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1-13 09:06 |柯橋日報 |浙江新聞客戶端記者 陳曦
最近網上熱議的不僅有漫天飄的表情包、父母長輩們的朋友圈,微信家族群名也成為一道奇異的風景線。前段時間,同事花花在朋友圈發了一條吐槽家族微信群的狀態之後,在她的狀態下面大家都炸開了鍋,紛紛曬出了自己家千奇百怪的微信群名。或自豪,或自嘲,或笑點十足,或溫馨滿滿,總之這些微信群名都值得來說道說道:「我不姓胡誰幸福」、「麻省理工特招生」、「南北一家親」……
花花的朋友圈原文是這樣的:自從我把我們家群改成「李雪琴全球粉絲後援會」後,他們再也沒有在群裡說過話。想知道你們的家族微信群名都是什麼?
這條朋友圈得到了熱烈回應
Yiii:「老巫婆們的世界」,因為媽媽、阿姨都挺厲害的,沒錯這個名字就是我取的。
醉一場又何妨:「麻省理工特招生」,然而我們家小輩們都成績平平。
紹興小蝦米:新年要發紅包,就建了一個「新年紅包群」,之後就懶得再改了。
馬各:「妹妹你坐船頭,哥哥我岸上走」。
oops-多啦奧妙:我們家在黃浦莊,所以就叫「黃浦莊一號」咯。
Joshua:「南北一家親」,因為老婆是北方人,自己是南方人。
張半仙:「為財務自由而奮鬥群」,其實就是一個親戚股票交流群,這個群一到周末或者節假日就異常安靜,就因為那個時候股市休息……
安特託孔波:「二房臺門」,家裡70年以前的老房子叫二房臺門,後來被日本侵略者炮彈炸毀了,取這個名字為了讓後代銘記這段歷史,也珍惜現在的生活。
有些家族群名是根據人數取的
Zoo:我們家有七個堂兄妹,所以就叫「葫蘆兄弟」了。
無恙:「三缺一」,因為妹妹還在上學不能用手機,一家四口的群有一個人從來不說話。
胖子長大王:我們家很簡單,十個人「十全十美」。
晨光:爸爸和叔叔他們有一個4人群,叫「四大天王」。
cherish:「紹興三小西斯」。
有些家族群名是根據家裡的姓取的
陳小西瓜:因為自己在家最沒地位,所以取名「小陳和她的領導們」。
兔子:我家的叫「迎大沈盛世,革萬國之賓」,前半句是因為家族姓沈,後半句純粹為了對稱,要知道這可是我們家在上五年級的弟弟取的。
Mr Hu:「我不姓胡誰幸福」,總覺得自己家的微信群名很溫馨。
小羊愛吃肉:「楊家將」,因為姓楊,簡明了當還霸氣。
草草:「桃李滿天下」因為爸爸家這邊姓李,媽媽家那邊姓陶,這個群名絕了,但是我們家只有我一個孩子(捂臉)。
朱傑傑:「養豬場」,因為一家都姓朱,也不知道當時爸爸取這個群名是什麼心態……
樹上幹杏:我們家叫「蔣老頭的子孫們」。
當然還有一些比較常規的群名,例如「相親相愛一家人」、「我愛我家」、「We are 伐木累」等。這些名稱呼聲很高,過半數的網友表示家裡的微信群都叫這些名。這些名字看上去應該像是長輩們起的,傳統接地氣而又不失溫暖。
隨機採訪幾位朋友,詢問其家族微信名的由來,給出的答案都是略帶自豪感以及一種濃濃的家的感覺。
說到底,微信群名也是一種家族文化的體現……
小李殿下:「回不回來吃飯」
我家的微信群名叫「回不回來吃飯」。去年過年的時候教會了爸媽微信發紅包的功能,起初的目的很簡單,就是建一個群,然後一家四口在群裡自己發,自己搶紅包,自娛自樂。當然也沒想著怎麼花心思起一個群名,所以我隨手取了一個「一家人」。
之後這個群就成了我們一家四口日常匯報行蹤的平臺。每到飯點媽媽總會在群裡問一句:你們回不回來吃飯,然後大家紛紛回應。有一次媽媽不知道是因為不小心按錯了還是什麼,本來想在群裡發一條:回不回來吃飯的。結果是把群名給改成了這個。所以群名也從原來的「一家人」到了現在的「回不回來吃飯」。
看似普通的群名對我來說確是莫大的歸屬感,有時候工作累到不行,能夠回家吃上媽媽做的一頓飯就覺得是滿滿的幸福感。
small曉愛吃肉:「相親才會贏」
自從去年過年親戚一起吃飯建立了一個微信群開始,家庭群已經成了我微信裡最活躍的群了,每天都被各種「深度好文」、「不看吃虧」,不知道從哪搜刮來的小視頻,美食圖片刷屏……當然免不了各家小孩相互比較。
起初還好,每天大家胡侃幾句,不知何時起,這個群成了大人們相互交流自己孩子相親對象的群。最搞笑的一次是,表姐的相親對象來表姐家吃飯,那天這個群直接被舅媽刷屏,各種小視頻以及偷拍照片,對於我們這種吃瓜群眾簡直就是大福利。後來我就索性把我們家族的微信群名改成了「相親才會贏」。
相比前段時間大熱的《中國式相親》,我覺得我的家長理性很多,我爸爸說,家長對於孩子的婚姻沒有決定權,但是有否決權。雖然每天被長輩們調侃著快點找對象,但我也沒有反感,反而會覺得有那麼一絲的溫暖。
1484269569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