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網7月11日消息:據《青年報》報導,昨天,一輛從上海開往蘇州的運貓車被兩位志願者攔截後報警,車上的300餘只貓貓暫時由蘇州市動物保護協會接手。業內人士揭開了一條觸目驚心的產業鏈:供貓商一個月能有近10萬元的盈利,就連抓貓工的月收入也都高達萬元。法律界人士則表示:志願者攔截販貓車的做法非常不安全。
昨天一早,記者接到讀者爆料,稱一輛從上海開往蘇州的運貓車被兩位志願者在蘇州相城區高速公路收費口攔截。兩位志願者用私家車逼停貓車後報警,最後貓咪成功獲救。據蘇州市元和派出所透露,三百餘只貓暫時由蘇州市動物保護協會出面接手。
那麼貓販子販貓的行為為何屢禁不止呢?業內人士揭開了一條觸目驚心的黑色產業鏈。據透露,供貓商一個月能有近十萬元的盈利,就連位於產業鏈最低端的抓貓工的月收入也都高達萬元左右。
追擊
私家車逼停販貓車
昨天清晨6點多,志願者張小姐(化名)和小黃(化名)在得到線索後自發驅車駛入上海高速公路口,試圖追擊一輛開往蘇州的運貓車。
在用私家車逼停運貓車後,兩位志願者下車與司機和貓販子交涉,發生了口角。貓販子見狀,叫來外援,火速又趕來了近20人。
據知情人士透露,該販貓團夥的老窩便位於蘇州金光村。團夥根據地距離志願者攔截地非常近,因此也大大增加了此次行動的危險性。幸好攔截地點為蘇州相城高速公路收費出口處,附近有值班巡邏的交警車,志願者們在攔截運貓車後馬上找來了值班交警並報告發現有可疑的運輸活體動物的車輛。
在高速交警的保護下,勢單力薄的志願者面對勢力龐大的販貓團夥並沒有受到人身傷害。上午,兩位志願者又緊急在小動物保護群裡要求增援。有十幾名上海的志願者驅車趕往現場。最後,蘇州市元和派出所民警接手此事,將涉事人員和貓帶回警署受理。
昨天上午,記者聯繫上了志願者之一的張小姐,她表示,大部分貓都為偷盜所得,因此並無合格的活體檢驗檢疫證書,警方有充足的理由將其攔截。有著豐富攔截貓車經驗的她給記者發來照片稱,運貓車具有明顯特徵,外罩為黑色遮陽布,因為需要給貓咪透氣,籠子外罩不可能封死,很容易便會露出馬腳。此外,在數次攔截行動中,志願者們經常會遇見相同車牌的非法運貓車。
「販貓團夥成員自知理虧,主動放棄了這車貓的所有權。但由於目前中國大陸地區並沒有已立法的小動物保護法,相關法律缺失,該販貓團夥並沒有受到嚴厲處罰。」張小姐說。
張小姐表示,志願者們採取在高速公路上攔運貓車的舉動純屬迫不得已。「中國對非法販賣小動物的法律並不完善,志願者們如今能採取的保護小動物的方式也極其有限。對於貓車的行蹤,有的來源於志願者或好心市民在路上看到提供線索,也有主人的家貓被盜但因安裝了追蹤器,因而找到貓車的。當志願者接到非法販貓車的消息後就會出動,並聯繫就近地區的志願者進行高速公路攔截。」
據相關法律,在中國高速公路上運送活體動物應提供當地縣級(含)以上動植物檢疫部門出具的免疫注射證明和「動物檢疫證書」。屬於國家保護的動物,還需提供有關部門出具的準運證明;屬於市場管理範圍的動物,要有市場管理部門出具的證明。
昨天上午11點左右,記者又聯繫上了蘇州市元和派出所,據相關人士介紹,他們已經將貓交給了有資質的蘇州市動物保護協會代為處理。
黑幕
販貓形成暴利產業鏈
據業內人士透露,在江浙滬的販貓團夥大供應商為上海的楊某、張某以及蘇州王某。王某為子承父業,在蘇州金光村全家經營販貓生意。並且,南京市的如皋縣也是貓販子泛濫的重災區,有不下幾百個貓販子。「這些偷盜來的貓大多發往貴州、廣東和廣西等食用貓肉的地區,甚至會出口至柬埔寨、寮國和越南等國。眾所周知,廣東、廣西、貴州等地,有食貓、狗肉之俗。廣西玉林、江蘇沛縣兩地的『狗肉節』連續數年受到關注;在廣東,不僅有吃貓肉火鍋的習慣,更有道名菜叫『龍虎鬥』,其中龍為蛇,虎則為貓。當然,販賣貓狗,吃貓狗肉的行為也招致動物保護組織和志願者的反對。」
該業內人士透露,這些貓販子大多在天氣晴好時抓貓。貓販子們一般以麻雀做誘餌並配以誘捕籠,隨後裝到蛇皮袋裡,一袋可以裝五六隻貓,然後分到定製的木籠裡釘死,直至運到目的地。
「販貓車通過高速公路運輸需要三十多個小時,大多數貓都是不吃不喝。入夏後,司機為防止貓渴死,會給貓淋些水。因為死貓在廣東不算錢,因此販貓團夥會儘量保證貓是活的,但並不會善待它們。在經歷舟車勞頓後,一整車貓很容易生病,但這些非法盈利組織並不會在意。只要貓是活的,便能很快將其售出並宰殺,把肉運往各大飯店並從中獲利。」該業內人士譴責說,這樣的產品鏈使得此類肉的食品安全隱患無法想像。「據我們了解,非法販貓利潤非常高,基本是無本萬利的生意。如最大的供貓商一個月能有十萬元左右的盈利,就連產業鏈最低的抓貓工和抓麻雀工人的月收入都在萬元左右。」
知情人士透露,此類的販貓產業鏈已活躍了三十餘年,最主要的收購商在廣東集中收購貓再現場宰殺,並送肉到飯店。不僅收購的貓沒有檢驗檢疫手續,屠宰的窩點也是觸目驚心,大多是並未取得合法營業執照的非法屠宰廠。此類無手續證明的貓被送上餐桌,不僅是對小動物生命的不公,更大大增加了食品的安全隱患。
專家
吃貓肉易引發安全隱患
那麼如果這些貓肉上了餐桌,有何食品安全方面的危害呢? 記者昨天採訪了上海食品學會食品安全專業委員會主任馬志英,他分析說,國家對於食用畜禽類動物有嚴格規定,貓肉不屬於食藥監等部門規定的經過檢驗檢疫的肉類,可能有許多的疾病,包括人畜共患病、寄生蟲等,帶來的危害比較大。在運輸、屠宰當中也存在很大的食品安全隱患。
記者了解到,澳門動物保護法2014年10月25日立法會上全票通過,但中國大陸的法案卻遲遲沒有成立。在2015年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上,全國人大代表鄭孝和提出:「關於儘快制定《反虐待動物法》的議案。」
相關專家也指出,食用來歷不明的貓肉是對自身身體的嚴重傷害,有巨大風險感染上多種疾病。目前,許多被送到餐館的貓,並不是供養殖的家畜家禽,而是被捕捉的放養家貓和流浪貓,許多貓是以剩飯剩菜,以及生的魚蟹和老鼠為食物來源的,所以感染寄生蟲的比例相當高。如肺吸蟲、弓形蟲等,即使貓肉煮熟也不容易殺死。而且,狂犬病、狂牛症及老鼠的出血熱等貓也可能感染。並且,由於貓不是肉用食物,貓肉無檢測標準,其未經檢測,很難保證符合食用標準。很多傳染病可通過吃貓肉傳染給人,如出血熱、貓抓熱、狂犬病、弓形蟲病和其他寄生蟲病。因此,絕對不建議廣大群眾食用來歷不明的貓肉製品。
律師
高速攔截販貓車不可取
對於攔貓車事件,記者採訪了知名律師黃榮楠,他分析說,一、我國已有的保護動物的法律是對野生動植物進行立法保護,但法律資源有限,只能先對稀缺的、瀕臨滅絕的動植物採取保護措施。二、立法容易執法難。普通的家禽家畜數量眾多,因此所需的執法力量非常大。立法不能是一紙空文,為了保護家禽家畜和普通寵物所衍生出來的部門眾多,並要成立專屬機構進行管理。三、立法要和國情相關,在我國某些地區,北方例如東北省吉林省,南方則例如廣東省廣西省,當地民眾將貓狗作為食材,並已養成了獨特的飲食傳統。若貿然立法,則將會對這些地區的文化和飲食習慣產生顛覆。因此,此類全國性的立法必須參考大多數民眾的意見,不可草率決定。
黃榮楠還認為,其實我國對小動物保護也有相關法律,例如《動物福利法》規定對動物的屠宰宰殺等要考慮人道主義,不可肆意濫殺。然而這些無證販貓宰貓的黑窩點,無疑是違法的。此外,我國只針對於大規模飼養的豬牛羊等民眾經常食用的動物有專門的檢驗檢疫程序,而對家養的、非大規模產業化飼養的貓狗是無法辦理檢驗檢疫合格證書的。
另外,黃律師對於愛貓人士在高速公路攔截販貓車的這一行為持保留意見。「攔截大型貨車的做法非常不安全,在行駛途中若強行將大貨車逼停,很有可能會產生連鎖的大型交通事故,此類做法有欠妥當。並且,有許多愛貓愛狗人士將矛頭直指販運的司機,並對其打罵。其實司機只不過是受人之託運送貓狗,我們應該追溯產業鏈,從源頭出發,杜絕非法捕抓貓狗的行為。發現此類非法販貓團夥的民眾也可向相關部門舉報,讓相關部門進行查處,切勿自己做出危險舉動。並且,也可舉報收購非法肉類的商店和飯店,根據《新食品安全法》規定,衛生檢疫部門可對可疑窩點進行查處,不讓非法肉類進入食用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