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社交平臺探探旗下探探研究院聯合清華大學積極心理學研究中心推出《快速復工指南》,分享實用技巧。
新冠肺炎疫情讓很多青年變成了「宅男宅女」。除了原有工作學習及生活節奏受到影響,不少探探用戶向平臺反饋,疫情期間情緒上有了一些擔憂——擔心自己或家人被感染,害怕虛度光陰的空虛感,甚至在家日益增長的體重,都會產生惴惴不安。
探探研究院圍繞產業發展、青年問題、網際網路治理問題與社會開放合作,致力於成為最懂青年的網際網路研究機構。值此復產復工之際,就青年們亟待解決的心理問題,探探研究院聯合清華大學積極心理學研究中心,通過統計和分析發現青年群體的疫情復工焦慮主要有以下特點。第一,害怕因復工感染病毒,不敢上班;第二,因常規症狀而焦慮恐慌;第三,過度放大空虛和無聊的情緒,影響生活;第四,無法轉換角色適應新的節奏。
每逢長假之後,許多年輕人都會有「節後症候群」,今年因疫情影響人們居家的時間則更長。因為長期在家缺少對自己的約束,熬夜、暴飲暴食等行為造成睡眠規律、三餐飲食規律甚至許多細微的個人習慣被打亂,從而出現無法專心工作學習、失眠、精神不振、厭食等症狀。同時,很多人因為擔心復工復學之後無法進入狀態因此產生焦慮情緒,甚至看到相關通知,都會惶惶不安。
探探研究院在梳理多項心理學研究後發現,保持心理健康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升免疫力。曾有卡內基梅隆大學心理學教授在2006年做過一項研究,測量了334名成年人的積極與消極情緒後,給每個人鼻子裡滴入感冒病毒,然後進行隔離觀察,結果發現積極情緒多的人不容易感冒。
如何調整狀態,快速恢復元氣,成為很多探探年輕用戶關注的重點。對此,探探研究院做出四點提示。
第一,制定每日計劃,逐步恢復作息,合理規劃每天的時間——按時就寢、按時吃飯,安排好工作和生活的時間,有張有弛,保持正常的生活節奏。提前調整疫情期間熬夜、飲食不規律等作息,避免復工之後因為生物鐘紊亂造成「晚上睡不著,白天睡不醒」。
第二,第二,調整飲食結構,保障飲食多樣化,復工復產過程中應該多吃蔬菜和水果——新鮮的水果和蔬菜含有豐富的纖維素能夠促進胃腸蠕動,維持新陳代謝;同時也可以多吃豆製品、牛奶、魚、蛋等富含蛋白質的食品,以助消除疲憊,恢復體力。
第三,適當增加運動,保持良好體能。居家期間,大部分青年人或在電視、電腦前久坐或抱著手機吃瓜看劇,缺乏運動。大家可以適當進行體育運動,在家通過伏地挺身、仰臥起坐、平板支撐等方式進行鍛鍊,不便運動的可以考慮進行呼吸練習、冥想等方式讓身心感到放鬆。
第四,提前整理工作學習計劃,定好復工目標。從長期居家的狀態一下子投入到緊張的學習工作中,往往會給自己造成太大的壓力,變得焦躁不安,導致難以集中精力。提前梳理自己的工作和學習計劃,定好復工目標,循序漸進的進入工作狀態則更有利於提高工作效率。
除此之外,探探研究院邀請清華大學積極心理學研究中心副主任趙昱鯤博士從積極心理學的角度提出大家可以通過「三件好事」的方式調節身心:每天花幾分鐘記錄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三件好事——比如讀到一篇好文章、吃到一道好菜、聽到一個親友的好消息等等都可以。三件好事的練習可以幫助我們提升幸福感,降低抑鬱和焦慮。