蟑螂其實是個寶!四川解密美洲大蠊基因組圖譜

2021-01-16 四川新聞網

  ●針對蟑螂過敏原基因研製抗過敏DNA疫苗,將有助於治療過敏性疾病

  ●細胞培養和動物實驗都證明了美洲大蠊提取物的抗癌活性

  ●蟑螂藥用的創面修復功能明顯

  ●蟑螂藥用對毛髮生長也有促進作用

  蟑螂因其繁殖迅速、生命力頑強,被人們俗稱「小強」,美洲大蠊則是家庭常見的蟑螂品種。近日,四川大學和四川好醫生藥業集團共同發布藥用美洲大蠊全基因組研究的階段性成果,首次揭示了這一藥用昆蟲的基因組圖譜。

  2月9日,該藥業集團總經理助理沈詠梅告訴記者,她最近填寫了幾個國家的申請,希望讓與美洲大蠊相關的中藥更好走出國門。「以前嘗試過多次,因為標準不一還沒成功過。美洲大蠊基因組圖譜研究,將增大中醫藥走出國門的可能性。」沈詠梅說。

  如今,這支科研團隊正在開展蟑螂藥用抗癌、防治過敏、促進毛髮生長等多方面研究,「小強」的基因圖譜可能成為破解這些醫學難題的金鑰匙。

  意外!

  美洲大蠊的基因組竟比人的基因組還要大

  蟑螂是傳統中藥材,在《神農本草經》《本草綱目》《本草經疏》中都有記載。「用美洲大蠊提取物製成的溶液劑,具有創面修復功能,治療潰瘍性結腸炎、口腔潰瘍及燒燙傷等創面相關疾病療效顯著。」沈詠梅介紹。

  然而,由於中醫藥中的不少動物藥很難回答「為什麼有效」「什麼成分有效」等問題,在走向世界時仍會遭到質疑。

  不少國家要求,藥物要進入該國市場,必須說清藥物的成分、機理等。與西藥單一成分不同,中藥是複合成分。「我們不僅要說清每種成分,還必須說清各種成分互相影響的體內過程,這對中藥來說太難了。」沈詠梅說,而且蟑螂給人的傳統印象又是汙染食物、傳播病菌的昆蟲,更增加了其作為藥物成分走出去的難度。

  中國工程院院士李連達對此也有同感:「相比西藥的單一分子結構,中藥製劑受物種的生長環境、種群等多因素影響,有效物質和遺傳穩定性可能產生差異。在動物藥方面進行基因系統研究,就好比進行西藥分子研究,是中藥研發模式的創新。」

  主持這次測序研究的四川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嶽碧松介紹,此次美洲大蠊全基因組測序結果表明,美洲大蠊的基因組比人的基因組還要大(基因組大小是指一個基因組中所擁有的DNA含量——編者注),重複序列含量特別高,雜合度也高,屬於複雜基因組。

  基因測序工作蘊含著大量的第一次:首次獲得了美洲大蠊高質量基因組,首次完成了美洲大蠊基因注釋, 最終得到的美洲大蠊基因數為13612個……

  有用!

  用蟑螂開發新藥,或有助抗癌能治禿頂

  基因圖譜怎麼用,美洲大蠊研究團隊正在全方位研究。「蟑螂入藥已有數千年歷史,臨床應用和實驗室研究都證明了它的藥用活性,我們正在利用現代分析方法研究美洲大蠊的活性成分,新藥開發方面,相信在不遠的將來會有進展。」美洲大蠊研究團隊成員鮑錦庫表示。

  美洲大蠊產生大量過敏原,會引起過敏性哮喘等多種疾病。嶽碧松介紹,通過基因測序,研究團隊已找到10餘個過敏原基因,預測到50多個潛在過敏原基因,目前正針對這些基因研製抗過敏DNA疫苗,將有助於治療過敏性疾病。

  「『服用美洲大蠊能抗癌』的民間說法,也並非無稽之談。」美洲大蠊研究團隊成員鄒方東說,細胞培養和動物實驗都證明了美洲大蠊提取物的抗癌活性,相關研究正在進行。

  研究團隊還發現,蟑螂藥用不僅創面修復功能明顯,對毛髮生長也有促進作用,研究團隊正在闡釋其中的藥效活性物質及其構效關係。

  中國醫學科學院藥用植物研究所所長孫曉波認為,本次測序工作揭示了美洲大蠊的生命密碼,「小強的頑強生命力或與其活性成分有關,基因組分析的成果,有助於揭示美洲大蠊活性成分有關的基因調控及代謝通路,為新藥開發提供新思路。」「美洲大蠊基因組測序研究成果,激勵了中醫藥人挖掘和繼承傳統中醫藥精華的信心,有助於推進中醫藥事業的國際化。」中國中藥協會會長房書亭評價說。

  記者獲悉,蟑螂已成川大生命科學學院的研究新寵。2015級研究生郝豔芹正在研究美洲大蠊的腸道微生物,她的很多同學也在做美洲大蠊相關研究。「蟑螂不僅能藥用,還能在很多領域發揮作用。」

相關焦點

  • 四川一科研團隊解密蟑螂 告訴世界中藥為何有效
    我省產學研合作發布美洲大蠊的基因組圖譜,助力中藥走出國門——蟑螂其實是個寶●針對蟑螂過敏原基因研製抗過敏DNA疫苗,將有助於治療過敏性疾病●細胞培養和動物實驗都證明了美洲大蠊提取物的抗癌活性近日,四川大學和四川好醫生藥業集團共同發布藥用美洲大蠊全基因組研究的階段性成果,首次揭示了這一藥用昆蟲的基因組圖譜。2月9日,該藥業集團總經理助理沈詠梅告訴記者,她最近填寫了幾個國家的申請,希望讓與美洲大蠊相關的中藥更好走出國門。「以前嘗試過多次,因為標準不一還沒成功過。美洲大蠊基因組圖譜研究,將增大中醫藥走出國門的可能性。」沈詠梅說。
  • 美洲大蠊走向顛覆:從害蟲到可飲食入藥分幾步
    家住南方的市民王先生就深受其擾,他向記者介紹說:「南方蟑螂和北方蟑螂品種不一樣,南方蟑螂全是個頭很大的小強,繁殖能力超強,喜歡出沒在廚房、廁所等陰暗潮溼的地方。一到晚上就會大量出現,試過很多消滅蟑螂的辦法,都無濟於事。」
  • 美洲大蠊引關注 好醫生美洲大蠊養殖基地走紅網絡
    好醫生美洲大蠊養殖基地中新網6月4日電 探秘神奇中醫藥創新發展,在四川西昌好醫生美洲大蠊養殖基地,這裡的美洲大蠊由人工智慧算法驅動的全新系統控制,養殖效率達到了較高的水平,每年可以培育60億隻美洲大蠊。
  • 【雲遇四川】如何挖掘古典醫籍?美洲大蠊養殖基地走紅
    在四川,因為好醫生美洲大蠊養殖基地的走紅,美洲大蠊的研究引起關注。2010年,由好醫生參與起草的美洲大蠊標準已正式收載入《四川省中藥材標準》。  圍繞美洲大蠊種質資源、科學化養殖、系統藥學與產品研發三大核心方向,好醫生集團建立的藥用美洲大蠊四川省重點實驗室先後開展課題研究項目74項。
  • 蟑螂治病不是傳說,美洲大蠊是唯一入藥品種
    蟑螂治病不是傳說,美洲大蠊是唯一入藥品種市場信息網   2017-07-27 10:49:01   來源: 中國商務新聞網   評論:   鬱悶!胃病服藥後發現主要成分竟是蟑螂提取物?  虛驚!美洲大蠊是入藥品種 市場應用已非常廣泛  近日,家住府青路二段的張女士胃病發作,遂到附近公立醫院就醫。回家服藥後無意發現,醫生所開的其中有一個藥的主要成分竟然是美洲大蠊乾燥蟲體提取物。張女士非常鬱悶:「本不知道美洲大蠊是什麼,好奇之下在網上一搜,居然和蟑螂一個模樣。」
  • 美洲大蠊,在臨床藥物研究中的神奇作用
    ,《唐本草》中稱美洲大蠊「食之下氣」,《名醫別錄》記載其「通利血脈」。藥用昆蟲是中國傳統醫藥寶庫中特有的重要組成部分,中醫應用昆蟲類中藥治療疑難病證,有其獨特而豐富的經驗,且資源豐富,潛力巨大。好醫生集團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生產康復新液溶液劑,並建立了國內首個美洲大蠊GAP養殖基地,科學規範的養殖技術,規模化繁殖飼養,控制藥材來源的質量。為了保證其藥品品質和進一步研究,2016年12月10日,由中國中藥協會會上,主辦的「好醫生康復新液——美洲大蠊全基因組研究成果發布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
  • 南方大蟑螂,能把北方純爺們嚇哭|中國|美洲大蠊|蜚蠊|蚊子|德國小...
    南北方最大的差異,其實是蟑螂。為什麼北方蟑螂這麼小,南方蟑螂這麼大,而且還會飛?我們覺得南方蟑螂大,北方蟑螂小,其實它們根本不是同一個物種,它們的大小主要是由基因決定的。北方的小個子蟑螂也並不是尚未成年的大蟑螂。早在1980-1985年,福建省衛生防疫站就對室內蜚蠊做了調查,美洲大蠊、黑胸大蠊、褐斑大蠊和澳洲大蠊是當時福建廣布的優勢種,這些都是身長可至4釐米以上的大蟑螂。雲南、重慶的調查顯示,這些地區的主要品種也是這些大蠊。
  • 美洲大蠊生存力強,斷頭也能活
    據國外媒體報導,蟑螂是這個星球上最古老的昆蟲之一。  美洲大蠊身體結構很特殊,即使無頭仍能存活9天。曾有一個科學家在做實驗時把一隻美洲大蠊切掉頭部,過了一會發現原本在實驗臺上的蟲子不見了。1周後他偶然在一個廢紙簍發現了這隻無頭的蟲子,這時候它不僅活著,還產下了卵,並且還孵出了幼蟲。  有一種「黑兇」病毒,昆蟲非常容易感染並死亡,但是美洲大蠊從不會感染,它的免疫系統與一般昆蟲相比也有特殊性。
  • 蟑螂的形態特徵及生活習性——澳洲大蠊
    澳洲大蠊主要分布在熱帶亞熱帶地區.在我國分布於福建、廣東、廣西、海南、四川等省:在我省城鎮各種蟑螂中,澳洲大鐮佔10.80%(杜效峰).棲息活動場所與美洲大蠊相近,主要棲居在賓館、飯店、旅館、招待所、醫院、食品倉庫、糧油食品店、市場、家庭等處。
  • 外來入侵物種——美洲大蠊lián
    生物學特徵 美洲大蠊繁殖能力強,無雄蟲時,雌蟲能進行無性繁殖,一對成蟲一年內可繁殖幾十萬隻;美洲大蠊食性複雜,咬食書籍和衣物,特別偏愛糖、澱粉等有機物質;美洲大蠊喜歡陰暗潮溼、溫暖的環境,對外界環境的適應力也強,成蟲在沒有食物的情況下可以存活 2~3 個月,在斷絕水源的情況下也能存活 1 個月。
  • 中國科學家從蟑螂中尋找「治病良方」
    打開箱蓋的一瞬,密密麻麻的蟑螂如洪水一般在箱內四散奔逃。在這個被外界稱為「蟑螂屋」的實驗室裡,李勝和他的合作者正試圖從這種褐色生物中尋求「治病良方」。李勝的實驗室被外界稱為「蟑螂屋」,裡面培養著數萬隻不同品種的蟑螂。
  • 一條蜈蚣面對一群美洲大蠊的圍攻,能以少勝多嗎?
    一條蜈蚣面對一群美洲大蠊的圍攻,能以少勝多嗎?看到這個標題的小夥伴可能會覺得,小編是不是沒啥可寫的了?在這「無病呻吟強說愁」……小編在這裡解釋一下,這兩種昆蟲看似在生活中少有交集,但還真不是不會碰面,特別是在人為安排下。
  • 白蟻蟑螂是「親戚」?
    北京時間3月21日凌晨,頂級學術期刊《自然》子刊《自然-通訊》在線發表了李勝團隊與中科院上海植物生理生態研究所詹帥研究員等合作完成的研究論文「The genomic and functional landscapes of developmental plasticity in the American cockroach」(美洲大蠊發育可塑性的基因組與功能詮釋)。
  • 醫生說交給美洲大蠊
    來自遂寧的鄧女士就因口腔潰瘍,經朋友推薦購買了好醫生康復新液,到手裡一看成分,發現是美洲大蠊提取物,便將該疑惑發到朋友圈,同時引發熱議:平日裡常見的蟑螂真的能治口腔潰瘍嗎?了解到這個康復新液成分中的「小強」其實並不是我們家廁所廚房中常出現害蟲,而是美洲大蠊。專家告訴記者,美洲大蠊的提取物能促進傷口癒合,加快組織修復,消除炎症水腫,所以對口腔潰瘍有較好的治療效果,而且能大大降低口腔潰瘍的復發。  記者向專家諮詢,「口腔潰瘍反覆發作,會給生活和工作帶來很大的不便,甚至更嚴重的會產生癌變。那我們日常生活中應該怎麼做才能減少口腔潰瘍的復發呢?」
  • 浙江台州檢驗檢疫局連續截獲美洲大蠊
    浙江台州檢驗檢疫局連續截獲美洲大蠊 2017-04-14 12:17:00來源:央廣網   央廣網台州4月13日消息(記者李佳 通訊員江飛劍
  • 白蟻的祖宗是蟑螂?科學家從基因找到血緣證據
    據《澎派新聞》報導,華南師範大學的教授李勝,近日在學術期刊《自然》的子刊《自然-通訊》上,發表了自己研究多年的論文《The genomic and functional landscapes of developmental plasticity in the American cockroach》(美洲大蠊發育可塑性的基因組與功能詮釋)。
  • 四川"全球最大蟑螂基地":60億蟑螂每天吃10噸口糧
    在四川涼山州西昌市,就「隱藏」著全球最大的美洲大蠊養殖基地,多達60億隻美洲大蠊,也就是蟑螂在這裡生活。這裡的蟑螂用途是作為藥物,這裡也是我國首家通過國家藥監局GAP認證的藥物昆蟲養殖基地。蟑螂雖小,卻創造了大能量,在解決貧困居民就業的同時,每年創造的產值超過了10億元。6月22日,封面新聞記者來到西昌,實地探訪了這座神秘的「蟑螂工廠」。
  • 四川「全球最大蟑螂基地」:60億蟑螂每天吃10噸口糧
    看到蟑螂,可能大家的第一感覺是,這種昆蟲好噁心,不過,你可能不知道的是,蟑螂也有其用處——入藥,而且,對於潰瘍、燙傷等病症,有著良好療效。在四川涼山州西昌市,就「隱藏」著全球最大的美洲大蠊養殖基地,多達60億隻美洲大蠊,也就是蟑螂在這裡生活。
  • 在廁所遭蟑螂圍攻,中國學者轉而發起研究:發現斷肢再生奧秘
    白蟻由蟑螂進化而來研究團隊首先通過二代測序技術獲得超過1Tb的數據。美洲大蠊的測序深度為295×,通過高質量基因組裝最後獲得3.38Gb基因組序列。在所有的「家居」蟑螂中,美洲大蠊體型最大,長度可達53毫米,在發育成成蟲之前會蛻皮6-14次,生命周期也最長,將近有700天。
  • 廁所遭蟑螂圍攻後為其開闢實驗室,中國學者發現斷肢再生奧秘
    李勝在接受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採訪時表示,「研究蟑螂的初衷其實有一個蠻有趣的一個故事,當時我剛來到廣東,6月份的時候一去廁所就有好幾隻大蟑螂飛到身上來,非常討厭。國內當時也沒什麼對蟑螂的深入研究,我後來就跟詹帥討論了下決定研究蟑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