上的盈利,毛利率也在10%左右徘徊,與60%毛利率的遊戲業務相比更加難看,重資產風險更如定時炸彈,網易有太多理由賣掉考拉,但這些問題並不是今天才出現的,真正壓倒駱駝的,是整個行業的大環境。

儘管網易考拉從一開始就不願與假貨同流合汙,採取已經京東驗證的自營倉儲模式,然而假貨問題頻出的拼多多與阿里市值一路高漲,考拉對網易的市值不僅沒有幫助,且依然擺脫不了假貨問題。考拉的假貨問題來自於供應鏈脆弱,與其他海淘商家一樣,考拉在全球各地的採購大多無法與品牌方合作,平臺並不能杜絕與防止當地授權經銷商或品牌代理在真貨裡摻入一定比例假貨以謀取暴利。
最初,網易考拉寄希望於獲得亞馬遜海淘業務在供應鏈上的支持,以解決貨源問題。就在談判過程中,考拉已經開始減少自採購規模,圍繞採購和倉儲裁員,那時起,「買」與「賣」就已經成了硬幣的兩面,非此即彼。「買」不起亞馬遜中國海淘業務的考拉迅速迎來了拼多多和阿里巴巴的關注,此後皆是怎麼「賣」的問題。
事實上,開源節流的網易早就容不下電商這樣的燒錢大戶,網易也想「用更少的錢過更好的生活」。網易2019年Q2財報顯示,公司整體營收增速仍然持續下行,自2018年Q2以來新低,僅為15.3%。拖累營收增速的其實是遊戲業務增長乏力,僅為13.6%;相比之下,電商業務同比增速為20.2%。然而現金貢獻還要看遊戲業務,電商增速繼續維持當前趨勢,勢必落入10%-20%的區間,要麼繼續擴大規模維持高增速,要麼早做切割。
2018年,網易淨利潤下滑42.5%來到61.52億元,甚至低於2015年的淨利潤。因此,網易不會為考拉溢價買下亞馬遜中國的相關業務,而是迅速將其兌現。融入新東家後,考拉與天貓國際的市場份額合計將超過50%,阿里不出意外將成為中國跨境電商賽道的絕對霸主。跨境電商賽道的戰鬥,在進入終極決戰前,或許就這樣悄然結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