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中國2》全新展現中醫藥文化 講訴美洲大蠊的奧秘

2020-12-05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9月2日電 由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宣傳司支持、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辦公室專業指導的中醫藥文化系列紀錄片《本草中國2》,於2019年8月28日起在央視和愛奇藝同步播出,上線第一天,《本草中國2》便升至愛奇藝紀錄片熱播榜榜首。

據介紹,《本草中國2》延續第一季的「本草」元素,由淺入深遞進式升級創作內涵,通過50多位中醫大家,巧妙通俗地講述了40多個貼近大眾生活的病例故事,全方位展現了新中國成立70年來中醫藥傳承人畢生堅持從醫之道的人生經歷,反映了他們在業內享有盛名的精湛醫術、為人民群眾廣泛讚譽的高尚醫德。

在《本草中國2》的第三集,攝製組走進四川西昌,從「本草」的角度,探秘了這個在高原城市一角的全國最大的美洲大蠊養殖基地,而這也是目前全國首家通過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GAP認證的動物藥材養殖基地。在人們普遍的認知中,美洲大蠊並沒有留下什麼印象,然而,美洲大蠊作為我國傳統的中藥材之一,其治病救人的療效卻是毋庸置疑的。在《本草中國2》紀錄片中,就講訴了北京通州的公交車司機孫師傅的故事,孫師傅在30年前患上嚴重的食管潰瘍,在配合以美洲大蠊提取物為主要成分的康復新液口服,並佐以中藥湯劑調理3個月後,孫師傅的食道潰瘍徹底消失,並且,藉助藥物的預防輔助,孫師傅的食道潰瘍再也沒有復發。

這種叫做美洲大蠊的昆蟲,是蜚蠊科中體積最大的昆蟲,自我修復能力極強,即使美洲大蠊在逃生中丟掉觸角甚至腿,也能在蛻殼後重新長出。藥理學博士阿比阿西在視頻中為大家科普道:「美洲大蠊的生命力非常頑強,在斷頭的情況下依然能夠存活七天以上。」其實,早在我國第一本醫學專著《神農本草經》中,美洲大蠊就被列為中品,在《本草綱目》中也有對美洲大蠊的詳細描述,認為美洲大蠊味鹹寒,能夠幫助主淤血,症堅,寒熱,並有下氣和利血脈的功效,此外,《唐本草》、《名醫別錄》、《分類草藥性》、《陸川本草》等諸多本草著作對美洲大蠊均有介紹,而美洲大蠊治病的複方也常見於《四川中藥志》、《百草鏡》、《慈航活人書》等醫學典籍當中。

節目中,阿比阿西博士和北京中醫藥大學東方醫院李軍祥主任介紹,美洲大蠊體內含有豐富的促生長因子群,包括多元醇類和多肽類等物質,因此能夠促進潰瘍創面的癒合。同時,現代醫學研究還發現,美洲大蠊能夠改善增加潰瘍局部的血流量,提高潰瘍的癒合質量,從而有效降低潰瘍的復發。

《本草中國2》第三集的導演何敏還分享了自己到好醫生美洲大蠊GAP養殖基地拍攝的故事。據了解,基地內生活著數十億隻美洲大蠊,幾十位女工都在這裡工作,細心照看著美洲大蠊。由於美洲大蠊喜溼喜高溫,因此這些世界上最乾淨的美洲大蠊都生活在這個恆溫恆溼的環境中,然而,這種環境對於人來說並不舒服,並沒有多少人能夠接受這份工作並堅持下來,在接受採訪時,女工蔣彩霞和米瑟麼保娘卻表示,能夠看到這件美洲大蠊變成藥,她們都很高興,因為這些藥能夠幫助那些生病的人。事實上,生活在好醫生美洲大蠊GAP養殖基地的美洲大蠊,已經可以用於中藥康復新液規模化生產。好醫生康復新液自上市以來,現已覆蓋到全國4000多家二甲及以上的醫院,被上萬名臨床專家認可並處方使用,已成為家庭常備藥品之一,給更多難以癒合的嚴重創傷患者帶來希望。

除講訴美洲大蠊外,《本草中國2》還記錄了夏桂成妙用蓮子保胎、張學文用水蛭治療中風偏癱、老藥工劉香保古法炮製半夏等感人至深的醫患故事,向世界展示了中醫藥本草以及中醫醫術的博大精深,以獨特文化視角拉近中醫藥與世界的距離,不斷發揮其作為中西方文化交流中,一張閃亮的中醫藥文化「國家名片」的作用和貢獻。

相關焦點

  • 《本草中國》第二季開播,再現中醫藥「活文物」
    國內首部中醫藥文化系列紀錄片《本草中國》曾在全國範圍內掀起過一輪「中醫熱」。如今,全新升級、匠心巨製的《本草中國2》昨天(28日)在央視正式開播。該片以「本草」為媒,生動再現了中醫藥「活文物」與國醫大師之間感人至深的醫患故事。
  • 以蟲入藥,《本草中國》講訴——朱良春治療類風溼關節炎的奧秘
    《本草中國2》是由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宣傳司支持、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辦公室專業指導的中醫藥文化系列紀錄片。南北貫穿、輾轉全國,僅51味本草勾連38劑古方入選(朱良春益腎蠲痺組方在列)《本草中國2》拍攝涉獵範圍更為廣泛,創作團隊躬行大地山川,東西橫跨3635.2公裡,南北縱貫3500公裡,輾轉全國23省42市縣,潛尋51味本草勾連38劑古方,充分挖掘中醫藥文化中蘊含的人文之美,作為國醫大師朱良春的經典名方--益腎蠲(juan)痺(bi)組方當仁不讓在古方之列
  • 四川解密美洲大蠊基因組圖譜
    近日,四川大學和四川好醫生藥業集團共同發布藥用美洲大蠊全基因組研究的階段性成果,首次揭示了這一藥用昆蟲的基因組圖譜。  2月9日,該藥業集團總經理助理沈詠梅告訴記者,她最近填寫了幾個國家的申請,希望讓與美洲大蠊相關的中藥更好走出國門。「以前嘗試過多次,因為標準不一還沒成功過。美洲大蠊基因組圖譜研究,將增大中醫藥走出國門的可能性。」沈詠梅說。
  • 讀懂本草,走進中國古代文化的百科全書
    本草知識包羅萬象,不僅關聯自然科學知識,也涉及歷史、文學、藝術、民風民俗等方方面面,可謂中國古代文化的百科全書式的呈現。成都中醫藥大學教授王家葵深入本草領域研究多年,將其解讀本草的心得匯集,結成這部學術隨筆。
  • 雲谷田園傳承中醫藥文化,創新培育上饒禮物金線蓮
    導語:2020年11月16日,上饒市中醫藥大會召開,同時啟動中醫藥文化周,活動圍繞「傳承弘揚,創新發展」:主題開展,舉行了中醫藥傳承與發展高峰論壇等活動,旨在推進上饒市中醫藥事業產業傳承創新發展。近年來,上饒市立足自身優勢,加大政策引導,狠抓項目建設,強化醫旅融合,中藥材種植水平獲得快速提升,為進一步推進全產業鏈高端化、規模化、現代化的中草藥產業集群夯實基礎,不少企業參與中草藥種植項目當中,在繼承中醫藥文化的同時,創新發展培育中草藥,取得階段性的成果,上饒雲谷田園就是其中之一。
  • 美洲大蠊,在臨床藥物研究中的神奇作用
    臨床應用,歷史久遠,歷代本草著作中均有記載。《本草綱目》記載,「蜚蠊,行夜,蛗螽三種,西南夷皆食之。」,《唐本草》中稱美洲大蠊「食之下氣」,《名醫別錄》記載其「通利血脈」。藥用昆蟲是中國傳統醫藥寶庫中特有的重要組成部分,中醫應用昆蟲類中藥治療疑難病證,有其獨特而豐富的經驗,且資源豐富,潛力巨大。
  • 美洲大蠊引關注 好醫生美洲大蠊養殖基地走紅網絡
    好醫生美洲大蠊養殖基地中新網6月4日電 探秘神奇中醫藥創新發展,在四川西昌好醫生美洲大蠊養殖基地,這裡的美洲大蠊由人工智慧算法驅動的全新系統控制,養殖效率達到了較高的水平,每年可以培育60億隻美洲大蠊。
  • 10部優秀紀錄片,帶你領略博大精深的中國文化
    片中第一次完整呈現世界頂級的中國文物修復過程和技術,展現文物的原始狀態和收藏狀態;第一次近距離展現文物修復專家的內心世界和日常生活;第一次完整梳理中國文物修復的歷史源流;第一次通過對文物修復領域「廟堂」與「江湖」互動,展現傳統中國四大階層「士農工商
  • 雲谷田園金線蓮,福建小孩從小就熟悉的本草味道
    疫無國界,自新冠疫情爆發以來,中醫藥在抗疫過程中發揮了不可忽視的重要作用,彰顯了中國力量,使得世界各國對中醫藥愈加重視起來。一直以來,中醫藥人士都在努力與各國企業加強合作交流,據相關報導,2019年9月,甘肅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聯合巴西達明公司成立了巴西中醫藥診療培訓基地,來自醫院的四位中醫名家在此執業,為當地僑胞和巴西民眾提供優質的中醫診療服務。疫情期間,中醫藥基地還幫助當地民眾積極抗疫,讓國際友人認識到藿香正氣丸和連花清瘟膠囊等中成藥,讓他們在地球的另一端感受到中華本草文化的魅力。
  • 美洲大蠊養殖基地走紅
    在四川,因為好醫生美洲大蠊養殖基地的走紅,美洲大蠊的研究引起關注。  「在前期研究的基礎上,針對美洲大蠊來源複雜、生長環境差異大、採收加工不規範等諸多原因造成藥材產量不穩定、質量差異大,進而影響中成藥質量穩定性和有效性的問題,實驗室突破性解決了一系列的行業難題,填補了行業空白。」好醫生集團總助、藥用美洲大蠊四川省重點實驗室帶頭人沈詠梅說。  從成果來看,「美洲大蠊的人工養殖方法」獲第十九屆中國專利獎優秀獎。
  • 無限極落實企業健康責任助推中醫藥健康養生文化
    順應這個需求和趨勢,我們更應該大力倡導健康的生活方式,在改善國人健康的同時進一步提升文化自信,豐富養生文化的內涵。」無限極(中國)有限公司行政總裁、中華中醫藥學會理事黃健龍在「2020年健康責任論壇暨2020年全民中醫健康指數研究報告發布」活動中表示。本次論壇,與會嘉賓圍繞健康責任的主題展開深入交流和探討,共同為中醫藥傳承發展創新建言獻策。
  • 同心點亮中醫藥燈塔,東阿阿膠和中膏膏方非遺技藝展現文化自信
    專業的講解,讓遊客們領略到聊城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魅力,感受到了聊城歷史文化的悠久。東阿縣東依泰山,南臨黃河,隸屬「運河古都」聊城市,為中國阿膠之鄉、阿膠的發源地,2500年的人類智慧凝結形成了博大精深的阿膠文化,世世代代的阿膠匠人傳承著心口相授的傳統阿膠技藝。
  • 太皮了,古人吃的本草,原來大有文化!
    從古代的俗語歌謠裡,我們還可以感受到本草的千變萬化。許多專家學者或者愛好者都在研究本草,重在陳述藥物的來源、療效等方面,為我們解決「有什麼」「是什麼」的問題,參考主要是醫藥文獻,給我們呈現了關於本草的自然科學知識。
  • 南方大蟑螂,能把北方純爺們嚇哭|中國|美洲大蠊|蜚蠊|蚊子|德國小...
    但除了德國小蠊,南方常見的大體型蟑螂主要有美洲大蠊、澳洲大蠊等,這些會飛的大蟑螂,才構成了南方人對蟑螂的基本認知。北方最常見的是德國小蠊,即使在北方偶爾能看到日本大蠊的身影,其2釐米的體型均遜色於南方諸品種,北方其他大蠊的數量也遠不佔有優勢,大部分北方人對蟑螂的印象都來源於身材小巧的德國小蠊。
  • 中醫藥前景廣闊,國際化進入「加速跑」
    中醫藥是中華文化的瑰寶,有著上千年的發展史,聚集了無數先輩的智慧結晶。隨著新冠疫情的蔓延,中醫藥的巨大作用再次凸顯,並在國際社會中得到了廣泛的認可和應用。
  • 2020年雲南高層次中醫藥人才培養對象名單公示
    一株小草改變世界一枚銀針聯通中西一縷藥香穿越古今……中醫藥學包含著中華民族幾千年的健康養生理念及其實踐經驗是中華文明的瑰寶凝聚著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明]蘭茂《滇南本草》1914年版扉頁「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人才是事業發展的基礎中醫藥人才是中醫藥傳承與創新的第一資源
  • 劉牧樵:中國醫療健康旅遊 中醫藥先行
    我們認為,中國醫療健康旅遊,中醫藥健康旅遊將先行。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局長王國強認為,出現「中醫全球熱」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我國高度重視和支持中醫藥的發展,中醫藥的影響力日益提升。中國人自己對中醫藥重視,中國人民群眾普遍在使用中醫藥,這是提升中醫藥國際影響力的重要前提和基礎;二是國際社會更加重視中醫藥的價值。很多國家都希望中國能夠把中醫引入到本國。世界上對中醫的認知度、認可度在不斷提升。
  • 龍江醫派:打造中醫藥文化的「龍江」名片
    在中醫藥事業不斷進步的今天,作為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龍江醫學流派傳承工作室負責人、黑龍江省龍江醫派研究會首任會長、黑龍江中醫藥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院長姜德友教授近日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龍江醫派是我國北疆崛起的中醫學術流派,是在我省獨特的歷史、文化、經濟、地理、氣候等諸多因素交融下逐漸形成,有著鮮明地域和黑土文化特色的學術流派。
  • 國醫大師李佃貴:中醫藥文化的核心八觀
    中醫藥文化的定義尚不統一,我認為:中醫文化應該是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中體現中醫藥本質與特色的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的總和。中醫文化是在中國傳統文化的土壤上產生和發展起來的,它吸取了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特色和精華,是我國優秀傳統文化中的瑰寶。濁毒理論是在繼承古人基礎上,結合多年的臨床經驗創立的一種中醫新理論,它是時代的產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